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后,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深化教育改革,作为党的方针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推出"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并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都提出了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化学作为理科的主要课程之一,也需要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们形成适应社会和终身学习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本文从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着手,探讨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以期指导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是中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经济发展上也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为更好的实现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许多国家先后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我国也在党的十八提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后,对学生各阶段、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出了研究和定义,以突出学生的个人修养,注重发展的自主性。
一、中学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最终推出了"核心素养"理念,随后在教育各领域建立了符合不同学习阶段的"核心素养"模型。化学是中学的主要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和各个科学领域有着相互交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化学核心素养体现了该学科的本质,从化學学科研究领域、实验探索、科学精神、社会实用性等角度出发,共分为五个要素: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分别从某一物质的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研究观察,理解结构和性质间的联系;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做到对物质化学变化进行全面分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收集证据提出假设并进行论证,建立相应化学模型,以助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操作获得结论并对方案进一步探究,目的在于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形成追求真理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帮助解决社会中的化学问题。中学化学教育依托于化学科学,其本身的知识、思维构成教学的主体,也是化学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但除了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外,如何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对化学世界的求知欲望,也是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二、核心素养下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但有些教师为了尽可能多教授知识,将实验课作为讲读课来上,占用了原本学生用来动手的时间,学生也就因此丧失了可能因为实验而获得的失败、成功的宝贵经验,更可能因此丧失对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思考问题,通过实验操作来大胆求证。
(二)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但化学各种需要记忆的结构、公式,较难理解而且較为枯燥,很可能会磨灭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科学故事、图片影像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又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制造悬念,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愿意去主动观察和思考。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在化学学习的各项能力中,实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有许多知识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去验证,并通过实验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再加上不少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通病,对知识死记硬背、缺乏理解,也需要通过实验来实现课本知识的实践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先自行找寻解决办法。
(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是每一名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时需要经历的,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是适合社会及自我发展的需要,能让学生今后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而且,化学相关的工作、研究,也不是个人可以实现的,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某一问题的讨论及报告,完成某一实验的设计、全程操作和结果总结等。
总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是今后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化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核心素养理念,将该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适合社会及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曾晓军.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9):265-266.
[2]胡先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深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3):12-14.
[3]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是中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经济发展上也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为更好的实现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许多国家先后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我国也在党的十八提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后,对学生各阶段、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出了研究和定义,以突出学生的个人修养,注重发展的自主性。
一、中学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最终推出了"核心素养"理念,随后在教育各领域建立了符合不同学习阶段的"核心素养"模型。化学是中学的主要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和各个科学领域有着相互交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化学核心素养体现了该学科的本质,从化學学科研究领域、实验探索、科学精神、社会实用性等角度出发,共分为五个要素: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分别从某一物质的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研究观察,理解结构和性质间的联系;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做到对物质化学变化进行全面分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收集证据提出假设并进行论证,建立相应化学模型,以助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操作获得结论并对方案进一步探究,目的在于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形成追求真理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帮助解决社会中的化学问题。中学化学教育依托于化学科学,其本身的知识、思维构成教学的主体,也是化学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但除了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外,如何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对化学世界的求知欲望,也是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二、核心素养下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但有些教师为了尽可能多教授知识,将实验课作为讲读课来上,占用了原本学生用来动手的时间,学生也就因此丧失了可能因为实验而获得的失败、成功的宝贵经验,更可能因此丧失对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思考问题,通过实验操作来大胆求证。
(二)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但化学各种需要记忆的结构、公式,较难理解而且較为枯燥,很可能会磨灭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科学故事、图片影像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又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制造悬念,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愿意去主动观察和思考。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在化学学习的各项能力中,实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有许多知识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去验证,并通过实验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再加上不少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通病,对知识死记硬背、缺乏理解,也需要通过实验来实现课本知识的实践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先自行找寻解决办法。
(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是每一名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时需要经历的,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是适合社会及自我发展的需要,能让学生今后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而且,化学相关的工作、研究,也不是个人可以实现的,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某一问题的讨论及报告,完成某一实验的设计、全程操作和结果总结等。
总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是今后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化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核心素养理念,将该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适合社会及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曾晓军.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9):265-266.
[2]胡先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深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3):12-14.
[3]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