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应用问题之我见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数学教学论文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数学应用 数学语言研究
  
  一、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应用问题
  传统教材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重视不够,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脆弱。新教材对此做了大的调整,增加了具有广泛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的各个方面。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问题的教学实践
  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5~17周岁,他们认识过程的各种心理成份虽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但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其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能够逐步地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借助于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活动,开始在教师帮助下独立地搜集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
  1.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教学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回答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
  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如将高中的应用题归为:①增长率(或减少率)问题,②行程问题,③合力的问题,④排列组合问题,⑤最值问题,⑥概率问题等。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景,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3.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法高中新教材的数学应用问题遍及教材的各个方面,教学时针对不同内容,有的放矢,各有侧重,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对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建议
  1.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2.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
  3.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等,这些活动易于让学生了解社会,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体间的关系,以及能够将实物通过建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4.加强课外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在数列章节中,介绍过鞋的尺码问题,让同学以市场为主体,了解国际标码与中国传统尺码间的换算关系;同时在此章节中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借贷问题;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和合理的投资理财必须要通过市场调查,统计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与建设方向,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意识的强化结合,让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 以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成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创新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儿童画是艺术,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绘画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学前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挖掘幼儿潜在的美术素质和能力,塑造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兴趣 游戏 材料丰富     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开展美术活动前,
期刊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与其它民事权利相比,其保护的特殊之处在于除了可采用司法保护、权利人自我保护之外,还可采用行政保护,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识产权“双轨制”保护。所谓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是指“相关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在遵循法定程序和运用法定行政手段的前提下,依法处理各种知识产权纠纷、维护知识产权秩序和提高知识产
期刊
“有效教学”是我们教育一线的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学习,本人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即取得令人欣喜的教学质量。下面,就提高历史的有效教学,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要注重备课的有效性  写得再好的教案,如果没有实际作用,那与没有备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备课要求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思考教法,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已刻不容缓,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通过地理课堂教学的艺术来激发学生兴;其次要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可以不断巩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地理学习 兴趣培养 课堂教学艺术 知识迁移 课外活动    一、 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期刊
中国电信企业提出的业务转型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将中国电信企业由“传统通信运营商”定位于“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下一代网络(NGN)作为各电信企业着力打造的下一代基础网络,在这一转型中将担负起基础的硬件支持工作。  一、传统电信基础网络的特点与不足  传统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基于TDM的PSTN话音网,以电路交换为主,当初主要是为了传输话音、保证语音质量、承担语音业务而设计、建造了该网络,它只能提供64
期刊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所以,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最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具体谈谈我是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教师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过去只讲“形”,不讲“神”;只重“像”,不重“美”的状况。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一幅好的幼儿绘画作品,应是孩子心灵的真实写照;反映幼儿个性和童趣的作品,才是最美的作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用“心”去参与,才会真正感受到美术活动是
期刊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推动,能根据既定的目的任务,展开主动的、独创的思维活动,通过一定的思路,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直觉和逻辑,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渐进的或突发的、辐射的或凝聚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设想、新观念 、新成果。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这一思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让
期刊
摘要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事件先后顺序的安排、传递信息的媒体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而创造型教学策略除了兼有教学策略的一般要素外,它鲜明的特点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致力于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教师 创造型 教学策略    一、影响教师构建创造型教学策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角度出发,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此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 学校体育 体育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7号文件中,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具体落实措施,要求全社会齐抓共管,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各学校应契合时机,审视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