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我们教育一线的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学习,本人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即取得令人欣喜的教学质量。下面,就提高历史的有效教学,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要注重备课的有效性
写得再好的教案,如果没有实际作用,那与没有备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备课要求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思考教法,仔细斟酌学生。要注意加强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有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情况的设想,特别是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揣摩。即备课要做到四备:
(一)备课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编写和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它确立了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情感、态度、技能、能力和知识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标准。备课时必须熟知该课内容的课程标准,并能把课标同教材、教参有机统一起来。只有这样,上课时教师才能做到统筹兼顾,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能一一化解。
(二)备教材
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对教材内容深入了解,直到熟记于心。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内容,有许多还是第一次接触,备课时要找准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有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知识面等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重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三)备学生
在教学中,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原则。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知识基础,同时还了解各个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差异及存在问题,特别要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活动探究性、师生情感的回归,这样才能使备课的内容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落实新课标,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备教法
新课程对教法的要求更高了,备课时必须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新教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能像机械转动一样,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运转,而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善于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艺术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
二、要注意上课导入的有效性。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如同深深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引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三、要重视组织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只有善于驾驭课堂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
(一)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二)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主要方法
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及时调整,腾出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完全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腾出空间立即解决。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
2.尊重学生,营造氛围;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3.给学生留足空间;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留足空间。
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是提高课堂有效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的共同活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是无效的。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才能保证有效,为此学生在每节课都要做到: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的各种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听课效率。
(二)课堂上要做好“两到”和“三动”
“两到”是指眼到、耳到;“三动”是指动嘴、动脑、动手。也就是要课中要全神贯注,不开小差。
(三)要积极应答,大胆提问,加大信息的交流
在课堂中,要开动脑筋,主动回答各类问题;还要注重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联想、发散等思维形式,不断设疑、大胆发问,从而增加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容量。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为主要方法,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重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要注重备课的有效性
写得再好的教案,如果没有实际作用,那与没有备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备课要求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思考教法,仔细斟酌学生。要注意加强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有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情况的设想,特别是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揣摩。即备课要做到四备:
(一)备课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编写和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它确立了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情感、态度、技能、能力和知识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标准。备课时必须熟知该课内容的课程标准,并能把课标同教材、教参有机统一起来。只有这样,上课时教师才能做到统筹兼顾,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能一一化解。
(二)备教材
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对教材内容深入了解,直到熟记于心。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内容,有许多还是第一次接触,备课时要找准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有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知识面等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重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三)备学生
在教学中,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原则。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知识基础,同时还了解各个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差异及存在问题,特别要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活动探究性、师生情感的回归,这样才能使备课的内容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落实新课标,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备教法
新课程对教法的要求更高了,备课时必须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新教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能像机械转动一样,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运转,而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善于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艺术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
二、要注意上课导入的有效性。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如同深深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引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三、要重视组织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只有善于驾驭课堂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
(一)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二)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主要方法
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及时调整,腾出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完全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腾出空间立即解决。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
2.尊重学生,营造氛围;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3.给学生留足空间;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留足空间。
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是提高课堂有效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的共同活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是无效的。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才能保证有效,为此学生在每节课都要做到: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的各种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听课效率。
(二)课堂上要做好“两到”和“三动”
“两到”是指眼到、耳到;“三动”是指动嘴、动脑、动手。也就是要课中要全神贯注,不开小差。
(三)要积极应答,大胆提问,加大信息的交流
在课堂中,要开动脑筋,主动回答各类问题;还要注重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联想、发散等思维形式,不断设疑、大胆发问,从而增加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容量。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为主要方法,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重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