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阳光少年——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的角度浅谈校内外融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得到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式的需求。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而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活动,如何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们日渐关注的问题。
  一、“北京阳光少年——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简介
  “北京阳光少年——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是“北京阳光少年活动”重点活动之一,是北京校外教育协会结合落实“国家、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贯彻北京市教委课外校外活动计划而推出的一项活动。
  2010年至2015年,在市教委、市科委、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协会组织开展了“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整合了会员单位中校外活动场所资源,如中国科技馆、中国长城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市气象台科普馆、索尼探梦科技馆等20多家单位,共开展活动880多次,为远郊区县乡镇校外活动站、偏远山区、农村地区、打工子弟学校送去了活动,以及画册、纪念品、科普DVD等活动资料,服务学生21万多人次。
  二、“北京阳光少年——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的特色与经验
  (一)活动突出公益
  “北京阳光少年——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依托各场馆进校园活动,将文化、科普资源活动送进校园,活动中充分体现公益性。
  (二)服务对象明确
  “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以北京市郊区、乡村、贫困地区的学校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城乡校外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发挥协会作用
  协会为活动开展提供了保障,为区县教委、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进校园活动内容和选择空间,为各场馆提供了选择服务对象的机会,形成了双向选择,更好地服务到了有需求的学校和学生。
  (四)活动效果明显
  进校园活动受到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为校外活动场所、学校搭建了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区县教委非常支持协会以此方式服务当地学生、支持活动站的建设;学校教师表示此项活动丰富了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希望更多安排类似的活动走进学校。
  (五)活动趣味性强
  进校园活动是各校外活动场所内教育活动的延伸,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注重动手体验、动手参与,以趣味性为切入点引发青少年对活动的兴趣,在参与、操作中体验科学,在实践中思考答案,启迪灵感,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互动、实践类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北京阳光少年——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的发展探究
  (一)大背景
  1.北京市正在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各学校可在周一至周五下午3点半至5点的课外时间,安排体育、艺术、科技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目前,各校的课外活动资源不均衡,数量有限的校外教师难以满足巨大需求,这为更好地组织开展进校园活动提供了机遇和空间。
  2.越来越多的场馆重视开展进校园活动,将带有浓厚场馆自身特色的活动送进了学校,扩展了学生的眼界。
  3.北京市自2010年开始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促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动现代社会组织制度的建立,加快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
  (二)現存问题
  1.大部分校外活动场所的进校园活动受经费、人力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所限,前往偏远地区学校开展活动的机会较少。
  2.部分学校对活动了解有限,有些区县教委将活动作为任务安排给学校,导致活动开展时学校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效果较差,也直接影响了校外活动场所开展进校园活动的积极性。
  3.学校对进校园资源需求量较大,而校外活动场所能够提供的进校园活动数量有限。
  (三)建议
  1.完善活动机制
  完善活动组织、运作方式,逐步形成常态化的系列进校园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确定供需双方的实际需求程度,做到不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
  2.拓展活动内容
  组织科技工作者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活动;组织专题讲座,通过演出、展品演示、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宣传;开展对学校教师的培训,参与教师教研活动,提高校内老师的文化、科学教育水平。
  3.加大宣传力度
  在现有的校外教育网、首都校外教育杂志以及各单位自身宣传的基础上,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区县、学校了解进校园活动。
  4.提升活动水平
  从校外教育的活动类型来看,由于多数是兴趣、爱好、特长开发式的,大大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的机械灌输与知识搬运,更能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较适合他们的主动发展。协会要进一步为各校外活动场所搭建平台,促进各单位进校园活动水平的提升,更多地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学生需要的活动,并适当给予活动场所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5.争取活动支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其他文献
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佟乐泉语)。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生字采取不同的教法。  若要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生字学习中时时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效率,综观进入新课改后所涌现的多种教材版本的识字设计,无不体现出“趣”“效”双赢的识字特点。那么,在具体的课
期刊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大学美术专业招生必考的科目。目前我们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的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艺考生培训担负着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学员的任务,学生的专业辅导课就是我们的阵地。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
期刊
何谓美育?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实施美育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课上通过多种手段挖掘素材,提高学生的审美  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信息技术课中也有绘画,简
期刊
众所周知,培智学校的学业评价一直是培智学校在教学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难题,而造成难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学生复杂的残障种类、较大的残障程度差异、学习异常困难甚至有的残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等因素,是造成学业评价难的主要原因。那么针对这些困难,如何尽力做到较全面掌握残障学生的学业状况,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学业评价,从而更好的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同时也达到考察教师教学业绩呢?  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逐步
期刊
一、正确认识作文焦虑  面对语文考试,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写作文,150分的总分,作文占了60分,这样大的比值让学生觉得紧张,实际上作文焦虑属于考试焦虑的一种具体表现,而考试焦虑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考试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面临考试时过分恐惧,出现无法克制的紧张。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因此具有考试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时,适度的焦虑有利于集中精力,会激发人身体的
期刊
这几年,项目教学逐渐被很多幼儿园追捧。它的教育理念符合《指南》的精神,形式易于幼儿接受,并有效地促进幼儿开展活动。我园也将其作为园所课程来进行研究。经过这一年来的实践,发现对教师成长有了一定的成效。  一、项目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项目活动助力教师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我在教师培训中借鉴项目教学模式来组织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们亲身感受这一教学模
期刊
一、“课标”要求、现实问题需要强化理解力的培养  (一)强化理解力的培养,落实“课标”阅读要求  《课标》明确地提出了“理解能力”的概念,要求将对文本的理解,转变为学生语文阅读实践的能力。在“评价建议”中还具体强调:对精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阅读是创造性的文本理解过程,是读者把读物内化为自身知识和观念的过程。文本的理解在于文本意义的生成,
期刊
随着英语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深入,英语听说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可见,国家对于综合语言技能发展的态度和要求是明朗的。同时,这也是一种教育科学的前进,尊重了语言能力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本质,引导学生用这门语言去听说、去与外界交流。  然而多少年来,大多数的学生跳不出“哑巴”英语的阴影。客观来讲,一贯的英语教学都受到了母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书面英语上。无论是词汇、语法
期刊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和目的,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和目的,因此,贯彻好、落实好创新能力培养的这个目标,对于实现我国教育的整体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
期刊
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提到数感,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熟悉,因为每每数学课上老师都提到过,那到底什么是数感呢?恐怕作为数学老师们也说不出精确地定义。要想培养学生数感,首先老师要知道什么是数感。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通俗地说,数感就是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即对数的一种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