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为依据进行分析,以阻力来源为分类依据,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阶段面临的阻力分为三类,而后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了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
關键词:农村职业教育;阻力;动力;发展建议
2013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招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5.06%,招生规模显示我国逐渐达到普职持平阶段,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如何提高品质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1、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阻力
1.1“普教化”倾向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一大阻力就是其“普教化”倾向,而“普教化”倾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数量短缺,直接导致了该类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国普通高中教职工人数增加了1.1万人,总数达到了247.36万人,其中有162.90万名专任教师,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14.95。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13年的教职工人数只有115.34万人,专任教师数是普通高中的一半——86.79万人,师生比达到了1:22.97。如果我国普通高中的师生比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师生比之间的差距不足以让一般民众体会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专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缺陷,那么世界发达国家1:15左右的中职平均师生比将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这个缺点揭示得淋漓尽致。我国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来自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制约。
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国的许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都是由普通高中演变而成的,校内教师大都为文化课教师,一些专业课教师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职业学校中进行教学时不能及时转变教学风格,导致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普通高中教学出身的专业课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进行教学时,容易忽略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于是就出现了延续普通高中教学风格的问题。其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高水平的专业课教师在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自然不会任职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正高级教师只占专业课教师的百分之零点九,而副高级教师的比例也不到百分之二十一。中职教师队伍正高级、副高级教师数量少,师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直接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制约。最后,从事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很难获得继续教育或培训的机会,即使有质量也不高,导致教师水平难以提高,教学工作难以得到优化。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出现“普教化”倾向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能力建设薄弱。即使是在现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任然可以用比较落后来形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投入经费不足、固定资产总值偏低、专业仪器设备配置较低。国际通行的标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成本比例为2.48:1。而我国在2012年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仅为1.15:1,与上述标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以普通教育为标准投入职业教育,必然难以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并导致职业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难以达到教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总值远低于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中、普通初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教学特殊性就是在实施教育过程强调实训基地、设备与教学过程配套,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专用仪器设备配置上的投入经费远远不足以达到培养要求,无法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1.2人才缺乏流动渠道
图海纳——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有一套理论,他将现代社会称为一场马拉松比赛,能在比赛中坚持赛跑的人才能进入主流社会,而没有坚持赛跑能力的人将被主流社会抛弃,成为底层社会的一员,而一个人一旦被抛入底层社会,将很难再进入主流社会。为了化解学生选择普通高中会职业高中时面临的教育选择风险,世界各国的中等教育都建立了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渠道。但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渠道都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与普通高中之间缺乏双向流通途径,一些文化课较差、难以升入高等院校的普通高中学生被逼无奈只能转入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却基本不能转入普通高中。
1.3功能性逐渐降低
社会分层是一个客观事实,向社会上层流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社会上层人数少,但占有的资源却十分丰富,与之相反的是,社会底层人员人数众多,占有的资源严重不足。农民是一个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占有极少的底层代表人员,为了实现代际跃迁,他们普遍优先考虑获取文化资源。在1949年到1990年期间,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有限,一些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成为了干部,出身农村的学生还能获得城镇户口,农村职业教育帮助这类人实现了地位升迁。但1950年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下降。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远不如正轨高等教育毕业生。此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对人们地位的改变十分有限,沦为生存教育,吸引力大不如前。
2、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
2.1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
我国城镇化水平每升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将有15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了更好地消化来自农村的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将向城镇转移的人口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能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人口资源,必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素质。2012年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进程农民工都缺乏职业教育和培训。如何帮助农民工能融入城市的生产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农民工在城镇化中的作用,成为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2.2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农村职业教育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各产业人员的比例。产业机构的演进规律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促使三类产业的增值比例结构由“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劳动力逐渐从较低级层次的行业转向较高级层次的行业,而我国也将从农业国转为制造工业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使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农村从业人口比重下降,与第一产业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提升,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将大幅提升。
同时,第三产业的岗位将出现技术幅度加大、技术层次上移的变化。这使得对农村青年实行职业教育、社会化教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具有意义。劳动力成本优势具有相对性、暂时性,随着这种优势的逐渐丧失,随着资源、环境制约力度的逐渐增加,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得不朝着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
3、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
3.1突出教育特色
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入学门槛低、学制时间短、学制时间灵活、学费较低廉的特点。为此,文化基础较差、经济基础差、缺乏充裕学习实践的农民群体有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能力,并能从农村职业教育中获得合适的教育和培训,进而提高自身能力。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贴近农民,教学过程注重实践,具有针对性、“亲民性”,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职业教育并不是以培养国家领先水平人才为目标开展教育和培训的,它所选择的是“亲民”路线。为此,农村职业教育要想长久地生存发展下去,必须突出本身教育特點,确定农民及准备就业的农民子弟为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将农业新科技作为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方式。
3.2确定政府的主体地位
我国目前仍欠缺发达的市场机制,要想合理有效地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接受政府的统筹管理。农村职业教育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现阶段必须确定政府的主体地位。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保证农村职业教育有足够的经费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建设基础设施、配置教学设备和仪器。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纵向沟通和横向衔接渠道的建设,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的双向沟通,拓展农村职业教育学生的流通渠道。最后,政府应增强劳动市场的规范性,以科学合理的职业资格进入制度管理劳动市场,确保农村职业教育毕业生能在劳动市场上获得合理的地位。
4、小结
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虽然面临着“普教化”倾向、人才缺乏流通渠道、功能性降低的发展阻力,但也具有由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的强大发展动力,农村职业教育将发展得越来越好。
關键词:农村职业教育;阻力;动力;发展建议
2013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招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5.06%,招生规模显示我国逐渐达到普职持平阶段,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如何提高品质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1、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阻力
1.1“普教化”倾向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一大阻力就是其“普教化”倾向,而“普教化”倾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数量短缺,直接导致了该类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国普通高中教职工人数增加了1.1万人,总数达到了247.36万人,其中有162.90万名专任教师,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14.95。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13年的教职工人数只有115.34万人,专任教师数是普通高中的一半——86.79万人,师生比达到了1:22.97。如果我国普通高中的师生比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师生比之间的差距不足以让一般民众体会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专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缺陷,那么世界发达国家1:15左右的中职平均师生比将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这个缺点揭示得淋漓尽致。我国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来自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制约。
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国的许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都是由普通高中演变而成的,校内教师大都为文化课教师,一些专业课教师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职业学校中进行教学时不能及时转变教学风格,导致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普通高中教学出身的专业课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进行教学时,容易忽略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于是就出现了延续普通高中教学风格的问题。其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高水平的专业课教师在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自然不会任职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正高级教师只占专业课教师的百分之零点九,而副高级教师的比例也不到百分之二十一。中职教师队伍正高级、副高级教师数量少,师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直接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制约。最后,从事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很难获得继续教育或培训的机会,即使有质量也不高,导致教师水平难以提高,教学工作难以得到优化。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出现“普教化”倾向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能力建设薄弱。即使是在现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任然可以用比较落后来形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投入经费不足、固定资产总值偏低、专业仪器设备配置较低。国际通行的标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成本比例为2.48:1。而我国在2012年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仅为1.15:1,与上述标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以普通教育为标准投入职业教育,必然难以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并导致职业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难以达到教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总值远低于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中、普通初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教学特殊性就是在实施教育过程强调实训基地、设备与教学过程配套,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专用仪器设备配置上的投入经费远远不足以达到培养要求,无法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1.2人才缺乏流动渠道
图海纳——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有一套理论,他将现代社会称为一场马拉松比赛,能在比赛中坚持赛跑的人才能进入主流社会,而没有坚持赛跑能力的人将被主流社会抛弃,成为底层社会的一员,而一个人一旦被抛入底层社会,将很难再进入主流社会。为了化解学生选择普通高中会职业高中时面临的教育选择风险,世界各国的中等教育都建立了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渠道。但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渠道都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与普通高中之间缺乏双向流通途径,一些文化课较差、难以升入高等院校的普通高中学生被逼无奈只能转入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却基本不能转入普通高中。
1.3功能性逐渐降低
社会分层是一个客观事实,向社会上层流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社会上层人数少,但占有的资源却十分丰富,与之相反的是,社会底层人员人数众多,占有的资源严重不足。农民是一个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占有极少的底层代表人员,为了实现代际跃迁,他们普遍优先考虑获取文化资源。在1949年到1990年期间,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有限,一些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成为了干部,出身农村的学生还能获得城镇户口,农村职业教育帮助这类人实现了地位升迁。但1950年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下降。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远不如正轨高等教育毕业生。此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对人们地位的改变十分有限,沦为生存教育,吸引力大不如前。
2、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
2.1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
我国城镇化水平每升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将有15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了更好地消化来自农村的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将向城镇转移的人口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能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人口资源,必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素质。2012年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进程农民工都缺乏职业教育和培训。如何帮助农民工能融入城市的生产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农民工在城镇化中的作用,成为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2.2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农村职业教育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各产业人员的比例。产业机构的演进规律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促使三类产业的增值比例结构由“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劳动力逐渐从较低级层次的行业转向较高级层次的行业,而我国也将从农业国转为制造工业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使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农村从业人口比重下降,与第一产业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提升,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将大幅提升。
同时,第三产业的岗位将出现技术幅度加大、技术层次上移的变化。这使得对农村青年实行职业教育、社会化教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具有意义。劳动力成本优势具有相对性、暂时性,随着这种优势的逐渐丧失,随着资源、环境制约力度的逐渐增加,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得不朝着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
3、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
3.1突出教育特色
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入学门槛低、学制时间短、学制时间灵活、学费较低廉的特点。为此,文化基础较差、经济基础差、缺乏充裕学习实践的农民群体有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能力,并能从农村职业教育中获得合适的教育和培训,进而提高自身能力。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贴近农民,教学过程注重实践,具有针对性、“亲民性”,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职业教育并不是以培养国家领先水平人才为目标开展教育和培训的,它所选择的是“亲民”路线。为此,农村职业教育要想长久地生存发展下去,必须突出本身教育特點,确定农民及准备就业的农民子弟为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将农业新科技作为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方式。
3.2确定政府的主体地位
我国目前仍欠缺发达的市场机制,要想合理有效地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接受政府的统筹管理。农村职业教育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现阶段必须确定政府的主体地位。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保证农村职业教育有足够的经费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建设基础设施、配置教学设备和仪器。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纵向沟通和横向衔接渠道的建设,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的双向沟通,拓展农村职业教育学生的流通渠道。最后,政府应增强劳动市场的规范性,以科学合理的职业资格进入制度管理劳动市场,确保农村职业教育毕业生能在劳动市场上获得合理的地位。
4、小结
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虽然面临着“普教化”倾向、人才缺乏流通渠道、功能性降低的发展阻力,但也具有由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的强大发展动力,农村职业教育将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