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26日,“重走茶叶之路”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行,共有来自福建、湖南、山西、内蒙古、广西、北京等地的100多位代表以及数十家主流媒体记者出席。发布会后,本刊采访了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陈泽财先生。
《问道·中国茶》:陈局长,这次“重走茶叶之路”活动对于武夷山的茶文化宣传有什么意义?
陈泽财:武夷山是茶叶之路的起点城市,重走茶叶之路自然要从起点开始。早在明末清初的明万历年间,武夷茶就出口到了欧洲,久经咖啡考验的西方人第一次喝到了中国茶,从此也开启了西方人饮茶的历史。重走茶叶之路如能还原这方面的史实,对武夷山的茶文化宣传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问道·中国茶》:那当时的武夷茶是怎么传播出去的呢?
陈泽财:闽南人爱喝武夷茶,据说当时下南洋的闽南人总要带一些武夷茶出去。西方的殖民者在东南亚一带看到了闽南人在喝一种树叶做的饮料,感到很神奇,尝试一下后,觉得很好喝,然后就买些茶叶带回了欧洲。“茶”在闽南话里叫做“DEA”,西方人就根据读音把它翻译为“TEA”,这就是英语单词“茶”的来历。
《问道·中国茶》:原来“TEA”和武夷茶有关啊。那么针对今天的活动主题,您能否给读者讲一下万里茶路的来历呢?
陈泽财:所谓万里茶路,有一条是北上的。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做《乔家大院》,里面就有讲到晋商到武夷山来贩茶,把武夷山的茶贩卖到俄罗斯去,开辟了一条从武夷山出发,经过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到达俄罗斯恰克图的茶路。这条茶路长达一万多里,也叫做万里茶路。
《问道·中国茶》:那为什么湖南也是起点呢?
陈泽财:清朝末年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武夷山的茶路断了,茶商开始去湖南安化一带贩茶,所以湖南安化也是一个起点。
《问道·中国茶》:那现在武夷山的岩茶出口多吗?
陈泽财:也有出口,但不是很多。这几年大红袍在国内的销售量增大了很多,价格也上涨了很多,而出口的价格却很低,没有文化附加值,所以出口的比例不大。
《问道·中国茶》:有的茶是因为达不到欧盟和日本的标准所以没能走出国门,武夷山的茶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陈泽财:武夷岩茶(大红袍)是最安全的茶,从未检出农残和稀土超标。早在2002年,武夷岩茶就有国家标准了,2005年又进行了修订,是我国最早制订国标的茶类,而且每一年都制作出岩茶的标准样。武夷山拥有QS质量许可认证的企业有200多家,也是认证比例最高的地方。
《问道·中国茶》:为什么说武夷岩茶是最安全的呢?难道没有化肥和农药?
陈泽财:你去过武夷山就知道了,武夷山的茶园都是生态茶园。我们的茶园是“头戴帽、脚穿鞋、腰绑带”的,茶山的顶部、底部、中部都有各种树木或植被,有利于涵养水源,维持一个完整的生物链。不像有的产茶区,茶山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茶园。我们岩茶一年基本只采一季,不像有的地方茶叶一年采四五次。再加上武夷山丹霞地貌风化出来的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只要补充一些有机肥就可以保证产量,用一年蓄积的能量保障一季的采摘,就更不需用叶面肥之类的激素。再者,因为武夷山的冬、春季气温较低,而湿度高,很冷,很多虫子都没法熬过这样的冷天。像这个季节再过几天,天一放晴,茶芽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这时候害虫都还没来得及破坏,茶叶就采下山了。平时,即便有一些虫子,茶园周边树林里的各种鸟类也是它们的天敌。
《问道·中国茶》:大红袍好卖了,销量也越来越大了,难免有以假乱真的情况出现,在这方面,您身为茶业局局长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陈泽财:这不单单是武夷岩茶的问题,其他茶类也存在这方面的现象。我们武夷岩茶是地理标志产品,只有经过QS认证的茶企业才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标识。“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驰名商标,也必须经过授权才可以使用,所以消费者要尽量选用有QS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以及获得“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使用权的企业所生产的武夷岩茶。
《问道·中国茶》:这些手段似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否有更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呢?
陈泽财:量变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还是从控制产茶的总量开始。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一直都在整治乱开茶山的行为,这样既保护了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保住了武夷山茶园的生态,又控制了茶山的数量,从而控制了产茶的总量。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制订出了规划,要把全市的茶山面积控制在15万亩以内,这样茶叶总产量就可得到准确的统计。
《问道·中国茶》:即便总的产量得到控制了,那又如何杜绝外地茶叶冒用“武夷山大红袍”之名呢?
陈泽财:目前我们正在论证一种有效的防伪方式,拟建立一个全市武夷岩茶产品信息数据库,预先录入各企业的茶山位置、面积、茶树品种及其产量等信息,再制作一种高科技的防伪标识,由每个茶企或者茶农根据自有茶山的产茶数量申请、领用标识,只有贴上该标识的茶叶才能通过识别验证,就像我们的公民身份证一样,警察用一个仪器就可以测出人的身份。这样,让每个正规的武夷山茶企业的茶叶都有相应的身份证,至于那些没有身份证的茶叶自然就是假冒产品了。当然这还只是计划,是否可行,还要经过更周密的论证。
《问道·中国茶》:去年和前年大红袍的价格飞涨,有人说是市场炒作的原因,您怎么看待?
陈泽财:价格升高不一定就是炒作。现在是市场经济,价格就是市场定的,再高的价格有人买就是合理的。中国人有钱买外国高档的LV、爱马仕包,那为什么不能消费中国自己生产的高端茶呢?包有几万、几十万元的,也有几十元的,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同样大红袍也有等级之分,有进高端会所的大红袍,也有在超市里卖的大红袍,价格高低都有。但是,最好的茶就应该卖最贵的价。
《问道·中国茶》:又到产茶季节了,您觉得今年的大红袍行情会怎样?
陈泽财: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茶产业管理者,不是茶叶市场的分析师,所以这个行情很难预料,但是我可以很自信地断言—大红袍一定会红遍天下,越来越受欢迎!
陈泽财和陈宗懋院士在探讨武夷山茶产业。
陈泽财局长出席武夷山张天福茶学博物馆开馆庆典。
陈泽财局长陪同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先生考察武夷山茶产业。
《问道·中国茶》:陈局长,这次“重走茶叶之路”活动对于武夷山的茶文化宣传有什么意义?
陈泽财:武夷山是茶叶之路的起点城市,重走茶叶之路自然要从起点开始。早在明末清初的明万历年间,武夷茶就出口到了欧洲,久经咖啡考验的西方人第一次喝到了中国茶,从此也开启了西方人饮茶的历史。重走茶叶之路如能还原这方面的史实,对武夷山的茶文化宣传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问道·中国茶》:那当时的武夷茶是怎么传播出去的呢?
陈泽财:闽南人爱喝武夷茶,据说当时下南洋的闽南人总要带一些武夷茶出去。西方的殖民者在东南亚一带看到了闽南人在喝一种树叶做的饮料,感到很神奇,尝试一下后,觉得很好喝,然后就买些茶叶带回了欧洲。“茶”在闽南话里叫做“DEA”,西方人就根据读音把它翻译为“TEA”,这就是英语单词“茶”的来历。
《问道·中国茶》:原来“TEA”和武夷茶有关啊。那么针对今天的活动主题,您能否给读者讲一下万里茶路的来历呢?
陈泽财:所谓万里茶路,有一条是北上的。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做《乔家大院》,里面就有讲到晋商到武夷山来贩茶,把武夷山的茶贩卖到俄罗斯去,开辟了一条从武夷山出发,经过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到达俄罗斯恰克图的茶路。这条茶路长达一万多里,也叫做万里茶路。
《问道·中国茶》:那为什么湖南也是起点呢?
陈泽财:清朝末年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武夷山的茶路断了,茶商开始去湖南安化一带贩茶,所以湖南安化也是一个起点。
《问道·中国茶》:那现在武夷山的岩茶出口多吗?
陈泽财:也有出口,但不是很多。这几年大红袍在国内的销售量增大了很多,价格也上涨了很多,而出口的价格却很低,没有文化附加值,所以出口的比例不大。
《问道·中国茶》:有的茶是因为达不到欧盟和日本的标准所以没能走出国门,武夷山的茶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陈泽财:武夷岩茶(大红袍)是最安全的茶,从未检出农残和稀土超标。早在2002年,武夷岩茶就有国家标准了,2005年又进行了修订,是我国最早制订国标的茶类,而且每一年都制作出岩茶的标准样。武夷山拥有QS质量许可认证的企业有200多家,也是认证比例最高的地方。
《问道·中国茶》:为什么说武夷岩茶是最安全的呢?难道没有化肥和农药?
陈泽财:你去过武夷山就知道了,武夷山的茶园都是生态茶园。我们的茶园是“头戴帽、脚穿鞋、腰绑带”的,茶山的顶部、底部、中部都有各种树木或植被,有利于涵养水源,维持一个完整的生物链。不像有的产茶区,茶山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茶园。我们岩茶一年基本只采一季,不像有的地方茶叶一年采四五次。再加上武夷山丹霞地貌风化出来的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只要补充一些有机肥就可以保证产量,用一年蓄积的能量保障一季的采摘,就更不需用叶面肥之类的激素。再者,因为武夷山的冬、春季气温较低,而湿度高,很冷,很多虫子都没法熬过这样的冷天。像这个季节再过几天,天一放晴,茶芽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这时候害虫都还没来得及破坏,茶叶就采下山了。平时,即便有一些虫子,茶园周边树林里的各种鸟类也是它们的天敌。
《问道·中国茶》:大红袍好卖了,销量也越来越大了,难免有以假乱真的情况出现,在这方面,您身为茶业局局长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陈泽财:这不单单是武夷岩茶的问题,其他茶类也存在这方面的现象。我们武夷岩茶是地理标志产品,只有经过QS认证的茶企业才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标识。“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驰名商标,也必须经过授权才可以使用,所以消费者要尽量选用有QS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以及获得“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使用权的企业所生产的武夷岩茶。
《问道·中国茶》:这些手段似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否有更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呢?
陈泽财:量变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还是从控制产茶的总量开始。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一直都在整治乱开茶山的行为,这样既保护了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保住了武夷山茶园的生态,又控制了茶山的数量,从而控制了产茶的总量。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制订出了规划,要把全市的茶山面积控制在15万亩以内,这样茶叶总产量就可得到准确的统计。
《问道·中国茶》:即便总的产量得到控制了,那又如何杜绝外地茶叶冒用“武夷山大红袍”之名呢?
陈泽财:目前我们正在论证一种有效的防伪方式,拟建立一个全市武夷岩茶产品信息数据库,预先录入各企业的茶山位置、面积、茶树品种及其产量等信息,再制作一种高科技的防伪标识,由每个茶企或者茶农根据自有茶山的产茶数量申请、领用标识,只有贴上该标识的茶叶才能通过识别验证,就像我们的公民身份证一样,警察用一个仪器就可以测出人的身份。这样,让每个正规的武夷山茶企业的茶叶都有相应的身份证,至于那些没有身份证的茶叶自然就是假冒产品了。当然这还只是计划,是否可行,还要经过更周密的论证。
《问道·中国茶》:去年和前年大红袍的价格飞涨,有人说是市场炒作的原因,您怎么看待?
陈泽财:价格升高不一定就是炒作。现在是市场经济,价格就是市场定的,再高的价格有人买就是合理的。中国人有钱买外国高档的LV、爱马仕包,那为什么不能消费中国自己生产的高端茶呢?包有几万、几十万元的,也有几十元的,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同样大红袍也有等级之分,有进高端会所的大红袍,也有在超市里卖的大红袍,价格高低都有。但是,最好的茶就应该卖最贵的价。
《问道·中国茶》:又到产茶季节了,您觉得今年的大红袍行情会怎样?
陈泽财: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茶产业管理者,不是茶叶市场的分析师,所以这个行情很难预料,但是我可以很自信地断言—大红袍一定会红遍天下,越来越受欢迎!
陈泽财和陈宗懋院士在探讨武夷山茶产业。
陈泽财局长出席武夷山张天福茶学博物馆开馆庆典。
陈泽财局长陪同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先生考察武夷山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