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诲;似导师,循循善诱;似朋友,心心相印。
《语文课程标准》中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小学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但是,课内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40分钟之内,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全面辐射,巧妙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促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通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摸索,只有些许积累。现将其抛砖引玉,望诸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一、课前用心备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决定了这堂课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以什么样的节奏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到知识。这是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以及清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做出的课堂教学计划。
海量阅读教学,常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必须遵循的新课程下的教学“六认真”外,还应整合、深入、全面地挖掘教材,寻找、预设研读的着力之处,即学生思维与感情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教学板块也要因文、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设计,大胆取舍,不宜僵化教条。
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长足迹”综合性学习中,我就采用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策略指导教学,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情感。同时,回顾自己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
二、课上授之以渔
(一)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
1.指导读。
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
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勾划、摘录、做笔记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2.指导写读书笔记。除常见的批注、勾画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累进自己设立的“采蜜本”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来完成,这时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剪报、卡片、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二)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两节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把阅读当做消遣,当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另外,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次学生在阅读之前,老师要提出严格的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能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三)老师要有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的习惯,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老师这检查、批复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导的过程。
三、课外拓展应用
(一)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定能学法迁移,逐渐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二)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内容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也可以由学生自愿捐献充实,建立一系列图书借阅管理制度,营造书香班级氛围。
(三)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如:利用QQ群建立“小书虫俱乐部”,创设交流平台;开展读书交流会、百科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会、演讲比赛、好书推荐会;制作读书卡;办读书小报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争取家长的支持。教师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想方设法让孩子爱读书。即可以让学生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书籍,为孩子创造氛围,督导孩子读书,最好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可建议家长建立“家庭读书会”,或散步,或郊游时一道背背诗文,做到日有所诵,并持之以恒,定有明显的成效。
(五)建立评价机制。为了让孩子养成习惯读书,老师为孩子设计一顶顶高帽、一项项奖励,变着花样去表扬奖励,让这些表扬奖励经常地落到学习差、纪律差的孩子身上,确立人人成功的阅读星级评价策略。这种机制,家长在家庭阅读中,同样适用,更需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一定会“厚积薄发”。 海量阅读的受益者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人也是学生。课堂有限,让我们立足于课堂,放眼于课外;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堂有限,让阅读无疆!
参考文献:
[1]《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韩兴娥
[2]《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指导》 佚名
《语文课程标准》中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小学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但是,课内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40分钟之内,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全面辐射,巧妙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促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通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摸索,只有些许积累。现将其抛砖引玉,望诸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一、课前用心备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决定了这堂课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以什么样的节奏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到知识。这是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以及清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做出的课堂教学计划。
海量阅读教学,常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必须遵循的新课程下的教学“六认真”外,还应整合、深入、全面地挖掘教材,寻找、预设研读的着力之处,即学生思维与感情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教学板块也要因文、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设计,大胆取舍,不宜僵化教条。
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长足迹”综合性学习中,我就采用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策略指导教学,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情感。同时,回顾自己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
二、课上授之以渔
(一)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
1.指导读。
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
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勾划、摘录、做笔记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2.指导写读书笔记。除常见的批注、勾画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累进自己设立的“采蜜本”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来完成,这时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剪报、卡片、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二)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两节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把阅读当做消遣,当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另外,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次学生在阅读之前,老师要提出严格的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能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三)老师要有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的习惯,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老师这检查、批复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导的过程。
三、课外拓展应用
(一)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定能学法迁移,逐渐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二)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内容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也可以由学生自愿捐献充实,建立一系列图书借阅管理制度,营造书香班级氛围。
(三)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如:利用QQ群建立“小书虫俱乐部”,创设交流平台;开展读书交流会、百科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会、演讲比赛、好书推荐会;制作读书卡;办读书小报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争取家长的支持。教师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想方设法让孩子爱读书。即可以让学生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书籍,为孩子创造氛围,督导孩子读书,最好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可建议家长建立“家庭读书会”,或散步,或郊游时一道背背诗文,做到日有所诵,并持之以恒,定有明显的成效。
(五)建立评价机制。为了让孩子养成习惯读书,老师为孩子设计一顶顶高帽、一项项奖励,变着花样去表扬奖励,让这些表扬奖励经常地落到学习差、纪律差的孩子身上,确立人人成功的阅读星级评价策略。这种机制,家长在家庭阅读中,同样适用,更需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一定会“厚积薄发”。 海量阅读的受益者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人也是学生。课堂有限,让我们立足于课堂,放眼于课外;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堂有限,让阅读无疆!
参考文献:
[1]《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韩兴娥
[2]《小学语文阅读的方法指导》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