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有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坏习惯,不爱看书、撕书、不好好吃饭、乱丢垃圾、爱看电视、爱玩iPad……怎么说都不改正。而在孩子眼里,他们就觉得妈妈好烦,唠叨个没完,她一张嘴,就知道她要说什么,因为她每天说的话都一样。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妈妈们何不趁着这个暑假,用切身行动帮孩子培养一些好习惯,不仅是说说而已。
1 热爱劳动的习惯
现在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这也不让他做,那也不让他碰,生怕他累着、碰着,结果就惯出孩子什么也不爱做的懒惰习性,甚至带有鄙视劳动的情绪。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就要先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看看劳动带来的成果。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买一些容易成活的植物种子,也可以用平时吃的水果,如:荔枝、橙子、柠檬等,处理干净后,让孩子亲自挖坑把种子埋在花盆里,让他亲自浇水,看着种子破土而出,慢慢长大,长成茂密的小森林,甚至开花结果,让他体会劳动的乐趣。
此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比如自己乱丢的玩具自己收;家人洗碗的时候让他拿一下抹布,拖地的时候让他把椅子挪一挪……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家长做事的时候在旁边围着,此时就要看家长会不会巧妙地利用这个时间去指导孩子,让孩子参与其中,享受劳动的过程,逐渐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 计划做事的习惯
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态度,它是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小到身边的点点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标追求,计划都是不可缺少的。很多小孩做事没有计划,常常是想起什么做什么,做不到三分钟,又想做其他的事情,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成,如果不加以纠正,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做事鲁莽草率,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一生浑浑噩噩。
一开始让孩子做计划,他肯定是会排斥或者根本不懂什么意思,此时家长可以先帮孩子制定一个计划,并用笔记录下来,最好把计划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天几点起床,多长时间刷牙洗脸、吃早饭,哪个时间需要看书学习,哪个时间可以看电视,哪个时间出去玩……同时询问孩子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可以放在哪个时间段。待孩子了解制定计划的规则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如果有特殊情况,还可以让孩子制定一个调整方案。
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计划,没有落实就等于没有计划。家长还需督促孩子完成计划上的事情,每完成一项就让孩子打个“√”。如果提前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还可以给孩子一点鼓励;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就要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惩罚。
家长需注意,一开始制定计划时,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难度不要太高,即便孩子没有完成计划,也不要过多的指责。制定计划是为了让孩子充分利用时间,强化行为效率,如果制定出的计划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畴,一味地指责惩罚他,打击了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就得不偿失了。
3 专注的习惯
良好的专注习惯是伴随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幼儿年龄尚小,好动、好玩,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注意力常随兴趣转移,很难专心致志的去做某一件事情。常有家长在孩子集中精神看图书、看电视的时候,自以为很关心的给孩子送上一杯水,问问看的进展,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行为。
刚开始培养孩子专注习惯时,家长可以让孩子看5分钟的图书,这段时间不许说话,不许喝水,不许乱动,时间结束后,让孩子合上书,复述刚刚看到的内容,家长也可以提一些问题,比如书上都有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等等,还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内容画下来。最后让孩子再重新看一遍书,看看刚刚复述的对不对。待孩子能定下心来再逐渐加长看图书的时间,孩子的专注力会逐渐提高。
除了看图书外,家长还可以利用拼图、积木、多米诺骨牌等道具来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有所抗拒,或坐不住,无法达到规定的时间,家长可以设定一些奖惩制度,引起孩子的兴趣,但不可过于严苛。
4 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大脑摄取信息最快的方式,大量的阅读不仅能教给孩子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少不了家庭环境的熏陶,如果家长不爱阅读,孩子自然不会有阅读的习惯。
要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家长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每晚睡觉前,给孩子读一则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着图书编故事;还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动作表演,如大灰狼该怎么做,小红帽又该怎么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5 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人的一生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孩子善于独立思考,就会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找到答案,对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长大后视角也会比别人更宽阔,更容易成功。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会不停的问为什么。不少家长会在孩子问为什么时,一股脑的告知答案,遇到自己答不上来的就回答不知道,也不会给孩子思考、探索的机会。
独立思考的习惯需要长期培养,家长要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自己思考。在孩子问为什么时,不要急着说出答案,先让孩子思考一番自己去寻找答案。对孩子给出的错误答案不要急于推翻,应先对其的思考进行表扬,最后再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如果孩子问到家长也不清楚答案的问题时,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查资料,带动孩子思考。也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只说故事的开头和过程,让孩子通过故事情节去思考故事的结尾,还要让他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尾,并鼓励他说出两个以上不同的结尾,最后再告诉孩子原故事的结尾。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妈妈们何不趁着这个暑假,用切身行动帮孩子培养一些好习惯,不仅是说说而已。
1 热爱劳动的习惯
现在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这也不让他做,那也不让他碰,生怕他累着、碰着,结果就惯出孩子什么也不爱做的懒惰习性,甚至带有鄙视劳动的情绪。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就要先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看看劳动带来的成果。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买一些容易成活的植物种子,也可以用平时吃的水果,如:荔枝、橙子、柠檬等,处理干净后,让孩子亲自挖坑把种子埋在花盆里,让他亲自浇水,看着种子破土而出,慢慢长大,长成茂密的小森林,甚至开花结果,让他体会劳动的乐趣。
此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比如自己乱丢的玩具自己收;家人洗碗的时候让他拿一下抹布,拖地的时候让他把椅子挪一挪……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家长做事的时候在旁边围着,此时就要看家长会不会巧妙地利用这个时间去指导孩子,让孩子参与其中,享受劳动的过程,逐渐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 计划做事的习惯
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态度,它是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小到身边的点点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标追求,计划都是不可缺少的。很多小孩做事没有计划,常常是想起什么做什么,做不到三分钟,又想做其他的事情,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成,如果不加以纠正,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做事鲁莽草率,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一生浑浑噩噩。
一开始让孩子做计划,他肯定是会排斥或者根本不懂什么意思,此时家长可以先帮孩子制定一个计划,并用笔记录下来,最好把计划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天几点起床,多长时间刷牙洗脸、吃早饭,哪个时间需要看书学习,哪个时间可以看电视,哪个时间出去玩……同时询问孩子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可以放在哪个时间段。待孩子了解制定计划的规则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如果有特殊情况,还可以让孩子制定一个调整方案。
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计划,没有落实就等于没有计划。家长还需督促孩子完成计划上的事情,每完成一项就让孩子打个“√”。如果提前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还可以给孩子一点鼓励;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就要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惩罚。
家长需注意,一开始制定计划时,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难度不要太高,即便孩子没有完成计划,也不要过多的指责。制定计划是为了让孩子充分利用时间,强化行为效率,如果制定出的计划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畴,一味地指责惩罚他,打击了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就得不偿失了。
3 专注的习惯
良好的专注习惯是伴随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幼儿年龄尚小,好动、好玩,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注意力常随兴趣转移,很难专心致志的去做某一件事情。常有家长在孩子集中精神看图书、看电视的时候,自以为很关心的给孩子送上一杯水,问问看的进展,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行为。
刚开始培养孩子专注习惯时,家长可以让孩子看5分钟的图书,这段时间不许说话,不许喝水,不许乱动,时间结束后,让孩子合上书,复述刚刚看到的内容,家长也可以提一些问题,比如书上都有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等等,还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内容画下来。最后让孩子再重新看一遍书,看看刚刚复述的对不对。待孩子能定下心来再逐渐加长看图书的时间,孩子的专注力会逐渐提高。
除了看图书外,家长还可以利用拼图、积木、多米诺骨牌等道具来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有所抗拒,或坐不住,无法达到规定的时间,家长可以设定一些奖惩制度,引起孩子的兴趣,但不可过于严苛。
4 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大脑摄取信息最快的方式,大量的阅读不仅能教给孩子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少不了家庭环境的熏陶,如果家长不爱阅读,孩子自然不会有阅读的习惯。
要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家长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每晚睡觉前,给孩子读一则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着图书编故事;还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动作表演,如大灰狼该怎么做,小红帽又该怎么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5 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人的一生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孩子善于独立思考,就会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找到答案,对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长大后视角也会比别人更宽阔,更容易成功。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会不停的问为什么。不少家长会在孩子问为什么时,一股脑的告知答案,遇到自己答不上来的就回答不知道,也不会给孩子思考、探索的机会。
独立思考的习惯需要长期培养,家长要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自己思考。在孩子问为什么时,不要急着说出答案,先让孩子思考一番自己去寻找答案。对孩子给出的错误答案不要急于推翻,应先对其的思考进行表扬,最后再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如果孩子问到家长也不清楚答案的问题时,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查资料,带动孩子思考。也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只说故事的开头和过程,让孩子通过故事情节去思考故事的结尾,还要让他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尾,并鼓励他说出两个以上不同的结尾,最后再告诉孩子原故事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