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化学课堂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2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会关心自然社会,从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入手,一切为了学生,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爱,能提升人的精神文化境界,本文结合新课程特点,从开发课程资源营造灵活开放的课堂,及教学中实现人文价值的途径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
  关键词:人文关怀 新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 实现途径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国新一届领导施政的重要思路之一,即关爱生命、关心健康,提升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义务教育要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不仅需要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感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素质教育,也需要以科学伦理、社会能力、人文精神和生态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养教育。“科学”和“人文”由分野到整合,已成为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一种要求,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倡导包括人文精神在内的完整的化学科学教育,有利于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化学新课程,更多体现了学科的人文价值,更多关注人类的健康,关心保护环境,科技新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注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位关注学科对人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同情心、质疑的习惯、人生观等多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人文素养的价值功能。
  
  一、发掘课程资源,营造灵活开放的课堂
  
  罗素曾说过:爱和知识都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无论一种人生如何美好,总还能想象出更美好的人生。有爱而没有知识,或有知识而没有爱,都不能产生美好的人生。在中世纪当村里出现瘟疫时,教士便劝人们聚集在教堂里祈祷解救,结果传染发展得极为迅速,这是有爱而没有知识的的例子。
  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大致包括以下几类: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媒体资源、隐形资源,我们着重分析学校的课程资源。
  1.校园环境培育人文精神
  校园是师生朝夕相处的地方,现在校园都很美丽,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如爱护花草树木,不乱吃零食,不随地吐痰。我们发现有很多同学不吃早餐,午餐经常吃方便面喝冷水,有的常吃油煎、熏烤食品,我注意留心观察并记录,请这些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提醒他们经常这样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油炸或一些膨化食品中含有一些过量的铝,可能导致人的智力下降。在“非典”横行之际,我们利用化学课讲解如何预防SARS感染,向学生介绍有关过氧乙酸和双氧水的知识,告诉学生如何使用他们,让学生把课堂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好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成的“绿色”教育。
  2.实验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因为可以观察到很多很多有趣的实验,了解生活中一些看似奇怪的现象,并通过化学课堂了解其原理,有的教师能用录象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世界的微观变化过程,甚至可以在课堂研究活生生的化学。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确实有些同学某方面能力突出,如观察能力、作图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等,我经常在表扬学生的同时又指出不足,鼓励他们大胆动手,敢于提问,勇于争论,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
  例如,有个学生问到为什么在水的净化中氯气可用来消毒,其中原理是什么?它对水质有没有影响?还有其他哪些水的净化方法?自来水厂用何物质消毒?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我们也不能立即回答,但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研究。只有通过实验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关心化学,乐于学习化学,尊重事实,积极参与活动及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3.充分研究新教材,提炼人文素材
  初中理科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学科专家,而是使全体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常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的结果要引起理念和行为上的变化。科学的理念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看法,包括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思想和科学认识论,是一个人参与科学学习和科学活动的基本支撑点,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现在的教学要逐步摆脱“应试”的影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人”的精神、灵魂的塑造,“人”的根本理想、人格、情操的冶铸,“人”的潜在智慧、能力、创造力的开掘和发挥。新教材具有许多时代特点,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平台。
  新教材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条件的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例如,教材的学科专业性下降,穿插了多幅彩图,增添了趣味性,导言引人入胜,巧妙的探究性设计实验,浓厚的时代气息等,使多数学生爱不释手,教师必须利用好这一条件,带领学生欣赏教材,利用引言和图片营造的动人情境,使学生产生“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的感觉,进而感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为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化学科学素质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化学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新教材充分强调科学概念获得的过程,如燃烧的条件、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使广大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倡学生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学的过程为人文价值的体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研究新教材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文价值功能。
  例如,新教材在讲解硫的燃烧实验时,老教材在做该实验时,并没有考虑产物SO2对环境的影响,而新教材则强化了对产物的吸收,防止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充分体现了人文价值。化学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等内容,可使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引导人类健康地生活。
  新教材更多地关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突出人与化学,人类的一项科技新成果如何才能造福于人类?在“科学、技术、社会”中有许多实例,如高分子薄膜、纳类技术、钛合金的应用、保护生态环境、化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学习了这些知识,学生可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教材还把燃料及其利用单列为一章,充分体现了在现阶段我们的自然资源的客观实际,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资源是有限度的,我们必须按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利用资源,不能主观臆断。要充分认识到研究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以解决有可能发生的能源危机,知道与环境友好相处的重要意义。
  新教材更好地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结合各校的资源,利用社区的公共设施,学会调查研究,查找图书资料,可以从网络中搜寻信息,拓宽获得知识的途径。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灵活地处理教材,发展个性,能更好地联系实际,培养创新的精神。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有趣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化学知识。化学是一门理科课程,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要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淡化“学科本位”,从整体上掌握科学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价值。
  
  二、体现人文价值的途径
  
  化学教学中,要全面地体现人文价值的功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强化科学价值取向的指导
  科学如果在人文精神的关照下,真正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有悖于科学教育目的的负效应,将所学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那么科学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
  例如,学习了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节知识,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习一氧化碳一节后,要求学生能自觉抵制烟草和毒品,加强身体锻炼;学习空气的污染这一知识后,能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学习金属资源、水资源、矿石资源后,可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保护他们生存的环境;学习有关甲醛这一知识后,告诉学生如何识别市场上的水产品,增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发挥美育功能
  杨振宁说过:“科学存在美,所有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教师要善于发掘美育因素,如化学教材的结构美、化学实验仪器的外形美、仪器性能美、装置的造型美、实验现象美、物质的色彩、课堂教学美、化学规律的内在美。只要化学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就会去潜心挖掘化学中的美,就会发现化学教学中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育资源,而我们一旦将美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学生的审美素质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弘扬美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向学生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献身科研,严谨求实,勇于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事迹,其中蕴涵了大量人文主义的态度和精神,这将极大地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如拉瓦锡、张青莲、居里夫人、沈括、侯德榜等人,将个人的理想同社会需要相结合,取得了崇高的成就,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4.寓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于教学中
  教学中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渗透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可以认识的,实践是认识来源的基础;渗透物质是运动的和物质有客观规律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化学教学必须揭示化学物质的内在联系,寻找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命是运动变化的。
  5.发展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充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自主学习、主动有选择地学习,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内容选择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发掘学生的潜能。如对家乡附近的河水水质情况进行观察与调查,撰写小论文,模拟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设计科学探究实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与评价。教学中兼顾各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使全体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多方位挖掘教材的人文价值功能,改进教学方法,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成长中的烦恼,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净化心灵,培育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化学教师任重道远的职责,我们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
训练和测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练习或试卷的讲评也是常见的重要课型.为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考试后除批阅
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一方面它关系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综合技能的最佳途径.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将阅
高中语文教学进入选修阶段后,没有一个明确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大量的写作训练时间被阅读训练所取代,而教师也缺乏对课程知识的认识,选择及组织能力,以致闲置了选修课丰富的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个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听力教学 问题 策略  1. 引言  2009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继续延续了2008年卷的整体风格——重视基础,突出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试卷听力试题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话内容,注重考查学生接受信息和理解判断信息的能力 ,同时试卷还引进了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一方面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就是搜集资料并处理这些资料、认知世界、发展自身思维、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有效途径.”藏语文阅读教学在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地位非常得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听力教学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就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听力障碍问题,从形成听力障碍的内外在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形成学生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听力活动的认知特点和听力理解过程的规律,提出了解决听力障碍问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听力障碍 因素 教学策略  1. 引言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解决的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首先要营造和谐课堂气氛,注重质疑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第三,要有效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和谐环境就是课堂气氛民主,关系融洽,学生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于英语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可以说英语已经成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写作作为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形
听、说、读、写一直是英语学习的四个基本方面.在初中英语教学上,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教学重点与难点,不仅因为写作在升学考试中占有客观比重,而且写作也是最能提高学生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