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中国人具有世界上强烈的家庭情结。家,是每个人爱的起点。家庭教育,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起点。我所在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家庭状况,却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有的家长自顾享乐,推缷责任,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单方面的事情;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心无力,放任孩子自我生长;有的家长不懂教育,方法简单,仅以成绩高低来衡量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几次教育没看到效果,就干脆放弃;还有的家庭不睦,亲人矛盾,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永久的心理阴影和心灵伤害……这些缺少家庭温暖、心灵慰藉的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关爱又不敢表达出这份渴望,他们或许是教室里最沉默的孩子,或许是课堂中最调皮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一间教室、一套课桌椅、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我们一线的老师,用爱呵护、用心浇灌,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阳光,感受爱的滋润。而爱,是这些蒙受心灵创伤的孩子们最好的疗伤良药。爱,也可以让这些孩子重新焕发生机,蓬勃生长。小俊,就是在老师爱心浇灌下,成功转化的一个案例。
一、多面了解——走进学生心灵的前提
1.通过老师了解。小俊是我新接手的初三的一名学生,我从他以前的班主任处了解到,他经常上课发呆、作业不交、迟到旷课也是常有的事情。我还得知他家境贫寒、常常借钱不还。但语文王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至今也不能忘怀:“一个孩子回家面对家徒四壁,一个成年人都很难忍受,何况是一个孩子?”这些从老师们口中了解到的信息,为我后面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2.通过同学了解。学生呈现给老师的大多是他们的表象,而同学面前才往往呈现出自己的本象。于是,我总在有意无意间,向和他玩得好的同学打听小俊的情况。从同学口中,我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俊,了解到小俊在内心深处的童真、善良、以及对关爱的渴望,也了解到尽管贫苦,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生活着、坚持着、勤劳着。
3.利用家访了解情况。家访是了解孩子家庭生活、家庭教育的最好渠道。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俊父母离异,各自去外地打工了。他先是和爷爷生活,几年后爷爷就过世了,家里还有比他大几岁的姐姐,姐姐高中毕业后也去外地打工,现在他一人生活。我心疼这个孩子,生活困难、缺乏温暖、缺乏爱。
4.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第一天见到小俊,我就有意识地多看了他几眼,当他发现我的眼神时,他表现出了闪躲、不好意思,他躲開了我的眼神,不敢和我进行交流。这一躲、这一闪,从中我看出小俊并不是一个桀骜不驯、顽劣不化的孩子。轮到他值日时,他一定是最认真的孩子,从不偷懒,踏实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丝毫没感到脏、累。我想,这孩子在家应该是经常干活,养成这样的习惯。
二、建立信任——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怎样打开小俊自闭、冷漠的心灵呢?
1.多接触,消除隔阂。不信任源自不了解,我要让他信任我,就得主动和他多接触。于是,我常主动去询问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刚开始他有所抵触,闭口不应或简单回答。我并不气馁,跟他谈话的内容尽量宽泛,有时以母亲的角色关心他的生活,有时以朋友的身份询问他的爱好,以此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神不像以前那样戒备、冷漠,聊天时话语多了些。
2.找突破,搭建自信。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我们需要细心观察,找准突破口,给他搭建自信的平台,这也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一步。在转化小俊的过程中,我抓住他吃苦耐劳这一点,让他担任劳动委员一职,在班级树立他的威信。运动会时我会动员他参加,让他有获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3.多鼓励,促进自信。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多会自信;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多会自卑。在教育小俊的过程中,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都会或私下或在全班表扬他,从他的眼神中我多次看出这孩子对鼓励的渴望,被表扬的喜悦。除此之外,在运动会中,我还鼓励同学为他加油助威,为他送水,为他写宣传稿,让他感受到同学的帮助,班级的温暖。随着数学成绩的提高,我鼓励他把其他学科也提上来,并联系科任老师,多给他些鼓励和帮助,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追。
4.需冷静,互相信任。后进生长期养成的坏习惯不是很容易就能转变过来的,往往是三五天的热度过后,就会旧病复发。这时候,老师应该冷静下来,明白这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是正常现象,我们就不会心灰意冷,轻言放弃。有一次,小俊早读课一直没到,刚开始我以为他旧毛病又来了,直到第一节课上课,他才气喘吁吁地跑来。他慌忙向我解释说自行车坏了,看到他手足无措的样子,我说了句“老师相信你”。就是这句话,他给我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我第一次从他的脸上看到,这个笑容比太阳还要耀眼,而这个笑容也使我读出了一份感激、一份认可、一份信任。
三、用爱感化——呵护学生心灵的良药
如果一个人长久得不到别人的爱,他就会冷漠自私甚或心生怨恨,对他人或社会产生报复心理,相反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或能得到别人爱的孩子,才会去爱他人,爱社会。
1.同学的爱。和同学和睦相处,能得到同学的关爱和帮助,将有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针对小俊和同学交往不多的情况,我发动一位在班级颇有影响力的男生主动去接触他、帮助他,并带动其他的学生和他交朋友。放学后一起打球,在你争我夺中架起感情的桥梁,在汗水飞扬中释放内心的孤独。
2.老师的爱。老师要爱学生,这是对从事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可怎样去爱,怎样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还需要我们深思。由于他缺乏自制力,父母给了钱他就随意花,花完了就饥一顿,饱一顿。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就先帮他充好饭卡,如果发现他有不去饭堂的现象,我总是先充钱让他吃饭,然后再教育他如何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小俊毕业。同时,在我的介绍下,其他科任老师给予了小俊更多的关爱。
3.家庭的爱。孩子最渴望的是父母的爱、亲人的爱。在这一年时间里,我经常联系他的父母,希望他们多关心孩子,并时常把小俊点滴进步汇报给他们,唤回他们对孩子的希望。在我的多次劝说下,他的父母对小俊的态度大有转变,经常回家与孩子进行交流,家长会也都能来参加,看到小俊和他父亲并排坐着、笑着、聊着,我从内心感到温暖高兴。
根据小俊的文化成绩和美术爱好,我鼓励小俊报美术特长生。中考结束,小俊拨通了我的电话:“老师,我是小俊,我终于考上了!真的谢谢您!没有您,我恐怕……我会一辈子感谢您……”接下来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电话这头,我听到的是小俊激动的哽咽声。
“一辈子感谢您!”对于一位老师来说,没有比这个更高的奖励了。电话这头的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阳光下向我奔来的孩子,他带着最耀眼的笑容,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温暖而又幸福。我相信他会带着这份爱、这份温暖一直走下去……
中国人具有世界上强烈的家庭情结。家,是每个人爱的起点。家庭教育,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起点。我所在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家庭状况,却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有的家长自顾享乐,推缷责任,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单方面的事情;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心无力,放任孩子自我生长;有的家长不懂教育,方法简单,仅以成绩高低来衡量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几次教育没看到效果,就干脆放弃;还有的家庭不睦,亲人矛盾,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永久的心理阴影和心灵伤害……这些缺少家庭温暖、心灵慰藉的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关爱又不敢表达出这份渴望,他们或许是教室里最沉默的孩子,或许是课堂中最调皮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一间教室、一套课桌椅、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我们一线的老师,用爱呵护、用心浇灌,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阳光,感受爱的滋润。而爱,是这些蒙受心灵创伤的孩子们最好的疗伤良药。爱,也可以让这些孩子重新焕发生机,蓬勃生长。小俊,就是在老师爱心浇灌下,成功转化的一个案例。
一、多面了解——走进学生心灵的前提
1.通过老师了解。小俊是我新接手的初三的一名学生,我从他以前的班主任处了解到,他经常上课发呆、作业不交、迟到旷课也是常有的事情。我还得知他家境贫寒、常常借钱不还。但语文王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至今也不能忘怀:“一个孩子回家面对家徒四壁,一个成年人都很难忍受,何况是一个孩子?”这些从老师们口中了解到的信息,为我后面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2.通过同学了解。学生呈现给老师的大多是他们的表象,而同学面前才往往呈现出自己的本象。于是,我总在有意无意间,向和他玩得好的同学打听小俊的情况。从同学口中,我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俊,了解到小俊在内心深处的童真、善良、以及对关爱的渴望,也了解到尽管贫苦,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生活着、坚持着、勤劳着。
3.利用家访了解情况。家访是了解孩子家庭生活、家庭教育的最好渠道。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俊父母离异,各自去外地打工了。他先是和爷爷生活,几年后爷爷就过世了,家里还有比他大几岁的姐姐,姐姐高中毕业后也去外地打工,现在他一人生活。我心疼这个孩子,生活困难、缺乏温暖、缺乏爱。
4.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第一天见到小俊,我就有意识地多看了他几眼,当他发现我的眼神时,他表现出了闪躲、不好意思,他躲開了我的眼神,不敢和我进行交流。这一躲、这一闪,从中我看出小俊并不是一个桀骜不驯、顽劣不化的孩子。轮到他值日时,他一定是最认真的孩子,从不偷懒,踏实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丝毫没感到脏、累。我想,这孩子在家应该是经常干活,养成这样的习惯。
二、建立信任——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怎样打开小俊自闭、冷漠的心灵呢?
1.多接触,消除隔阂。不信任源自不了解,我要让他信任我,就得主动和他多接触。于是,我常主动去询问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刚开始他有所抵触,闭口不应或简单回答。我并不气馁,跟他谈话的内容尽量宽泛,有时以母亲的角色关心他的生活,有时以朋友的身份询问他的爱好,以此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神不像以前那样戒备、冷漠,聊天时话语多了些。
2.找突破,搭建自信。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我们需要细心观察,找准突破口,给他搭建自信的平台,这也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一步。在转化小俊的过程中,我抓住他吃苦耐劳这一点,让他担任劳动委员一职,在班级树立他的威信。运动会时我会动员他参加,让他有获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3.多鼓励,促进自信。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多会自信;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多会自卑。在教育小俊的过程中,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都会或私下或在全班表扬他,从他的眼神中我多次看出这孩子对鼓励的渴望,被表扬的喜悦。除此之外,在运动会中,我还鼓励同学为他加油助威,为他送水,为他写宣传稿,让他感受到同学的帮助,班级的温暖。随着数学成绩的提高,我鼓励他把其他学科也提上来,并联系科任老师,多给他些鼓励和帮助,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追。
4.需冷静,互相信任。后进生长期养成的坏习惯不是很容易就能转变过来的,往往是三五天的热度过后,就会旧病复发。这时候,老师应该冷静下来,明白这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是正常现象,我们就不会心灰意冷,轻言放弃。有一次,小俊早读课一直没到,刚开始我以为他旧毛病又来了,直到第一节课上课,他才气喘吁吁地跑来。他慌忙向我解释说自行车坏了,看到他手足无措的样子,我说了句“老师相信你”。就是这句话,他给我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我第一次从他的脸上看到,这个笑容比太阳还要耀眼,而这个笑容也使我读出了一份感激、一份认可、一份信任。
三、用爱感化——呵护学生心灵的良药
如果一个人长久得不到别人的爱,他就会冷漠自私甚或心生怨恨,对他人或社会产生报复心理,相反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或能得到别人爱的孩子,才会去爱他人,爱社会。
1.同学的爱。和同学和睦相处,能得到同学的关爱和帮助,将有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针对小俊和同学交往不多的情况,我发动一位在班级颇有影响力的男生主动去接触他、帮助他,并带动其他的学生和他交朋友。放学后一起打球,在你争我夺中架起感情的桥梁,在汗水飞扬中释放内心的孤独。
2.老师的爱。老师要爱学生,这是对从事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可怎样去爱,怎样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还需要我们深思。由于他缺乏自制力,父母给了钱他就随意花,花完了就饥一顿,饱一顿。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就先帮他充好饭卡,如果发现他有不去饭堂的现象,我总是先充钱让他吃饭,然后再教育他如何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小俊毕业。同时,在我的介绍下,其他科任老师给予了小俊更多的关爱。
3.家庭的爱。孩子最渴望的是父母的爱、亲人的爱。在这一年时间里,我经常联系他的父母,希望他们多关心孩子,并时常把小俊点滴进步汇报给他们,唤回他们对孩子的希望。在我的多次劝说下,他的父母对小俊的态度大有转变,经常回家与孩子进行交流,家长会也都能来参加,看到小俊和他父亲并排坐着、笑着、聊着,我从内心感到温暖高兴。
根据小俊的文化成绩和美术爱好,我鼓励小俊报美术特长生。中考结束,小俊拨通了我的电话:“老师,我是小俊,我终于考上了!真的谢谢您!没有您,我恐怕……我会一辈子感谢您……”接下来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电话这头,我听到的是小俊激动的哽咽声。
“一辈子感谢您!”对于一位老师来说,没有比这个更高的奖励了。电话这头的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阳光下向我奔来的孩子,他带着最耀眼的笑容,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温暖而又幸福。我相信他会带着这份爱、这份温暖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