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和县城最红的一块地方,我认为当属中山公园。听老一辈人讲,中山公园从它诞生那天起,始终和革命有关。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彻底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以其毕生的精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永被铭记,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许许多多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园、街道等。为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小溪镇的中山公园也因此应运而生。
平和人民选择在小溪镇最繁华的商业街、紧临花山溪旁一块林荫地上兴建中山公园,1925年开始规划,次年动工兴建,1929年落成,占地近9千平方米。当时,园内还建有人造山洞、凉亭、石像、石狮、石马、石羊等。成为当时城区最显耀的一处文化场地。1938年2月14日,由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300多人曾由此踏上北上抗日的征途,受到平和各界民众真诚慰问和热烈欢送,极大地鼓舞了北上抗日红军部队的士气,指战员们满怀对父老乡亲和各界爱国人士的深情厚谊,毅然踏上北上征程,奔向抗日杀敌的沙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县城人,它的每一次变迁都牵扯着我的神经。
我查询一份资料得悉,1979年,老旧的中山堂被拆除,并在原址兴建4层混合结构的文化大楼。1983年,拆除旧围墙,筑起底部为加工精细的条石,上部为铁栏杆的新围墙,还新辟1个大花坛。1984年,建园林管理处办公楼80平方米,培植花木800盆,并辟有一条长500米,宽1.5米的混凝土路,还修建两个以花岗石为门柱的公园大门。
中山公园始终在不断建设中,1942年兴建了一座土木结构的中山堂。建国后,在建设美丽家园的浪潮下,平和县政府于1952年在公园左边兴建文化馆,1958年又在公园右边兴建影剧院。1964年,又建1个喷水池,池中塑造小假山,池面建两个花坛……可以说,中山公园的变化浓缩了县城发展的影子,它每次都以一个美丽的新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出生在三角坪,这条街原来叫府前街,后来更名为中西街。我们家紧挨着中山公园,那里是我儿时最喜欢、最常去的地方,它是我的儿童乐园。记忆中,中山公园围墙上布满了炮仗花,它永远开得那么高那么热烈。公园里随处可见的赤槿,它的花心蜜是我们童年最爱的“糖”。还有金叶女贞一年四季绿油油的,它的小白花特别香,一进公园就能闻到它的香味,小时候我总爱悄悄摘一些和口袋里的手帕放一起……
公园里那棵百年的老榕树下,总跳跃着我和小伙伴们的身影,我们曾在那树下追逐、打闹、欢笑……经常和小伙伴们比赛着爬上旁边的那座假山再争先恐后大呼小叫地冲下来,偶尔不小心摔破皮了也不哭。老榕树下的那个树洞更是天天被无数小孩子钻来钻去,磨得都光滑无比。榕树下的石马是整个公园最热门的,站立的石马骑上去特别威风凛凛,大孩子们都爱骑;小些的娃娃和女孩子就骑石羊,石羊的姿势是跪着的矮矮的特别好骑……现在回想起来,公园里的假山、树洞、石马、石羊,不知留下我们多少童年的欢乐时光和笑声。
故乡呀故乡,我总是觉得故乡的“故”里,有一种美,那种美,是儿时的骑楼街巷、花草树木刻录了当时的时光,从而让一个人和一方水土有了血肉相连的羁绊。
中山公园伴随着我童年的足迹,一步步改变了模样。由于中山公园地势较低,内涝严重,园内的设施严重破坏,已不能适应县城的发展步伐。2002年,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要求,平和把中山公园改扩建成多功能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将达到55亩。并在公园正中矗立一座打响“八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纪念雕塑。重新打点的中山公园,不但解决了内涝问题,还进一步完善了公园设施,在公园中建设了小广场,园内增设了一大批石桌、石椅,草坪、花草树木一应俱全,它真正变成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园,晨昏之际,热闹非凡,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做操、下棋、打牌、唱歌,一幅其乐融融景象。
几十年过去了,我也搬离了中山公园旁的老家,在新城区另辟新居。但我还是想念儿时的中山公园,想念那里每天热腾腾的生活景象,偶尔路过时,耳边还会回响公园旁那“豆浆、花生浆!”“油条”“肉包、菜包、大馒头”“霜条!霜条!一条5分”……的吆喝声,尤其想念三角坪售卖的上下贴着白色薄纸的鸡蛋糕。回想那活色生香的日子,回想在老城区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日新月异,县城似乎每天都是一个新模样,县域的重心在一步步向东岸转移,鳞次栉比的高楼一下淹没了往日的繁华。童年时,似乎觉得县城就在中山公园,就在我们三角坪一带,这里才是最繁华的商业区,其他地方和它一比起来,简直是城外的乡下了。这里每天推窗一看,油盐柴米、鱼肉酱醋、衣鞋毯被,满满当当,街面上什么都不缺,总觉得我们才是街面上的人,小吃店、冷饮店、服装店到处是我们的身影,我们每天生活在三角坪的大街小巷里,生活在中山公园花草丛中。
如今,县城多出无数个霓虹闪烁的商业区,也多出几个像模像样的休闲公园,当年最热闹的老街退缩在时光深处。但无论时代发展多快,无论街头有多少流光溢彩之趣事,中山公园依然是县城最热闹的一个地方。
每当清晨,我一个人沿着河滨路慢悠悠地走着,听着风儿吹过树叶沙沙,听着牛头溪流水潺潺,时不时抬头看看天上那朵伴我出门的白云慢慢变换了模样,偶尔停下脚步看看行道树下开得灿烂的野花和树根边上翠绿的苔藓,一路走走停停,总会不知不觉走到中山公园。偶尔的,我还会漫步老街,一走进这里,心情总是懒散的。每当看到这些被时光咬出道道沟痕的旧门窗,就能感到一条缓缓流动的时间之河。在这样的老地方,适合坐下来慢慢地想心事,想老街的陈年旧事。而我,宁愿在中山公园的某个角落,或哪个石桌旁坐下来,静静地打量这里细微的变化,甚至聆听某个角落虫鸣的声音。
喝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座落中山公园内的平和暴动纪念雕塑,成为了平和县城一處显眼的风景,每到清明前后,不断有人前来瞻仰。
平和人民选择在小溪镇最繁华的商业街、紧临花山溪旁一块林荫地上兴建中山公园,1925年开始规划,次年动工兴建,1929年落成,占地近9千平方米。当时,园内还建有人造山洞、凉亭、石像、石狮、石马、石羊等。成为当时城区最显耀的一处文化场地。1938年2月14日,由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300多人曾由此踏上北上抗日的征途,受到平和各界民众真诚慰问和热烈欢送,极大地鼓舞了北上抗日红军部队的士气,指战员们满怀对父老乡亲和各界爱国人士的深情厚谊,毅然踏上北上征程,奔向抗日杀敌的沙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县城人,它的每一次变迁都牵扯着我的神经。
我查询一份资料得悉,1979年,老旧的中山堂被拆除,并在原址兴建4层混合结构的文化大楼。1983年,拆除旧围墙,筑起底部为加工精细的条石,上部为铁栏杆的新围墙,还新辟1个大花坛。1984年,建园林管理处办公楼80平方米,培植花木800盆,并辟有一条长500米,宽1.5米的混凝土路,还修建两个以花岗石为门柱的公园大门。
中山公园始终在不断建设中,1942年兴建了一座土木结构的中山堂。建国后,在建设美丽家园的浪潮下,平和县政府于1952年在公园左边兴建文化馆,1958年又在公园右边兴建影剧院。1964年,又建1个喷水池,池中塑造小假山,池面建两个花坛……可以说,中山公园的变化浓缩了县城发展的影子,它每次都以一个美丽的新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出生在三角坪,这条街原来叫府前街,后来更名为中西街。我们家紧挨着中山公园,那里是我儿时最喜欢、最常去的地方,它是我的儿童乐园。记忆中,中山公园围墙上布满了炮仗花,它永远开得那么高那么热烈。公园里随处可见的赤槿,它的花心蜜是我们童年最爱的“糖”。还有金叶女贞一年四季绿油油的,它的小白花特别香,一进公园就能闻到它的香味,小时候我总爱悄悄摘一些和口袋里的手帕放一起……
公园里那棵百年的老榕树下,总跳跃着我和小伙伴们的身影,我们曾在那树下追逐、打闹、欢笑……经常和小伙伴们比赛着爬上旁边的那座假山再争先恐后大呼小叫地冲下来,偶尔不小心摔破皮了也不哭。老榕树下的那个树洞更是天天被无数小孩子钻来钻去,磨得都光滑无比。榕树下的石马是整个公园最热门的,站立的石马骑上去特别威风凛凛,大孩子们都爱骑;小些的娃娃和女孩子就骑石羊,石羊的姿势是跪着的矮矮的特别好骑……现在回想起来,公园里的假山、树洞、石马、石羊,不知留下我们多少童年的欢乐时光和笑声。
故乡呀故乡,我总是觉得故乡的“故”里,有一种美,那种美,是儿时的骑楼街巷、花草树木刻录了当时的时光,从而让一个人和一方水土有了血肉相连的羁绊。
中山公园伴随着我童年的足迹,一步步改变了模样。由于中山公园地势较低,内涝严重,园内的设施严重破坏,已不能适应县城的发展步伐。2002年,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要求,平和把中山公园改扩建成多功能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将达到55亩。并在公园正中矗立一座打响“八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纪念雕塑。重新打点的中山公园,不但解决了内涝问题,还进一步完善了公园设施,在公园中建设了小广场,园内增设了一大批石桌、石椅,草坪、花草树木一应俱全,它真正变成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园,晨昏之际,热闹非凡,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做操、下棋、打牌、唱歌,一幅其乐融融景象。
几十年过去了,我也搬离了中山公园旁的老家,在新城区另辟新居。但我还是想念儿时的中山公园,想念那里每天热腾腾的生活景象,偶尔路过时,耳边还会回响公园旁那“豆浆、花生浆!”“油条”“肉包、菜包、大馒头”“霜条!霜条!一条5分”……的吆喝声,尤其想念三角坪售卖的上下贴着白色薄纸的鸡蛋糕。回想那活色生香的日子,回想在老城区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日新月异,县城似乎每天都是一个新模样,县域的重心在一步步向东岸转移,鳞次栉比的高楼一下淹没了往日的繁华。童年时,似乎觉得县城就在中山公园,就在我们三角坪一带,这里才是最繁华的商业区,其他地方和它一比起来,简直是城外的乡下了。这里每天推窗一看,油盐柴米、鱼肉酱醋、衣鞋毯被,满满当当,街面上什么都不缺,总觉得我们才是街面上的人,小吃店、冷饮店、服装店到处是我们的身影,我们每天生活在三角坪的大街小巷里,生活在中山公园花草丛中。
如今,县城多出无数个霓虹闪烁的商业区,也多出几个像模像样的休闲公园,当年最热闹的老街退缩在时光深处。但无论时代发展多快,无论街头有多少流光溢彩之趣事,中山公园依然是县城最热闹的一个地方。
每当清晨,我一个人沿着河滨路慢悠悠地走着,听着风儿吹过树叶沙沙,听着牛头溪流水潺潺,时不时抬头看看天上那朵伴我出门的白云慢慢变换了模样,偶尔停下脚步看看行道树下开得灿烂的野花和树根边上翠绿的苔藓,一路走走停停,总会不知不觉走到中山公园。偶尔的,我还会漫步老街,一走进这里,心情总是懒散的。每当看到这些被时光咬出道道沟痕的旧门窗,就能感到一条缓缓流动的时间之河。在这样的老地方,适合坐下来慢慢地想心事,想老街的陈年旧事。而我,宁愿在中山公园的某个角落,或哪个石桌旁坐下来,静静地打量这里细微的变化,甚至聆听某个角落虫鸣的声音。
喝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座落中山公园内的平和暴动纪念雕塑,成为了平和县城一處显眼的风景,每到清明前后,不断有人前来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