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EOS M初体验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摄影人和“伪资深”器材玩家,身边总不停有朋友咨询选购器材的事情,从便携DC到单反,从胶片到数码不一而足。而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把注意力投向小巧精致的“微单”——即所谓数码微型单镜头电子取景相机或无反光镜数码相机。
  细一琢磨,无反光镜数码相机的诸多优势不言而喻:外观个性化,机身微型化,成像高质化,操作便捷化,镜头多样化,价格平民化。集上述这些优点于一身,将毋庸置疑会拥有众多粉丝。作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索尼早在2010年6月就打出了NEX系列大旗,旗下覆盖入门、中端、高端全面产品线。尼康也于去年9月宣布进军该领域,推出“尼康1”来抢滩。而作为数码相机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厂商佳能却一直欲拒还迎,直至今年7月才推出自己的微型可换镜数码相机“EOS M”(下简称为“M”)。笔者在第一时间拿到了一款小“M”样机,欲与读者诸君一起尝尝鲜。
  小巧明快,入得口袋
  作为史上尺寸最小巧的EOS机身,“M”尽显纤细本色,即使与佳能旗下前旗舰级数码G12相比,都更显单薄,与PowerShot S系列相比也毫不显臃肿(图2)。如此体积,大可轻松放入口袋随身携带。佳能共发布了四种色彩的“M”机身,分别是黑、红、银、白,质感也各不相同,笔者拿到的是金属感十足的银色机。由于取消了光学取景器和反光镜部件,“M”机身只有298克,是佳能入门级单反相机EOS 650D的一半,介于 PowerShot G1 X 与 S100 间,也仅相当于两个iPhone 4S的重量。整机线条设计明快简练,按键排布更类似PowerShot系列,这大约便是市场定位使然,更多争取入门级用户。在相机手柄处的橡胶使得握感大为增强,弥补了没有握柄的不便。然而也许正是基于缩小空间的考虑以及触控屏的介入,大量大家熟悉的按键被砍去,对熟悉旧式操作面板的人而言,肯定需要时间来习惯。值得玩味的是,对于这款新产品的命名,佳能却异常低调,与大大的“EOS”标识相比,“M”仅在相机肩部小字标明。也许对于佳能而言,“M”小身躯里承载更多的是单反家族的强大血脉。
  画质优秀,连拍给力
  搭载约1800万像素APS-C规格CMOS图像感应器,让大家在意料之中的小失望之余还是眼前一亮,毕竟比起尼康的2.7倍焦距转换系数,1.6这一等同于入门单反级别的系数还是相当可接受的,而刚出手就上全幅系统大约只能是爱好者心中一抹幻想。就画质而言,“M”完全无愧于其EOS的序列。感光元件配合DIGIC 5数字影像处理器,“M”在分辨率和高感光度上完全足以与EOS 650D媲美。笔者为此专门进行了感光度测试,可以说在ISO 1600之内,画面颗粒感很少,画质较为细腻,自ISO 3200起噪点逐渐增高,非扩展状态下最高ISO 12800噪点已足够明显,但针对部分“拍到即可”的场合而言,还算是勉强可以接受(图3)。“M”除具备常见降噪功能外还有多张拍摄降噪功能,能自动合成连拍的4张图像,以此降低高感光度拍摄时的噪点。实际来看,确实比开启普通降噪在画质上要更好些。白平衡也一如既往地准确舒适,对大多数测试场景判断准确。最高约4.3张/秒的连拍成功率也出乎意料地靠谱,令习惯了单反相机的用家也可以放手一试。
  镜头群:大于等于二
  与“M”同时发布的还有两款全新打造的镜头:EF-M 18-55毫米F3.5-5.6 IS STM和EF-M 22毫米 F2 STM以及使用两节7号电池的闪光灯SPEEDLITE 90EX。经过35毫米相机系数转换,变焦头焦距约等于29-88毫米,足够完成一般拍摄需要,同时在远摄端拥有0.25倍放大倍率,使得拍摄小物件得心应手(图5);22毫米定焦饼干头相当于35毫米经典视角,这种人文视角对于纪实摄影师而言绝对是挂机良品,恒定光圈f/2更是弱光下高速快门的强大助力,最近对焦距离15厘米加上0.21倍的放大倍率,焦外虚化恰到好处(图6),逆光下抗眩光也基本让人满意。镜头表面做工较为养眼,有金属拉丝质感,不过没有随镜头提供遮光罩,大约要让小部分玩家沮丧下。通过STM步进马达实现的自动对焦经过实际测试,确实更为安静。佳能同期发布了转接EF镜头的专用转接环,将庞大的EF镜头群拉到了“M”的身后,然而虽说接环千元左右的价格并非“不可承受之重”,但相形之下EF镜头略显笨重,无疑很难让冷静的买家为此买单,毕竟选择“微单”就是选择了轻便。如果市场上能出现更多的副厂转接环,引入蔡司和徕卡的旁轴镜头,无疑对手里有很多手动镜头的玩家是个不小的诱惑。
  总结:短短几天里,“M”总能给笔者带来新的冲击,短片拍摄中可追踪合焦,各种实用、趣味十足的“创意滤镜”,“HDR逆光控制”模式,三寸液晶屏即时触摸对焦、触摸快门等等。然而在试用过程中,“M”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短板:875mAh的电池容量略有不足;相比竞争品牌已经更新换代若干次的成熟产品,“M”对焦速度不够快;触屏操控对传统单反用家而言有点缓慢。然而作为一款投石问路的产品,“M”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对佳能而言,也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后发”而“先至”,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其他文献
肖像摄影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准确地记录下人物的形与神。绘制一幅肖像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相机凭借相对简单的技术则可以瞬间完成。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及人物肖像绘画呢?因为肖像绘画与肖像摄影有着重要的、不可割舍的关联,可以说肖像摄影的基因里融入了早期绘画的“密码”。  就在前不久,我参观了一场关于英国近现代绘画的展览。展出的作品都是近300年来英国画家笔下的风景、人物。当时,我看到一幅人物肖像:画面上,一位半裸
期刊
晴雪飞舞在白桦树梢  我们喜爱的是具有多样性或规则性的任何事物,就像产生于我们称之为大自然的自然设计。  ——艾迪生(英国文学家)  九月末正是木兰围场白桦林色彩最绚丽的时候,我不仅有机会在这时候来到木兰围场,更有幸碰上一场雪。当雪刚落满秋叶,天就放晴了。我来到一株白桦树下,举头仰望,只见雪白连同金黄一起被碧蓝拥抱。此时,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摄影家,能抵挡色彩美妙搭配的诱惑力,我兴奋地举起镜头,相机的
期刊
2012年9月,在朋友的陪同下,我带着索尼α99驾车前往桂林阳朔兴坪。拍摄了两天,美丽的风光加上α99出色的画质演绎,让我收获颇丰。  索尼α99与传统单反的最大区别在于采用了半透明反光镜,采用EVF电子取景模式,在取景器中所看到的影像就是最终照片的效果。曝光值是否准确,背景虚化是否合理,焦点是否在想要的位置,色调是否为心仪的效果,摄影师拍摄前就对这些设定所能得到的效果一目了然,而无须通过回放照片
期刊
灿烂星空一直是大自然中最富魅力的景观之一。仰望星空,总会让我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回忆起简单、纯净的美好时代。  真正与星空结缘,是在1993年从合肥去往武汉的路上。伴随着寂静的村庄,我抬眼望去,璀灿的星光布满了深邃的天空,它们层层叠叠挤在一起,带来莫名的震撼与感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扩张,我们能够看见星空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愈发催生了我拍摄星空的冲动。  星轨照片,则是一种特别的表现星
期刊
在一个号称“世界末日”到来的年份,索尼公司推出了α99,单电相机迈进了全画幅领域。这款采用半透镜技术的单电相机与单反相机的区别在于反光板为半透明固定式,由此带来了高精准度自动对焦、高速连拍及能实时自动对焦的高清动态影像等明显优势。尤其在实时取景的对焦能力上,现今没有一款单反能与其叫板,这在比较复杂的拍摄环境下有着极大便利,同时对于拍摄视频更是具备先天的优势。  作为首款全画幅数码单电相机,索尼α9
期刊
多重曝光又称多次曝光,是指在同一画面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曝光。借助这种创作手法,创作者经巧妙的构思编排,可以把不同场合、不同形象、不同时空的元素,显现在同一画面中,组成一幅另类的、具有离奇色彩的摄影作品。这种创作方式,在胶片时代已经盛行。对数码相机来说,这一功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以佳能EOS 5D Mark Ⅲ为例,目前最多可曝光9次完成一幅作品。  多重曝光,不同于一般的摄影创作,拍摄前必须经过认
期刊
“在无量的——无论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宇宙进程中,我们有这次生命,不是容易事;比电火还要快,一闪便会消逝到永恒的沉默里去。我们不要放过这短短的时间,我们要多看一些东西。”著名学者季羡林曾如是说。在今年的“行天下”栏目中,我们邀请一些著名摄影家,把自己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摄所思所感与大家分享,借助他们的眼睛,我们得以多看一些世界。  津巴布韦如一颗巨大的钻石,安静地镶卧在南部非洲的稀树草原上。草原在
期刊
影像技术不断发展前行。去年奥林巴斯发布了一系列微单相机产品,其中就有小巧可爱的E-PM1,这款相机基本性能与PEN系列的旗舰机型E-P3相当,但少了许多按钮和转盘,在体积重量减少的同时,也更为简洁。最近,新一代的E-PM2又出现在大家面前,各方面性能指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它继承了上一代产品小巧便携的特点,外形、配色更为简约大方。装上存储卡和电池后的重量仅为269克,并增加了防滑手柄,便于握持。
期刊
这些花开花落、草木枯荣的照片对创作者张晋自己的意义,恐怕要大于其对摄影的意义,也大于对观者的意义。张晋出生于四川,曾在纽约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成归国后,他却走上了摄影之路,并在2012年成为三影堂摄影奖的获得者。作品《又一季》也许是张晋内心的写照,或者是某种自我表达的途径——他的照片总让我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
期刊
我朝一个被一种可以信赖的直觉  所引导的不可能的方向前行,  我踏在一根浸透了水的漂木上  它下沉  但就在那个时刻  我踏在它后面的另一根漂木上  我前行穿越这曾经是一片大海的  无边无际的沼泽,  词语为我导航。  现在不得不在波浪上面自由行走的  是我,仿佛我沿行一条铺过的路。  一群不相信的人聚集在  越来越远的岸上。  我脸上最轻微的抽搐  都会招来一阵石头。  我像一个梦游者前行  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