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光要为人物量身订造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tong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像摄影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准确地记录下人物的形与神。绘制一幅肖像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相机凭借相对简单的技术则可以瞬间完成。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及人物肖像绘画呢?因为肖像绘画与肖像摄影有着重要的、不可割舍的关联,可以说肖像摄影的基因里融入了早期绘画的“密码”。
  就在前不久,我参观了一场关于英国近现代绘画的展览。展出的作品都是近300年来英国画家笔下的风景、人物。当时,我看到一幅人物肖像:画面上,一位半裸的妇女坐在昏暗的画室里,四周是挂布和桌椅。引起我好奇的是,画面中女子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不是安祥、不是微笑、也不是羞涩,而是含着一丝不安和焦虑。一位热情的讲解人员为我讲述了这幅画作的创作过程。众所周知,油画的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少则几天,多则数月,深入的描绘需要非凡的耐心与坚持。当女模特以固定姿势端坐了许久之后,可能非常不适应这种缓慢的创作节奏。在画家宣布休息时,她流露出了一丝不耐烦的神情。画家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迅速地观察到女子的变化,并用画笔将这一微妙的细节捕捉了下来,使之成为一幅生动的作品。听到这里,我暗暗惊讶:绘画创作和摄影创作有着多么相似的一面啊!画家需要在长时间的作画中不断保持新鲜、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嗅觉,摄影师则一样要时刻把握住拍摄对象的举动和神情气质,配合精心的布光,将之快速记录在相机之中。二者都旨在捕捉模特最动人心魄的一瞬间。
  本期要给大家讲的是新华社著名体育摄影记者胡越先生的肖像照的拍摄过程。胡越先生曾先后采访了1984年和1988年两届奥运会,并拍摄了体操世界冠军李宁在赛场上的经典瞬间。
  我和胡先生早已熟识,一直对他的采访经历非常敬佩。在这次拍摄中,我观察到胡越先生面部轮廓鲜明,略微消瘦,眼睛神采熠熠。我让他把摄影室就当成一个平时采访报道的“演播室”,并和他攀谈了起来。
  聊起当年的体育赛事、体坛轶事,他津津乐道。由于兴奋,他越说越多,也越来越有兴致,时不时地加入肢体语言。在交谈中的某个瞬间,我终于拍下了这张满意的照片,可以看出胡先生在镜头前毫不做作,正在以他的真性情进行着一场精彩的讲演。这张肖像不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很多看到这张照片的人,大家仿佛真的可以从照片中听到他激情澎湃的声音。
  在光线的设置上,我选用了侧光照明,因为这种光线最能表现出人物的立体感,同时对皮肤和衣服质感也有很强的表现力;主光由胡先生的左侧上方射入,正面用一支较弱的反光伞为他的眼神补光;头顶上方有一只柔光箱负责打亮头顶和两肩;身后下方是一盏反打的背景灯。画面中人物双肩自然倾斜、手臂前伸、嘴唇微张、双眉略紧、眼神坚定,额头的皱纹与颈部的经脉彼此呼应。虚化的手部与集中的光线都将视觉中心引向照片中被摄者眉宇间的双眼。这幅照片在光线的运用上衬托出了被摄者的神情,整体效果令人印象深刻。胡先生自己看到后,找到我说:“这是真实的我。”
  有些朋友也常问我,如果在拍摄中模特有临时的肢体动作,灯光应该如何布置。简单地说,通常在引导模特就位后,我会先行观察模特的五官、身材胖瘦以及精神气质,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设计为人物拍摄何种风格的肖像:是柔和还是硬朗,是低调还是高调……通常在布置好光线后我会进行试拍,也算是让被摄者慢慢熟悉拍摄气氛以便大家都能进入状态。在同一组拍摄中我不会轻易改变光线布置,通常是踏踏实实拍完后,根据需求再另行布置一组新的光线。当人物有肢体动作时,要看动作的幅度,一般性的说话和小幅摆动基本可以保持光位不变。但是当人物头部有转向时,灯光位置必须做相应的调整。通常,助手们在我拍摄时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新情况出现时我也会提醒助手调整光位,及时跟上人物的动作变化。一般来说,一个人物我会拍摄若干组,布光方式也各有不同。有趣的是,当同一人物的几组照片拍完后,发现除了靠造型变化来营造不同效果之外,光线也是打造不同风格肖像照的重要因素。即使是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个姿势,顺光、侧光、逆光都能拍摄出风格、气质迥异的照片来。
  为人物设置何种光线以及何种姿态,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虽然我们说肖像摄影不一定要拍得绝对唯美,但是摄影师的任务之一,却是要尽可能地展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和良好形象。被拍摄者谁不希望自己的肖像照有气质,更好看呢!所以在拍摄时一般都要扬长避短。举例来说,人物体型偏胖时,我会建议他穿深暗色的衣服,这样在深色背景下可以使他的身材在画面中不那么突出;如果脸部较圆,可以通过侧身或有角度的转头,找到不那么显胖的角度,或者采用半侧光让另一半脸处于暗调之中,让整个人看起来显瘦很多;有些人很瘦,那么我会考虑采用半身像并加些上身的肢体动作以让画面显得更加饱满,或者设计光线给被摄者“增肥”——采用小面积的灯光让人物脸部亮起来,给人一种丰满的感觉……这些都是在多年拍摄中积累的有效经验。使被摄者对自己的肖像照感到满意的关键,除了彼此默契的配合外,在拍摄时更多地为被摄者的形象去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为了特别的创作意图,我也并不完全按照上述的手法拍摄,例如为了表现某个人很胖,我会在光线运用上突出、强化这种感觉。总之,在拍摄肖像时,如何运用光线来表达不同主题是非常自由及个人化的。在多实践、多思考之后,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会有所感悟,也会逐渐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宝典。
其他文献
岁末之时,我们总愿意重温这一年中的收获。生活如此,阅读亦如此。粗粗算来,2012年市面上可见的、与摄影有关的简体中文图书达上百种之多,《摄影世界》对众多的摄影从业人士进行了采访,以求与读者分享今年他们书架上的心头好。  遗憾的是,仓促中,我们的征询对象有限,得到的回复比期待的少。或许这也是因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被鼓励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
期刊
在一片顺着缓坡蔓延而上的草坪里,三三两两稀疏有致地立着一些铁架子,两米来长的黑白照片被架子支撑着,像是一个个站在那的人。照片里是梅兰芳、徐悲鸿、巴金等老一辈艺术家、作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影像。  穿梭其间,仿佛能听到时光流过的声音,抬头便能清晰地望见远处徐志摩当年坠机而亡的山峦。这是由著名策展人陈小波策划的《艺术家·老百姓——新华典藏影像展》的现场,也是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最为重要
期刊
“拍摄野生火烈鸟,不仅要靠运气和毅力,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巧和一流的设备。  5D Mark III给我带来了惊喜。换了5D Mark III拍火烈鸟之后,首先发现它在高感度上的表现很好,黄昏的时候拍摄都用到了1600,影象质量仍是可以接受的。第二是在色彩处理上也很强,感觉影像的品质提升了很多。”  2008年非洲旱季之时,肯尼亚-坦桑尼亚广袤的原野上点缀着零星的湖泊和林地。直升机里,来自中
期刊
写在前面——  对小段的关注并不仅仅因为她是2012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总策展人。她还是我认为的那种身上有谜团的人,拥有一种探不见底的深邃。一个人,他身上的谜团,是你愿意一再接近他的原因。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交”,我认为人无谜团也不可交。  每次走近段煜婷,我就会因得出新的判断并且有新的感觉而意犹未尽。吴笛主编让我推荐“我的2012年”人选时,我随口说出:小段,段煜婷。她今年一整年的游历,她由游历、
期刊
在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城,有一种大型的狼蛛。传说被这种大狼蛛咬过之后的人必须跳一种“疯狂的舞蹈”来解毒以逃脱死亡。塔拉台拉舞(一种快速旋转的舞蹈)的命名,就来源于此。而在塔兰图拉艺术节上,狼蛛是整个节日的形象符号,塔拉台拉舞则是整个艺术节的明星主角。  每年盛夏的萨伦托地区(意大利南部),由众多的音乐人、舞蹈家和艺术家参与的塔兰图拉艺术节是整个意大利最热闹的大型派对。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流行文化冲
期刊
在21岁那年,克莱夫·巴达(Clive Barda)收到了母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台双镜头反射式相机。“在那一刻,我感到有什么抓住了我。”他告诉记者。几十年后,克莱夫·巴达成为了英国最著名的舞台艺术摄影大师之一,古典音乐界的许多影像名作都出自他手。很多大师已经离世,惟留下唱片以及定格在唱片封面的照片供世人重温。在过去40年的职业生涯中,克莱夫·巴达的镜头记录了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舞蹈家以及表演艺
期刊
2012年2月17日,晴。一辆不太显眼的深色厢式卡车从上海西南郊区开出,目的地是西边不太远的一个小城市,这是它长达九个月漫游的第一站。  车厢里装的是服装道具和七个好玩的人,其中的“头儿”是一个把胡子编了小辫儿、不太像中年人但也显然不算年轻、看起来有些凶悍实际上很温和的人,他刚好跟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一个动画片主人公同名,这个名字就是马良。这位坐在卡车上的马良虽然20岁之前也学过绘画,但没有神笔,
期刊
编者按:精彩的2012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摄影史上的大师原作越来越频繁地在国内展出,让人们得以更好地领略摄影艺术的精髓;手机摄影与社交网络的结合将“决定性瞬间”的创作与发表能力交给了每一个普通人,在这一年生发出更多新奇和有影响力的作品;与此同时,摄影节上的重头演讲、新闻摄影比赛年度照片所揭示的“勇气”与遭受的“质疑”,新生摄影师关注的题材……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都在不断丰富和挑战人们对于摄影的认识。
期刊
摄影师自述  摄影对于我来说,就如一次生命的旅程。  旅程需要有个目标,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需要有那么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等我们到达,然后看着我们再次启程,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但是在我去过的许多地方后,旅行本身往往成为了最终的目的。旅行对我来说就是行动起来、一直向前,去发现一些自己所不曾预料的地方和情感。  有时候,为了记录和享受这些地方无与伦比的美丽,或者奇妙的瞬间,我会将相机机位
期刊
不少关于成长的故事是从车库或者仓库开始的。说到OFPIX工作室,也有这么一个关键词,而它的另一个关键词则是报道摄影理想。OFPIX工作室位于北京西直门外一套不大的开间公寓内,这里是奇遇花园咖啡馆的仓库,被一个大书架分割成了两个区域,大部分空间被一张拼凑起来的长条桌和木头椅子占据着,周边堆满了纸箱和书籍,投影仪的幕布就是它面前的白墙。  2012年6月1日,OFPIX工作室摄影师团队正式组建,由发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