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芷江天后宫 内陆最大妈祖庙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n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芷江天后宫,原为福建客民会馆,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芷江天后宫坐西朝东,南北建有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筑结构基本保存完整。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芷江天后宫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舞水河西岸,座西朝东,与芷江县城隔舞水河相望。天后宫由闽商创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目前我国内地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妈祖庙,“湖南潇湘百景”之一,天后宫之石坊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港台报刊誉其为“雄冠大陆大西南”、“内地罕见的妈祖庙”。
  穿过繁华步行街,跨过精美绝伦的龙津风雨桥,向右一拐,沿着洁净如洗、绿树成萌的沿河大道前行二百余米,再走下十余级台阶,便来到内陆最大的妈祖庙——芷江天后宫前。芷江天后宫融古代建筑、浮雕艺术于一身,是江南一绝,有“天下瑰宝”之称。
  芷江天后宫的前身是“普安寺”,原为福建同乡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客居在芷江的福建人集资将原会馆改建为天后宫,为一道教圣地。
  芷江天后宫占地3700平方米,现保存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筑结构基本保存完整。在中轴线与北轴线建筑之间有一宽1.6米、进深32米甬道,往东(河岸)可通天后宫北侧门,往西可通后院;后院北侧建有厨、厕、寝室共200平方米。在北翼三进后院原建有梳妆台,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厂占用期间将梳妆台改建为消防池,现今改为观赏鱼池。
  走近天后宫,首先映入眼帘是高大的天后宫石坊。只见石坊门两侧雌雄双狮蹲踞,石鼓对峙,共同守卫着石坊大门。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斑驳的台阶将沿河大道与古朴典雅的建筑群连接起来,浑然一体。高大的门坊中央题有“天后宫”三字,浑圆俊秀,运笔有神。被称为“江南一绝”的青石浮雕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座门坊上。
  跨进天后宫,来到天井中央,举目四顾,南北建耳房,中门有四进,分别是戏台、过厅、正殿、观音堂。宫内建筑全为木结构,墙壁雕花镂草,古朴气息扑面而来。所有建筑除廊房是单坡小青瓦外,其余均双坡顶盖,并有瓦当,为典型的唐宋寺庙风格。
  芷江天后宫最为称赞的地方是石坊青石浮雕:坊高10.6米、宽6.3米、重檐歇山顶、门楼建筑形式。石坊全部采用明山所产油绿带青的变质沉积岩石为面料,坊上各类浮雕大小共95幅,最大的2.62平方米,最小的仅0.09平方米。石雕采用镂空与平雕相融的工艺,浮雕中有浮雕,大雕小雕相符,龙凤狮鱼,竹木花草,人仙鬼神,无不清晰可见。浮雕中藏有典故若干,如孤桐劲竹、八仙过海、麻姑献桃,皆构思奇妙,形象逼真。“洛阳桥”、“武汉三镇”二幅浮雕,可谓门枋上浮雕的经典之作。
  “武汉三镇”虽只0.216平方米,将繁华的汉阳、汉口、武昌三镇尽收其中。长江、汉水汹涌澎湃,江中102艘大小船只舟来楫往,尽现百业兴旺之景象。舟子有闲谈、有对弈、有摇橹、有饮酒、有对歌,形态万千,栩栩如生。三镇沿江的旗斗上,刻有各镇的衙门名号,笔画虽细若蝇脚,字字却清晰可辨。三镇城楼房屋,鳞次栉比,清晰明朗。方寸之地尽显宏大场面,细微之处不失毫厘之差,其雕工堪称精湛绝伦。
  一个门楼之上,有如此之多的雕刻精品,鱼龙凤狮,花草木树,神鬼人仙,个个画面清晰如故;浮雕中的典故,或一幅为一典,或数幅为一据,构思奇妙,雕刻精湛,形象生动逼真,不愧为石雕精品。
  看看左右两侧的墙壁,上悬四十余幅一尺见方的天后故事图,这些彩色画幅记叙了天后出生、成长、扶贫济弱、升天的生活轨迹。看了这些彩图,方知天后原名林默,是五代巡抚官林愿的第六个女儿,生于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自小聪慧、善良,习水性,识潮音,辨星象。她经常指点渔民躲避海上风险,除妖伏魔。她曾经在风狂雨急的夜晚,把自家的屋舍点燃,用熊熊火焰为迷失的商船导航。她二十八岁时升天成仙。成仙后的她仍心系黎民,每每在风险浪恶、樯摧桅折之际,着红衣现身云端,指引舟楫逃过危难。清《兰苕馆外史》记载:“海神,惟妈祖最灵。凡海船危难,有祷必应,多有目睹神兵维持、或神亲自救援,灵异之迹,不胜枚举”。林默历经宋、元、明、清四朝皇帝二十六次封诰,如懲宗御书“顺济”、乾隆御书“海不扬波”,并先后赐封为“天妃”、“天后”。种种传说和记载,让人感受到妈祖的可敬与可亲,也明白数百年来妈祖香火旺盛的原由。
  再看戏台,它与石门坊靠背,纯木结构,飞檐斗拱做工精细。中间为下大上小的穹窿顶,结构紧凑,两边立柱上雕刻了各种人物场景,与天后神殿互相映衬。戏台边上是两排耳房,两边是过厅,上面是看台,有雕花红漆围栏。戏台两侧有一幅寓意深刻的对联,上联是“凡事莫当前,唱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需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站在戏台前,似乎看到昔日年轻的花旦移莲步,舒水袖,启朱唇,一曲天籁之音从天而降;看台上,一些达官贵人三五成群,或双目微闭,或摇头晃脑,好不惬意。
  穿过过厅,来到正殿,只见妈祖头戴流苏金冠,玉容端庄,盛装而坐,很是庄重。两侧侍女手执长扇,神情娇俏。妈祖神像头顶上方悬有“惠泽侗乡”匾额,座前陈设供品香烛,青烟袅袅,香火不断。左右两侧各树金黄塔柱一根,殿内墙壁贴有大幅妈祖故事彩图。整个神殿金碧辉煌,与四周青色的建筑交相辉映,华丽与庄重奇异地融为一体。置身殿内,让人不禁被那份庄重与神圣震慑。
  正殿后面是观音堂、罗汉殿,左侧是财神殿和药王庙,右边是武圣殿和五通神殿、梳妆楼,诸神皆塑金身,与妈祖共同护佑百姓。
  天后宫曾于公元1863年第一次大修,公元2001年开始进行第二次大修。经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于1997年4月15日批复“同意地区道教协会设此办公,依法开展道教活动”。因此芷江地区的道教协会亦设于此宫中。
其他文献
余庆桥位于福建武夷山市区南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是古代崇安(今武夷山市)闽赣古道的枢纽。令人惋惜的是,2011年5月28日,余庆桥因失火严重倒塌。这张余庆桥的“老照片”,成为人们重建余庆桥的重要依据和弥足珍贵的记忆。  河是城镇的命脉,桥是故土的象征,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它融生活实用性、观赏艺术性、人文纪念性为一体。仪态万千的古代桥梁,显示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巨大的文化创造力;雄姿勃发的现代桥梁,
期刊
为宣传展示三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所取得的成就和变化,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与三明市林业局共同主办以“中国绿都·美丽三明”为主题,从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三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摄影比赛即日起征稿,欢迎全省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踊跃参赛。细则如下:  一、征稿内容  1.凡反映造林绿化、“四绿工程”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内容的摄影作品均可参赛。  二、参赛规则  1.参赛作品,必须是201
期刊
天津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是天津人对城市发展的通俗而生动的说法。天后宫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它和古文化街一样,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发祥地与摇篮。  元代,南粮北运一度改走海路,来自南方的船队千里迢迢驶进大沽口,进入天津的前身“海津镇”。那时候的海运风险很大,只得乞求神灵保佑。几经风险的水手们纷
期刊
坐落在山东半岛的蓬莱阁,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蓬莱阁以“八仙过海”传说故事著称,但其中的天后宫也因其历史悠久、规模雄伟而名闻遐迩。  山东半岛的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享有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盛誉的蓬莱阁建于山顶,下临大海,殿阁凌空,云烟缭绕。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
期刊
澎湖天后宫位是全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相传公元1280年元世祖派兵征伐日本,遭遇台风,官兵漂散,而梦见妈祖救众,登陆平湖屿(即澎湖屿)。惊涛余生,是妈祖的神佑,所以公元1281年,世祖封妈祖为“天妃”,立天妃宫,设澎湖寨巡检司。  澎湖马公镇上的天后宫,可说是全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古迹。据考,该庙建于明万历20年(公元1592年)。  明万历31年(公元1603年),荷兰海军将领
期刊
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开启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台中大甲镇澜宫,近20年来每年都要组织信徒前往福建莆田湄洲岛进香朝圣,使其成为与湄洲岛妈祖祖庙联系最密切的台湾妈祖宫庙。每年农历三月,镇澜宫妈祖必到嘉义新港奉天宫进香,10万信徒徒步8天7夜,这也就是著名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  大甲镇澜宫位于台湾台中大甲镇顺天路上,奉祀妈祖,建于清雍正10年,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是大甲地区人文发展与宗
期刊
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网和福州大扬影像俱乐部联合主办的“大扬影像杯”摄影月赛9月赛日前评选揭晓,16幅作品获奖。苏木春的《闽剧》荣获一等奖,林宏新的《童年》、洪青的《古镇童年》获二等奖,陈国云的《工作乐章》、侯金焕的《更上一层》、许德胜的《岁月》获三等奖,陈登登等10位作者获优秀奖。  点评:没有精彩的动作,没有华丽的灯光,闽剧却唤醒了一代人的回忆,观众全神贯注地听着这独特的唱腔,思绪却仿佛回到曾经的
期刊
台湾北港朝天宫旧称天妃庙或天后宫,为纪念分灵自福建莆田湄洲祖庙──朝天阁,故改名朝天宫。清康熙年间,临济宗第34代禅师树壁和尚奉湄洲祖庙妈祖神像赴台,登陆笨港北岸,留以供膜拜,于清康熙39年(1700年)在现址建庙奉祀,现已成为台湾妈祖信仰的龙头大庙。  台湾云林的北港是古笨港的一部分,清代时曾是一座繁荣的港口,直到清光绪末年,因云嘉海岸淤积严重,北港失去港口的优势,才不再作为贸易港口。因镇上的朝
期刊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妈祖林默娘这一千年的传奇人物,她短暂的一生,留给世人的是她的大智、大勇、大美、大爱的精神。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信仰妈祖的信众近2亿人;妈祖分灵庙5000多座,分布在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妈祖是人也是神  妈祖是林默娘的神化。林默娘系福建莆田湄洲林愿(任过都巡检)的第六女,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生下弥月不闻啼哭声,取名林默,因系女子通称林默娘。默娘
期刊
在“土楼之乡”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那里有一座精美的土楼天后宫,而且在每年的妈祖诞辰日,梅林、积排、下坂等自然村都会举行独具特色的土楼“妈祖节”,至今已延续了300多年。  众所周知,女神妈祖作为海峡两岸民众的共同信仰已达千年之久。每逢妈祖的祭典时,在莆田湄洲岛那可是庄严隆重,热闹非凡。但让人奇怪的是:地处深山的土楼不沿海,怎么也敬起沿海的女神呢?  原来,古时候南靖县梅林镇梅林村地处闽西南交界的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