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愈发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及核心素养的落实。史料教学已成为当代历史课堂的发展趋势,这既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新方向,同時也带来挑战,产生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史料教学 存在问题 对应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愈发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及核心素养的落实。史料教学有助于转变学生方式,培养学生历史思维,逐渐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既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方向,同时也带来挑战,产生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就史料教学存在的误区与问题,以及相对应建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史料教学存在的问题
跨世纪之际,中、美、英三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它们都十分重视史料的运用。英国更是藉此扭转了历史学科在国内的薄弱,赢得了学生与社会的认同。[1] 不难看出,史料教学已成为当代历史课堂的发展趋势。史料教学正在常态化,但普遍存在教学效果较低,教学品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是对史料教学认识的误区。史料教学的价值在于围绕教学主题,以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历史,用历史思维思考历史。但在实际教学中,史料教学常变成了“史料”的教学,课堂主要精力放在对史料的研读与分析,而忽视实际教学任务,本末倒置。教师应正确认识史料教学的内涵,把史料作为教学的手段而不是让课堂成为史料的附庸。
其次,是选取史料问题。史料是史料教学的基本素材和关键,史料的搜集、甄别与运用不当,是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选取的史料类型单一,不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史料引用不作甄别,真实性存疑,产生历史误区,损害学科的科学性;史料容量和难度过大,脱离学生实际,导致教学低效;史料运用不当,问题设计不合理,史论不相匹配等问题。滥用史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史料教学的效果。
最后,教学模式单一。史料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依托课堂呈现史料,模拟情境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与教学实际相符合,因此也成为广大教师进行史料教学的首选项甚至单选项,忽略了课堂之外丰富的史料,如博物馆、石碑、遗址、实物等,无形中缩小了史料教学的格局与学生认识历史的途径。
当然,制约史料教学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欠缺、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条件的限制等等。
二、有效推进史料教学的对策初探
1.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术前沿和同行的优秀成果,如《历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刊物都对一线历史教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和教研活动,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研讨,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如笔者所在区域有学校、片区、县级、市级教研等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会。教师是史料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教学质量。
2.研读课标、考纲与学生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树德育人的任务。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在于提出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取代之前三维目标的表述。史料实证是达到其他素养的根本途径,因此应研读新课标,分析考纲与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在目标中具体设计以何种史料、何种途径去达到教学目的和落实学科素养。教学目标是史料教学的指挥棒。
3.史料选取严谨,科学创设情境与问题
(1)严谨选取史料
笔者以为在选取史料时应注意几个问题:①史料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史料的真实性,要甄别史料的真伪,注明作者与出处、忠实原文,切忌断章取义。其次,是史料的有效性,要能提升课堂效果和效率,选取的史料必须契合教学主题,符合学生学情,阅读障碍较小,数量合理。最后,是史料的价值导向,应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大历史观,发挥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史学功能。②史料的典型性。根据教学目标、主题与重难点选择典型史料,一般而言典型的史料应是:能凸显教学主题,体现历史发展规律;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从而使史料更好的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
(2)科学的创设情境与问题
对收集的史料进行加工,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使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历史情感。[2]例如利用图文链接历史现场,营造学生时空观念,让学生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去认识和分析;组织学生排演历史话剧,扮演历史人物,以角色立场体会历史;借助音乐、视频、故事等渲染氛围;实物演示,实地参观,把历史变成可视历史;合理设计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升学生能力。
史料教学工作量大,要求高,仅依靠教师单枪匹马难以长期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借助备课组的分工合作、不同年级间的资源共享,以集体力量提高史料教学品质。
三、结语
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写道:只有掌握了更丰富的史料,才能使中国的历史,在史料的总和中,显出它的大势;在史料的分析中,显出它的细节;在史料的升华中,显出它的发展法则。[3]史料教学不仅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有利于帮助学生应对高考历史考查,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点。史料教学对历史教师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在史料教学的路上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9期.
[2]扬风.移情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3]翦伯赞.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大家小书:史料与史学》第3章;北京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关键词:史料教学 存在问题 对应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愈发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及核心素养的落实。史料教学有助于转变学生方式,培养学生历史思维,逐渐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既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方向,同时也带来挑战,产生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就史料教学存在的误区与问题,以及相对应建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史料教学存在的问题
跨世纪之际,中、美、英三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它们都十分重视史料的运用。英国更是藉此扭转了历史学科在国内的薄弱,赢得了学生与社会的认同。[1] 不难看出,史料教学已成为当代历史课堂的发展趋势。史料教学正在常态化,但普遍存在教学效果较低,教学品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是对史料教学认识的误区。史料教学的价值在于围绕教学主题,以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历史,用历史思维思考历史。但在实际教学中,史料教学常变成了“史料”的教学,课堂主要精力放在对史料的研读与分析,而忽视实际教学任务,本末倒置。教师应正确认识史料教学的内涵,把史料作为教学的手段而不是让课堂成为史料的附庸。
其次,是选取史料问题。史料是史料教学的基本素材和关键,史料的搜集、甄别与运用不当,是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选取的史料类型单一,不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史料引用不作甄别,真实性存疑,产生历史误区,损害学科的科学性;史料容量和难度过大,脱离学生实际,导致教学低效;史料运用不当,问题设计不合理,史论不相匹配等问题。滥用史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史料教学的效果。
最后,教学模式单一。史料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依托课堂呈现史料,模拟情境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与教学实际相符合,因此也成为广大教师进行史料教学的首选项甚至单选项,忽略了课堂之外丰富的史料,如博物馆、石碑、遗址、实物等,无形中缩小了史料教学的格局与学生认识历史的途径。
当然,制约史料教学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欠缺、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条件的限制等等。
二、有效推进史料教学的对策初探
1.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术前沿和同行的优秀成果,如《历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刊物都对一线历史教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和教研活动,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研讨,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如笔者所在区域有学校、片区、县级、市级教研等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会。教师是史料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教学质量。
2.研读课标、考纲与学生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树德育人的任务。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在于提出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取代之前三维目标的表述。史料实证是达到其他素养的根本途径,因此应研读新课标,分析考纲与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在目标中具体设计以何种史料、何种途径去达到教学目的和落实学科素养。教学目标是史料教学的指挥棒。
3.史料选取严谨,科学创设情境与问题
(1)严谨选取史料
笔者以为在选取史料时应注意几个问题:①史料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史料的真实性,要甄别史料的真伪,注明作者与出处、忠实原文,切忌断章取义。其次,是史料的有效性,要能提升课堂效果和效率,选取的史料必须契合教学主题,符合学生学情,阅读障碍较小,数量合理。最后,是史料的价值导向,应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大历史观,发挥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史学功能。②史料的典型性。根据教学目标、主题与重难点选择典型史料,一般而言典型的史料应是:能凸显教学主题,体现历史发展规律;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从而使史料更好的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
(2)科学的创设情境与问题
对收集的史料进行加工,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使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历史情感。[2]例如利用图文链接历史现场,营造学生时空观念,让学生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去认识和分析;组织学生排演历史话剧,扮演历史人物,以角色立场体会历史;借助音乐、视频、故事等渲染氛围;实物演示,实地参观,把历史变成可视历史;合理设计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升学生能力。
史料教学工作量大,要求高,仅依靠教师单枪匹马难以长期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借助备课组的分工合作、不同年级间的资源共享,以集体力量提高史料教学品质。
三、结语
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写道:只有掌握了更丰富的史料,才能使中国的历史,在史料的总和中,显出它的大势;在史料的分析中,显出它的细节;在史料的升华中,显出它的发展法则。[3]史料教学不仅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有利于帮助学生应对高考历史考查,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点。史料教学对历史教师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在史料教学的路上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9期.
[2]扬风.移情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3]翦伯赞.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大家小书:史料与史学》第3章;北京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