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隔扇,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通过当下的新手段新思维将传统隔扇文化发扬光大,希望在未来的设计中得以更好诠释,创造出更具有民族韵味和感染力的空间环境。
  宝镜古民居群位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宝镜村中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处,在323省道旁,距县城沱江75公里,占地80余亩。迄今已有300多年文化历史的宝镜古民居,是清顺治7年(1650年)何应祺从道县沿秦汉时期开拓的潇贺古道溯水而上,发现这里山清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建宅定居,繁衍后代。因村的旁边一股清泉从山中涌出而形成一井塘水,清澈如镜,所以取名为“宝镜”。
  宝镜村落的建筑的规划形式和装饰纹样都和江南徽派有一定的区别,这应该是汉族与瑶族文化发生碰撞的结果。瑶族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为无明确的中心轴线,构图自由,形式多样化,然而汉族则相反。这里的装饰纹饰也很有特点,复杂多样不对称的形式也与汉族不同。建筑纹饰都是动植物纹,这应该也是受瑶族对自然万物崇拜的影响。
  初到宝镜看到的是一个依山而建,环境清幽的古村落,建筑风格类似于江南徽派民居,整座建筑群为砖木结构,以青石、青砖、青瓦建成,由东至西依次是新屋、老堂屋、下新屋、大新屋、围姊地(图1)五个部分组成,五座房屋座座相通,房房相连,那高低起伏,层层叠叠的马头墙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走在青石铺地的宝镜古村里,处处可见精雕细琢的木雕门窗,石雕柱础,有透雕、浮雕等多种表现形式,纹样多种多样,以动植物为主,有大型动物龙、麒麟、马;也有小型动物蝙蝠、绶带鸟等,活灵活现,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能。
  宝镜古民居的隔扇文化
  中国传统的隔扇文化在宝镜古民居中充分得以体现,无论是制作工艺的严谨,装饰纹样的精美,艺术形式的考究,还是图案的文化内涵等都无不令人称赞。
  宝镜民居中的隔扇都处于天井的两侧,其在建筑的主入口,堂屋的两侧,均为五抹头隔扇(图2)。这里的隔扇既是门也是窗,还是建筑的墙,透雕的格心不仅具有装饰性,又能采光和通风,即实用与美观合一。装饰题材丰富多彩,无论是花鸟虫草,还是飞禽走兽,各式各样的装饰题材都寄托着宝镜百姓们的美好愿望。有意思的是虽然宝镜古村落只有五栋老屋,但是每栋老屋的隔扇特征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区别,从隔扇的差异性来分析,推测修建的先后顺序依次是:老堂屋,下新屋,新屋,大新屋,围姊地。
  我国的传统建筑建造时用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就地取材”,宝镜村当然也不例外。杉木和樟木就成为首选,湘南地区有“风蚀千年杉,水浸万年松”的说法,杉木质轻又韧性好,不易变形,所以宝镜民居的隔扇门窗基本都使用杉木作为主材料。樟木含樟脑油,能防虫,而且纤维紧密,不易崩裂,便于雕琢加工,所以樟木作为绦环板浅浮雕的材料。
  宝镜民居的隔扇表现手法既体现了明代朴素古雅和洗练简洁的特点,又展示了清代精巧繁密和灵秀生动的雕刻技法。在外形特征上,最先修建的老堂屋的隔扇只有四扇,较扁宽,其余的四座老屋都是六扇。《营造法式》中介绍,在明代万历年间的隔扇主要采用“棂四版六”,而到了清代的隔扇棂版变化为“棂四版六”。在雕刻手法上运用透雕、线雕、浅浮雕等多种方式。宝镜隔扇的主要装饰部位在格心和绦环板,格心装饰是使用透雕是因为透雕有通风和采光功能,格心的下面是绦环板,高度正好和人的视线最接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大新屋的绦环板上有形象逼真的浅浮雕装饰。绦环板的下面是裙板,它所处位置较低,多不做修饰。从一整副隔扇整体形式来说,格心复杂的透雕装饰,绦环板生动的浅浮雕和素饰面的裙板形成虚实对比,以及格心在阳光照耀下产生的光影效果,可见小小的隔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层次丰富,极富韵律节奏之美。
  老堂屋隔扇的简洁质朴,大新屋隔扇的精致繁复,虽然装饰内容有着不同,但是都蕴涵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涵义,大都借用隐喻、比拟,谐音等方式体现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宝镜古民居的隔扇装饰纹样有植物纹:如竹(平安),牡丹(花开富贵),兰(友谊),梅(报喜)等纹饰;动物纹:如麒麟(瑞兽),鹿(禄),蝙蝠(福),喜鹊(喜事) 等纹饰。大新屋的装饰纹样和艺术内涵在这宝镜五座民居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既有动物纹也有植物纹,尤其是大新屋绦环板(图3)的装饰题材充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隔扇的装饰题材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少量的抽象图案,大部分都是老百姓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事物,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思想是古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瑰宝。
  宝镜古民居隔扇艺术蕴涵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管是哪个地区的隔扇艺术都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风情以及宗教信仰紧密相连的。再者是审美价值,隔扇的装饰图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构图饱满极富形式美。隔扇艺术作为我国一种传统工艺,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都十分讲究。
  隔扇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当下设计的本土文化符号的缺失极为严重,这个现象引起了设计界对本土文化的回望。如何把中国传统的隔扇文化延续下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意”的延续:“意”就是思想,在这里包括传统文化思想和设计思想。比如说我们要遵从古人“天人合一”思想,不管是在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运用隔扇都应该推崇自然朴实的,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在现代西方的浪潮下要顺应潮流,学习中西合璧的设计思想使设计既保持东方文化的韵味又体现西方浪漫的美学特征。
  “形”的延续:隔扇的式样、造型和结构等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其实“形”就是“意”的表达手段,如何推陈出新,把隔扇元素融入当代设计中,就需要结合当下去腐求精进行再设计,继承精华增添新的元素,构成既有传统文化又有新时代特征的隔扇符号。
  “用”的延续:“用”即用途和功能。隔扇在我国传统古民居中虽然美观又实用,但是功能性单一,就是简单作为门窗与隔断使用。在现代设计中隔扇的用途不拘一格,可以作为城市家具设计语言,室内天棚装饰元素,产品外包装图案符号等,把传统隔扇用更多元化的形式延续与发展。
  “材”的延续:我国传统的隔扇都是珍贵的实木材料制作的,这显然与现在的可持续理念相违背,因而要合理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塑料,钢材等新材料可以令传统的隔扇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大圩镇的宝镜隔扇文化是宝镜古民居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隔扇门窗上清雅秀丽、繁复精致的木雕装饰图案及文化内涵都值得我们继承与学习。在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观念,把我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绽放出来。
其他文献
《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工艺文献,记述了三十多个部门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过程,与造物有关或属于造物范围的有:农用工具(乃粒、精粹),衣料染织(乃服、彰施),金属铸锻(五金、冶铸、锤锻、佳兵),陶瓷砖瓦(陶埏),造纸(杀青、丹青),交通工具(舟车),珠宝琉璃(珠玉)。造物包含“技术”层面及形制层面,“技术”隐藏于形制的幕后,形制是“技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手工造物阶段,器物的制作往往表现为对原有形制的仿
期刊
《三国志》历史叙事的结构  陈寿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求真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尤为宝贵的财富。他笔下人物的思想观点、统治观点、民本思想在我国史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寿的《三国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三国志》成书之后,有人说这本书的作者擅长叙事,具有学识,是“良史之才”。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是以人物为主线,按照时间的
期刊
尺寸:30.48cm×40.64cm
期刊
作品年份:2020年  尺寸:寬70cm×高50cm
期刊
《花溪》
期刊
尺寸:44.4cm×59.7cm  本作品運用中国画传统手法完成速写淡彩。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法,上下大量留白,以白当黑,显示更多空间。表现手法采用大胆概括,用心描绘,虚实结合,用色通透明亮,显示出土楼边无限生机的农家生活!
期刊
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三大矛盾的日益突出,海洋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受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偿占有、无偿使用”传统观念的影响,人类长期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严重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改变目前海洋资源无价和价格不合理的现象,促使海洋资源由事业型运行机制向资产化、产权管理机制的转变就成为当前海洋资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经济宣传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并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是,由于经济学专业性强,如何在经济宣传中既能把经济理论问题讲的通俗易懂,又能把经济现象说深说透,使读者看明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A、 善于拓展新空间    经济宣传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使经济宣传受读者喜爱,宣传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经济专业知识,对经济规律有一定的把握,同时又要了解一般读
期刊
新建企业主要是指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国有和集体改制企业。这些年来,工会在党委统一领导和政府积极支持下,一直把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必须看到,指导难、建会难、入会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依靠法律支持和法律保障。   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期刊
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在于金融业的两个特殊性:高的外部性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目的在于防止由此所可能对社会产生的严重经济后果。显然,为了充分反映金融业的动态发展信息,金融体系与监管方法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针对于金融业经济所呈现的新特点进行适时的调整。实际上,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监管就面临着这方面的挑战。为了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我国金融监管将面临哪些新问题。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