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计指数在统计中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是对两个时期范围相同的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编制综合指数时,通过确定同度量因素,把不能同度量的现象过渡为可以同度量,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两个时期的总量指标并进行比较而形成的指数。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同时,在分析现象的变动时,应考虑各个因素和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编制相互联系的若干指数,组成指数体系。
【关键词】统计指数;综合指数;编制方法;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统计指数在统计中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它起源于对物价变动的研究。最初只是反应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后过渡到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指数的应用被推广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指数的概念也得到相应的完善和扩展。统计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指数是指用来反映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狭义的指数是指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按不同的标准指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数量指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工人人数指数等;质量指数是反映事物内含数量的变动水平的指数,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等。按所反映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是指反应个别事物变动的相对数,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相对变动水平;总指数是综合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如多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其中总指数按表现形式不同又可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方法有一定的联系,但各有其特点。下面谈一谈综合指数的具体内容。
一、 综合指数的概念
综合指数是对两个时期范围相同的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例如:两个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增减,既受商品销售量增减的影响,又受商品价格的影响,为了观察商品销售量总的变动程度,就需要将商品价格固定下来,把两个时期商品销售额的数值转化为两个能同度量现象的数值,然后进行对比,求得能说明商品销售量总变动的相对数。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1、确定同度量因素
根据所研究现象的内在联系,确定同度量因素,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转化为可以加总的价值形式总量指标。
2、固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由于同度量因素有两个不同时期,必须把它固定在同一时期,以消除同度量因素本身变化对所研究现象产生的影响。
3、对比所计算的总量指标
根据研究目的,将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得出综合指数,分析所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
三、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反映多种产品数量的综合变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通常是把多种产品的数量乘以基期的相应价格,然后进行对比。
计算结果表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该公司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了5.79%。而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了280元。
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编制销售量综合指数时,一般均采用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这是因为编制销售量综合指数的目的是在于要排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单纯反映销售量的总变动。因此,必须将价格固定在基期上,这才符合经济现象的客观实际。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应以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四、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反映多种产品质量的综合变动。计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通常是把多种产品价格乘以报告期的相应数量,然后进行对比。
计算结果表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该公司三种商品的销售价格平均上涨了1.17%。而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了60元。
说明:从实际效果来看,人们更关心的是在报告期现实销售量的条件下,价格变动的幅度和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因此,把销售量固定在报告期上,计算更有实际意义。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五、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值变动,常取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分析现象的变动时,应考虑各个因素和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编制相互联系的若干指数,组成指数体系。指数体系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变动的指数和反应各个因素变动的指数之间所具有的这种联系构成的体系。指数体系从相对数来看,各个因素指数之乘积应等于总体变动指数;从绝对数来看,各个因素指数的分子与分母差额之和应等于总体变动指数分子与分母的差额,也就是各个因素影响总体差额之和应等于总体变动差额。
【参考文献】
[1]娄庆松 《统计基础知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
[2]陈强 《统计学原理》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5年6月第2版
[3]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年10月
责任编辑:张子佳
【关键词】统计指数;综合指数;编制方法;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统计指数在统计中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它起源于对物价变动的研究。最初只是反应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后过渡到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指数的应用被推广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指数的概念也得到相应的完善和扩展。统计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指数是指用来反映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狭义的指数是指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按不同的标准指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数量指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工人人数指数等;质量指数是反映事物内含数量的变动水平的指数,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等。按所反映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是指反应个别事物变动的相对数,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相对变动水平;总指数是综合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如多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其中总指数按表现形式不同又可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方法有一定的联系,但各有其特点。下面谈一谈综合指数的具体内容。
一、 综合指数的概念
综合指数是对两个时期范围相同的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例如:两个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增减,既受商品销售量增减的影响,又受商品价格的影响,为了观察商品销售量总的变动程度,就需要将商品价格固定下来,把两个时期商品销售额的数值转化为两个能同度量现象的数值,然后进行对比,求得能说明商品销售量总变动的相对数。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1、确定同度量因素
根据所研究现象的内在联系,确定同度量因素,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转化为可以加总的价值形式总量指标。
2、固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由于同度量因素有两个不同时期,必须把它固定在同一时期,以消除同度量因素本身变化对所研究现象产生的影响。
3、对比所计算的总量指标
根据研究目的,将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得出综合指数,分析所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
三、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反映多种产品数量的综合变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通常是把多种产品的数量乘以基期的相应价格,然后进行对比。
计算结果表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该公司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了5.79%。而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了280元。
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编制销售量综合指数时,一般均采用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这是因为编制销售量综合指数的目的是在于要排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单纯反映销售量的总变动。因此,必须将价格固定在基期上,这才符合经济现象的客观实际。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应以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四、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反映多种产品质量的综合变动。计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通常是把多种产品价格乘以报告期的相应数量,然后进行对比。
计算结果表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该公司三种商品的销售价格平均上涨了1.17%。而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了60元。
说明:从实际效果来看,人们更关心的是在报告期现实销售量的条件下,价格变动的幅度和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因此,把销售量固定在报告期上,计算更有实际意义。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五、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值变动,常取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分析现象的变动时,应考虑各个因素和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编制相互联系的若干指数,组成指数体系。指数体系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变动的指数和反应各个因素变动的指数之间所具有的这种联系构成的体系。指数体系从相对数来看,各个因素指数之乘积应等于总体变动指数;从绝对数来看,各个因素指数的分子与分母差额之和应等于总体变动指数分子与分母的差额,也就是各个因素影响总体差额之和应等于总体变动差额。
【参考文献】
[1]娄庆松 《统计基础知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
[2]陈强 《统计学原理》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5年6月第2版
[3]黄良文 《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年10月
责任编辑:张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