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像学思20世纪上半叶西方流行的重要艺术研究方法,它以内容分析为出发点,根据传统史学的知识背景解释艺术品象征意义的方法。潘诺夫斯基运用“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解释”三个阶段分析艺术品的深沉含义,找出艺术品真正的内在含义。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广东悦城龙母祖庙的雕刻艺术,可以一个新的角度分析出龙母文化所传递出的文化信仰以及这种信仰所表达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图像学;龙母文化、雕刻
一、图像学的内容
图像学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即对我国的艺术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一跃成为当时美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方法。它强调将艺术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容介入艺术品的研究,这样可以从更加深沉次的角度解释艺术品所创造出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潘诺夫斯基的对艺术品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艺术品的自然意义,需要研究者能够了解艺术品直观的表象内容,即“前图像志描述”阶段;第二阶段需说明艺术品所显示的主题,需了解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即“图像志分析”阶段;第三阶段需要研究者充分了解艺术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了解艺术品深沉次的意义以及内涵,即“图像学解释”阶段。
二、悦城龙母祖庙及龙母文化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创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其中珠江流域则为岭南文化之核心区域,龙母信仰在西江流域(包括梧州、肇庆、德庆和贺州两广四地)流传甚广,影响非常大。龙母文化在诸地均有迹可循,作为供奉龙母的庙宇在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共有300多座。而在这些寺庙中以广东境内的龙母祖庙建筑装饰最为丰富。从历史久远、保存完整、文化特征来看,当属肇庆悦城龙母祖庙为最。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堪称岭南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宝库。其雕梁画栋,木雕、石雕、砖雕、灰塑人文艺术价值都非常之高,被誉为"古坛仅存"。在学界内已有大量的研究从建筑学、民俗学的角度对龙母祖庙的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等进行研究,但以艺术学的角度对其建筑装饰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尚属空白。
三、用图像学对龙母祖庙牌坊石雕的研究
1.解释祖庙雕刻的自然意义。牌楼明间柱上刻有“光绪三十三年建”,即1907年建。作为为龙母歌功颂德的牌坊,制式庄严、雄浑、古朴、典雅,雕刻十分精妙绝伦。牌坊的额坊和上柱有浅浮雕,题材主要有有花鸟、人物、走兽。抱鼓石上刻有龙凤花卉等图案。雕刻主题丰富。有《喜上眉梢》、《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龙母驯鹿》、《松树和鹿》等。多为表达祝福美好的寓意以及表现龙母生平事迹。刻画的形象栩栩如生,刻画技法精湛美观,内容美好喜庆。能够反映出创作人创作时的美好寄托。在刻画的造型上往往能够突出刻画物的内在精神,通过刻画物的肢体神态折射出丰富的内在情感。
2.解释祖庙牌坊雕刻图像主题内容所表达出的意义称之为图像志分析层次。利用汉语谐音来表达美好寓意的方法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手法,如喜鹊飞上梅花树称之为《喜上眉梢》。通过汉字谐音加以自然界实物的特有属性来创作寓意也是如此,如松树长寿,鹿同“禄”,进而表达出长寿好运之意。此种谐音表意的方法可追溯到汉字的起源,这种表意的方法也一直流传至今。它以型为基础,通过型表意,用一副画面表达出美好的寓意。此外,雕刻中有诸多龙的形象,如《双龙戏珠》中,两人驾驭两条龙追逐着从鲤鱼口中吐出的珠子。《龙母驯鹿》中表达龙母的生活状态,再如牌匾框上对称的龙以及抱鼓石上的龙凤,无不突出整座龙母祖庙中龙的符号。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如麒麟、狮子滚绣球、树木、花草、屋檐的鸱吻等祥瑞,莲花葫芦等带有宗教色彩的事物,以及反映当地人生活状态的一些人物生活动态雕刻。虽然整个牌坊的雕刻的内容很多,但总体给人一种当地人希望借助龙母这样一种信仰期待着能够得到美好生活的一种意愿。种种迹象表明这些雕刻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品,它所表达出的是一种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3.解释祖庙牌坊雕刻的深沉含义,了解深沉的文化内涵,即图像志分析。此类具有美好意向的图像往往具有更加深刻的含义和意义。龙母祖庙所建设的清末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动荡更加是文化上的动荡,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谓不深。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施行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相继开埠。很多地方人们相继与外国通商,作为中国开放的最前沿广东自然最为突出。人们纷纷下海经商或是移居海外,漂泊海外的华人无不有一种龙的信仰,加之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水网密集的地区,人们自然对身外水神的龙母具有更大的精神寄托。社会的不稳定加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需要在某种地方找到精神上的寄托。龙母文化作为一种信仰给予了创作者一个精神上的舞台,运用一些传统的符号描绘出当时人们内心的独白。
创作者运用这一类题材,运用传统美好意向的符号,通过祖庙建筑的雕刻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信仰,正符合当时那个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知道此类主题的图像在古代一直是人们的精神追求,也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从现代审美的角度来看,可以得出创作者对此类题材内容的知识积累,精湛的雕刻技艺以及对美学的了解。美好事物与祖庙建筑的组合也表达出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图像学研究的意义
以上就是运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龙母祖庙牌坊雕刻的相关解释和内在含义。这些雕刻真正的历史价值不在于他刻画了什么,而在于他刻画的历史时期,通过创作身处的环境以及内心的真正想法来反映出隐藏的内在含义,这样的含义通过创作者和艺术品之间的共鸣来反映。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告诉我们在关注艺术品外在表现的同时应該更加注重艺术品的内在含义。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更注重艺术品和创作者的历史环境,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艺术背景。挖掘每幅艺术作品的内在的真正含义才是我们研究图像学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2]艾小铮.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例.大众文艺.2014
[3]吴庆洲.谭永业.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古建园林技术.1986
【关键词】图像学;龙母文化、雕刻
一、图像学的内容
图像学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即对我国的艺术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一跃成为当时美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方法。它强调将艺术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容介入艺术品的研究,这样可以从更加深沉次的角度解释艺术品所创造出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潘诺夫斯基的对艺术品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艺术品的自然意义,需要研究者能够了解艺术品直观的表象内容,即“前图像志描述”阶段;第二阶段需说明艺术品所显示的主题,需了解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即“图像志分析”阶段;第三阶段需要研究者充分了解艺术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了解艺术品深沉次的意义以及内涵,即“图像学解释”阶段。
二、悦城龙母祖庙及龙母文化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创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其中珠江流域则为岭南文化之核心区域,龙母信仰在西江流域(包括梧州、肇庆、德庆和贺州两广四地)流传甚广,影响非常大。龙母文化在诸地均有迹可循,作为供奉龙母的庙宇在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共有300多座。而在这些寺庙中以广东境内的龙母祖庙建筑装饰最为丰富。从历史久远、保存完整、文化特征来看,当属肇庆悦城龙母祖庙为最。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堪称岭南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宝库。其雕梁画栋,木雕、石雕、砖雕、灰塑人文艺术价值都非常之高,被誉为"古坛仅存"。在学界内已有大量的研究从建筑学、民俗学的角度对龙母祖庙的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等进行研究,但以艺术学的角度对其建筑装饰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尚属空白。
三、用图像学对龙母祖庙牌坊石雕的研究
1.解释祖庙雕刻的自然意义。牌楼明间柱上刻有“光绪三十三年建”,即1907年建。作为为龙母歌功颂德的牌坊,制式庄严、雄浑、古朴、典雅,雕刻十分精妙绝伦。牌坊的额坊和上柱有浅浮雕,题材主要有有花鸟、人物、走兽。抱鼓石上刻有龙凤花卉等图案。雕刻主题丰富。有《喜上眉梢》、《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龙母驯鹿》、《松树和鹿》等。多为表达祝福美好的寓意以及表现龙母生平事迹。刻画的形象栩栩如生,刻画技法精湛美观,内容美好喜庆。能够反映出创作人创作时的美好寄托。在刻画的造型上往往能够突出刻画物的内在精神,通过刻画物的肢体神态折射出丰富的内在情感。
2.解释祖庙牌坊雕刻图像主题内容所表达出的意义称之为图像志分析层次。利用汉语谐音来表达美好寓意的方法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手法,如喜鹊飞上梅花树称之为《喜上眉梢》。通过汉字谐音加以自然界实物的特有属性来创作寓意也是如此,如松树长寿,鹿同“禄”,进而表达出长寿好运之意。此种谐音表意的方法可追溯到汉字的起源,这种表意的方法也一直流传至今。它以型为基础,通过型表意,用一副画面表达出美好的寓意。此外,雕刻中有诸多龙的形象,如《双龙戏珠》中,两人驾驭两条龙追逐着从鲤鱼口中吐出的珠子。《龙母驯鹿》中表达龙母的生活状态,再如牌匾框上对称的龙以及抱鼓石上的龙凤,无不突出整座龙母祖庙中龙的符号。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如麒麟、狮子滚绣球、树木、花草、屋檐的鸱吻等祥瑞,莲花葫芦等带有宗教色彩的事物,以及反映当地人生活状态的一些人物生活动态雕刻。虽然整个牌坊的雕刻的内容很多,但总体给人一种当地人希望借助龙母这样一种信仰期待着能够得到美好生活的一种意愿。种种迹象表明这些雕刻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品,它所表达出的是一种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3.解释祖庙牌坊雕刻的深沉含义,了解深沉的文化内涵,即图像志分析。此类具有美好意向的图像往往具有更加深刻的含义和意义。龙母祖庙所建设的清末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动荡更加是文化上的动荡,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谓不深。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施行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相继开埠。很多地方人们相继与外国通商,作为中国开放的最前沿广东自然最为突出。人们纷纷下海经商或是移居海外,漂泊海外的华人无不有一种龙的信仰,加之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水网密集的地区,人们自然对身外水神的龙母具有更大的精神寄托。社会的不稳定加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需要在某种地方找到精神上的寄托。龙母文化作为一种信仰给予了创作者一个精神上的舞台,运用一些传统的符号描绘出当时人们内心的独白。
创作者运用这一类题材,运用传统美好意向的符号,通过祖庙建筑的雕刻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信仰,正符合当时那个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知道此类主题的图像在古代一直是人们的精神追求,也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从现代审美的角度来看,可以得出创作者对此类题材内容的知识积累,精湛的雕刻技艺以及对美学的了解。美好事物与祖庙建筑的组合也表达出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图像学研究的意义
以上就是运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龙母祖庙牌坊雕刻的相关解释和内在含义。这些雕刻真正的历史价值不在于他刻画了什么,而在于他刻画的历史时期,通过创作身处的环境以及内心的真正想法来反映出隐藏的内在含义,这样的含义通过创作者和艺术品之间的共鸣来反映。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告诉我们在关注艺术品外在表现的同时应該更加注重艺术品的内在含义。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更注重艺术品和创作者的历史环境,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艺术背景。挖掘每幅艺术作品的内在的真正含义才是我们研究图像学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2]艾小铮.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例.大众文艺.2014
[3]吴庆洲.谭永业.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古建园林技术.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