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中的“大世界”与“小天地”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web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出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兼具的跨世纪人才,这是当前中小学各门功课程所肩负的共同任务。地理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工作者决不可忽视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由于地理学科处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它能够成为各个学科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使学生把在各个学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在地理学科中的“人——地”系统中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技能——世界观”体系:再则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差异、动植物的绝灭、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诸多问题,多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实施地理素质教育,无论是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对提高全民族的国民素质,都是极为重要的。
  如何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呢?更新教学观念是关键。素质教育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性、发展性。据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确立一个总体教学目标:面向全体、抓住基础、发展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针对地理学具有内容的综合性、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广阔性的特点,打破传统的以本为本的满堂灌的授课体系,转而以地理课本为桥梁、纽带,把学生生活的小天地和人类的大世界联系起来,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做法。下面,我想就此从两个方面略加阐述。
  1.联系生活实例激发地理课堂教学的活性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现象都与地理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只是由于学生缺少好奇心,不去追问,加之自身知识的限制,而不甚明了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适当地加以联系,就可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艰深的理论变得通俗。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今中学教学采取两种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就地理学科而言,课堂教学占据主要地位,但毋庸讳言,由于地理空间环境的广阔性和时间发展的长久性,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育技能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因此教师密切结合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上面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笼统地谈了自己就联系学生生活天地进行地理素质教育问题的一点看法。事实上,教无定法,我们只要紧扣住学生生活的天地,不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解当地的经济建设、资源开发、人口动向等方面的情况,对增强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的思想感情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然,实施素质教育仅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面对整个世界,以获取宏观的地理认识。综观当今世界,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源被大量消耗,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出现了一系列人类共同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同时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交往和国家之问的接触日益频繁,使得地球似乎变小了;加之我国自实行改革开发政策以来,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各行业都需要大批了解世界科技经济现状、地区差异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人才。这些都表明我们在地理素质教育中还必须着眼于世界。鉴于上述认识,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还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联系时事风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地理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时代风云,适时引用时事热点,用于地理教学。近几年来,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如巴以冲突、索马里海盗、全球金融危机、朝核事件、伊朗核问题、神舟载人飞船升天、中日东海春晓油田问题等等。这些事件均与地理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其中蕴涵着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因子,教师适当加以讲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有助于认识我国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利用世界节日,树立学生的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
  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可是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沙漠化等环境灾难,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联合国各组织确定了一系列的世界性节日,如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的环境日、7月11的人口日、10月16日的粮食日等。结合这些节日教学,不仅会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还可以树立学生的全球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加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明确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发展,必须保护好我们地球家园。
  3.借助新闻媒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是信息社会,任何一行现代职业都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不断地去更新知识。这是一个一辈子积累的过程,不是也不可能由有限课时的课堂教学来完成。据有关专家测算,全世界最近几年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总量已超过以往2000年来的累计总数,今后每隔7—10年就要翻一番。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借助现代化的新闻媒体,以便为学生认识世界、走向世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总之,以地理课本为桥梁、纽带,将学生生活的小天地和人类面对的大世界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地理教育的优势。毫无疑义,将有助于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它必将在“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的公民”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实,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教学内容。所以,语文教学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的理解。那么语文学习怎样才能变得美好起来呢?  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来自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如果教师建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是主导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目标的同时,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就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完善地体现《新课标》精神的“个性化”、“人文化”、“全面化”,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情感、意志以及社会适应力都得以加强和提高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组成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描绘,虽然描写的是细微的小事或细小的动作,但在整个艺术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小说就是一个又一个细节连缀而成的。高尔基说过:“创作——这就是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或大或小的整体。”在小说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情节的生动性和主题的
新时期、新的教育目标、新的教育理念。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手段,改进教法,优化课堂教学,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围绕“三维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长期从教于教学一线,先后执教过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历史和地理教学,经历了由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向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过渡与学习。总结新旧两种理念下的教育教学目标,我深割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