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价值体现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课程中心提出:每一门课程“要对如下三个目标进行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基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的追求。实现这一维度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其价值体现在:
  一、引领做人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当前已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伟大的使命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文学作品文以载道,载的是“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之道,文学教育教会学生懂得以人为本,懂得人与人相处应该和谐、尊重、谦让、礼貌。学者余秋雨先生在2006年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对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做出了精彩点评。余先生由生物进化引申到社会进化论,进而提出人与人之间应当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更多关注弱势群体,这是对我国领导人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注解。这何尝不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历史传承。文学教育教会学生判断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文学作品中讲述的伦理道德故事,帮助孩子们学会辨别假、恶、丑与真、善、美。《将相和》警醒我们:一个人要虚怀若谷,知错就改,团结才能产生力量,团结才能兴邦安国。其现实意义是: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具有合作意识,形成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这样,通过文学教育的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二、熏陶审美
  人是一种具有无限灵性和可塑性的生命体,在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借助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审美个性,不断拓展其身心境界,提升其生命品位。“美是文学的生命”。经典的文学作品通体透美,不仅能给人以哲理的启示,还能给人以情感的陶冶,美的享受。
  新课标强调:“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文学教会学生懂得美,通过文学作品描绘的事物或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中,发现其中丰富多彩的美,激发起内心的情感波澜,体验到那种人生情趣和意蕴,有时还可领悟到宇宙、历史的无限,进而获得心理满足和情感陶冶。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怀着强烈的精神渴望,浓烈的兴趣,自由自在的心境,将物我合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朗读起来仿佛就在歌唱,歌唱祖国的壮美,歌唱民族间的情谊,歌唱豁然的心境,一种超尘脱俗的意念激蕩胸怀,一种“无我”的境界油然而生,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天地相生相灭。
  这不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独特体验吗?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审美境界吗?
  三、启发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文学作品是作者灵感闪现而从笔端流出的动人乐章,或高亢激越,或婉转缠绵,或精忠仁义,或淡泊宁静,或粗犷浪漫,或细腻真挚,或神思万里,或触胸感怀……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剧小说,亦或童话寓言,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孩子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在文学土壤中得以培养。请君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狂放思维,穷尽想像张力。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为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开始的。巴金先生笔下的《鸟的天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真乃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成的,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从作者的心灵里唱出来的。”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诱发创新的动机,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发挥聪明才智,释放创新的激情。儿童,只有通过文学这样一种最具创造诱惑力的养料,才能真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精神,发掘他们的创造潜力。我国要形成自我创新的国度,也只有从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潜力的培养和挖掘开始。直接地说,也只有从文学作品中去增进孩子的创造精神与想像能力,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我国下一代的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的终极目标是要表达,而作文就是表达的最高境界。如何让学生喜爱作文,除了章法的教学之外,教师对作文评语的批改也很重要。好的作文评语能起到画龙点睛,激励启发学生,给予学生正确指导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教师如何写小学生的作文评语,让学生感觉作文是快乐的事情。  【关键词】 作文;批改;批改    作文评语很关键。写得一般的作文评语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动力,写得好的评语却如一段优美的文章,又像写
期刊
作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和获得学习经验的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小学生习作应更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贴近他们的生活。在保护其鲜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技能指导,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听话能力的培养  听是说的基础,因此,在低年级教学时,我经常讲故事给学生们听,不仅让他们听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让他们欣赏其中绝妙的语言。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革的要求。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热爱语文、有事业、有责任感外,还必须做到:一、要有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二、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三、语文教师要有较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能力。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五、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有健康积极心理状态。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师;素养    语文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可以给人们的思想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激发人们大胆探索,鼓励人们勇于创造。如果离开了想象,人类将永远处于一种蒙昧混沌的状态。语文教学,作为各门学科中的最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利用语文教学,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训练、培养。  【关键词】 大胆探索;勇于创造;因地制宜;
期刊
【摘要】 古诗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下大力气扎实落实的一个板块,权重大,内容杂,师生常感负担重,越学越枯燥,越学越辛苦。笔者从诵读激趣、活动激趣、竞争激趣、想象激趣、质疑激趣五个方面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古诗文阅读学习兴趣。    2011《中考语文学科说明》规定了19篇文言文阅读,34首古诗词背诵,20首古诗词阅读。由此可见,古诗文阅读的权重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繁杂。但是,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
期刊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在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考虑从教师层面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促进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因此,本文从情感教育的内涵为思考的出发点,分析中学语文
期刊
【摘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然而,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还十分令人担忧。所以,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为指导思想,坚持作文与做人并重,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 语文;作文;改革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然而,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还十分令人担忧。怎样有效克服学生害怕作文的畏难情绪,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语言凝炼、形式简约、意蕴丰富,我们学习文言文,对于了解并传承古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时代的变化,人类的语言也随着发生了变化,词语的含义、运用,讲话的习惯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就有一定难度。对于中学生来讲,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就是理解,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文意。要想很好地理解文言文,就应当扫除阅读的障碍,因此,掌握词类的变化、活
期刊
【摘要】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共同关注并研究的问题。多年来,有不少的语文界前辈致力于此,并提出自己的实践真知及宝贵经验。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新的语文教学方式的出现为我们指明了课堂改革的道路。  【关键词】 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复杂的双边活动,所谓课堂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