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在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考虑从教师层面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促进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因此,本文从情感教育的内涵为思考的出发点,分析中学语文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探讨这样做的方法和途径。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1、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认为,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它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对情感的理解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情感是人类特有的生命现象,是人类最为深层的东西,是人类生命活动中更为本体的一部分,而动物不具有情感。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情感可能是人类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东西。第二,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一种非强迫性的过程,一切外在的东西在情感面前只有获得自律才会有意义,外加的强力不但无济于情感体验的产生和流动,甚至会引发主体相背逆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必须经过自己的体验、建构、创造,才能形成自己的内在的情感世界。
2、情感教育。如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可以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划分为两类,即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也可以认为是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有机统一,两者相互渗透,并行不悖。因此,情感教育必须与知识的学习、智力的训练有机结合。
基于此,人们普遍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无论是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观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角度来考虑,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显得十分的必要。
第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其教學大纲的明确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生学好语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这个要求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提出来的,实际上,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相比,与情感教育的联系非常紧密,因为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似乎更强调情感性。另一方面,从课程内容来看,被精心选编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文学作品,不乏名家名篇,而“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把自已的过去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有意识的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
第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促进中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和提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进而促进中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三、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实际上,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比较现实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教师在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可以考虑从教师层面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促进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
1、教学内容方面。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而母语是一个民族情感、精神的载体,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体现着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核心,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的质量。而从语文阅读所凭借的教材看,初中语文新教材显著的特征是其文学性,文学作品约占60%,而文学作品是人的情感的产物,情感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中感受美的世界,感受真、善、美。
另外,教师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真情实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文学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如果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
2、教学方法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因为,触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审美的情感活动。
创设情境,要考虑适时性、针对性、启发性,以引起思念,展现意境,激励情感。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采用以语言描绘情境、以多媒体展现情境、以体态模拟情境等情境创设方法。其中,以语言描绘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或描绘,或抒情,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适应的特定情境中去。
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课本身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能促进他们情感的丰富和完善。为此,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因此,本文从情感教育的内涵为思考的出发点,分析中学语文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探讨这样做的方法和途径。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1、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认为,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它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对情感的理解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情感是人类特有的生命现象,是人类最为深层的东西,是人类生命活动中更为本体的一部分,而动物不具有情感。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情感可能是人类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东西。第二,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一种非强迫性的过程,一切外在的东西在情感面前只有获得自律才会有意义,外加的强力不但无济于情感体验的产生和流动,甚至会引发主体相背逆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必须经过自己的体验、建构、创造,才能形成自己的内在的情感世界。
2、情感教育。如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可以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划分为两类,即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也可以认为是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有机统一,两者相互渗透,并行不悖。因此,情感教育必须与知识的学习、智力的训练有机结合。
基于此,人们普遍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无论是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观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角度来考虑,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显得十分的必要。
第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其教學大纲的明确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生学好语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这个要求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提出来的,实际上,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相比,与情感教育的联系非常紧密,因为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似乎更强调情感性。另一方面,从课程内容来看,被精心选编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文学作品,不乏名家名篇,而“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把自已的过去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有意识的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
第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促进中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和提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进而促进中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三、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实际上,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比较现实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教师在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可以考虑从教师层面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促进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
1、教学内容方面。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而母语是一个民族情感、精神的载体,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体现着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核心,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的质量。而从语文阅读所凭借的教材看,初中语文新教材显著的特征是其文学性,文学作品约占60%,而文学作品是人的情感的产物,情感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中感受美的世界,感受真、善、美。
另外,教师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真情实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文学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如果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
2、教学方法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因为,触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审美的情感活动。
创设情境,要考虑适时性、针对性、启发性,以引起思念,展现意境,激励情感。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采用以语言描绘情境、以多媒体展现情境、以体态模拟情境等情境创设方法。其中,以语言描绘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或描绘,或抒情,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适应的特定情境中去。
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课本身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能促进他们情感的丰富和完善。为此,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