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an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技能训练“生活化”
  
  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于生活。例如:教学“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基础训练之后,再次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综合练习,投影出示旅游价格表,让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然后根据选择的地点算一算自己的家人外出旅游需要多少钱?(独立计算)
  济南一日游每人126元
  南京、苏州、无锡五日游每人454元
  上海十日游每人1622元
  西藏拉萨五日游每人5985元
  香港、澳门三日游每人2388元
  这样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旅游路线,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算算家里人共同外出旅游需要多少钱。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旅游路线,更容易激起计算的乐趣,同时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三、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完“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后,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小商店,给商品标上价格,如文具盒标上6元,钢笔标上10元,自动笔标上1元5角等。问:老师想买三支钢笔、一个文具盒,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其它文具,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文具的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有多高?用什么作单位?身体有多重?用什么作单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想一想,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的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引起暇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数学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体现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能产生非凡的推导力,倡导学生主动动手、乐于动手、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下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它。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
期刊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引下,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种模式,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把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多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一种形式。它在高考中占重要比重。而我们的学生却在写作方面感觉很吃力,得不到高分。本文就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就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写作 问题 方法    一、常见问题    我们的学生感到英语写作难、句子不好写、容易出错,有时在写作过程
期刊
解题的规范包括审题规范、语言表达规范、答案规范及解题后的反思四个方面。    一、审题规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尋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1、条件与目标的分析。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明确要求什么或要证明什么;把复
期刊
听力就是指人们借助听说器官对声音语言的感受能力。听觉正常的人都具备感受能力,所以关键是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人们的一切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    一、语音    1、发音要准确。必须扎实掌握各个音素的发音规律,发准每个音。这样,才能为以后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具备常识性的音位学知识。在正常的语流中,语音有多种变化,如同化、重音、连读、略
期刊
数学是一门严谨、精确的学科,不管是数学定义还是数学思想和方法,都具有相当的严密性和正确性。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正确地把握定义、仔细地分析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然,一不小心就会错误百出,有时自己感觉还相当不错,可成绩却并不理想。根据笔者的两年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提问思考,我把遇到的某些容易出錯的地方提炼出来供大家探讨,也以此来抛砖引玉、提高自己。  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期刊
要學好英语,记单词是关键。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只有解决了效率的问题,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词汇的能力呢?    一、训练学生进行瞬间记忆能力    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
期刊
【摘要】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践,合理组织教材,注重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问题,发现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数学思想 数学问题 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
期刊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他们头脑中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与外部的数学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突出强调: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教学中,除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使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下面是笔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