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站在时代要求的高度,分析了中职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学用结合、兴趣激发、创新实践和数学要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数学兴趣 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
我国目前的中职教育凸显出许多弊端,普遍存在脱离中职生实际,忽视发展学生能力,重教师的“教”而轻学生的“学’等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工业发展已经在发达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信息科学在现实生活中也已经得到普及。在信息科技革命的今天,国家要培养一大批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青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值得思考。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期中职数学教学进行了思考。
一、学用结合,激发兴趣
中职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给学生讲解数学的知识点,作业大部分都是课后习题。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都变成做练习的工具。这里不是说练习题没有用处,而是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法下既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又体味不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魔鬼。学生很难战胜数学这个不可逾越障碍。
新课程改革后的中职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如下:要积极使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现实活动中。在中职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激发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解决现实问题的优胜感。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好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渐认识数学和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在新课改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要注意课内外结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学生渐渐养成自觉探究的习惯和进行知识的归类整合能力。
比如讲“指数函数”一节时,我采用这样的引例:面馆里师傅拉面时,每一次对折时都把面条数变为原来的两倍,假如师傅开始拉是一条粗面,那么他对折一次、两次、三次……N次时,得到的面条的条数各是多少?他对折面条的次数与得到的面条总数之间有一个怎样的关系式呢?这个课堂引例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立刻拿起纸笔计算起来。
以上问题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动脑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用这样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
二、创新思维,实践操作
创新听起来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尽力实现,这就是一种创新过程与创新实践。虽然多次努力不一定能最终成功,但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这种课外思索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按照传统的习惯批评学生不务正业,认为学生在想一些与学习考试无关的东西。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基础的情况下,给学生多布置一些可操作性强,有助于数学创新思维的题目。如:有甲、乙两个超市同时进行降价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超市第一次打m折销售,第二次打n折销售;乙超市两次都打(m n)/2折销售。请问:哪个超市的价格更优惠?
适当设置一些训练直觉思维、求异思维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操作中培养创新思维。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强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更贴近生活。现实中许多同学都说,讨厌数学,所以学不好。可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对数学缺少足够的兴趣呢?数学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主要原因就是远离生活,脱离实际。最近的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在信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贴近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看一堂课是否现代,是否与时俱进,关键不在于你有没有信息技术,也不在于你的课件拥有多高的技术含量,而在于用得是否恰到好处,与教材贴近。教师制作课件切忌粗制滥造。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才能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要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和动手操作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这样利用多媒体可以模拟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
如:在进行“函数y=Asin(ωx φ)图像的变换”的教学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函数y=Asin(ωx φ)图像的变换”课件,随意的输入数据A、ω、φ,从而得到不同的正、余曲线,通过让学生从解析式和图像的角度自己分析参数A,ω对函数图像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从感性上加深认识、体会图像的美感,形成视觉冲击,加强教学效果,令人印象深刻,积极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通过对A、ω、φ的控制,为什么正弦曲线与余弦曲线可以互化?”,“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是不是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等。
在这里,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多媒体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机智生成新的教学策略,才能使教学顺利展开,富有灵性。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学用结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宏军.中职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
[2]卫平.提高中职数学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许成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数学兴趣 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
我国目前的中职教育凸显出许多弊端,普遍存在脱离中职生实际,忽视发展学生能力,重教师的“教”而轻学生的“学’等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工业发展已经在发达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信息科学在现实生活中也已经得到普及。在信息科技革命的今天,国家要培养一大批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青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值得思考。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期中职数学教学进行了思考。
一、学用结合,激发兴趣
中职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给学生讲解数学的知识点,作业大部分都是课后习题。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都变成做练习的工具。这里不是说练习题没有用处,而是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法下既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又体味不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魔鬼。学生很难战胜数学这个不可逾越障碍。
新课程改革后的中职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如下:要积极使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现实活动中。在中职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激发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解决现实问题的优胜感。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好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渐认识数学和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在新课改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要注意课内外结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学生渐渐养成自觉探究的习惯和进行知识的归类整合能力。
比如讲“指数函数”一节时,我采用这样的引例:面馆里师傅拉面时,每一次对折时都把面条数变为原来的两倍,假如师傅开始拉是一条粗面,那么他对折一次、两次、三次……N次时,得到的面条的条数各是多少?他对折面条的次数与得到的面条总数之间有一个怎样的关系式呢?这个课堂引例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立刻拿起纸笔计算起来。
以上问题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动脑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用这样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
二、创新思维,实践操作
创新听起来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尽力实现,这就是一种创新过程与创新实践。虽然多次努力不一定能最终成功,但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这种课外思索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按照传统的习惯批评学生不务正业,认为学生在想一些与学习考试无关的东西。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基础的情况下,给学生多布置一些可操作性强,有助于数学创新思维的题目。如:有甲、乙两个超市同时进行降价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超市第一次打m折销售,第二次打n折销售;乙超市两次都打(m n)/2折销售。请问:哪个超市的价格更优惠?
适当设置一些训练直觉思维、求异思维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操作中培养创新思维。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强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更贴近生活。现实中许多同学都说,讨厌数学,所以学不好。可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对数学缺少足够的兴趣呢?数学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主要原因就是远离生活,脱离实际。最近的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在信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贴近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看一堂课是否现代,是否与时俱进,关键不在于你有没有信息技术,也不在于你的课件拥有多高的技术含量,而在于用得是否恰到好处,与教材贴近。教师制作课件切忌粗制滥造。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才能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要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和动手操作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这样利用多媒体可以模拟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
如:在进行“函数y=Asin(ωx φ)图像的变换”的教学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函数y=Asin(ωx φ)图像的变换”课件,随意的输入数据A、ω、φ,从而得到不同的正、余曲线,通过让学生从解析式和图像的角度自己分析参数A,ω对函数图像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从感性上加深认识、体会图像的美感,形成视觉冲击,加强教学效果,令人印象深刻,积极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通过对A、ω、φ的控制,为什么正弦曲线与余弦曲线可以互化?”,“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是不是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等。
在这里,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多媒体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机智生成新的教学策略,才能使教学顺利展开,富有灵性。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学用结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宏军.中职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
[2]卫平.提高中职数学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许成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