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HR视角才报要算生态账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k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烦恼叫筛选简历,那是别人的公司。我们多想也能有这样的烦恼!招聘广告打出一个月了,居然连个投简历的也没有。”广告公司的刘总一声叹息。HR接着又泼过一盆冷水:“就您给那点薪水,那点福利,换了我也不会来应聘。人家宁肯去北上广漂着,也不来咱这小公司。”
  小时候看《动物世界》,电视里的大熊猫憨态可人,便叫嚷着让父母也养一个大熊猫给我玩儿。爸爸说:“咱家不行呀,因为咱家没有竹子。”“为什么没有竹子?”“因为南方和北方的生态环境不一样啊。”
  在近一年的高峰论坛上,“生态”成为大咖们口中的高频词汇。从PC到移动,再到多终端,再到生态,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需求被激发出来,加速了“互联网 ”的进化,“生态型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疯抢的对象。然而,人才的分布仍然是大河满灌、小河干涸。如何打造并留住适配的生态化人才?这绝非一个小目标。
  本期对话嘉宾:义乌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创始人、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老HRD手把手教你做绩效考核》作者马同华先生,听他讲讲,大到城市、小到企业,该如何栽种梧桐,引得凤凰来栖。
  移民城市不能承受之重
  关键点:软硬环境滞后
  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十年,中国出现许多移民小城市。早期如广东省的深圳、东莞、珠海等城市,每到春节,人去城空。您在广东工作了十年,足以见证这些城市的发展及人才流动的轨迹。后来,您又转战到浙江,相信对义乌、温州、宁波等城市企业人才情况也是了然于胸。在国家大力提倡“双创”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冷思考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的渴望,另一方面又是人才对企业的失望。在看似光鲜的移民城市背后,却也有着不能承受的人才外流之重。作为一名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移民城市的人才外流?
  马同华:作为《人力资源》的铁杆粉丝,我很高兴就人才外流这个现象与读者分享。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分享一则新闻。在我的家乡孝感市丰山镇,有一所中学,学生们的家长大多外出打工,他们都是爷爷奶奶管。校长说,期中考试,一个班级2/3的学生不及格,学习成绩排名前20位的学生都转到市里的中学。在迁移的人流中,优质生源的流出成为学校的痛点。当一所学校差等生占大多数时,好的学生都会转到好的学校去。人才外流与学生外流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个企业绩效差的管理人员占多数时,好的管理人员都会辞职到竞争对手那去,当一个城市人才环境较差时,好的人才都会跳槽到好环境的城市去,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概是打工经济所呈现的常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具体来讲,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薪酬水平与相邻城市比还需要提升。一个城市的薪酬水平过低,首先是制约着这个城市企业的发展,然后才是制约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就拿义乌来说,这个闻名世界的小商品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常住人口只有77万,而外来人口达143万,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移民小城市。从中国义乌网得知,这么大的外来人群,大专以上学历人口仅占1.7%,可见人才缺口多大。当地政府每年都会组织企业到外地招聘,我也曾参加过这样的招聘活动,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政府希望帮企业招聘一些人才,但工资是企业发的,企业给的薪酬达不到人才的期望值,从2015年钱江人才网职工平均月薪排名数据来看,金华义乌的薪酬在浙江省内排名第九,竞争力不强。
  从2016年中国薪酬网中国不同地区企业薪酬差异分析报告排名数据来看,内地或相邻城市的薪酬水平已高于义乌,竞争力也不强。
  第二,企业老板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人才的认知还需要同步。作为HR,自然知道人力资源工作在企业是多么重要,同样,企业老板也会知道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但是,前者关注的是过程,即人才管理的体系;而后者关注的是结果,即人才创造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马太效应,如果一个企业有好的人才留了下来,也会吸引一些好的人才进来,如果一个城市高层次的人才多了,久而久之,这些高层人才圈中的人才也会随之而来,那么人才的存量也会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就会转化为人力资本价值,企业的效益就会增加,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会提升。
  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对人力资源既不懂,又不学,也不重视,人才招一个走一个,好不容易招来的人,因为老员工抱着做不了多久也会走的心态待人,自然合作会打折扣,人才流失也是必然的。更可怕的是这些离职人才的影响,会给整个城市人才引进带来负面效应。
  第三,相关软环境与互联网时代新人类的需求还需要改善。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没有好的软环境,没有好的引才体制,没有好的留才福利,哪来好的人才?这样的道理政府部门与企业老板都懂。问题是,面对市场经济不景气,企业生存危机加大,从微利可图到无利可图时,人力资本反过来就变成了人力成本,首当其冲就要减员、减薪、减福利。双休日在我国实施了20年,有多少企业在执行?特别是在移民小城市,能保持单休,已经算是福利比较好的企业了,有些企业对国家节假日也要打折扣。国家强制执行的“五险一金”又难倒了多少企业老板?在房价奇高的大环境下,刚毕业的大学生及还没买房的应聘人才,首先关心的是有没有“五险一金”。这对于许多发展中的企业来讲,是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除了以上的一些条件,人才关注的還有企业培训、晋升通道、职业发展及成长环境等。
  今年,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在顶层设计上对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有了政府制度性文件的引导,留才又多了一个保障。
  小微企业成长的烦恼
  关键点:求生存谋发展
  记者:义乌作为小商品生产企业聚集地,加之该地区宽松的营商环境,许多还不具备企业条件的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在促进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用工不规范、运营不合规等情况,想要求生存谋发展,提升小微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关键,您认为该如何做呢?   社会交际在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中的得分较高,这表明他们期望在工作中能和各种人交往,建立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关系,甚至能和知名人物结识。同时表明他们心中有崇拜偶像的情结,需要正确指引,将其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正确链接,防止他们受错误思想的影响。
  成就感在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中的得分也高,这表明他们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所以,满足新生代人才对价值观的追求,应做好以下工作:
  1.找他们喜欢的领导来管理。有的员工看重“自主”,管理者就不要过多地干涉和指导,而应该给下属较多自己决定工作方式、安排工作进度的自由。有的员工看重“认可”,领导就需要多关注其工作表现,对其出色的工作成果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
  2.安排他们喜欢的工作去做。根据员工的核心工作价值观,在工作内容上跟他们沟通后再进行调整,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比如,看重“专业”价值维度的人比较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发挥,分配给他的最好是有着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深入钻研的工作。而看重“挑战”的人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性格特征,可以将那些有相当难度,但完成后成绩很显著的工作交给他。对于看重“传统”的人,则可以将那些需要严格执行规章、规则的任务交给他们。
  3.创设他们喜欢的工作氛围。为员工创设符合其价值观的组织氛围,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对于看重“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员工,就需要为他们提供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灵活的工作时间。对于看重“成就”的员工,创设竞争较为激烈,高效、积极进取的氛围更适合。而对看重“同事关系”的员工,和谐的人际氛围才能更好地留住他们。
  职业规划是个大问题
  关键点:大河小河都有水
  记者:除了上述您谈到的因素,造成人才外流,很大原因是由于人才看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于企业如此,一个城市也如此。比如最近一直争论不断的东北人才外流现象,许多年轻人在当地找不到职业晋升空间,您认为这些城市该如何为年轻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马同华:谈到人才外流,首先让我想起国内的三次人才外流:一是内地人才往珠三角流动,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深圳、东莞奋斗十年;二是珠三角人才向长三角流动,我又参与其中,在杭州、义乌又是十年;三是珠三角人才向内地回流,如果过去两次我也算人才的话,这次我还未行动,因为已不再年轻。经济越落后,人才外流越严重,随着国家《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经济政策落地,我想东北人才回流现象将会出现。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也是生产力。企业人才外流,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老板或企业主定的薪酬制度没有竞争力。第二,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做好员工的职业规划,没有制定优越的福利政策,没有健全激励机制。第三,人才自身的原因。新生代员工一直在寻找一个钱多活少离家近又有时间玩的工作,结果他们跳槽一圈后发现,这样的公司好像在一个不够时髦的城市难找。因此,他们转向了一线城市。
  聊完了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我再回答您提的“大问题”——一个城市如何为年轻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上升到顶层设计层面,与政府职能部门有关。一个城市的人才存量与一个企业的人才存量,就好比“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需要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协同履行社会责任。我仅就此话题发表下我个人的认知,可能不成熟:
  第一个层面是解决新生代员工生活的问题。和我一起去校园招聘的同事,在校园招聘时对大学生说:“你们现在面临着三个选择,这三个选择是否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你们的愿景?一是去什么城市发展?二是从事什么行业?三是做什么工作?”大学生选择城市的理由是房价低、要有发展前途。这让我想起,不久前看到一篇“房价驱人”的新闻报导,这是我国人才与房价联动的结果。目前许多城市在留才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修建人才公寓,出台人才购房补贴等等政策,但附加的条件很多,受惠人才面有限,使得人才刚开始不是在为前途拼搏,而是在为房子奋斗,如果政府在购房政策上给企业购房补贴、与房地产企业购房贷款联动,长远规划,我想一定能找到一个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的好方法。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有了房子这个载体,一个城市的人才存量就会增加,人才就不会切换到另一个城市;二是人才在一个企业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也便于企业为人才发展做更长远的规划,这样小河有水,大河也有水,无论是城市还是企业,都能与人才实现双赢。
  第二个层面是解决新生代员工发展的问题。职业生涯是很现实的,发不发展不是一个城市,或一个企业能规划出来的,人才先要做自已的知识规划和能力规划,进行自我管理,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改善自已的职业状况。作为一个城市而言,所在城市的政府或人社部门,首先要想到周边竞争城市对人才的发展做了哪些功课,有什么样的优势。以此为着力点,规划人才的素质提升,从能力规划、职业规划到人生规划。
  当然,对一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来讲,都有责任为新生代员工的职业生涯做更长远的规划,毕竟这个时代变化太快,80后已进入企业核心管理层,有的企业开始规划人才梯队中90后的职业发展,00后马上又要进入企业一线员工行列,人力资源部门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城市人才流动趋势,制定出满足他们核心职业需求的晋升办法,以此解决人才外流的问题。
  小蓝领也可成大事业
  關键点:引导 行动
  记者:作为资深人力资源工作者,您可能深有感触。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大多眼高手低。一毕业就想坐办公室,有点经验就想当领导。他们想当白领、金领,认为蓝领受制于人、社会地位低。而像义乌这样的小城市,却有一个大市场,需要大量的蓝领工作者,您认为企业该如何引导年轻人面对现实,投身蓝领工作?
  马同华:“蓝领”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现在有了“新蓝领”之分。一般大学毕业生都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而不只是现在的大学生。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现象,无可厚非,不管是应届大学生,还是有点经验跳槽再找工作的大学生,这是人的原始欲望,将心比心不要去责备他们,而要去引导他们。   我认为义乌这座城市,与其他移民城市不同,蓝领与白领的界线不像其他工业城镇那么明显。在义乌这座商贸城镇,技术、销售、管理三种职能有时往往分工不明显。作为一个淘宝小微企业来讲,比如美工这个岗位,算是技术活儿,但在线销售的工作有時也要兼做,做线上销售的业务员,有时也要负责线下发货或客服人员的管理。对于他们个人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复合型人才,符合生态型人才的资质。再比如工艺品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制作工艺品是个技术工作,做到师傅变成了一个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小团队要盈利,就要拿到市场上去卖,身份转换成销售工作,这就是义乌大部分企业人才职能的特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义乌首先需要的是蓝领,然后把他们培养成“蓝 白”人才,有人说是“灰领”,我不是很认同。时代在变,人才的知识结构也在变,人才不能简单划分到哪个阶层,企业如何引进这类人才,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第一,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以及专业需要,找到对口技工学校或技工院校,进行校园招聘。如果行业利润高,企业关注的是人才能力,薪酬竞争力高于其他企业,那就去好一点的院校招聘。如果企业的竞争策略是低价销售,关注的是人力成本或者尚未认识到人才是资本的话,那就去一般技工学校招聘,但要知道,现在不是蓝领找不到工作的时代,是蓝领在挑工作。
  中央电视台曾热播《大国工匠》,去年,政府报告里也在提倡“工匠精神”。我最近在读一本叫《触点管理》的书,讲的是“互联网 ”时代的德国人才管理模式,德国之所以有大量高素质的蓝领人才,得益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一个企业持续需要蓝领人才,建议实行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引进人才。
  第二,企业规模不大,没有专职招聘人员,可以采取人才外包方式,委托第三方招聘。对于蓝领人才的引进,既要找到企业招聘蓝领的“痛点”,又要找到蓝领就业的“痛点”。从义乌目前来讲,蓝领招聘市场规模巨大,已有企业在尝试劳务外包,义乌正式和非正式的劳务公司也不少,企业感到困惑的可能是人才供应的速度慢,人才转化率低,人力成本高。而中介公司则认为,企业付钱后对人才比较挑剔,换人比较频繁。招聘到的蓝领则认为,中介推荐的企业,介绍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差距,有些福利待遇跟不上等等。
  日前58同城招聘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蓝领职位大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有些地区薪资水平最高的蓝领岗位工资甚至是该地区普通白领工资的几倍。好工到创始人隋宗池做出了诠释:以职位的供求体系为支点,职位的匹配体系为亮点,人员的评价体系为核心点,打造一条完整的蓝领招聘生态链,由此可见,蓝领招聘的生态圈已经形成。
  在这里也对我们的新蓝领提些建议:一是思想上要有正确认识,在义乌这样一个人人可以创业做老板的城市,还是用一两年的时间摸清一个行业的规律,积累些经验后再去创业,还要看自己适不适合做老板。如果在企业打工,就好好工作,自己选择的行业一年之内最好不要跳槽。二是行动上要从基层做起,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三是学习上不停止,开拓视野,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社会组织优化生态环境
  关键点:内行管内行
  记者:作为义乌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的创始人,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您不仅想要做好一家企业,更想要为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听过这样一句话,政府要把一些职能转给行业协会来做,才能真正实现“内行管内行”,对企业的管理将会更具体、更细致、更有针对性。多年来,您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城市人才生态圈的建设,您认为社会组织该从哪些方面来为企业服务?
  马同华: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2006年我从广东来到义乌,2007年组建HR经理人群,2008年召开义乌第一届HR经理人年会,由10人,到38人,到现在的近500人群体,每年丰富的线下活动及一年一度的年会,成为HR经理人沟通与学习的平台。作为协会的创始人,我刚来到这座城市时,确实发现这个城市的人力资源总体管理水平还处在行政管理阶段。负责一个企业人事工作的人,仅仅作为行政部门中办理入职与离职手续的人事文员岗位,与广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定距离,找个像样的人事经理都难。但是,凭我一人之力,很难改变一个城市的人才生态圈,所以才有了通过组建一个协会组织,与大家分享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共同将义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上一个台阶的想法。这是我成立协会的初心,近十年来,一直未曾改变。虽然我曾离开义乌去了杭州,也为这个组织找到新的负责人,但始终关注着这个群体的成长。
  义乌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筹建近十年来,得到了市人才服务局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许多企业老板的赞助,开展了许多人力资源专题研讨会,培养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他们中有人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就在前不久的一次HR聚会中,又有好几位同行做了电商或微商老板,但每次人力资源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他们已经把这个组织当成精神家园,给许多才加入的新HR满满的正能量。
  为释放社会组织的正能量,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由此,社会组织迎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义乌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会组织,要承接政府职能,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为企业服务:
  第一,不忘初心。坚持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协作平台,全面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义乌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本来是由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建起来的一个社会组织,其核心首先还是为会员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服务,旨在提高会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包括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参观访学、沙龙研讨、主题年会等等形式,这个定位没变,离开了为企业人才服务的职业经理人,则失去了这个行业协会的使命价值。
  第二,搭好桥梁。首先要规范行业协会的各项行为,依法自律,同时根据协会职能,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表达本协会的正当诉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是,政府、协会、企业三者会各有其位,相辅相成,义乌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应上为政府,下为企业,传递最新人才需求及人才政策,继续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担当政府合作者的角色。   第三,精准服务。首先是协会服务方向的定位、服务能力的建设,作为一群善于分享的HR经理人群,唯有創新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才有能力将服务面覆盖到义乌市绝大多数企业。义乌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还应发挥其专业优势,在企业人才招聘、专业培训、职业技能考核等方面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义乌市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本着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互助成长、激发人才潜能、推动从业规范、谋求共同发展的宗旨,积极引导义乌民营企业规范化、系统化、高层次的人力资源格局能够尽快形成, 以便更有效地助力义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手记:
  自驱成长的未来智道
  前几日打了一辆网约专车,得知这位司机月收入竟高达两万元。请教高薪秘笈,学问在于“资源整合”。在开车之余,司机兼职保险、理财业务员,变乘客为客户,遂赚得过万月薪。
  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曾经的“黑车”,已搭乘互联网的东风变成“网约车”,而职业的去边界化,又让司机自驱成长为销售人才。
  HR刚从人事部抽身出来,成为业务伙伴。还未来得及庆祝华丽转身,一个大单又砸向头顶:寻找未来人才。先让对的人上车,再进行匹配。
  据说,谷歌的HR,一年内有80%的时间都投入在寻找优秀的人才上。以战略为中心匹配资源的模式,正在被调整为以人才或人才团队为中心匹配资源的模式,谁拥有了自驱成长的生态型人才,谁就抢占了下一个风口。
  在下不才,仅读过两遍《三国演义》。懵懂的少小时代,只觉得打来打去,好不热闹。而今重读三国,忽发觉有一人,是搅动三国风云的“始作俑者”,此人正是司马徽,水镜先生。他曾预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又识得庞统、徐庶等一干达人。作为隐形大HR,司马徽当之无愧。
  早在1954年,德鲁克就为管理做了精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来实现这个使命。这为“大HR”概念做了学术注脚。从开源节流到放闸泄水,管理者必须要有大气场,方能构建人才的蓄水池。其中不乏用人的温度、管理的效度,才能达到绩效的精度。
  人们常说管理无定式。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绩效。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取乎其上得其中,取乎其中得其下。当管理者真正了然管理的定义时,人力资源管理就有了升级版。无论是城市设计者,还是企业掌门人,只有将自身设置成大HR,方能自驱成长,问道未来。
其他文献
二百多年前,巴尔扎克就曾在他的《风雅生活论》中,将人的生活分成三种:劳碌生活、艺术家生活、风雅生活。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在过一种单调乏味的劳碌生活,“对他们而言,劳动就像一个谜,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谜底。”二百多年后,这一结论仍适用于忙碌的现代职场人——人们不得不面对更多压力:房价上涨、职场竞争、工作乏味、子女教育、父母赡养……沉重的生活令人仿佛跌进了心理雾霾期。最近,某网络招聘机构针对职场人压力现
吴总给企划部一个项目,组织编写企业文化读本《员工成长故事百例》,在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上颁发。八个月后,该书出版。HR去双一流大学校招时,顺便带去六本。他们在一群观望者面前,从展台下拿出书来,结果被一抢而空,凡是得到书的应届生,第二天都签约了。  为什么?吴总说,因为故事里有逻辑,却比逻辑更有力,没有故事的企业,行迹可疑;没有故事的品牌,无人问津。  “吴总,您能分享一下20年创业的经验吗?”  
讲故事不再是少数人才能驾驭的“艺术”。跟写作、演讲和沟通愿景一样,讲故事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领导技能。作为培训者,你需要帮助高管人员解析他们的人生故事,把它们运用在工作中,以此来传达重要信息,激励管理者的行动。如何帮助高管讲故事  作为个体,我们总是要努力搞清生活经历的意义是什么。人生故事是我们使用的组织载体,可用来将日常经验创编成有意义的典范。跟任何优秀小说一样,每个人生故事都有着自己独特而实际的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期,有则新闻火遍了微信朋友圈:  宁波有家名叫“川味人家”的川菜网红店,最近几年接连开出4家分店。但在今年4月11日下午,其中一家分店发生了火灾,该饭店17名厨师、服务员不同程度被烧伤。烧伤员工的家属陆续赶来。他们不仅担心家人的伤势,还担忧老板不负责任。因为仅仅烧傷的前期处理,起码也要一百多万,后续治疗下来,更需要一笔巨额费用。老板殷论杰知道消息后,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立即
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不胜枚举,他们可能两手空空,内心却全副武装充盈无比。然而对那些武装到牙齿、内心却空空如也的另一类“白手”者来说,创业的最终指向往往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成功。  绝大多数成功的中年创业者选择职场第二季的目的出奇地相似,不仅是为了寻找更确切的人生密码,更是为了改变自己,正如马云不想看到未来的自己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取牛奶,去买菜一样。他们亟需一个新的天地去锻造自己的体肤,树立新的人生坐标。
1.纸笔测评:要求被测试者根据项目的内容,把答案写在纸上,以了解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纸笔测评在员工招聘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员工招聘中。  2.量表法:是一种比纸笔测评更严格的测量工具。一般由一个或几个量表组成,建构程序更严格,客观化程度更高,往往有常模可以参照。  3.投射测评:有些心理特征很难直接观察和测量,例如人们的欲望、动机、需要等。这就需要用投射的测量方法。所谓投射法,
闲来一笔,轻轻划过岁月的伤痕,有点痛。  吴老爹穷,穷得没见过百元钞。俩懒儿子被他撵到南方讨生活去了,三载无消息。突然有一天,乡邮递员钻进山坳,送来一张汇款单。巧了,乡邮所点出的百元钞都是簇新的,80张,挺好看的。吴老爹爬上一道岭,来到他老爹的坟前。“这俩龟孙子还算贤孝,没忘了爷爷的忌日。”“冥币”如纸照天烧。  这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故事。塞北,国家级贫困县,我蹲点扶贫的地方。  扶贫属公共管
温吞水终于有了烧开的迹象,历经二十年的事业单位改革为什么推进得如此艰难?其中的原因无疑是复杂的;但是在人们利益意识觉醒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成本由谁承付,即埋单的问题没有解决,可能是一个主要症结。   根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顶层设计,既然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不是减人、甩包袱,不再沿袭“减人减负”的老路,那么政府就理应为此埋单。    分类背后的埋单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经济学家近日在报告指出,日本俗称“春斗”的春季劳资谈判进入高峰,包括丰田和松下等大型企业今年的加薪幅度均不如去年,日本政府对抗通缩的努力面临挑战,因为企业和员工皆降低对加薪的期待。丰田汽车表示,员工的基本月薪将调涨1500日元,虽为连续第3年加薪,但幅度为3年来最小,而且只有工会要求的一半。分析认为,今年工会员工降低加薪要求,除了大环境的考虑外,部分原因是日本的通膨稳定维持在零附近,降
近日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明确,在继续实施现有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基础上,2016-2018年再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0.5个百分点。困难企业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提供有效缴费担保后,经批准可缓缴除基本医疗保险费之外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期最长可达6个月;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援企稳岗等补贴政策,支持企业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培训转岗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