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日凌晨,经过长达13个小时的竞价,新华锦集团最终以2.3亿多元的价格竞得即墨黄酒厂100% 股权,从此,即墨黄酒厂这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完全转型为民营企业。以后还能喝到纯正的即墨老酒吗?黄酒又有什么现代饮用价值?
黄酒五千年:煮酒赋诗、醉酒打虎的历史都是黄酒的历史
说起来如今的白酒从元朝才开始有,元朝之前,不管南方、北方都是黄酒的天下。
可以说,自从有酒就是黄酒,历史上许多与酒有关的传说、故事,青梅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说的都是黄酒。武松上景阳岗打虎前喝的那十八碗酒是米酒,又称老米酒。实际上跟黄酒差不多,酒精度没有现在的高,都在十度以下,而且都是加水的,所以可以大碗大碗地喝。
黄酒是中国最早的酿造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是秫、粱、稷、黍的总称,有时也称为粱,现在也称为谷子,去除壳后的叫小米)。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
晋代江统在《酒诰》中说:“有饭不尽,委于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多数史学家认为,传说中的轩辕黄帝、神农氏炎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谷物酿酒。至于以后出现的仪狄造酒之说,已经是夏禹时期的事情了。
殷商时代,酒业已很发达。《史记·殷本纪》提到“纣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这里的牛饮,当然是指酒度较低的甜黄酒。到了周朝,黄酒的酿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礼记》上曾详细的阐述过黄酒酿造的 “古六法”。
由于宋代开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黄酒的生产局限于南方数省,南宋时期,烧酒开始生产,元朝开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黄酒生产逐渐萎缩,南方人饮烧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黄酒生产得以保留,在清朝时期,南方绍兴一带的黄酒称雄国内外。目前黄酒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和广东、安徽等地,山东、陕西、大连等地也有少量生产。
从越王勾践的“箪醪(danlao)劳师”到书圣王羲之的曲水流觞;从沈园题壁“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到咸亨酒店的“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黄酒从悠远的文人墨客手中传承至今日。
古人借酒养生趣谈:秦始皇“不老药”竟是一碗酒?
自古以来,黄酒以其低度、醇和的酒性和独特的养身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在传统中医学上的应用,更体现了其良好的保健养身功效。
据《即墨县志》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公元前722年,即墨地区(包括崂山)已是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地方。当时,黄酒称“醪酒”,作为一种祭祀品和助兴饮料,古时官员将“醪酒”当作珍品向皇室进贡。
相传,春秋时,齐国君齐景公朝拜崂山仙境,谓之“仙酒”;战国时齐将田单巧摆“火牛阵”大破燕军,谓之“牛酒”;秦始皇东赴崂山索取长生不老药,谓之“寿酒”;几代君王开怀畅饮此酒,谓之“珍浆”。唐期中期,人们发现“醪酒”威力“适筋骨入骨髓”,别称“骼髅酒”,又称“骷辘酒”。
而《汉书·食货志》记载,“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这是古人对酒在医药上应用的高度评价。中医素有“医源于酒”之说。在唐代,我国第—部药典《新修本草》规定了米酒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诸酒醇醨不同,惟黄酒入药用”。由此可知,历来人们用黄酒作酒基制成养生和医用治病的酒,而且说明黄酒与中药药剂有一种天然的糅合因子或亲和性。
《说文解字》中说:“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又说:“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耐酒。”《神农本草经》中则明确记载了以酒制药以酒治病,酒最早用作麻醉剂,是在华佗所用“麻沸散”中,即以酒冲服。
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一个《五十二病方》,书中收有283个方子。其中,以酒入药即达33个。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药酒,如五加皮酒能“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能“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能“补中益气,通治诸虚”;黄精酒更有“壮筋骨、益精髓、褒白发”等功效。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盛赞民间常饮的屠苏酒,而“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的诗句,则较为典型地体现屠苏酒的药用价值。
黄酒与当代养生
山东省中医院肺科主任医师陈宪海告诉本刊记者,黄酒的养生功效已经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从我国黄酒酿造工艺演变而来的日本清酒,被医学界发现具有预防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症、骨质疏松等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长期喝清酒的日本人,冠心病死亡率仅为0.041%,为全球最低,不到美国人的十分之一。
江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对绍兴黄酒进行研究发现,黄酒中多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远高于清酒。以绍兴黄酒为例,每升绍兴加饭酒的蛋白质含量达16g,是啤酒的4倍。绍兴产黄酒中的氨基酸达21种之多,且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每升加饭酒中的必需氨基酸达3400mg,而啤酒和葡萄酒中的必需氨基酸仅为440mg或更少。
“黄酒由于酒精含量仅为15%~16%,适合中老年人饮用。”此外,黄酒还含有糖分、有机酸、酯类、高级醇和丰富的维生素等。所以黄酒本身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且从饮食习惯上讲,也利于养生。“黄酒温热后浅斟细酌,不易醉,符合现代慢餐、慢饮、慢生活的健康休闲理念。黄酒含有多酚、类黑精、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病、抗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尤其是在与药材和其他食物配伍时,能发挥很好的健身、防病作用。”陈宪海告诉记者。
黄酒的另类饮法与功效
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酒还可以添加其他佐料来补饮,让黄酒的功效起到更大的用处。
1、传统饮法:热饮
黄酒最传统的饮用方法是热饮。热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黄酒倒入温酒器中热水烫热,另一种是隔火煮酒加热。北宗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为35—40℃,此时酒香四溢,入口温和舒适,酒味甘爽醇厚,能够暖胃驱寒,舒经活血。另一种是在炎热的环境下,自制冰镇黄酒,把黄酒冷藏,温度不宜低于-3℃;饮时也可以在酒中加冰,口感更为清爽。也可常温饮用。
2、鸡蛋、红糖黄酒饮法
将酒加热至90℃左右,然后打进鸡蛋1个成蛋花,再加红糖用小火熬片刻。常饮能补中益气强健筋骨,可防治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体虚、脑力劳动者、精神压力紧张、经常加班者饮此最为适合。
3、话梅黄酒饮法与功效
黄酒中加入话梅,梅香幽雅,酸甜可口。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梅”花开于冬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味最酸,有下气、安心、止渴止嗽、止痛止伤寒烦热、冷热泻痢、消肿解毒之功效,可治32种疾病。
4、生姜黄酒饮法
酒中加入姜丝,冬可防寒保暖,温中健胃;夏季可防中暑,具有清瘟杀菌、解毒和增强食欲的作用。初患感冒者、怕寒者饮此最佳。
5、鲫鱼黄酒饮法与功效
黄酒浸鲫鱼,清汤炖服,哺乳妇女的乳汁会明显增加。
6、桂圆或荔枝、红枣、人参同煮
其功效为助相壮力,滋补气血,对体质虚衰、贫血、遗精下溺、妇女月经不调有疗效。
黄酒五千年:煮酒赋诗、醉酒打虎的历史都是黄酒的历史
说起来如今的白酒从元朝才开始有,元朝之前,不管南方、北方都是黄酒的天下。
可以说,自从有酒就是黄酒,历史上许多与酒有关的传说、故事,青梅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说的都是黄酒。武松上景阳岗打虎前喝的那十八碗酒是米酒,又称老米酒。实际上跟黄酒差不多,酒精度没有现在的高,都在十度以下,而且都是加水的,所以可以大碗大碗地喝。
黄酒是中国最早的酿造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是秫、粱、稷、黍的总称,有时也称为粱,现在也称为谷子,去除壳后的叫小米)。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
晋代江统在《酒诰》中说:“有饭不尽,委于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多数史学家认为,传说中的轩辕黄帝、神农氏炎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谷物酿酒。至于以后出现的仪狄造酒之说,已经是夏禹时期的事情了。
殷商时代,酒业已很发达。《史记·殷本纪》提到“纣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这里的牛饮,当然是指酒度较低的甜黄酒。到了周朝,黄酒的酿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礼记》上曾详细的阐述过黄酒酿造的 “古六法”。
由于宋代开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黄酒的生产局限于南方数省,南宋时期,烧酒开始生产,元朝开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黄酒生产逐渐萎缩,南方人饮烧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黄酒生产得以保留,在清朝时期,南方绍兴一带的黄酒称雄国内外。目前黄酒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和广东、安徽等地,山东、陕西、大连等地也有少量生产。
从越王勾践的“箪醪(danlao)劳师”到书圣王羲之的曲水流觞;从沈园题壁“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到咸亨酒店的“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黄酒从悠远的文人墨客手中传承至今日。
古人借酒养生趣谈:秦始皇“不老药”竟是一碗酒?
自古以来,黄酒以其低度、醇和的酒性和独特的养身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在传统中医学上的应用,更体现了其良好的保健养身功效。
据《即墨县志》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公元前722年,即墨地区(包括崂山)已是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地方。当时,黄酒称“醪酒”,作为一种祭祀品和助兴饮料,古时官员将“醪酒”当作珍品向皇室进贡。
相传,春秋时,齐国君齐景公朝拜崂山仙境,谓之“仙酒”;战国时齐将田单巧摆“火牛阵”大破燕军,谓之“牛酒”;秦始皇东赴崂山索取长生不老药,谓之“寿酒”;几代君王开怀畅饮此酒,谓之“珍浆”。唐期中期,人们发现“醪酒”威力“适筋骨入骨髓”,别称“骼髅酒”,又称“骷辘酒”。
而《汉书·食货志》记载,“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这是古人对酒在医药上应用的高度评价。中医素有“医源于酒”之说。在唐代,我国第—部药典《新修本草》规定了米酒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诸酒醇醨不同,惟黄酒入药用”。由此可知,历来人们用黄酒作酒基制成养生和医用治病的酒,而且说明黄酒与中药药剂有一种天然的糅合因子或亲和性。
《说文解字》中说:“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又说:“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耐酒。”《神农本草经》中则明确记载了以酒制药以酒治病,酒最早用作麻醉剂,是在华佗所用“麻沸散”中,即以酒冲服。
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一个《五十二病方》,书中收有283个方子。其中,以酒入药即达33个。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药酒,如五加皮酒能“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能“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能“补中益气,通治诸虚”;黄精酒更有“壮筋骨、益精髓、褒白发”等功效。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盛赞民间常饮的屠苏酒,而“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的诗句,则较为典型地体现屠苏酒的药用价值。
黄酒与当代养生
山东省中医院肺科主任医师陈宪海告诉本刊记者,黄酒的养生功效已经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从我国黄酒酿造工艺演变而来的日本清酒,被医学界发现具有预防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症、骨质疏松等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长期喝清酒的日本人,冠心病死亡率仅为0.041%,为全球最低,不到美国人的十分之一。
江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对绍兴黄酒进行研究发现,黄酒中多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远高于清酒。以绍兴黄酒为例,每升绍兴加饭酒的蛋白质含量达16g,是啤酒的4倍。绍兴产黄酒中的氨基酸达21种之多,且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每升加饭酒中的必需氨基酸达3400mg,而啤酒和葡萄酒中的必需氨基酸仅为440mg或更少。
“黄酒由于酒精含量仅为15%~16%,适合中老年人饮用。”此外,黄酒还含有糖分、有机酸、酯类、高级醇和丰富的维生素等。所以黄酒本身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且从饮食习惯上讲,也利于养生。“黄酒温热后浅斟细酌,不易醉,符合现代慢餐、慢饮、慢生活的健康休闲理念。黄酒含有多酚、类黑精、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病、抗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尤其是在与药材和其他食物配伍时,能发挥很好的健身、防病作用。”陈宪海告诉记者。
黄酒的另类饮法与功效
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酒还可以添加其他佐料来补饮,让黄酒的功效起到更大的用处。
1、传统饮法:热饮
黄酒最传统的饮用方法是热饮。热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黄酒倒入温酒器中热水烫热,另一种是隔火煮酒加热。北宗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为35—40℃,此时酒香四溢,入口温和舒适,酒味甘爽醇厚,能够暖胃驱寒,舒经活血。另一种是在炎热的环境下,自制冰镇黄酒,把黄酒冷藏,温度不宜低于-3℃;饮时也可以在酒中加冰,口感更为清爽。也可常温饮用。
2、鸡蛋、红糖黄酒饮法
将酒加热至90℃左右,然后打进鸡蛋1个成蛋花,再加红糖用小火熬片刻。常饮能补中益气强健筋骨,可防治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体虚、脑力劳动者、精神压力紧张、经常加班者饮此最为适合。
3、话梅黄酒饮法与功效
黄酒中加入话梅,梅香幽雅,酸甜可口。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梅”花开于冬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味最酸,有下气、安心、止渴止嗽、止痛止伤寒烦热、冷热泻痢、消肿解毒之功效,可治32种疾病。
4、生姜黄酒饮法
酒中加入姜丝,冬可防寒保暖,温中健胃;夏季可防中暑,具有清瘟杀菌、解毒和增强食欲的作用。初患感冒者、怕寒者饮此最佳。
5、鲫鱼黄酒饮法与功效
黄酒浸鲫鱼,清汤炖服,哺乳妇女的乳汁会明显增加。
6、桂圆或荔枝、红枣、人参同煮
其功效为助相壮力,滋补气血,对体质虚衰、贫血、遗精下溺、妇女月经不调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