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均文辞以清拔有古气而自成“吴均体”,虽存世之作并不丰,但还是从其一鳞半爪之间能窥其学识之渊博,心胸之旷达,技艺之精湛。《与朱元思书》虽是信之一隅,但里面的山水描写之法,汇前人之神韵,集各家之所长。
起笔,居高临下,风烟、天、山现“无我”之境之优美。从流、任意又展“有我”之境之宏壮。总起便以两种境界来把“理想”同“现实”融合,以境动情,以势夺目。
写水,区区二十余字,含静溶动,有声有色。从水清现鱼石中的水之柔美神韵,转而骏马奔腾、疾箭划空的水的壮美气势。从江之清幽至水之急深,仅寥寥几笔,便把水之风韵神采尽展读者面前。且动静声色之间并不显山露水,似不同的画笔随意点染而成,却令江之情态自然统一。作者观察之细腻,心思之慎密,惜墨之如金,学识之广博已尽显无碍,令人叹为观止。二十余字,是一首水的情态诗,是水的神韵画,水的韵律曲。
写山,似在作画,如在吟诗,又像在塑人。起笔,二十四个字,山之情态,山之气氛,山之神韵皆展示无疑。尤其“负势”“互相”“争高”六字,含动于静中,使冷峻之山竟带人的情味,这是远观。而近玩,使山有声有色,有明有暗,山间之情韵尽显于纸。“泉、鸟、蝉、猿”在文中奏出一曲和谐的天籁之音。使山清幽而不失生机,冷峻而不乏热情。既有“蜀道”的险峻,又有“泰山”之雄浑,还有“黄山”之奇绝。小景文,确是大手笔。
如果单纯的写景,难免空泛,古人云:“以其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而吴均就是能被一衡者。结尾的感悟是不能用“由景生情”或“景感交融”来评议的,精妙的比喻,道出真山水的真谛:息心、忘返。在此纯美的自然之中,在此自然的纯美之中,世俗的人渺小的如“一粟”,那些“鸢飞、世务”又能怎样呢?文尾可窥其作者包容山河之心胸,自然纯美之心境。留人深思,供人回味,又使人醒悟。而这些变化都似在悄无声息之中进行的,而必将持久地一步步进行下去。
起笔,居高临下,风烟、天、山现“无我”之境之优美。从流、任意又展“有我”之境之宏壮。总起便以两种境界来把“理想”同“现实”融合,以境动情,以势夺目。
写水,区区二十余字,含静溶动,有声有色。从水清现鱼石中的水之柔美神韵,转而骏马奔腾、疾箭划空的水的壮美气势。从江之清幽至水之急深,仅寥寥几笔,便把水之风韵神采尽展读者面前。且动静声色之间并不显山露水,似不同的画笔随意点染而成,却令江之情态自然统一。作者观察之细腻,心思之慎密,惜墨之如金,学识之广博已尽显无碍,令人叹为观止。二十余字,是一首水的情态诗,是水的神韵画,水的韵律曲。
写山,似在作画,如在吟诗,又像在塑人。起笔,二十四个字,山之情态,山之气氛,山之神韵皆展示无疑。尤其“负势”“互相”“争高”六字,含动于静中,使冷峻之山竟带人的情味,这是远观。而近玩,使山有声有色,有明有暗,山间之情韵尽显于纸。“泉、鸟、蝉、猿”在文中奏出一曲和谐的天籁之音。使山清幽而不失生机,冷峻而不乏热情。既有“蜀道”的险峻,又有“泰山”之雄浑,还有“黄山”之奇绝。小景文,确是大手笔。
如果单纯的写景,难免空泛,古人云:“以其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而吴均就是能被一衡者。结尾的感悟是不能用“由景生情”或“景感交融”来评议的,精妙的比喻,道出真山水的真谛:息心、忘返。在此纯美的自然之中,在此自然的纯美之中,世俗的人渺小的如“一粟”,那些“鸢飞、世务”又能怎样呢?文尾可窥其作者包容山河之心胸,自然纯美之心境。留人深思,供人回味,又使人醒悟。而这些变化都似在悄无声息之中进行的,而必将持久地一步步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