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与朱元思书》中的山水描写技法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均文辞以清拔有古气而自成“吴均体”,虽存世之作并不丰,但还是从其一鳞半爪之间能窥其学识之渊博,心胸之旷达,技艺之精湛。《与朱元思书》虽是信之一隅,但里面的山水描写之法,汇前人之神韵,集各家之所长。
  起笔,居高临下,风烟、天、山现“无我”之境之优美。从流、任意又展“有我”之境之宏壮。总起便以两种境界来把“理想”同“现实”融合,以境动情,以势夺目。
  写水,区区二十余字,含静溶动,有声有色。从水清现鱼石中的水之柔美神韵,转而骏马奔腾、疾箭划空的水的壮美气势。从江之清幽至水之急深,仅寥寥几笔,便把水之风韵神采尽展读者面前。且动静声色之间并不显山露水,似不同的画笔随意点染而成,却令江之情态自然统一。作者观察之细腻,心思之慎密,惜墨之如金,学识之广博已尽显无碍,令人叹为观止。二十余字,是一首水的情态诗,是水的神韵画,水的韵律曲。
  写山,似在作画,如在吟诗,又像在塑人。起笔,二十四个字,山之情态,山之气氛,山之神韵皆展示无疑。尤其“负势”“互相”“争高”六字,含动于静中,使冷峻之山竟带人的情味,这是远观。而近玩,使山有声有色,有明有暗,山间之情韵尽显于纸。“泉、鸟、蝉、猿”在文中奏出一曲和谐的天籁之音。使山清幽而不失生机,冷峻而不乏热情。既有“蜀道”的险峻,又有“泰山”之雄浑,还有“黄山”之奇绝。小景文,确是大手笔。
  如果单纯的写景,难免空泛,古人云:“以其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而吴均就是能被一衡者。结尾的感悟是不能用“由景生情”或“景感交融”来评议的,精妙的比喻,道出真山水的真谛:息心、忘返。在此纯美的自然之中,在此自然的纯美之中,世俗的人渺小的如“一粟”,那些“鸢飞、世务”又能怎样呢?文尾可窥其作者包容山河之心胸,自然纯美之心境。留人深思,供人回味,又使人醒悟。而这些变化都似在悄无声息之中进行的,而必将持久地一步步进行下去。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走教研之路,必须唤醒教师的教研意识,让教研形成一种牵引机制,集中发现教育教学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达到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新治街小学的校本教研特色,就是“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利用教研组这个平台,从备课、上课、反思等诸多环节入手,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各
期刊
运用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一、以杰出人物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在古代史的教学中,把最能体现祖国辉煌与灿烂的那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讲述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期刊
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体验让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时能做到知己知彼将会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出色。下边我从知己和知彼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知己方面  “知己”我们可以理解为全面了解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全面了解自己呢?  一是认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师要时常掂量自己是否有一桶水。只有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具备良好的工作
期刊
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扭转这一局面?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1)用热点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
期刊
从优化课堂教学,实行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不外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对这三个环节给予同等重视。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成绩,课前预习以及课堂上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经常性地提醒和督促学生进行自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
期刊
“提纲挈领”,解释为:纲:鱼网的总绳;挚: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由于小说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采用提纲挈领设置问题的教学形式,把一篇小说化散为整,使之整体化、系统化、有效化,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从标题挈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
期刊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作文时,常常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二)观念陈旧,随意性强。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观念陈腐的“八股式”教学。为单纯应付考试,教师规定许多条条框框,只准这样写,不准那样写。学生作文一般都是三段式,记叙文开篇点题,叙述经过,结尾扣题;议论
期刊
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风,语文教学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生动局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生命的火花,鼓荡起生命的活力呢?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生命的火花,唤醒生命的潜力,因为,学生不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
期刊
我市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教育模式”等理论,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编制“导学案”。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用于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是提高教学
期刊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每次考试结果出来后,很多语文教师所带班级成绩不理想。尽管平时教学很辛苦,工作认真负责,但他们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总不尽如人意,常常招致学生和家长的一片埋怨声。因此,找出制约语文教学效果的因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因素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以上现象的成因,我们首先对有关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其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