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时所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觉、能动地学习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取、智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景。设置问题情境时,要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其思维,把他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就必须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问题必须难易适度。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善于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上不能解决,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利。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可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小的问题情境,为学生铺路搭桥,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大的问题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再做。如果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出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急于探求的欲望。
2. 为学生体验成功创造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给予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数学教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让每个学生不仅享受成功的情境,而且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教师,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和方法,帮助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等充分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地学习。
1. 让学生学会听
让学生明确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教师念口算题,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 让学生学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从而获取知识。
3. 让学生学会想
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动脑去想。
4. 让学生学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会想、会听、会看,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总之,学生的主动学习不是“朝夕之功”“立竿见影”,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
(德化县葛坑中心小学)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取、智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景。设置问题情境时,要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其思维,把他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就必须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问题必须难易适度。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善于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上不能解决,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利。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可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小的问题情境,为学生铺路搭桥,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大的问题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再做。如果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出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急于探求的欲望。
2. 为学生体验成功创造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给予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数学教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让每个学生不仅享受成功的情境,而且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教师,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和方法,帮助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等充分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地学习。
1. 让学生学会听
让学生明确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教师念口算题,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 让学生学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从而获取知识。
3. 让学生学会想
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动脑去想。
4. 让学生学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会想、会听、会看,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总之,学生的主动学习不是“朝夕之功”“立竿见影”,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
(德化县葛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