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福:九曲回环话连锁

来源 :新浪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ianzhu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了创业的艰难,高速扩张的辉煌之后,进入的发展时期的五福茶艺馆,又将以什么的面目展现人们面前?“我们已经过了单纯追求规模的阶段。”总经理谭波的话也许可以诠释出五福发展的新策略:谨慎的扩张理念、稳定的管理风格……
  薄如蝉翼的瓷杯,小巧的茶壶,浓
   厚馥郁的红茶,清亮质朴的绿茶……无处不是浓浓的中国味。但茶几对面,优雅的环境中细细品茶的分明是清一色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
  因了这茶,2005年的法国巴黎让许多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平生一种“反认他乡作故乡”的感慨。
  这是“中法文化年”中国文化交流在法国的一部分。代表中国茶艺界进行表演的是有“中国第一茶艺馆”之称的北京五福茶艺馆,而带队的就是现任五福总经理,年轻漂亮的谭波女士。
  “隐士寻幽饮者求静引为知己品茶道,逸趣横生怡然自得移步雅舍会亲朋”。在谭波看来,品茶是一种境界,一种文化,心静是第一位的,一如对茶艺馆的管理。
  “在经历了10年风雨之后,五福已经戒绝浮躁,开始用一种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茶艺馆的规模与兴衰的关系。”谭波望着窗外,神情坦然而有些漫不经心……那是种品尝过创业艰辛、事业辉煌之后历练出的成熟与淡定。“五福现在是二次创业,在管理上会更趋理性。”
  谭波的话,有着丰富的潜台词。熟悉五福的人都知道,其发展历程几乎就中国连锁企业的一个缩影:从草创时均无人问津,到鼎盛时期仅北京就十二三家店,再到现在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在内不过六家店面……这期间,五福管理层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在外界看来几乎是一个谜。
  
  守得云开见月明
  
  五福茶艺馆的创始人段云松,在北京的商界是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1994年,段云松在朋友们一片置疑声中创立了国内第一家茶艺馆,命名为五福。五福茶艺馆名字的文化蕴涵是;“寿、福、康宁、修好德、考终命”——古人称之为“五福”。段云松更将古代圣哲所倡导的“福、寿、康宁、修好德、考终命”颇具创意地引申为:“幸福、知福、享福、惜福、造福”。这充满希望的名字,能不能给他带来好运,段云松心里也没有底。因为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茶艺馆。在文人中颇有盛名的老舍茶馆,是在大碗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元长厚茶艺馆那时还仅仅是个以卖茶为业的茶庄。
  段云松是偶然接触茶艺,被它吸引,进而觉得它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转而开始开茶艺店的。他在地安门开第一家五福茶艺馆的时候,北京几乎没有几个人懂茶艺,“我曾经不下一万次给人解释过,那个细细的杯子不是用来放牙签的,而是闻香杯。”创业的艰辛,由此可见一斑。那时,常常一整天都没有客人光顾,段云松每天坐在空空的店里,看着门口视线可及的一小片热闹的街道,感觉相当寂寞。这样的日子段云松坚持了两年。
  在这之前,段云松曾经在京城先后掀起“手工饺子风”、“忆苦思甜怀旧风”。他开饺子馆的那条街后来成了“饺子一条街”。1993年夏天,段云松又在西单辟才胡同四合院内,开子一家“忆苦思甜大杂院”新餐馆,它吸引了许许多多下过乡、插过队的人,很快就火起来了,并在京城掀起了一股“忆苦思甜怀旧风”。就在他在餐饮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突然卖掉两家店面,一心一意开起了茶艺馆。
  “越是黑暗的时候,越说明离光明不远了。”在苦苦坚守的两年里,段云松这样鼓励员工。有一天有位客人来品茶,大家喜出望外,段云松说:“看,再微弱的光也是刺向黑暗的一把利剑。”
  
  最辉煌那一刻就要来临
  
  一,在茶艺馆开了快两年的时候,段云松做出了一件令他的亲朋好友都不能理解的事情。1996年春,在地安门店一直赔钱的情况下,他将全部积蓄取出来在阜成门开了五福的第二家店!
  不过,冒险开阜成门店,段云松自有道理。他说,这是为了造成商业上的所谓“势”。他想给人一种感觉,这家店的生意一定不错,要不怎么开分店呢?他希望他的这一举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茶艺馆晶茶,也吸引更多的人来投建茶艺馆。他还特意花2000元钱在晚报上做了广告,招兵买马。这一招果然奏效,茶艺馆的生意开始好起来了。三四个月之后,阜成门店竟然开始赚钱,随后北京有三四十家茶艺馆跟着开业。“最火的时候,我们一个月的流水达到24万。”五福茶艺馆阜城门店店长任毅对《新浪潮》说。
  这个时候,谭波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出身艺术世家的谭波对茶文化有着更深、更细腻的理解。在她的推动下,五福茶艺馆创造了京城现代茶艺馆中十个第一:北京第一家现代茶艺馆、北京第一支茶艺表演队、北京第一个茶艺培训班、北京第一家茶艺茶具茶叶综合专卖店、北京第一家连锁茶艺馆、北京第一家帮别人开茶艺馆的茶艺馆……
  连锁店要想成功,茶艺知识普及、市场培育至关重要。为了唤醒人们对茶艺的兴趣,谭波组织女子茶艺表演队走进商场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精深内涵。“很多人把中国的茶艺当作来源于日本的茶道,这种错误令人痛心。中国的茶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陆羽的《茶经》。”
  为了让中国的茶艺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谭波开设子茶艺训练班,先后培训了4000多人。谭波明白,“一花香换不来春色满园”,五福必须让更多的人共同开拓茶艺市场,茶艺馆才有将来。否则,单靠自己,或许根本无法维持到现在,更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在五福第二家茶艺馆开业不久,谭波就做出一个决定,免费咨询,免费培训人员,免费帮助别人开茶艺馆。前前后后,五福帮助三四家茶艺店开业。五福让人们重新了解了茶的内涵,这股以绿色饮料茶为载体的茶文化,带来了人们休闲消费理念的改变。许多京城白领、商务人士从接受五福到喜爱五福,茶艺也从“有人养,没人爱”的角色迅速变成了“香饽饽”。
  借着市场的东风,五福茶艺馆迅速崛起,到了1999年前后,五福已经发展到了十几家连锁店,稳坐京城茶艺馆第一把“交椅”。那个时候段云松和谭波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开到20家店。”
  段云松说:“为了不使五福茶艺馆成为第一个倒闭的茶艺馆,我时刻有种危机感。作为市场的领跑者,我们要不断完善已有的第一。”有一句广告语叫作:“因为我不是第一,所以更加努力。”而段云松却毫不谦虚地说:“因为我是第一,所以更加努力。”
  
  审慎的第二次创业
  
  尽管是直营连锁,但同时管理十几家店,对于段云松和谭波而言,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每一个直营店都要亲自选址,监督装修,进行监管,这牵扯了他们很大精力,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管理细化。过长的管理战线,让总店的经营陷入疲惫状态,没有了核心管理理念的支撑,尽管一个店的成功模式可以 复制,但每个店对于竞争的抗压能力却并不一样,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面临关张的命运。
  这个时候,头脑灵活的段云松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新的商机,高档酒楼的运作占用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五福连锁店逐渐进入了谭波时代。随着段云松淡出五福茶艺馆,独立支撑的谭波开始感到了某种压力。此时,茶艺馆的竞争环境已发生了改变,仅北京的茶艺馆就超过180家。令人优虑的是,在五福的每一家店附近,都至少有十几家茶艺馆。当竞争从高端服务转向低价近似肉搏的竞争时,一些管理不善的品牌店开始陷入亏损状态。
  “当年盛极一时的上海荣华鸡连锁店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就是因为,简单的店面复制模式很难应对激烈的竞争。”北京泰农茶叶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杨春武如是说。而这家公司正是在五福茶艺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任总经理就是五福创始人之一的谭波。
  杨春武的意思是,很多连锁企业因为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大都患上了“连锁扩张饥饿症”,根本不制订什么拓展计划,即使有计划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味地期待着在短时间内打造自己的“连锁王国”,以抢夺市场份额。于是盲目地迅速发展,不分地区,不考虑消费层次,不衡量发展远景,“抓到篮中都是菜”,结果是造成连锁系统的“千疮百孔”,顾此失彼,顷刻间成了一盘无法收拾的残局。还有些所谓的“连锁”企业,其实是想当然的或是别有用心的“连而不锁”,目的只有“圈钱”二字,于是只要有“目标”,无不蜂拥而上,其实扰乱了市场秩序,玷污了“连锁”行业。荣华鸡可以说是其中一个典型。
  对连锁模式深层管理的思辨,让五福连锁的步伐开始变得谨慎。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茶艺馆可以说是五福变身的开始。“我们已经过了单纯追求规模的阶段。”现在主抓整个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杨春武说,“这可以说是我们的二次创业。”
  历经风雨之后,二次创业的五福已经摆脱了当年追求连锁规模的浮躁心理,开始沉下心来苦练内功。对于一个致力于长期发展的企业而言,这样的波折反而是一种财富。尽管此时有些低调的五福已经不复当年风靡北京的生猛势头,但铅华洗尽之后,在管理手法上显得更加细腻、温情。
  现在的五福已经摆脱了早期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开始引进了一些“术业有专攻”的职业经理人,对公司进行重塑与改造。杨春武就是谭波聘请来的职业经理人之一,杨受过MBA培训,早年也是学音乐出身,与学艺术的谭波非常投缘。对于五福连锁店将来的发展模式,杨显得非常谨慎,他正加紧制订一套更为严谨的连锁加盟手册,内容涵盖加盟条件、加盟店管理、退出条款等内容。杨同时还负责目前六家连锁店的人员招聘、培训,以及店长的培训。
  名声在外的五福,总是会有很多人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加盟。对此,五福的态度非常谨慎。“我们正在摸索一套更为行之有效的连锁店管理规范,”杨说,“这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我们要把内功做扎实了,不再刻意追求规模。”
  因此,对那些要求加盟的人,五福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看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店长,首先要看他与公司的理念是不是相适应。”在杨看来,茶文化内涵深厚,五福走的是一条晶位休闲之路。那种认为卖茶就是卖水,或者不注重茶品质量,茶叶从批发市场低价购进,又标以“龙井”、“碧螺春”等高价出售的短视思想,都是坚决要杜绝的。“这样的人出再高的加盟费,五福也不会答应他人盟。因为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是无法做长久的。”目前,五福各个直营店的店长的选拔更加严格,并会不定期进行培训。
  为了保证茶叶质量,谭波还特地聘请了一个专家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由他负责整个五福茶叶的采购、供应。此人出身茶农世家,曾经留学英国,受过很严格的茶艺训练,现在常年驻守浙江,亲自为五福挑选最优质的茶叶,供应北京市场。五福所有连锁店的茶叶都是由总部统一配送,并派人经常到各个店巡视,不定期请北京农业科学院的老专家对各个店的茶叶进行抽检,从而保证茶叶的品质。
  目前,五福正筹备在北京繁华地段增建两个旗舰店,预计到2008年前建成。这让人依稀看见五福渴望再次崛起的雄心,只是这一次,他们似乎走得要稳妥一些——两年的筹备期,对于许多连锁店而言,是段不短的时间。
  
   不问断的关怀
  
   “对客户要不间断地关怀。”这是五福阜城门店店长任毅的开场白。
  五福阜城门店带有曲折回廊的房间,在主人精心布置下,其雕花的窗棂,别致的小隔间,点缀着的中式小靠垫……配上若有若无的中国丝竹乐,整个环境幽雅中透出一种私密。
  自从去年地安门店合同到期关张以来,阜城门店就成了五福茶艺馆资历最老的店。这也是谭波最关心的一个店。因为,就是从这家店开始,五福的创业者们开始将茶艺馆做成了赚钱的买卖,五福后来的许多店都是以这个店为模板复制出来的。这个店的成败,多少能成为五福二次创业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据说,阜城门店曾经创造了每天两万元流水的辉煌业绩,这对一个仅有6个包间、9个散台、实际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店而言,的确是个奇迹。
  “日箫月笛半年笙,一年的胡琴没法听”这句老北京的名谚被任毅信手拈来,成为这个有着近10年历史的茶艺馆常变常新的动力。任毅接手这个店的时间不过三年半,但他为这个店带来的管理变革却非常明显。
  “现在的服务已经不是简单的点头、问候等形式,而是更注重内涵,即对客人要有不间断的关怀。”关怀客户,首先要对客户群进行细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比如,一些商务人士在这里开会或者谈判,客人通常会希望环境比较安静,有时会提出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放一壶水自用,以避免外界干扰。这个时候,每个桌子上安装一个呼叫器就显得格外重要,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提出加水服务。也有一些客人,来这里就是为了消遣,他们通常没有特殊要求,服务人员会按照惯例,每隔20分钟给客人添一次水。“细化服务也是一种对客人的关怀。”
  根据多年从事娱乐服务行业积累的经验,任毅有针对性地发展了一些会员。其中一些VIP用户,每个月的消费额都在万元以上。根据他们的需求,任毅准备了从1980元到5980元不等的储值卡供他们选择。客户每次来消费,只要签名就可以了。储值卡上可以随时续费,3个月不续费自动取消资格。目前,这样的客户阜城门店已有40多个,这些客户通常是一些大公司的管理者,或者经常来京办事的商务人士。除了VIP之外,任毅还有意识地发展了一些持有金卡和银卡的私人性质的消费人士,现在持金卡者超过400人,持银卡者1900人。
  阜城门店经常举办一些会员活动,2003年,由五福组织的“福建武夷山茶文化活动”一行十几人,浩浩荡荡开赴武夷山,这个历时一周的活动在会员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另外,他们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插花、昆曲、蜡染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纯粹是为了拉近会员之间的感情,但效果非常好。”
  任毅还改善了以前只供应茶水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增加了茶点。“喝茶容易饿,许多客人在这里消费往往一坐就是半天或者—天,茶点供应就非常必要。”从客户需求发现商机,是任毅的又一个管理才能。
  目前,茶文化在年轻人中颇有市场。为了迎合这部分消费者,阜城门店在软硬件设施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们引进了无线上网。这在茶艺馆中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这一招果然奏效。许多年轻人就冲着这个来五福喝茶工作,经常从—匕海来北京出差的小王和小李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每次来北京,都住在五福对面的国宾宾馆,然后每天都到这里来喝茶。为此,他们每个人还特意办了一个1980元的VIP卡,来这里进行无线办公。比起宾馆每小时好几块钱的上网费用来,这里更快的网速已成了这些商务—族难以割舍的“五福情结”。
  “除了上网,这里还配备了打印、复印、传真等设备,而且全部都是免费的。”显然,任毅对这些创新非常得意,他补充道,“这就是对客户不问断的关怀。”针对一些没有工作任务,纯粹来喝茶休闲的年轻人,阜城门店配备的“快乐平台”也可以满足他们临时有事需要上网的需求,而且这里还提供一些其他的游戏类、电影资讯类信息。
  “但有些钱我们是不赚的,”任毅说,“我们平均一周推掉三四桌麻将,就是为了保持五福茶艺馆的金字招牌。”也许这才是阜城门店深陷18家茶艺馆包围,却人气最旺的原因吧。
  懂得“有所舍者才会有所得”的道理,这也许就是五福历经风雨获得的最宝贵的经验吧。这也让许多人对五福二次创业的成功,重燃希望。
其他文献
这孩子并不是人类。  相信我,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这种想法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有的。因此我看到那孩子的时候,只是觉得这孩子大概又古怪、又朋克,而且多半需要帮助。我叫DC,三十岁;而我恰巧,怎么说呢,是这所大学里的助教,因此有这样的义务。  这孩子看起来十七八岁,是学生里最年轻的那种。仰着脸,从个头看起来非常的豆丁儿。一头慌乱到脖颈的短发,奶色的肤色在夜光里显得透明,双耳微微尖起。眼珠浅得可怜,还挂着
期刊
9月9日。  嗨。这里是Rorra,Rorra的博客。  其实我并不叫这个。Rorra是我从Youtube上挖角来的名字一一它属于一只主人给她洗澡的时候熨帖地趴成小薄饼。口里却唧唧歪歪直呼喊“巧克力”的小猫。  今天我开这篇博文,是打算讲讲新近找上我的一个故事,或者说,事故。但是一旦开始了我却发现……嘿,不先翻翻劳伦斯、茨威格、甚至丹·布朗那些精品作的前三页,有时候有些故事,很难找到那颗开口的线头
期刊
前段时间,在参加某电视台“经济对话”节目时,曾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没有媒体该如何拓展自己的品牌?不同的嘉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仔细一听,发现他们基本上说的都不是品牌拓展,而是产品销售。  由此,我想到子在去年《商业周刊》推选《全球最具有价值品牌百强》当中,美国共有58家公司入选,而中国企业无一人选。中国品牌与世界级品牌(世界级品牌与世界级企业是密不可分的,世界级企业的标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
期刊
2005年5月111]晚,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以“吴晓灵副行长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为题,登出了一则中国央行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发表的最新言论的新闻,它驳斥了此前《华尔街》日报关于人民币,马上升值的报道,指出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    5月11日,世界外汇市场出现剧烈动荡。据相关统计,在几分钟内,全球汇市出现了多达20亿美元的交易量。这一切是由一则称“5月18日人民币将升值”
期刊
逃亡进行时  我看过的动作片里主角逃亡时都意气风发,开着怎么也打不散的高级跑车,并无一不化险为夷地躲开近距离击穿,更还有着那令人艳慕的恋情。  在成为清道夫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不停地想象我逃亡那一天的壮烈身影,就算不大义凛然,也一定要威风十足。  可是今天我才知道。我是真的想多了。  追捕的脚步声因为第一个牺牲者的出现变得谨慎了许多,我一边在心里咒骂流年不利一边借助楼梯扶手大幅度跳跃下楼,然后在又一个
期刊
“哒、哒”高跟鞋的声音由远及近。秘书轻轻推开会议室的门,强烈的烟草味刺激得她咳嗽了一声,会议室里原本嘈杂的声音一下子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向她看来,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人说:“李总还没有决定下来?”她摇了摇头。这时候会议室里的人们表情起了微妙的变化。有的人像是受到了鼓舞,兴奋地搓着手。有几个人,却是非常失望,连连叹气。  他们都在等一个人,而他们要等的这个人却在隔壁的房间里看录像。他已经翻来覆去地看
期刊
尽管厌倦了荧屏上充斥的美女广告,但当气质优雅的Danielle在镁光灯下的T台上缓缓走过,香肩上的丝巾不经意滑落……你还是不得不佩服玉兰油(OLAY)的匠心独具。同样是护肤品广告,玉兰油轻而易举就拨动了女人最敏感的心弦——谁能拒绝拥有吹弹可破的柔滑肌肤的诱惑呢?  其实,在这之前,玉兰油以香港明星张曼玉、台湾第一名模林志玲、韩国最具人气天后宋慧乔作为系列品牌代言人的广告,也都大获成功。那么,玉兰油
期刊
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公布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下筒称《暂行规定舶,可谓是决定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命运的风向标。这项首开记录,直言国有企业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的规定,被业界普遍认为是14.7万家中小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尚方宝剑。    ——切和企业及其管理者相关的政策  动向总能搅动人的神经。  国资委4月14日宣布的《暂行规定》被业界看作是为中小国有企业产权向管理层转让亮起了绿灯
期刊
品牌是这样炼成的:在一个新品牌诞生早期的产品推广中,困难总是大过想象。作为销售团队的最高指挥官,必须想办法保持整个团队的作战士气,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我曾经在湖北劲牌公司做了一年大区销售经理、一年广告部长一年销售总监、三年市场总监、一年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直到2004年离开。现在回想起来,在这10年中,有很多感慨。这种感慨不在做策划,也不在做劲牌的整合传播,而在于产品的销售。  10年磨一剑的
期刊
一  安徽八月里天气炎热,我带着一队观光客经过这条街,把下落的单肩包扯回到肩膀上,一抬起头就看见了她。  她坐在青石板小路上,或许是在看对面人家拆房子——窗子被卸了下来,破败发灰的竹帘子被扯下来踩在脚下,破碎的窗纸在风中瑟瑟发抖。  毫无来由的,我觉得她像一种爬藤类植物,长在背光处。看似赢弱的没有筋骨,却有一股子张牙舞爪的勃勃生机,她是我不曾见过的异乡人。  一个戴黄色帽子的导游走到她身边,话里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