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抽象
  1. “数”的抽象。一根小棒、一个人、一辆车都可用数字“1”表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并总结出:数字“1”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是这个抽象的数字却可以代表任何数量为1的事物。学生经历了“数”的抽象过程,就会逐渐学会从量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周围的事物。
  2. “形”的抽象。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去从大量的轴对称图形中发现这些图形的本质属性,即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当学生发现这一特征之后,还要让学生明白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学生在经历较多的量与形的抽象过程后,数学的眼光也就慢慢形成了。
  二、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推理
  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去分析。小学阶段类比推理运用得较多,演绎推理用得较少,但教师也不能忽视,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运用演绎推理。
  1. “数”的推理。2的倍数特征可以通过归纳推理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学习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去猜想5的倍数特征,学生会通过2的倍数特征进行联想: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这里用到的是类比推理。接下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找2、5的倍数只看个位,十位、百位需不需要看呢?”再引导学生思考:只要个位能被 2或5整除这个数就是它的倍数,所以找2、5的倍数不需要看除个位以外的其他数位。这就是简单的演绎推理。这一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应用了三种推理(归纳、类比、演绎),经历了“数”的推理过程。
  2. “形”的推理。教學“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数格子。这里用到的是类比推理。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或每个小组研究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把大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归纳推理出“任意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为长方形”。公式推导环节,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这节课,学生经历了综合应用三种推理的过程,也经历了“形”的推理过程。在不断经历逻辑推理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三、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模型
  数学建模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改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步骤。
  1. “数”的模型。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植树问题”的基本模型“两端都栽”建立模型,再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种模型“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另一种思路是让学生自己去呈现不同的植树方法,再在此基础上构建植树问题的模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思路并说明理由,进行验证。启发和引领学生经历建模的全过程,体会这一建模过程是“数”的建模过程(“形”只是工具)。
  2. “形”的模型。学生用大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进行验证,归纳出“任意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为长方形”,再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建立起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模型。接下来可以进行模型验证,进而借助模型解决问题,即应用模型。
  四、 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意识。例如,进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有两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
  师:请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数方格并汇报。)
  师:数方格的方法毕竟不方便,我们能否把三角形转化成其他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呢?(组织小组讨论:1. 2个三角形拼在一起,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2. 拼成的图形与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的联系是怎样的?3. 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第二位老师的教学设计:
  师:大家手上都有三角形的纸片。你们能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吗?(PPT提示:1. 我们原来学过哪些求面积的方法?2. 我们还可以想出哪些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还应是一个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独立思考、表达,从而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看、去想、去做、去说、去悟,这样数学活动经验便能得到积累,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以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云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我园对种植园地资源开发、课程建设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丰富了课程资源,促进了幼儿多元发展。  在课程游戏化实施前,我园的种植园地存在着这样三种现象。现象一:种植活动流于形式,种植成了部分教师、家长的劳作与负担,幼儿只是种植过程的观望者,教师缺少课程开发的意识,忽视了种植资源在课程建设与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只是为了种植而种植,幼儿并不能从种植活动中获得相关经验和发展。现象二:种植内容没有规划,种植品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着一所理想的学校。在我心中,也有这样的一座桃花源:这所学校除了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能力设置特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特色课程,人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各种生活技能。这所学校没有令人畏惧的成绩单,只会根据为人处事、作品或是才艺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生能真正自由而有方向地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成就自我。  要打造这样的桃花源,教育
期刊
一、 榜样—集体成长的目标动力  从河南新转学来一位女生,看着她瘦瘦小小的身体,乱糟糟的头发,我在心底暗暗叹了一口气。  我振作精神,问:“你叫什么名字?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呀?”  “我叫江鸽蓝,今年13岁了,我爸爸妈妈来江苏这里种地的。”孩子声音怯怯的,却条理清楚。  第一个月的数学课,她回答的错误率比较高,经常来问问题,但第一单元测试仍不及格。第二个月,她每节课都举手,考试分数噌噌往上走,能考到
期刊
江阴的锡剧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自2011年开设小锡班以来,以生为本,树立“锡剧进校园,传承非遗文化”的教育理念,开发地方课程,以课堂为载体对锡剧教育进行儿童化改造,使锡剧课程与学校季子文化相融合,更具学校特色。  一、 创编剧本,创新体裁  为拉近学生与锡剧的距离,我们设立了锡剧剧本创作小组,搜集校园“十佳小季子”事迹,将锡剧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选取其中生动、有知晓度且有正
期刊
语文教师课程参与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组织者,共同建构知识的参与者,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窦桂梅的课堂能体现其时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珍珠鸟》一课为例,在讨论“信赖”问题时,窦老师带着孩子一起改编教材,把课文改成:“我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上,鸟儿们依然会把笼子当作第二个家,从中传出的笛儿般的声音依然轻松自在。”让学生从生活出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前提。  芜湖市二坝中心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长江之畔,位于鸠江区二坝镇长江路和二泉路路口处。学校创建于1970年,是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心小学。在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引领下,凝练“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逐步以掐丝沙画、科技、经典诵读等特色课程为抓手,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  一、 以校园环境整治为抓手,突出育
期刊
2018年12月21日,我在县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县珠心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观摩,聆听了4位老师的珠心算课堂教学,感受到了课堂改革的深入与扎实,更感受到了因为变换得来的精彩。  传统的教学“9+几”的方法是“先学分成一凑十—连加”,这样教学,老师讲解费时、费力,而学生学得也不会太轻松,然而刘老师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了教材内容,将“9+几”变成了“几+9”,不仅改变了教者的教学习惯,更改变了学生
期刊
一、化虚为实,助力学生概念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的认识,所以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将一些数学概念运用直观的图形来展现。  譬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单元的《近似数》一课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教师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四舍五入法”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
期刊
中国的历代文人一般都具有天人合一意识、宇宙意识。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更需要学生们在青少年时期便奠定心怀天下的伟大眼界和气魄。媒介因素的出现,可以成为学生们的另一双眼睛、另一只耳朵,令他们在读万卷书之余,延伸自己的肢体,去感受、触碰来自于这个世界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去感知世界的不同文化,在此过程中,进行文化人格的重构,裨补自身所未曾经历的文化冲击。媒介因素的出现,跨越时间、空间的阻隔,使得学生
期刊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数学符号可划分为八大类。低年级依次引入了表示数的符号(0、1、2、3、4等),数的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等,结合符号(括线和竖式运算的分隔符号)……这些数学符号都具有简洁、抽象的特性。  一、 创设合理的情境,感知符号的作用  当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八单元的《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中第一次出现用符号简化表征问题时,笔者利用生活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