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英国文学史上,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直被评为生态批评文学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其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将中心视角放在女性主义这一问题上,试图创作一个和谐的生态模式。这部作品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同时又对女性表示出尊重和理解。近年随着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蓬勃发展,人们愈加关注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视角入手,尝试对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解构,并探讨女性与其生态环境相融的过程内涵。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批评 乡土文化 父权制
引言
生态女性主义是现代环境保护运动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产物,也体现了女性主义运动中自然和女性的深刻统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危机日趋严峻,各个领域为此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流派,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由于女性和自然都具有创造和养育生命的能力,女性在精神上比男性更亲近自然,女性的心灵也更适合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以性别的角度作为切入点,生态女性主义者在渗透生态问题的同时,用生态和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审视社会和生态问题。
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妮于1974年发表了著作《女性主义或死亡》,并在其中第一次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思想,将女性主义和生态运动相结合,预言“女性为拯救地球会发动一场生态革命,这场革命将形成男女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美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博士卡洛林·麦茜特在1980年出版了《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一书,目的是从生态和女性的角度解析科学革命,这本书还被列为《生态批评读本》推荐的最重要的十五本专著之一。第一次生态女性主义大会于1980年3月在美国麻省召开。会中批判了男性中心主义以及其对待女性与环境的方式,把女性看作是自然的保护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反对妇女与自然被宰割的意识形态。自此,生态女性主义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20世纪9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者尝试从文学的角度对生态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剖析,这标志着生态女性主义开始渗入到英国的文学领域。在卷帙浩繁的文学大浪中,男人占据着大部分作品的主角位置,无论在战场上的厮杀冲锋,还是在生活中的爱恨恩怨,男性总是作为英雄被歌颂的。而女性往往是一片衬托红花的绿叶,自然也不过是供给养料的根藤。生态女性主义发现了这一畸形的生命,并试图通过解放自然和女性来重新对其组合。“伴随对控制自然和剥削女性之间联系在哲学领域的深入探讨,以及这些联系在日常生活层面的显现,一系列被称之为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出现了,这些作品大多包含了女性主义者的生态敏锐意识。”生态女性主义和文学的结合开辟了人类为自身文化批判的新领域,唤醒人们的生态整体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共处的新环境。作为生态批评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在其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生态哲学思想这一精神层面。
“曼斯菲尔德和舍伍德福里斯特地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在我眼中,那以前是,将来也会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在那里,一边是诺丁汉的红砂岩和一望无际的橡木林,另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桉树林和石墙。”劳伦斯出生在诺丁汉,幼年时候住在乡村,英国老式田园的自然景象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碧绿的河流,蔚蓝的天空,茂密的树林,静谧的村庄,那就是他梦想生活的地方。以上文字是劳伦斯对他童年时家乡美丽景色的描写,而且那种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也震撼了劳伦斯的心灵。然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从原始状态进入到了文明社会,历史的不可逆转使人们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我们谁也无法改变这种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工业文明的污染,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人类的天性也被压制了。正是这种社会脱节使得工业文明在劳伦斯的眼中变得死气沉沉和毫无生机,因此劳伦斯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机械化工业文明的强烈抵触及批判。在其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对大自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他用清新的写作手法和细腻的感情描写了勒格贝的风土人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普通大众深切关怀,他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描绘了生长于这片热土上的英国人的平凡。但在平凡的背后,读者所体悟出的性格的坚强与境界的崇高,又是劳伦斯作品中用柔情彰显伟大的显著特征。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中,劳伦斯调动起了读者的五官,这不仅是一场大自然的视觉盛宴,更是嗅觉,听觉,甚至触觉的全新体验,由此上升到对女性思想意识的共鸣。文艺生态学的哲学思想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类不仅要善待自然,更要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一 绿色生态
人类中心主义片面地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性,主张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利用之上,一切均以人为中心。在劳伦斯生活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捷,工厂的兴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原本纯朴的村庄和田野正在一点一点地被侵蚀着,乡村文化逐渐消逝这一无法避免的结果使劳伦斯十分担忧。他在作品中,着力对比了生态环境的失衡,工业对乡村生态的破坏等问题,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
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里,对自然的描绘比比皆是,劳伦斯笔下的勒格贝自然优美,景色旖旎。
“雨后的山坡上,一棵棵树木绿的惹眼,花儿们似乎也都换上了新装。呼吸着这样清新的空气,她高兴极了,将自己的双脚埋藏在花丛中,任它们柔软地波动着。接着她慢慢地躺下,直到花丛渐渐地淹没了她的小腿,膝盖,胳膊,腋下,直至脸颊。花丛轻轻地触碰着她的身体,那种感觉是那样的舒适,柔软,微妙,仿佛自己就要一直呆在这花海中,直至永远”。
康妮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亲切温暖和莫大的安慰,在一次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她的精神世界慢慢地丰富起来。在上段的描述中,大自然的力量如此强大,足以唤醒人们麻木而又毫无生气的生命力,使人们的精神重新焕发出光彩,不愧是“人类生命未知且充满神秘的源泉”。劳伦斯在他的作品里描绘了花草树木并赋予它们最真实的情感,使它们拥有像人类一样的精神生活。不仅如此,劳伦斯在感知大自然和人类天性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他热爱和崇拜自然,并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割离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和主宰是造成现代人堕落的根本原因。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大自然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温暖的家;只有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人类的灵魂才能得以拯救和解脱。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中,自然无所不在地影响着人们,无论是在肉体,还是在道德和精神上。自然有着无穷的力量,它可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使人类感受到世界万物存在的目的,进而感受到宇宙创造力量的意义。 二 两性和谐
社会现代化虽然带给人们丰裕的物质生活,然而与之紧密相关的精神生活和幸福感指数并没有相应地充实和升高,一味地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所导致的结果必定是精神上的空虚。社会工业的发展将人与自然分割开来,人们生活的目标转向了对金钱和利益的追逐,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也逐渐被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所取代。“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地球生态是三者相互作用统一的动态过程,世界是‘自然——社会——精神’统一的有机整体”。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有人的身体,父权制思维方式无情的将人与自然中割裂开来,以男性主义为中心,从而引发了生态危机,这一观点同时也表现了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和自然双重被宰割的天然联系。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里,贯穿整部小说中的两个主题便是女性与自然。劳伦斯笔下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勤劳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掌舵自己的生命之船,同时,在对生活的认识上其深刻性也不是男性所能比拟的。“回归自然是人类身心健康、心态正常的必由之路,只有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天人和一’的境界,才是人类精神家园的最终归属”。
康妮的丈夫克里福在战争中身负重伤,这使他无法给予康妮正常的夫妻生活。但克里福却不容许康妮离开他,离开勒格贝。对他来说,死气沉沉的“秩序”和空洞的“高尚的生活”胜过一切。因此,康妮的生活如守寡一般的空虚寂寞,他们的生活不仅没有任何激情,反而在肉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深切的反感。康妮痛恨这种精神遭受剥夺且压抑的生活,她厌恶像克里福这种“干枯的,死鱼一般”的所谓绅士,他的心冰冷无情,在乎的道德准则也是毫无意义的,那就是家庭是神圣的,不可背弃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因此,唯有康妮做出牺牲,但康妮是一个独立且有着自我精神的女性,不仅不会轻易向畸形的社会屈服,反而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拼搏。在初识梅勒斯(雷格比庄园的猎场看守人)之时她就曾对他说“你是克里福男爵的看守人呢,而不是我的。我不属于任何阶级,我只是个女人,一个需要被爱的女人”。这是她下意识却又真实的想法,克里福的无赖、家人的反对、世俗的偏见,她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她认为男女真正的爱情是可以弥补人性的麻痹和异化,可以跨越阶级鸿沟,得到和谐的生活。像康妮这样的人物无论在传统还是在现代主义文学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她敢于抗拒一切世俗偏见和旧的道德观念,不顾一切的追求完美极致的两性关系,把性爱视作一种神圣的宗教和精神复苏的再生力量。
结语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批评,有其一定的时代意义,“它的终极关怀是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英国这个由于机械工业发展而导致生态被破坏的国家,劳伦斯用其敏锐的视角发现时代和社会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答案和方法,他这种对人类生存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生态文明的责任感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如此,他在作品中所提出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思想对现今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注:本文系陕西省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劳伦斯作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XSYK044。
参考文献:
[1] 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陈茂林:《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齐鲁学刊》,2006年第4期。
[3] Daleski,H.M.A study of D.H.Lawrence.Lond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5.
[4] D·H·劳伦斯,饶述一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译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刘文良:《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 刘英、王雪:《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4期。
(王洋,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批评 乡土文化 父权制
引言
生态女性主义是现代环境保护运动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产物,也体现了女性主义运动中自然和女性的深刻统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危机日趋严峻,各个领域为此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流派,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由于女性和自然都具有创造和养育生命的能力,女性在精神上比男性更亲近自然,女性的心灵也更适合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以性别的角度作为切入点,生态女性主义者在渗透生态问题的同时,用生态和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审视社会和生态问题。
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妮于1974年发表了著作《女性主义或死亡》,并在其中第一次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思想,将女性主义和生态运动相结合,预言“女性为拯救地球会发动一场生态革命,这场革命将形成男女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美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博士卡洛林·麦茜特在1980年出版了《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一书,目的是从生态和女性的角度解析科学革命,这本书还被列为《生态批评读本》推荐的最重要的十五本专著之一。第一次生态女性主义大会于1980年3月在美国麻省召开。会中批判了男性中心主义以及其对待女性与环境的方式,把女性看作是自然的保护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反对妇女与自然被宰割的意识形态。自此,生态女性主义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20世纪9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者尝试从文学的角度对生态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剖析,这标志着生态女性主义开始渗入到英国的文学领域。在卷帙浩繁的文学大浪中,男人占据着大部分作品的主角位置,无论在战场上的厮杀冲锋,还是在生活中的爱恨恩怨,男性总是作为英雄被歌颂的。而女性往往是一片衬托红花的绿叶,自然也不过是供给养料的根藤。生态女性主义发现了这一畸形的生命,并试图通过解放自然和女性来重新对其组合。“伴随对控制自然和剥削女性之间联系在哲学领域的深入探讨,以及这些联系在日常生活层面的显现,一系列被称之为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出现了,这些作品大多包含了女性主义者的生态敏锐意识。”生态女性主义和文学的结合开辟了人类为自身文化批判的新领域,唤醒人们的生态整体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共处的新环境。作为生态批评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在其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生态哲学思想这一精神层面。
“曼斯菲尔德和舍伍德福里斯特地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在我眼中,那以前是,将来也会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在那里,一边是诺丁汉的红砂岩和一望无际的橡木林,另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桉树林和石墙。”劳伦斯出生在诺丁汉,幼年时候住在乡村,英国老式田园的自然景象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碧绿的河流,蔚蓝的天空,茂密的树林,静谧的村庄,那就是他梦想生活的地方。以上文字是劳伦斯对他童年时家乡美丽景色的描写,而且那种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也震撼了劳伦斯的心灵。然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从原始状态进入到了文明社会,历史的不可逆转使人们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我们谁也无法改变这种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工业文明的污染,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人类的天性也被压制了。正是这种社会脱节使得工业文明在劳伦斯的眼中变得死气沉沉和毫无生机,因此劳伦斯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机械化工业文明的强烈抵触及批判。在其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对大自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他用清新的写作手法和细腻的感情描写了勒格贝的风土人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普通大众深切关怀,他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描绘了生长于这片热土上的英国人的平凡。但在平凡的背后,读者所体悟出的性格的坚强与境界的崇高,又是劳伦斯作品中用柔情彰显伟大的显著特征。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中,劳伦斯调动起了读者的五官,这不仅是一场大自然的视觉盛宴,更是嗅觉,听觉,甚至触觉的全新体验,由此上升到对女性思想意识的共鸣。文艺生态学的哲学思想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类不仅要善待自然,更要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一 绿色生态
人类中心主义片面地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性,主张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利用之上,一切均以人为中心。在劳伦斯生活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捷,工厂的兴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原本纯朴的村庄和田野正在一点一点地被侵蚀着,乡村文化逐渐消逝这一无法避免的结果使劳伦斯十分担忧。他在作品中,着力对比了生态环境的失衡,工业对乡村生态的破坏等问题,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
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里,对自然的描绘比比皆是,劳伦斯笔下的勒格贝自然优美,景色旖旎。
“雨后的山坡上,一棵棵树木绿的惹眼,花儿们似乎也都换上了新装。呼吸着这样清新的空气,她高兴极了,将自己的双脚埋藏在花丛中,任它们柔软地波动着。接着她慢慢地躺下,直到花丛渐渐地淹没了她的小腿,膝盖,胳膊,腋下,直至脸颊。花丛轻轻地触碰着她的身体,那种感觉是那样的舒适,柔软,微妙,仿佛自己就要一直呆在这花海中,直至永远”。
康妮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亲切温暖和莫大的安慰,在一次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她的精神世界慢慢地丰富起来。在上段的描述中,大自然的力量如此强大,足以唤醒人们麻木而又毫无生气的生命力,使人们的精神重新焕发出光彩,不愧是“人类生命未知且充满神秘的源泉”。劳伦斯在他的作品里描绘了花草树木并赋予它们最真实的情感,使它们拥有像人类一样的精神生活。不仅如此,劳伦斯在感知大自然和人类天性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他热爱和崇拜自然,并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割离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和主宰是造成现代人堕落的根本原因。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大自然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温暖的家;只有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人类的灵魂才能得以拯救和解脱。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中,自然无所不在地影响着人们,无论是在肉体,还是在道德和精神上。自然有着无穷的力量,它可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使人类感受到世界万物存在的目的,进而感受到宇宙创造力量的意义。 二 两性和谐
社会现代化虽然带给人们丰裕的物质生活,然而与之紧密相关的精神生活和幸福感指数并没有相应地充实和升高,一味地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所导致的结果必定是精神上的空虚。社会工业的发展将人与自然分割开来,人们生活的目标转向了对金钱和利益的追逐,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也逐渐被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所取代。“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地球生态是三者相互作用统一的动态过程,世界是‘自然——社会——精神’统一的有机整体”。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有人的身体,父权制思维方式无情的将人与自然中割裂开来,以男性主义为中心,从而引发了生态危机,这一观点同时也表现了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和自然双重被宰割的天然联系。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里,贯穿整部小说中的两个主题便是女性与自然。劳伦斯笔下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勤劳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掌舵自己的生命之船,同时,在对生活的认识上其深刻性也不是男性所能比拟的。“回归自然是人类身心健康、心态正常的必由之路,只有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天人和一’的境界,才是人类精神家园的最终归属”。
康妮的丈夫克里福在战争中身负重伤,这使他无法给予康妮正常的夫妻生活。但克里福却不容许康妮离开他,离开勒格贝。对他来说,死气沉沉的“秩序”和空洞的“高尚的生活”胜过一切。因此,康妮的生活如守寡一般的空虚寂寞,他们的生活不仅没有任何激情,反而在肉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深切的反感。康妮痛恨这种精神遭受剥夺且压抑的生活,她厌恶像克里福这种“干枯的,死鱼一般”的所谓绅士,他的心冰冷无情,在乎的道德准则也是毫无意义的,那就是家庭是神圣的,不可背弃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因此,唯有康妮做出牺牲,但康妮是一个独立且有着自我精神的女性,不仅不会轻易向畸形的社会屈服,反而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拼搏。在初识梅勒斯(雷格比庄园的猎场看守人)之时她就曾对他说“你是克里福男爵的看守人呢,而不是我的。我不属于任何阶级,我只是个女人,一个需要被爱的女人”。这是她下意识却又真实的想法,克里福的无赖、家人的反对、世俗的偏见,她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她认为男女真正的爱情是可以弥补人性的麻痹和异化,可以跨越阶级鸿沟,得到和谐的生活。像康妮这样的人物无论在传统还是在现代主义文学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她敢于抗拒一切世俗偏见和旧的道德观念,不顾一切的追求完美极致的两性关系,把性爱视作一种神圣的宗教和精神复苏的再生力量。
结语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批评,有其一定的时代意义,“它的终极关怀是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英国这个由于机械工业发展而导致生态被破坏的国家,劳伦斯用其敏锐的视角发现时代和社会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答案和方法,他这种对人类生存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生态文明的责任感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如此,他在作品中所提出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思想对现今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注:本文系陕西省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劳伦斯作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XSYK044。
参考文献:
[1] 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陈茂林:《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齐鲁学刊》,2006年第4期。
[3] Daleski,H.M.A study of D.H.Lawrence.Lond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5.
[4] D·H·劳伦斯,饶述一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译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刘文良:《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 刘英、王雪:《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4期。
(王洋,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