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结合对照与分析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代表作品《白牙》与《野性的呼唤》,本文认为,杰克·伦敦在达尔文所提出的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有着别样理解,也就是说,达尔文所提出的适者生存并不只是指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其实,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适应,即适应文明,而且在适应文明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有爱。
关键词:适者生存 《野性的呼唤》 《白牙》 文明 适应 爱
一 引言
无论人们对杰克·伦敦做怎样的评价,他都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达尔文所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对杰克·伦敦的影响非常深,而且在其去美国北部淘金的基础上,使得杰克·伦敦的文学作品中,对大量具有坚强意志的和大自然相抗衡的人物进行了描述。而且在对这些人物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动物形象,像《白牙》中所描写的白牙和《野性的呼唤》中所描写的巴克。《白牙》与《野性的呼唤》属于姊妹篇,两部作品可以说相辅相成,淋漓尽致地阐述了达尔文所提出的“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从两部作品中白牙与巴克的生长历程,可知这两个动物都有着不凡的出身,之所以巴克·伦敦赋予它们优良的遗传基因,关键是由于杰克·伦敦有着白人至上的强烈种族优越感,其受斯宾塞、达尔文等人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与进化论的影响。所以,杰克·伦敦向借助于具有强者身份象征的白牙与巴克,以投射出其对社会、种族等所持有的观念:强者生存,白人至上。
二 “适者生存”在两部作品中的对照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杰克·伦敦专门将《白牙》与《野性的呼唤》写成姊妹篇。在给乔治·布莱特(麦克米兰公司总裁)的一封信中,杰克·伦敦这样写道:“我将对一条狗生存与进化的过程进行描写,对它怎样演变成一条有着忠诚、道义、驯服与爱的文明狗进行介绍与描述,而非其与文明相背离、文明退化的过程。”很多读者与文学评论家也对杰克·伦敦的这种对立观点予以了认同。
1 对照主题
杰克·伦敦所提出观点的对立性在《白牙》与《野性的呼唤》的主题上充分体现出来。其中,《野性的呼唤》主要描述一只高贵、温顺的看家犬——巴克,怎样在时代的催化下被唤醒,逐渐转化成一匹凶狠的野狼,并与人类文明向背离的过程,而这也是杰克所言的与文明相背离与退化的过程。此外,在进行《白牙》创作时,杰克运用了与《野性的呼唤》相反的描述方法,《白牙》所讲的是一匹狼怎样在人的感化下,逐渐丢掉野性,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过程。文明的背离与融入属于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从白牙与巴克的转变过程可见,由于主人索恩顿的死,巴克从缺乏爱的文明城市逐渐向荒野迈进,而白牙由于斯科特的关爱,逐渐从孤独、冰冷的荒野融入充满信任与爱的人类文明环境中。这两个主题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动物,甚至对人类具有极大的改造作用。如果在缺少爱的环境中生活,就算是像天使一样善良的人,也会在精神上退至寂寞、蛮横的世界中;如果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生活,就算是像魔鬼一样恶毒的人也会在精神上上升至文明世界中。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作者杰克·伦敦所生活的社会充满鄙夷、蔑视与冷漠,他想通过作品唤醒人们内心那颗尘封已久的爱心,杰克·伦敦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2 对照故事情节
杰克用安排故事情节的方式将这种对立充分体现出来。《野性的呼唤》之初,巴克是加利福尼亚一个名为米勒法官的看家犬,其所在住所温暖而且阳光明媚。《白牙》之初,白牙是美国北部狼窝中的一匹普通的狼。巴克所面对的是慵懒而又舒适与安全的生活,而白牙所面对的是荒野的恐惧、饥饿以及求生本能。巴克像帝王似地享受着它的高贵生活,而白牙却因为生存而不断地与生命相抗衡。巴克习惯了对人类选择相信,而白牙的思维中,则是对自然法则的遵从,那就是要么干掉对手,要么被对手吃掉。两种完全相反的生存状况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在天堂享受,一个在地狱挣扎。
若白牙与巴克一直在各自环境中生存,也许它们的生活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它们对这种生存法则早已习惯。但是生存环境一旦出现转变,就会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法则。其实,适者生存还有一个隐藏义,那就是不适者会被自然消灭掉,此现象非常残酷。就这样,白牙与巴克的命运突发变故。白牙从融入人类生活,而巴克则被卖到了美国北部狼窝中。这时,读者开始担心它们各自的命运。
被几经辗转之后,巴克的身份像是从帝王瞬间被降为奴隶,地位落差如此悬殊,巴克当然会发出反抗的信号。而白牙的凶猛与野性奠定了白牙难以被驯服的基础,无疑它所得来的是人类的虐待与毒打,这是它们的首次教训。那就是,从穿红色衣服的人身上,巴克知道了凡是有木棒的人类都为执法者,就算怒火中烧,也要绝对服从。而白牙则从主人那里懂得了顺从,学会了用服务与恭顺来换取主人的保护与食物。其实,巴克服从人类正是它对北部生活适应的开始,而对主人的顺从则是白牙抛弃野性的预兆。
后来的白牙与巴克都是被视为工具使唤。对巴克而言,在身份突变后的这个阶段就是对激烈而残酷的自然生存环境不断适应的过程;而对白牙而言,就是对折磨与痛苦不断适应的过程。《白牙》中,白牙的凶猛与强壮使得格雷的儿子将其视为狗队之首。尽管白牙在此阶段已经完全融入人类社会,然而,仍处于原始生态环境中,依旧存在严寒、积雪,依旧要忍饥挨饿。由于白牙是狗队之首,使得其它狗对白牙都充满敌意。正是这种憎恶与敌意,才让白牙的性格冷酷、孤独、抑郁与残忍,白牙成了狗敌;但是,白牙却对主人尽职而敬畏。白牙命运发生转变是在格雷将其送给史密斯后,史密斯经常拿白牙做打斗工具,用木棍让白牙和其它狼或者狗血拼。由此白牙逐渐转化成一个对周围充满厌恶、憎恨的恶魔,只因白牙极为凶猛与强悍,它才活了下来。
而在《野性的呼唤》中,可怜的巴克成了狗队中的一名队员,帮助信差巴洛特开始了拉雪橇生活。“生活将它从文明一下子拽进最为原始的野蛮中,巴克处处面临着危险,在这里,所有的动物与人类都非常野蛮,这些生物不存在法律,唯有对利齿与大棒规则的遵从”。也就是说,在不存在公平与否,而且在与同类相互厮打中,巴克懂得了一旦倒下,说明末日就要来临。很快巴克就从同伴中知道了怎样雪中打洞,并保证自己在洞中不被冻死,怎样拉雪橇而不会被打,怎样偷食物并不会被主人发现。就这样,巴克看似已然消退的野性逐渐复苏,巴克惊人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让它在短时间内就开始习惯残酷的北部生存环境,在不断抗争厮杀的过程中,巴克变为狗队之首。 可以说,巴克形象是杰克·伦敦自身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历尽磨难,一生坎坷,终生奋斗,时时透着悲怆感。但他从未走向消极的极端。杰克·伦敦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丰富的人生经历,深邃复杂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欣赏研究价值,一直为文学界津津乐道。此外,杰克·伦敦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比较欣赏,斯宾塞在人类社会应用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只有适者才有生存的权利”。受剥削的地位与卑微的出身,让杰克·伦敦明白,人唯有做生活的强者,才能生存下去。
在白牙与巴克生命垂危时刻都受到了人类的帮助。巴克逐渐对繁重的生活开始适应。在被几经易主之后,体力透支的巴克最终成为三个淘金人的所有者。这三个淘金人并不懂狗,他们不知道北方的恶劣与艰苦,他们忍饥挨饿、人怨狗乏。在辗转之后,狗队最终只剩巴克。它用自己顽强的本能逃避了一个又一个灾难,巴克明显意识到了死亡,却不肯前行,被主人用皮鞭一遍遍抽打,直到向死亡逼近,还好后来被肖恩顿救起。肖恩顿对巴克照顾有加,最终巴克和肖恩顿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与爱。也许对于巴克而言,和肖恩顿一起生活的日子就是它一辈子最自由与快乐的时光。巴克可以为了主人做所有的事。比如在湍流中,巴克救了肖恩顿,并为了肖恩顿去拉重达1000磅的雪橇,还为肖恩顿赢了很多钱,使肖恩顿实现了旅游的愿望。肖恩顿去世后,巴克重返森林,成为狼群之首。
而白牙则在快要被牛头犬咬死时,被斯科特救起。最开始白牙所表现出来的是憎恶与排斥,然而,在斯科特的悉心照顾与同情下,慢慢地,白牙懂得了感激。斯科特也渐渐地取得了白牙的友好与信任,并成为白牙的好朋友,可以说,与斯科特相处是白牙蜕变之始,一种白牙不能理解的生活正在悄然开始。对主人的情感,白牙开始从喜欢到深爱,最后到深厚与加深。如同巴克,白牙也几次将斯科特救起,甚至为了保护斯科特,它几乎丧命。令人极为欣慰的是,进行手术之后,白牙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白牙》故事之尾,白牙最爱的主人斯科特将白牙带到了温暖的加利福尼亚,其结局可谓非常圆满。
其实,爱巴克的方式上,肖恩顿选择了自由,让巴克不被束缚,确保巴克的野性得以释放与发展;而在爱白牙的方式上,斯科特选择了关怀,让白牙化解仇恨,在爱的感化下,白牙丢掉野性,成为一条温顺的狗。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白牙与巴克的经历既存在相互交叉性又存在互相平行性。巴克被迫从舒适的加利福尼亚开始,遭受很多危险与艰苦,一直适应,一直学习。在残酷的寒冷环境中,巴克恢复了野性,最终成为了一匹狼;而与其相对应的白牙,却对这一过程进行了逆转。白牙从北方荒野开始,在经历了生死轮回之后,白牙懂得了爱与顺从,直到后来丢掉野性,在舒适的加利福尼亚安身。其实,白牙和巴克都是用自己的生存技能来对突变的生活与环境进行适应,它们就像是伫立于命运两端,并向对方迈进,直至变成对方。对于杰克·伦敦将白牙写成巴克逆向发展的原因,可能是来自杰克在不同时期对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的不同诠释吧。尤其是在《白牙》中,由于白牙对温暖与爱的追求,使得白牙在遭受很多痛苦的欺辱与折磨之后,最终以爱的姿态生存下来,而且得到了主人的保护,并走出冷漠与孤独,从内心承认与接受了这个原本不是特别温暖的环境与社会,最终变成一条温顺、忠诚的狗,由此可以看出,《白牙》就是作者杰克·伦敦在用另一种方式理解适者生存的补充说明。凶残、野蛮以及孤独的生活并非人类追求。在本来就有些悲观的社会现实中,只要存在对温暖的渴望、对爱的追求,那么人类还是会向礼貌与文明迈进,也许这就是杰克·伦敦带给对读者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张屹东:《〈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中生存意识的比较分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4期。
[2] 梁新惠:《赏析〈野性的呼唤〉——感悟生命的顽强》,《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第1期。
[3] 周鹏宇、周红玉、唐静:《“野性”与“人性”的博弈——〈野性的呼唤〉与〈白牙〉的“较量”》,《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第4期。
[4] 孙绪华:《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自然主义——〈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解析》,《黑河学刊》,2006年第6期。
[5] 刘福芹:《〈野性的呼唤〉中对人性的呼唤(英文)》,《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6] 刘文娟:《对杰克·伦敦笔下“野性”与“人性”的哲学思考——〈野性的呼唤〉解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7] 陈谦红:《神话英雄巴克狗——解读〈野性的呼唤〉(英文)》,《思想战线》,2008年第S3期。
(李秀芝,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关键词:适者生存 《野性的呼唤》 《白牙》 文明 适应 爱
一 引言
无论人们对杰克·伦敦做怎样的评价,他都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达尔文所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对杰克·伦敦的影响非常深,而且在其去美国北部淘金的基础上,使得杰克·伦敦的文学作品中,对大量具有坚强意志的和大自然相抗衡的人物进行了描述。而且在对这些人物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动物形象,像《白牙》中所描写的白牙和《野性的呼唤》中所描写的巴克。《白牙》与《野性的呼唤》属于姊妹篇,两部作品可以说相辅相成,淋漓尽致地阐述了达尔文所提出的“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从两部作品中白牙与巴克的生长历程,可知这两个动物都有着不凡的出身,之所以巴克·伦敦赋予它们优良的遗传基因,关键是由于杰克·伦敦有着白人至上的强烈种族优越感,其受斯宾塞、达尔文等人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与进化论的影响。所以,杰克·伦敦向借助于具有强者身份象征的白牙与巴克,以投射出其对社会、种族等所持有的观念:强者生存,白人至上。
二 “适者生存”在两部作品中的对照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杰克·伦敦专门将《白牙》与《野性的呼唤》写成姊妹篇。在给乔治·布莱特(麦克米兰公司总裁)的一封信中,杰克·伦敦这样写道:“我将对一条狗生存与进化的过程进行描写,对它怎样演变成一条有着忠诚、道义、驯服与爱的文明狗进行介绍与描述,而非其与文明相背离、文明退化的过程。”很多读者与文学评论家也对杰克·伦敦的这种对立观点予以了认同。
1 对照主题
杰克·伦敦所提出观点的对立性在《白牙》与《野性的呼唤》的主题上充分体现出来。其中,《野性的呼唤》主要描述一只高贵、温顺的看家犬——巴克,怎样在时代的催化下被唤醒,逐渐转化成一匹凶狠的野狼,并与人类文明向背离的过程,而这也是杰克所言的与文明相背离与退化的过程。此外,在进行《白牙》创作时,杰克运用了与《野性的呼唤》相反的描述方法,《白牙》所讲的是一匹狼怎样在人的感化下,逐渐丢掉野性,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过程。文明的背离与融入属于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从白牙与巴克的转变过程可见,由于主人索恩顿的死,巴克从缺乏爱的文明城市逐渐向荒野迈进,而白牙由于斯科特的关爱,逐渐从孤独、冰冷的荒野融入充满信任与爱的人类文明环境中。这两个主题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动物,甚至对人类具有极大的改造作用。如果在缺少爱的环境中生活,就算是像天使一样善良的人,也会在精神上退至寂寞、蛮横的世界中;如果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生活,就算是像魔鬼一样恶毒的人也会在精神上上升至文明世界中。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作者杰克·伦敦所生活的社会充满鄙夷、蔑视与冷漠,他想通过作品唤醒人们内心那颗尘封已久的爱心,杰克·伦敦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2 对照故事情节
杰克用安排故事情节的方式将这种对立充分体现出来。《野性的呼唤》之初,巴克是加利福尼亚一个名为米勒法官的看家犬,其所在住所温暖而且阳光明媚。《白牙》之初,白牙是美国北部狼窝中的一匹普通的狼。巴克所面对的是慵懒而又舒适与安全的生活,而白牙所面对的是荒野的恐惧、饥饿以及求生本能。巴克像帝王似地享受着它的高贵生活,而白牙却因为生存而不断地与生命相抗衡。巴克习惯了对人类选择相信,而白牙的思维中,则是对自然法则的遵从,那就是要么干掉对手,要么被对手吃掉。两种完全相反的生存状况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在天堂享受,一个在地狱挣扎。
若白牙与巴克一直在各自环境中生存,也许它们的生活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它们对这种生存法则早已习惯。但是生存环境一旦出现转变,就会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法则。其实,适者生存还有一个隐藏义,那就是不适者会被自然消灭掉,此现象非常残酷。就这样,白牙与巴克的命运突发变故。白牙从融入人类生活,而巴克则被卖到了美国北部狼窝中。这时,读者开始担心它们各自的命运。
被几经辗转之后,巴克的身份像是从帝王瞬间被降为奴隶,地位落差如此悬殊,巴克当然会发出反抗的信号。而白牙的凶猛与野性奠定了白牙难以被驯服的基础,无疑它所得来的是人类的虐待与毒打,这是它们的首次教训。那就是,从穿红色衣服的人身上,巴克知道了凡是有木棒的人类都为执法者,就算怒火中烧,也要绝对服从。而白牙则从主人那里懂得了顺从,学会了用服务与恭顺来换取主人的保护与食物。其实,巴克服从人类正是它对北部生活适应的开始,而对主人的顺从则是白牙抛弃野性的预兆。
后来的白牙与巴克都是被视为工具使唤。对巴克而言,在身份突变后的这个阶段就是对激烈而残酷的自然生存环境不断适应的过程;而对白牙而言,就是对折磨与痛苦不断适应的过程。《白牙》中,白牙的凶猛与强壮使得格雷的儿子将其视为狗队之首。尽管白牙在此阶段已经完全融入人类社会,然而,仍处于原始生态环境中,依旧存在严寒、积雪,依旧要忍饥挨饿。由于白牙是狗队之首,使得其它狗对白牙都充满敌意。正是这种憎恶与敌意,才让白牙的性格冷酷、孤独、抑郁与残忍,白牙成了狗敌;但是,白牙却对主人尽职而敬畏。白牙命运发生转变是在格雷将其送给史密斯后,史密斯经常拿白牙做打斗工具,用木棍让白牙和其它狼或者狗血拼。由此白牙逐渐转化成一个对周围充满厌恶、憎恨的恶魔,只因白牙极为凶猛与强悍,它才活了下来。
而在《野性的呼唤》中,可怜的巴克成了狗队中的一名队员,帮助信差巴洛特开始了拉雪橇生活。“生活将它从文明一下子拽进最为原始的野蛮中,巴克处处面临着危险,在这里,所有的动物与人类都非常野蛮,这些生物不存在法律,唯有对利齿与大棒规则的遵从”。也就是说,在不存在公平与否,而且在与同类相互厮打中,巴克懂得了一旦倒下,说明末日就要来临。很快巴克就从同伴中知道了怎样雪中打洞,并保证自己在洞中不被冻死,怎样拉雪橇而不会被打,怎样偷食物并不会被主人发现。就这样,巴克看似已然消退的野性逐渐复苏,巴克惊人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让它在短时间内就开始习惯残酷的北部生存环境,在不断抗争厮杀的过程中,巴克变为狗队之首。 可以说,巴克形象是杰克·伦敦自身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历尽磨难,一生坎坷,终生奋斗,时时透着悲怆感。但他从未走向消极的极端。杰克·伦敦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丰富的人生经历,深邃复杂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欣赏研究价值,一直为文学界津津乐道。此外,杰克·伦敦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比较欣赏,斯宾塞在人类社会应用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只有适者才有生存的权利”。受剥削的地位与卑微的出身,让杰克·伦敦明白,人唯有做生活的强者,才能生存下去。
在白牙与巴克生命垂危时刻都受到了人类的帮助。巴克逐渐对繁重的生活开始适应。在被几经易主之后,体力透支的巴克最终成为三个淘金人的所有者。这三个淘金人并不懂狗,他们不知道北方的恶劣与艰苦,他们忍饥挨饿、人怨狗乏。在辗转之后,狗队最终只剩巴克。它用自己顽强的本能逃避了一个又一个灾难,巴克明显意识到了死亡,却不肯前行,被主人用皮鞭一遍遍抽打,直到向死亡逼近,还好后来被肖恩顿救起。肖恩顿对巴克照顾有加,最终巴克和肖恩顿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与爱。也许对于巴克而言,和肖恩顿一起生活的日子就是它一辈子最自由与快乐的时光。巴克可以为了主人做所有的事。比如在湍流中,巴克救了肖恩顿,并为了肖恩顿去拉重达1000磅的雪橇,还为肖恩顿赢了很多钱,使肖恩顿实现了旅游的愿望。肖恩顿去世后,巴克重返森林,成为狼群之首。
而白牙则在快要被牛头犬咬死时,被斯科特救起。最开始白牙所表现出来的是憎恶与排斥,然而,在斯科特的悉心照顾与同情下,慢慢地,白牙懂得了感激。斯科特也渐渐地取得了白牙的友好与信任,并成为白牙的好朋友,可以说,与斯科特相处是白牙蜕变之始,一种白牙不能理解的生活正在悄然开始。对主人的情感,白牙开始从喜欢到深爱,最后到深厚与加深。如同巴克,白牙也几次将斯科特救起,甚至为了保护斯科特,它几乎丧命。令人极为欣慰的是,进行手术之后,白牙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白牙》故事之尾,白牙最爱的主人斯科特将白牙带到了温暖的加利福尼亚,其结局可谓非常圆满。
其实,爱巴克的方式上,肖恩顿选择了自由,让巴克不被束缚,确保巴克的野性得以释放与发展;而在爱白牙的方式上,斯科特选择了关怀,让白牙化解仇恨,在爱的感化下,白牙丢掉野性,成为一条温顺的狗。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白牙与巴克的经历既存在相互交叉性又存在互相平行性。巴克被迫从舒适的加利福尼亚开始,遭受很多危险与艰苦,一直适应,一直学习。在残酷的寒冷环境中,巴克恢复了野性,最终成为了一匹狼;而与其相对应的白牙,却对这一过程进行了逆转。白牙从北方荒野开始,在经历了生死轮回之后,白牙懂得了爱与顺从,直到后来丢掉野性,在舒适的加利福尼亚安身。其实,白牙和巴克都是用自己的生存技能来对突变的生活与环境进行适应,它们就像是伫立于命运两端,并向对方迈进,直至变成对方。对于杰克·伦敦将白牙写成巴克逆向发展的原因,可能是来自杰克在不同时期对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的不同诠释吧。尤其是在《白牙》中,由于白牙对温暖与爱的追求,使得白牙在遭受很多痛苦的欺辱与折磨之后,最终以爱的姿态生存下来,而且得到了主人的保护,并走出冷漠与孤独,从内心承认与接受了这个原本不是特别温暖的环境与社会,最终变成一条温顺、忠诚的狗,由此可以看出,《白牙》就是作者杰克·伦敦在用另一种方式理解适者生存的补充说明。凶残、野蛮以及孤独的生活并非人类追求。在本来就有些悲观的社会现实中,只要存在对温暖的渴望、对爱的追求,那么人类还是会向礼貌与文明迈进,也许这就是杰克·伦敦带给对读者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张屹东:《〈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中生存意识的比较分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4期。
[2] 梁新惠:《赏析〈野性的呼唤〉——感悟生命的顽强》,《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第1期。
[3] 周鹏宇、周红玉、唐静:《“野性”与“人性”的博弈——〈野性的呼唤〉与〈白牙〉的“较量”》,《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第4期。
[4] 孙绪华:《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自然主义——〈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解析》,《黑河学刊》,2006年第6期。
[5] 刘福芹:《〈野性的呼唤〉中对人性的呼唤(英文)》,《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6] 刘文娟:《对杰克·伦敦笔下“野性”与“人性”的哲学思考——〈野性的呼唤〉解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7] 陈谦红:《神话英雄巴克狗——解读〈野性的呼唤〉(英文)》,《思想战线》,2008年第S3期。
(李秀芝,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