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在小学阶段有非常重要的职责,不仅要监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教育及身心安全,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学生会学习家长在家中的语言和行为,这些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因此家校合作管理学生是最为科学的一种管理模式。本文浅述了目前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情况以及问题,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小学管理;班主任;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322
不管是在什么阶段,学生都要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这样才可以更快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但是小学阶段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小学生刚刚完成了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他们的适应能力、心理情况、学习能力都要有快速的提升和改变,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可以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家期间就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孩子,对孩子进行疏通开导,这个时候家校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1 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现状
目前看来,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家校合作更多体现在上下学接送以及作业辅导检查方面。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问题无法独立上下学,有些学校会为学生组织校车,但是大部分学校还是采取父母或家人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模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校合作,另外关于作业,老师们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需要学生课下独立完成,但是由于学生们程度不同,有些学生需要家长的帮助才可以完成作业,亦或是需要在家长的督促下才可以及時完成作业,这也是家校合作。
从这两方面看来家校合作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大部分家长都可以很好的与学校配合。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出现一些性格上面的问题,或者是与同学的相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这种问题已经开始普遍出现在小学生中。之前因为各种原因和因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雨得到充分的关注,加上学校教学任务压力大,管理学生多,大部分家长都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得到保障。
2 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
2.1 家校密切沟通,实时关注学生状态
学校日常工作繁多,家长工作繁忙,但是学生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家校双方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多方渠道紧密沟通,实时关注学生的状态,以便于随时观察学生的情况。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家长和学校应该动用网络资源在线上进行沟通,通过学校监控、微信平台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包括学生的家庭劳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这些都可以同学网络平台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进入小学之后忽然性格大变的学生,因为小学与幼儿园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落差,产生不适应、抵触的心理,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和学校重点观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2.2 合作记录学生状态,做到奖罚分明
有一部分学生在家的状态和在学校的状态相差很大,这可能是家庭和校园的环境相差较大的原因。有时候会出现学生在家里很乖,一到学校就扰乱课堂甚至欺负同学的现象,或者是学生在学校很听话,一回家就变得嚣张跋扈,这样太极端的性格变化,如果不及时缓解,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性格养成。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校和家长提前未雨绸缪,提前记录好学生的生活状态,习惯以及各种表现,为了方便查询和记录,班主任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或是建立可多人同时编辑的表格来记录学生们每天的状态,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情况都可以清楚简介的呈现在学校和家长面前,方便家校变通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同时,这种记录模式也可以让班主任以及家长为学生制定更加详细的奖惩计划,有进步一定要奖励,学生才会更有前进的动力,有错误一定要严格批评惩罚,学生才会引以为戒,奖罚分明才可以让学生明是非,讲道理。
2.3 学校家长相互理解,共同培养学生成长
想要更好的推进家校合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互相理解。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可能送去学校的是一个孩子,管理的也是这一个孩子。但是对于班主任来说,要面对的是至少30个孩子,数量的增多就意味着管理难度的增大,也意味着一个人的精力要完全平均给30个孩子,可想而知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是非常困难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班主任相互理解,及时沟通,都要留给双方足够的时间以及空间。相互理解才可以更有效更高效的对学生进行管理。
3 结束语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家长,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小学的生活学习时光。虽然目前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家校合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班主任和家长可以及时沟通,共同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家校合作的成效一定可以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家校合作管理模式不是朝夕就可以配合好的,这是一种长期的磨合,需要学生、家长、班主任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云珍.家校台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5(5):89-90.
[2]李慧.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与家长沟通的几点实践思考[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22):114-115.
[3]许海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小学管理;班主任;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322
不管是在什么阶段,学生都要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这样才可以更快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但是小学阶段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小学生刚刚完成了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他们的适应能力、心理情况、学习能力都要有快速的提升和改变,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可以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家期间就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孩子,对孩子进行疏通开导,这个时候家校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1 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现状
目前看来,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家校合作更多体现在上下学接送以及作业辅导检查方面。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问题无法独立上下学,有些学校会为学生组织校车,但是大部分学校还是采取父母或家人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模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校合作,另外关于作业,老师们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需要学生课下独立完成,但是由于学生们程度不同,有些学生需要家长的帮助才可以完成作业,亦或是需要在家长的督促下才可以及時完成作业,这也是家校合作。
从这两方面看来家校合作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大部分家长都可以很好的与学校配合。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出现一些性格上面的问题,或者是与同学的相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这种问题已经开始普遍出现在小学生中。之前因为各种原因和因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雨得到充分的关注,加上学校教学任务压力大,管理学生多,大部分家长都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得到保障。
2 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
2.1 家校密切沟通,实时关注学生状态
学校日常工作繁多,家长工作繁忙,但是学生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家校双方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多方渠道紧密沟通,实时关注学生的状态,以便于随时观察学生的情况。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家长和学校应该动用网络资源在线上进行沟通,通过学校监控、微信平台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包括学生的家庭劳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这些都可以同学网络平台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进入小学之后忽然性格大变的学生,因为小学与幼儿园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落差,产生不适应、抵触的心理,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和学校重点观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2.2 合作记录学生状态,做到奖罚分明
有一部分学生在家的状态和在学校的状态相差很大,这可能是家庭和校园的环境相差较大的原因。有时候会出现学生在家里很乖,一到学校就扰乱课堂甚至欺负同学的现象,或者是学生在学校很听话,一回家就变得嚣张跋扈,这样太极端的性格变化,如果不及时缓解,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性格养成。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校和家长提前未雨绸缪,提前记录好学生的生活状态,习惯以及各种表现,为了方便查询和记录,班主任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或是建立可多人同时编辑的表格来记录学生们每天的状态,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情况都可以清楚简介的呈现在学校和家长面前,方便家校变通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同时,这种记录模式也可以让班主任以及家长为学生制定更加详细的奖惩计划,有进步一定要奖励,学生才会更有前进的动力,有错误一定要严格批评惩罚,学生才会引以为戒,奖罚分明才可以让学生明是非,讲道理。
2.3 学校家长相互理解,共同培养学生成长
想要更好的推进家校合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互相理解。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可能送去学校的是一个孩子,管理的也是这一个孩子。但是对于班主任来说,要面对的是至少30个孩子,数量的增多就意味着管理难度的增大,也意味着一个人的精力要完全平均给30个孩子,可想而知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是非常困难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班主任相互理解,及时沟通,都要留给双方足够的时间以及空间。相互理解才可以更有效更高效的对学生进行管理。
3 结束语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家长,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小学的生活学习时光。虽然目前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家校合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班主任和家长可以及时沟通,共同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家校合作的成效一定可以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家校合作管理模式不是朝夕就可以配合好的,这是一种长期的磨合,需要学生、家长、班主任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云珍.家校台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5(5):89-90.
[2]李慧.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与家长沟通的几点实践思考[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22):114-115.
[3]许海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