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插话背后的声音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482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人聊天过程中,孩子到底能不能插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理解“听”和“说”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
  儿童最初对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听,在听的基础上婴儿开始模仿成人的声音,并尝试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这些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听”与“说”是信息传递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相互作用才能共同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儿童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也将获得发展和提高,因此儿童既需要有能够倾听、模仿的良好语言环境,也需要充足的自我表达的机会。
  理解儿童插话时的心理需求
  首先,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的需要。在幼儿打断成人的交流时,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下那一刻孩子的内心发生了什么?一定是儿童的某个思维或意识被触动和激活,有了表达的需要。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和内在的表达需要驱使他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插入到成人的谈话中。如果此刻成人仅仅用礼貌等规则来要求幼儿,直接严厉地制止幼儿,不仅打断了幼儿的思维活动,也会给他带来被否定的沮丧感和挫败感,表面看培养了幼儿的礼貌行为,实则压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欲望。
  其次,内在情感发展的需要。有的幼儿在大人交流时插话进来,并非真正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表达自己希望“被关注”的情感需要,期待用这样的方式被看见和关注,和他人建立起关系和连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在满足儿童需求与建立规则之间寻求平衡
  我们的目标是以促进儿童发展为中心,找到听与说之间的平衡点,让孩子在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的同时,又可以清楚地知道当下什么行为是适合的。
  在了解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心理需求之后,面对孩子的插话就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宜的回应了。
  1.在积极回应中看见需要,关注情感。
  当幼儿在成人交流比较重要的内容或不适合被打断时插话进来,成人首先要停下来看着儿童,温和坚定地告诉他此刻成人的事情很重要,不能被打扰,并告诉他大约还需要多久才能结束。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语言,帮助孩子表达此刻的感受和需要:“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想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但现在时间不允许,请你等待十分钟或自己先做点什么,等我们结束了我会认真听你说话。”在这一刻,孩子表达的需要虽然没有满足,但来自于成人的尊重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和重视的。孩子知道自己被真正看见,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比较乐意遵守成人要求,或者在一旁耐心倾听和等待,或者选择独自玩耍,对成人之间的交流不再产生干扰。
  2.积极接纳,制订规则。
  如果是可以允许孩子加入谈话的情况下,成人可以真诚地对孩子发出邀请,并提出相应的规则。先询问孩子此刻是否想加入谈话,如果想要加入則告知孩子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让他理解交流过程中需要彼此耐心倾听,轮流表达。如不想加入,则明确告诉幼儿可以安静地等待或自主游戏,不能打扰大人的谈话。
  不论是否选择加入,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既受到成人的关注,满足了被倾听的需要,同时也了解到自己需要遵守的规则。我们会发现,当成人用温和坚定的方式告诉幼儿如何做是正确的时,幼儿内心中就有了清晰的边界感和规则意识,知道哪些行为是适合的,哪些是不适合的,通常孩子都会配合并自觉遵守。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最大的收获来自于成人对其行为背后心灵之声的关注,这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进而理解倾听的意义在于互相之间彼此的接纳和尊重。这样,耐心倾听的交流方式会内化成孩子的成长经验,并迁移到和他人的沟通模式中,发展出良好的倾听能力。今后遇到任何想要加入交谈的情况时,孩子们都会主动确认自己是否可以加入,并知道如何参与到交谈之中。
  3.提升幼儿自我认知能力,促进积极情感发展。
  幼儿在成人的眼中看见自己,在培养习惯、形成规则的过程中,成人需要不断将幼儿的行为用语言描述出来,并对正确的部分加以肯定,让幼儿在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幼儿插话过程中,成人需要及时看见幼儿行为中积极的一面,并给予反馈和肯定。如,我看到你很喜欢动脑思考,能想到不一样的想法并愿意和我们分享;你能够坚持等待十分钟,很有耐心;你能够听完阿姨的话再说自己的想法,让阿姨感觉到被尊重;你努力遵守了规则让我们的交流顺利结束,我感觉很开心……
  如果儿童的行为经常被赋予正面积极的意义,在这样的语言中孩子们能够清晰感受自己此刻的行为和状态,将有助于幼儿内在觉知力的发展,增加幼儿自信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情绪情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个孩子被世界对待的方式就是他未来对待世界的方式。蹲下来仔细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声音,帮助孩子上好人生倾听第一课,可以让孩子在被尊重和接纳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这也是成人能够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其他文献
升入大班,区域调整,新开了表演区。老师和孩子共同布置了温馨的舞台,背景是孩子用彩亮纸剪成细长条,悬挂在教室的顶部;家长帮忙提供了部分演出服装和道具,热心的悠悠妈妈专门为表演区带来了一套高档、精美的儿童化妆盒,眼影、腮红及小工具一应俱全。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三个小女生迫不及待地选择了表演区,匆忙选择了演出服装,然后席地而坐,围着化妆品盒开始了讨论。乐乐抢着说:“盒子开关在这儿呢,我开过我妈妈的。”
叠被子对于大班孩子而言,早已是必备的生活技能了。班里大部分孩子基本都能迅速地叠出四四方方的“豆腐块”,并整齐地摆放到床头,接着乐呵呵地去吃午点,只有一小部分动作比较慢的孩子,会偶尔掉一次队。可是,对于元昊来说,基本都是大部分孩子们都快把午点吃完了,他还在乐此不疲地倒饬着怎么叠被子呢!  瞧瞧吧,他会先将被子打开铺满整张床,然后,双手像电熨斗一样地“熨”平每一寸被子,接着,捏住被子一角,将被子对折,
作为教研员,我们经常参加幼儿园的视导等工作,而查看各幼儿园的发展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通常会先查阅规划资料,再深入实践看教育现场,然后再看相关资料……即从“规划文本”到“教育现场”,再从“教育现场”返回“规划文本”。在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几轮次相互结合与印证中,来判断每个幼儿园的教育规划是否引领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些优秀幼儿园的发展规划确实有助于明确幼儿园发展目标,凝聚人心,协调资源
3~6岁是儿童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儿童的早阅读经验与其未来的阅读能力及学业成就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关系(Snow,et al.1998)。而早期阅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家长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诸多研究显示,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家庭的阅读环境、家长的参与程度相关。然而,相关文献中尚未有面向北京市幼儿家庭阅读开展情况的大范围调查研究,因此,对北京地区3~6岁幼儿家庭阅读开展情况进行
面对“混龄”,我们“混”的是年龄段,“不混”的是教育目的。本学期,我们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接触到更多的朋友,创设了“大区域活动”——打破班级,让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同时参与。但是由于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同,教师的准备不充分,第一次活动时幼儿之间频发冲突,较大影响了游戏质量。  小班的幼儿在游戏初期往往无意识、无目的,以独自游戏或者平行游戏为主,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建构作
大班的新学期开学了,我们得知一个好消息:今年是幼儿园的“60岁生日”。对于生日,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说,过生日可以吃大餐、蛋糕;有人说,爸爸妈妈会送自己礼物;有人说,能和好朋友一起过生日,特别快乐。沒想到,昊昊居然说,过生日并不快乐,因为妈妈会肚子疼。我们谈论的话题又转到了妈妈生宝宝的过程,有的孩子甚至知道妈妈生宝宝时还要开刀、缝线。原来我们过生日的这一天,是妈妈最辛苦的一天……  孩子们聊
德国文人席勒曾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可见,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儿童来说,尤其如此。众多游戏治疗学家一致认为“玩具是儿童的词汇,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语言”,游戏能够帮助那些经历过创伤的孩子获得成长与疗愈。  为什么游戏有助于疗愈创伤?  (一)孩子更容易通过游戏而非语言来表达创伤  皮亚杰認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落后于认知发展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必须要进行定期体检。3岁以上儿童每学期要测量身高和体重,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视力、口腔、听力、心脏等等健康项目的检查。目的是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以我园每年都会请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来到幼儿园,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但幼兒的健康监测绝不局限在一年一次体检,而应融于日常保教工作中,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在平时常规的每日晨检和巡班过程
在“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中,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目标是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学前教育也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为每一所幼儿园、每个人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前教育新路径指明了方向。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什么是高质量的幼儿园?它有什么要求?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怎么量化评价?或许现在并没有标准答案
“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环境的微观系统之一,对幼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研究也将“孩子处于学龄前的家庭”视为实施亲职教育最重要的时期,而当幼儿走进幼儿园,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作用又构成了幼儿发展的中观系统,家园能否有效合作成为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问题式学习家长工作坊是提升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扩展家长的教育经验,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家长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