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篇论文笔者介绍自己形成的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的组织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总结的思路和落实的过程,希望能对同行们组织梳理探究活动有一点启发,并且对本人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给予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梳理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落实;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85-01
梳理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是人教版必修四的第二个梳理探究活动,需要一个学期或整个高中语文学習来落实。在高一第一学期,笔者结合课题《民国大师学术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开展了主题演讲并让学生写心得体会。高一第二学期,经过详细思考和严密组织,笔者再一次组织了《走近文学大师》探究活动,形成了成熟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总结思路。本篇论文笔者介绍自己形成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准备、过程和总结的思路,希望能对同行们组织梳理探究活动有一点启发,并且对本人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给予意见和建议。
一、活动前期
(一)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一跟课前演讲相结合。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文学大师或文学大师的某一作品。二跟主题演讲相结合。固定一节课给学生专门进行主题演讲。可以是一个人讲,也可以是分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做PPT、演讲等,分工合作,共同探讨。三跟教师课题相结合。比如笔者今年做了《民国大师学术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课题,于是将主题演讲的主题定在民国大师这一范围,学生对教师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也愿意参与进来。而且因为老师本身有研究,指导学生时能更具体,效果更明显。
(二)学生指导
1.个人调查。设置表格调查狄更斯、巴尔扎克、雨果、莎士比亚、曹雪芹、罗贯中、巴金等文学大师的国籍、作品名称、作品中/作者说过的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作品的思想精髓等。
2.活动安排。班级分组搜集。语文科代表安排十个小组,每组六个人,分搜集资料、课前演讲、课后整理资料上交老师及演讲结束后打印粘贴给班级同学阅读。学期末班级同学写读后感上交老师。可以是自己主讲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读后感,也可以是听演讲的感受或在听别的同学演讲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文学大师的作品体会。
二、活动过程
(一)亮点。学生主动性强,非常喜欢用这样的形式来阅读。既消除了阅读文学大师作品的畏惧感,提高了阅读兴趣,又有共读共同讨论的乐趣,而且在演讲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文学大师作品,慢慢地去感受经典作品思想的力量和风格的魅力。比如有一个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讲林语堂,讲到他的幽默、他的作品,其他学生已经很感兴趣了。后来还说到他的发明,理科班的学生对林语堂这个作家更感兴趣了。最终学生说送给大家一句林语堂的名句“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全部学生似有所悟,似乎把握到了林语堂这个大师思想的精髓。
(二)存在问题。一开始老师是有方向要求的,主要是介绍名家和名家的作品,但是在介绍的过程中,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作家的爱情故事和闲情轶事更感兴趣,所以后面演讲的同学将重点放在了介绍作家的爱情故事上。比如讲到徐志摩,不是介绍他的诗,而是介绍他和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的三角恋;讲到钱钟书,重点不是介绍他的《围城》,而是介绍他和杨绛先生的爱情与婚姻。当然,不能否认,这也是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方式,对一个人的感情生活有兴趣,进而去了解这个人,了解这个人的作品,其实这也不失一种指导阅读的方式。但是在演讲或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是要引导学生要重点把握作品,而非爱情故事和闲情轶事的简单介绍。
三、活动总结
(一)学生写心得体会
活动前可以布置学生写心得体会,期末交。高一(11)班学生谢秋雨说:“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颗颗历久弥新的宝珠,钱学森就是其中光彩照人的一颗,照亮我国航空事业,闪耀在华夏历史长河中,更点亮众多迷途学子的梦想。作为钱学森专题的主讲人,我更是不禁为他的光辉人生发出声声兴叹。”吴思思同学说:“不算强健高大的身体,却有着硬过世间一切壮汉的骨头,不算显赫权重的地位,却有着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强大内心。这就是鲁迅,一个令我敬佩的伟人。”我觉得他们真的从文学大师身上感受到了思想的力量,从伟人的文字中获得了前行的力量。
(二)师生共上汇报课
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整理一学期积累下来的文学大师的知识,并且总结归纳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由感性的阅读介绍上升到理性分析。
课堂上可以以介绍、讨论的方法解决此三个问题:(1)请一组同学把准备好的文学大师事迹贴在黑板上或做成PPT,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2)请同学朗读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以短文为主)或作品片段,讨论探讨大师的作品(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或语言特点)给了你怎样的影响或启示?文学大师怎样的人格魅力使你仰慕?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3)请同学介绍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
(三)教师总结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学生真正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认识了文学大师的思想的力量和风格的魅力,学习了走近文学大师的方法和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通过系列的有计划的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趣促学,让学生由只在课堂上学习语文,延伸到课外也学习语文,爱上阅读,爱上语文,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当然,在组织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习认真主动的学生,在阅读时特别认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特别突出,在写心得体会时感悟特别深,但是还是有个别同学没有真正爱上阅读,在小组讨论中浑水摸鱼,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我想对有这种情况的学生老师还是要调查清楚,心中有数,再进行个别指导。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4(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梳理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落实;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85-01
梳理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是人教版必修四的第二个梳理探究活动,需要一个学期或整个高中语文学習来落实。在高一第一学期,笔者结合课题《民国大师学术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开展了主题演讲并让学生写心得体会。高一第二学期,经过详细思考和严密组织,笔者再一次组织了《走近文学大师》探究活动,形成了成熟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总结思路。本篇论文笔者介绍自己形成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准备、过程和总结的思路,希望能对同行们组织梳理探究活动有一点启发,并且对本人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给予意见和建议。
一、活动前期
(一)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一跟课前演讲相结合。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文学大师或文学大师的某一作品。二跟主题演讲相结合。固定一节课给学生专门进行主题演讲。可以是一个人讲,也可以是分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做PPT、演讲等,分工合作,共同探讨。三跟教师课题相结合。比如笔者今年做了《民国大师学术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课题,于是将主题演讲的主题定在民国大师这一范围,学生对教师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也愿意参与进来。而且因为老师本身有研究,指导学生时能更具体,效果更明显。
(二)学生指导
1.个人调查。设置表格调查狄更斯、巴尔扎克、雨果、莎士比亚、曹雪芹、罗贯中、巴金等文学大师的国籍、作品名称、作品中/作者说过的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作品的思想精髓等。
2.活动安排。班级分组搜集。语文科代表安排十个小组,每组六个人,分搜集资料、课前演讲、课后整理资料上交老师及演讲结束后打印粘贴给班级同学阅读。学期末班级同学写读后感上交老师。可以是自己主讲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读后感,也可以是听演讲的感受或在听别的同学演讲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文学大师的作品体会。
二、活动过程
(一)亮点。学生主动性强,非常喜欢用这样的形式来阅读。既消除了阅读文学大师作品的畏惧感,提高了阅读兴趣,又有共读共同讨论的乐趣,而且在演讲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文学大师作品,慢慢地去感受经典作品思想的力量和风格的魅力。比如有一个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讲林语堂,讲到他的幽默、他的作品,其他学生已经很感兴趣了。后来还说到他的发明,理科班的学生对林语堂这个作家更感兴趣了。最终学生说送给大家一句林语堂的名句“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全部学生似有所悟,似乎把握到了林语堂这个大师思想的精髓。
(二)存在问题。一开始老师是有方向要求的,主要是介绍名家和名家的作品,但是在介绍的过程中,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作家的爱情故事和闲情轶事更感兴趣,所以后面演讲的同学将重点放在了介绍作家的爱情故事上。比如讲到徐志摩,不是介绍他的诗,而是介绍他和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的三角恋;讲到钱钟书,重点不是介绍他的《围城》,而是介绍他和杨绛先生的爱情与婚姻。当然,不能否认,这也是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方式,对一个人的感情生活有兴趣,进而去了解这个人,了解这个人的作品,其实这也不失一种指导阅读的方式。但是在演讲或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是要引导学生要重点把握作品,而非爱情故事和闲情轶事的简单介绍。
三、活动总结
(一)学生写心得体会
活动前可以布置学生写心得体会,期末交。高一(11)班学生谢秋雨说:“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颗颗历久弥新的宝珠,钱学森就是其中光彩照人的一颗,照亮我国航空事业,闪耀在华夏历史长河中,更点亮众多迷途学子的梦想。作为钱学森专题的主讲人,我更是不禁为他的光辉人生发出声声兴叹。”吴思思同学说:“不算强健高大的身体,却有着硬过世间一切壮汉的骨头,不算显赫权重的地位,却有着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强大内心。这就是鲁迅,一个令我敬佩的伟人。”我觉得他们真的从文学大师身上感受到了思想的力量,从伟人的文字中获得了前行的力量。
(二)师生共上汇报课
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整理一学期积累下来的文学大师的知识,并且总结归纳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由感性的阅读介绍上升到理性分析。
课堂上可以以介绍、讨论的方法解决此三个问题:(1)请一组同学把准备好的文学大师事迹贴在黑板上或做成PPT,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2)请同学朗读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以短文为主)或作品片段,讨论探讨大师的作品(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或语言特点)给了你怎样的影响或启示?文学大师怎样的人格魅力使你仰慕?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3)请同学介绍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
(三)教师总结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走近文学大师》,学生真正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认识了文学大师的思想的力量和风格的魅力,学习了走近文学大师的方法和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通过系列的有计划的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趣促学,让学生由只在课堂上学习语文,延伸到课外也学习语文,爱上阅读,爱上语文,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当然,在组织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习认真主动的学生,在阅读时特别认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特别突出,在写心得体会时感悟特别深,但是还是有个别同学没有真正爱上阅读,在小组讨论中浑水摸鱼,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我想对有这种情况的学生老师还是要调查清楚,心中有数,再进行个别指导。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4(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