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是顺应新时代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教育教学领域,该专业的教学实施所呈现的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与新时期中职人才培养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分析该专业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实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对策,从而提高该专业课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58-02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生产环境逐渐趋于机械化和自动化,中职院校在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在具体的育人目标和教学方案上进行有效革新,结合市场环境了解人才的素质发展方向,并联系当前的教学实际深入分析在专业课规划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打破传统的局限和禁锢,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概述
该专业综合性较强,包含自动化、计算机等技术型学科,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在当前市场环境逐渐趋于自动化、机械化的发展背景下,该专业在教学领域所呈现的地位逐渐提升,同时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储备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应地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提出全新要求。学校需要顺应基础素质型人才的战略发展导向,探索全新的育人模式,重点关注中职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设,培养其良好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问题分析
(一)课程内容体系不合理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该专业在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方面整体来讲并不规范[1]。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依托于传统教材就其中所包含的基础概念和知识要领进行灌输说教。因缺乏对市场环境中新理念、新工艺的发掘与渗透,学生在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比较片面,不符合新时期的市场需求。此外,在课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上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课堂内容在具体讲解过程中比较枯燥,且晦涩难懂,不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搭建框架体系。
(二)教法缺乏创新性
在该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与运用中还缺乏创新性。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以说教式的授课模式为主,对于其他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思政内涵、工匠精神、创新工艺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内容的引导,导致当下的课堂教学比较枯燥,难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理解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三)理实结合不到位
在教学实践期间,教师较多对理论模块进行讲解,而对实践教学模块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缺乏丰富的实践机会和锻炼空间,无法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学校对实践模块缺乏有效规划与合理设计,与中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方面的办学初衷相违背,不利于院校今后的发展。此外,在实训的载体和平台上缺乏有效创新,未能结合学生专业素养进行有效拓展,未践行多元化的实训思想,导致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进程明显受阻。
(四)师资素质有待提升
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该专业的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只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缺少骨干教师和能工巧匠。院校的科研投入较少,未能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三、实施对策研究
(一)调研市场环境,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在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对课程内容整合与体系完善加强思想重视[2]。首先,在内容规划与整合之前做好全面调研,深入一线市场环境中,了解当前该专业在技术革新方面的具体情况,从中发掘新颖的理念和全新的技术手段,将其有效地整合到专业课程中,从而保证所構建的课程体系在内容类型和覆盖面上更加全面、具体,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悟。比如说,可以将CAD/CAM、单片机原理等技术有效整合到课程当中,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全新的专业概念,促使学生对具体的技术工艺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在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前的专业市场准确定位,将具体的思政内涵有效渗透,在关注技能培训的授课内容中增加对职业素养的培训。
(二)遵循个性发展,创新多元化教法
在该专业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遵循培养创新型、素质型人才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为目标导向,创新教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学习品质,打造高效能、高品质的专业课堂。首先,教师需将案例导入法有效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搜集丰富的生活案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导入方法进行有效创新,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案例支撑下对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机电系统微机与PLC控制”教学中,列举具体的实操案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施工理念和技术工艺等方面展开有效分析。其次,教师需加强小组合作与任务驱动模式的深入贯彻与落实,构建更加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专业课的探索当中,从而保证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技能要领,以便其在今后的职场环境中,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技术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发和创新其他类型的授课模式,引导其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有效内化专业知识,进一步夯实专业技能。 (三)贯彻理实一体化思想,优化实践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能够深入推进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打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界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贯彻理实一体化思想,关注实训教学模块的规划组织,努力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程参与和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促进其对所学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领悟和掌握。首先,院校需要遵循实训教学发展目标,在校内构建实训中心[3],引进丰富的仪器和设备,方便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之后,能够规范设置实训活动方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有效掌握专业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实训教学。其次,院校还需要在校企合作的思想指引下,积极开展实训活动,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真实作业环境当中,并在师徒制的支撑下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机会,在配合师傅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工艺。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中职院校需要关注新时期该专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进并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规范、高效。首先,院校需侧重并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在校企融合思想指导下,以校企联合为依托,从企业聘请专家、技术骨干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培养优秀的机械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其次,院校引进具备一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与校内教师有效合作,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规划,共同探讨,全面提高师资力量。
(五)引进先进技术,革新教学环境
中职院校需结合该专业发展趋势,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加强革新力度。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载体,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开发与运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并规范利用先进载体对具体的技术工艺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综上所述,在中职阶段开展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该专业市场发展方向进行精准定位,熟悉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要求,并积极探索规范、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当前市场环境,就具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加以完善和补充,践行個性化的发展理念,对具体的教法和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有效创新。同时,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具体的育人环境和教学实施进行有效创新,从而保证专业课教学质量,切实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殿宏.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3):164-165.
[2]李冰一.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227.
[3]郭慧芳.试论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8(19):36.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58-02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生产环境逐渐趋于机械化和自动化,中职院校在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在具体的育人目标和教学方案上进行有效革新,结合市场环境了解人才的素质发展方向,并联系当前的教学实际深入分析在专业课规划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打破传统的局限和禁锢,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概述
该专业综合性较强,包含自动化、计算机等技术型学科,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在当前市场环境逐渐趋于自动化、机械化的发展背景下,该专业在教学领域所呈现的地位逐渐提升,同时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储备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应地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提出全新要求。学校需要顺应基础素质型人才的战略发展导向,探索全新的育人模式,重点关注中职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设,培养其良好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问题分析
(一)课程内容体系不合理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该专业在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方面整体来讲并不规范[1]。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依托于传统教材就其中所包含的基础概念和知识要领进行灌输说教。因缺乏对市场环境中新理念、新工艺的发掘与渗透,学生在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比较片面,不符合新时期的市场需求。此外,在课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上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课堂内容在具体讲解过程中比较枯燥,且晦涩难懂,不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搭建框架体系。
(二)教法缺乏创新性
在该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与运用中还缺乏创新性。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以说教式的授课模式为主,对于其他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思政内涵、工匠精神、创新工艺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内容的引导,导致当下的课堂教学比较枯燥,难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理解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三)理实结合不到位
在教学实践期间,教师较多对理论模块进行讲解,而对实践教学模块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缺乏丰富的实践机会和锻炼空间,无法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学校对实践模块缺乏有效规划与合理设计,与中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方面的办学初衷相违背,不利于院校今后的发展。此外,在实训的载体和平台上缺乏有效创新,未能结合学生专业素养进行有效拓展,未践行多元化的实训思想,导致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进程明显受阻。
(四)师资素质有待提升
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该专业的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只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缺少骨干教师和能工巧匠。院校的科研投入较少,未能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三、实施对策研究
(一)调研市场环境,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在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对课程内容整合与体系完善加强思想重视[2]。首先,在内容规划与整合之前做好全面调研,深入一线市场环境中,了解当前该专业在技术革新方面的具体情况,从中发掘新颖的理念和全新的技术手段,将其有效地整合到专业课程中,从而保证所構建的课程体系在内容类型和覆盖面上更加全面、具体,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悟。比如说,可以将CAD/CAM、单片机原理等技术有效整合到课程当中,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全新的专业概念,促使学生对具体的技术工艺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在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前的专业市场准确定位,将具体的思政内涵有效渗透,在关注技能培训的授课内容中增加对职业素养的培训。
(二)遵循个性发展,创新多元化教法
在该专业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遵循培养创新型、素质型人才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为目标导向,创新教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学习品质,打造高效能、高品质的专业课堂。首先,教师需将案例导入法有效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搜集丰富的生活案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导入方法进行有效创新,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案例支撑下对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机电系统微机与PLC控制”教学中,列举具体的实操案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施工理念和技术工艺等方面展开有效分析。其次,教师需加强小组合作与任务驱动模式的深入贯彻与落实,构建更加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专业课的探索当中,从而保证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技能要领,以便其在今后的职场环境中,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技术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发和创新其他类型的授课模式,引导其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有效内化专业知识,进一步夯实专业技能。 (三)贯彻理实一体化思想,优化实践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能够深入推进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打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界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贯彻理实一体化思想,关注实训教学模块的规划组织,努力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程参与和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促进其对所学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领悟和掌握。首先,院校需要遵循实训教学发展目标,在校内构建实训中心[3],引进丰富的仪器和设备,方便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之后,能够规范设置实训活动方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有效掌握专业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实训教学。其次,院校还需要在校企合作的思想指引下,积极开展实训活动,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真实作业环境当中,并在师徒制的支撑下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机会,在配合师傅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工艺。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中职院校需要关注新时期该专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进并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规范、高效。首先,院校需侧重并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在校企融合思想指导下,以校企联合为依托,从企业聘请专家、技术骨干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培养优秀的机械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其次,院校引进具备一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与校内教师有效合作,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规划,共同探讨,全面提高师资力量。
(五)引进先进技术,革新教学环境
中职院校需结合该专业发展趋势,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加强革新力度。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载体,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开发与运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并规范利用先进载体对具体的技术工艺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综上所述,在中职阶段开展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该专业市场发展方向进行精准定位,熟悉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要求,并积极探索规范、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当前市场环境,就具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加以完善和补充,践行個性化的发展理念,对具体的教法和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有效创新。同时,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具体的育人环境和教学实施进行有效创新,从而保证专业课教学质量,切实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殿宏.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3):164-165.
[2]李冰一.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227.
[3]郭慧芳.试论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8(19):3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