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厌学,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来寻找厌学情绪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原因,找到它的根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从中找到调整这种情绪的办法,并能在教学中具体而有效地落实相关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思想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教学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进行。
关键词:厌学;原因;对策
中学是青少年掌握知识,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了中学生种种学习问题,其中,厌学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学习差的同学厌学,而且学习好的同学也厌学。厌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中的棘手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
1.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
中学阶段正是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人生正经历着第二次转折期,即于青春期。随着生理上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冲动,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如何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了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学生存在智力上的差异,于是在学习成绩方面便会参差不齐。一小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久而久之,不懂得知识越来越多,畏难情绪较大,感觉再怎么努力还是无济于事,于是就会选择放弃,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心理;再有一部分学生也很努力,可总是在成绩上体现不出来,于是打击了他们原有的自信心;还有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一直受到教师和家长比较高的期望,自我要求严格,稍微有点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便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影响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2.从家庭环境的影响来看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先教育,孩子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受到家长感染的,所以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极大。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是家庭教育没有什么规章制度,它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家庭教育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夫妻感情不和,使家庭长期处于战火状态,家庭氛围不和谐,是使孩子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对学习难以集中,家长更无暇于孩子的心情,对孩子不闻不问或者打骂孩子,更不会与学校联系,孩子就会出现不做作业、旷课、逃学的现象,学校也无法得到家长的配合,孩子在学习方面逐渐堕落。再就是离婚率的不断提高,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该有的温馨,也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其实不仅是家庭氛围,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影响着孩子的将来,像是有些家长本身就轻视知识,鄙视教师,对学校的教育不给予配合,造成孩子在心理上对学习上排斥,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在的家庭几乎是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溺爱那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隔代老人将孩子看成皇帝、公主,过分的溺爱使孩子遇到学习难题时依赖师长,不能够独立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随之下降。
3.从学校因素来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是最重要的因素,社会将负担交给学校,家长将期望转给学校,学校则转嫁给了教师。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则用一些不是很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加班加点的对学生灌输知识,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接受不了便会退却,畏惧学习。在教授内容上,学生喜欢有趣的课本内容,但现在的教材内容较为枯燥,再加上教师没有时间讲授课本上有趣的内容,还有现在重主科轻副科的局面一直持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趣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利用家长学校,端正家长的认识。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宣传各种教育法规,让家长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子女成才观,不要急功近利。
(2)举办专家报告会,消除不良影响。聘请专家作报告,全方位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学生擦亮眼睛,理清思路,批判性地看待消极的观点,在思想上建立警戒点,抵制不利的舆论,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把那些庸俗的、玩世不恭的、不负责任的、目光短浅的、贪图享受的观点驱逐出大脑。
(3)转变学校教育观念,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机制,提高教干教师的思想认识,树立牢固的素质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彻底纠正“唯分论”的办学思想,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4)去掉学生的思想包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要让那些因成绩较差而厌学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去掉那些自卑心理。要抱定“彼能行我亦能行”的念头,既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也要看到自己胜过别人的长处,尽量扬长避短。发明大王爱迪生并没有因为自己在上学时成绩差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心,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学成了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要让学生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不会比别人差。
(5)说出你的赞美,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任何人都希望别人能够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而表示赞同、接纳的方式一般是赞美。老师在平时的提问、作业、考试中最好能分出档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你的赞美,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6)分析学生的需要,提高需要的档次。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把人的需要由底级到高级分成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低级的需要满足以后,人就会产生追求上一级需要的动力。如果低级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人也能产生高级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有些学生把需要仅仅定位在低层次水平上,厌恶学习,说明他们还没有社会化为高级的、社会性更强的人。所以,应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一种高级的需要,是每个人应该具有和追求的目标。
总之,学生厌学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密切配合,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家金.部分农村中学生厌学化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秦开宇.初中生厌学语文原因及矫治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王惟.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
关键词:厌学;原因;对策
中学是青少年掌握知识,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了中学生种种学习问题,其中,厌学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学习差的同学厌学,而且学习好的同学也厌学。厌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中的棘手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
1.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
中学阶段正是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人生正经历着第二次转折期,即于青春期。随着生理上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冲动,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如何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了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学生存在智力上的差异,于是在学习成绩方面便会参差不齐。一小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久而久之,不懂得知识越来越多,畏难情绪较大,感觉再怎么努力还是无济于事,于是就会选择放弃,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心理;再有一部分学生也很努力,可总是在成绩上体现不出来,于是打击了他们原有的自信心;还有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一直受到教师和家长比较高的期望,自我要求严格,稍微有点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便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影响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2.从家庭环境的影响来看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先教育,孩子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受到家长感染的,所以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极大。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是家庭教育没有什么规章制度,它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家庭教育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夫妻感情不和,使家庭长期处于战火状态,家庭氛围不和谐,是使孩子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对学习难以集中,家长更无暇于孩子的心情,对孩子不闻不问或者打骂孩子,更不会与学校联系,孩子就会出现不做作业、旷课、逃学的现象,学校也无法得到家长的配合,孩子在学习方面逐渐堕落。再就是离婚率的不断提高,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该有的温馨,也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其实不仅是家庭氛围,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影响着孩子的将来,像是有些家长本身就轻视知识,鄙视教师,对学校的教育不给予配合,造成孩子在心理上对学习上排斥,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在的家庭几乎是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溺爱那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隔代老人将孩子看成皇帝、公主,过分的溺爱使孩子遇到学习难题时依赖师长,不能够独立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随之下降。
3.从学校因素来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是最重要的因素,社会将负担交给学校,家长将期望转给学校,学校则转嫁给了教师。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则用一些不是很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加班加点的对学生灌输知识,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接受不了便会退却,畏惧学习。在教授内容上,学生喜欢有趣的课本内容,但现在的教材内容较为枯燥,再加上教师没有时间讲授课本上有趣的内容,还有现在重主科轻副科的局面一直持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趣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利用家长学校,端正家长的认识。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宣传各种教育法规,让家长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子女成才观,不要急功近利。
(2)举办专家报告会,消除不良影响。聘请专家作报告,全方位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学生擦亮眼睛,理清思路,批判性地看待消极的观点,在思想上建立警戒点,抵制不利的舆论,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把那些庸俗的、玩世不恭的、不负责任的、目光短浅的、贪图享受的观点驱逐出大脑。
(3)转变学校教育观念,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机制,提高教干教师的思想认识,树立牢固的素质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彻底纠正“唯分论”的办学思想,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4)去掉学生的思想包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要让那些因成绩较差而厌学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去掉那些自卑心理。要抱定“彼能行我亦能行”的念头,既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也要看到自己胜过别人的长处,尽量扬长避短。发明大王爱迪生并没有因为自己在上学时成绩差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心,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学成了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要让学生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不会比别人差。
(5)说出你的赞美,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任何人都希望别人能够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而表示赞同、接纳的方式一般是赞美。老师在平时的提问、作业、考试中最好能分出档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你的赞美,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6)分析学生的需要,提高需要的档次。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把人的需要由底级到高级分成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低级的需要满足以后,人就会产生追求上一级需要的动力。如果低级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人也能产生高级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有些学生把需要仅仅定位在低层次水平上,厌恶学习,说明他们还没有社会化为高级的、社会性更强的人。所以,应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一种高级的需要,是每个人应该具有和追求的目标。
总之,学生厌学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密切配合,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家金.部分农村中学生厌学化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秦开宇.初中生厌学语文原因及矫治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王惟.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