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造就出一批具有扎实基础、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如何根据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途径和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了教师肩上的重担,作为化学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已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达一百多个,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为“化学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官”,所以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已学化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验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基础知识与化学实验的讲解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
老师们都知道,所有化学实验的方法,都是依赖以基本化学性质和基本原理为依据来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然而这些操作步骤所产生的效果,只有借助科学仪器才能便于观察.虽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无论是感性材料的获得,还是理性认识的检验和物化,都离不开科学的仪器.自然学科(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教学如果没有较好的实验教学来陪伴,就不能将学生学到的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只能是囫囵吞枣,如此而已,无法对仪器的使用过程和特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更谈不上深入思考和在此基础上创造发展了.学生就只能在现存的书本和教师的讲解范围内活动,不会从原基础上动手、动脑去发现、发明和探讨、探究,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化学教学应以实验教学为基础,注重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
2.从实践上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
(1)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人翁,让他们多动手操作,多用眼观察,多动脑思考,重视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实验室内的指导性实验,对实验出现的异常现象,会从理论角度进行解释.如甲烷、乙烯、乙炔能否使溴水褪色?通过实验发现甲烷、乙烯、乙炔都有褪色现象.那么甲烷为什么会使溴水褪色呢?实验证明这与甲烷通入的时间和量有关:原来在溴水中较长时间地通入甲烷,甲烷蒸汽会带走易挥发的溴而褪色,并不是甲烷参与反应而褪色.
(2)想方设法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利用一种实验让学生探讨多种实验途径,其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
(3)加强实验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笔者收集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装置图,分析其内在联系,发现中学阶段的拆、连等方法就能得到高考实验题,这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地重视起来.
二、化学学习方法要灵活
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使人们感觉到需要接受的新知识、新信息太多.所以在学校学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赶上知识更新速度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迫使我们的教育要改变观念,使以前专业知识的“深”向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广”方面转变.
1.拓宽化学视野
教学方法是面向教学对象而言的,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不变的,但方法是在变化的.譬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总结归纳,而不是单纯的讲授.学生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就能形成自己的思维.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为《从海水中得到的化学物质》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只要能够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诱发出来,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讲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间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化学知识的增加,小总结、小归纳、寻找化学小规律的学习方法,会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这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
2.探索化学教学规律
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人中有许多人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特别是高一全期、高二上期的无机化学内容,杂乱没有头绪,使学生感觉到要记的知识点实在太多,其实不然,只要你深入进去许多东西则是有规律可循的.譬如,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在同一周期中我们知道原子半径的变化是元素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变化的原因,但有的学生不善于将已学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单元中,这样一来就觉得学习化学没有规律可循,其实这些学生已掌握了化学的规律,只是不善于运用而已.所以,在经常引导学生发现学科规律的同时,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并探索教学内容中新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保持浓厚的兴趣下去接受一门自然学科的学习.
三、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被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它的弊端,但这不等于教学没有规律可循,也不等于教学中可以随心所欲,更不等于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要完全对立,严格地说应该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吸取精华,排除糟粕,灵活运用
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传授化学知识和实践技
能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选择一定的教学形式.
1.学生编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也许这种做法会有人嗤之以鼻,而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能编试题,这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更要会质疑,考虑已知条件如何给出、相关问题如何设计,这可以诱发学生自学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说,命题的过程是一个复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和自学能力的升华过程,如果从中挑选一些题目作适当修改后组成一份试卷,让学生练习,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那学习效果就更好了.这种“从命题中学习解题”的教学方法,就是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可以更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指导学生运用“反思认知”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
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反思认知”又可被通俗地称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隶属于学习策略之中的元认知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计划).通过不断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从中领悟出自己的学习规律,与此同时去获取和发展新的元认知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
3.作为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
(2)不断寻找学科规律,尽可能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除了指导学生化学实验外,也要将化学理论教学与直观演示教学相结合,演示条件不充足的实验可以采用模拟、挂图、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对化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在布置作业方面应将讨论、反思、自学、运算、小制作、课外小实验等练习方法运用到各个教学阶段中.
(5)善于归纳总结,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探索新颖的题材.培养学生寻找化学规律的方法及用辩证观点接受新知识的思维.
总之,理论教学与直观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纵向与横向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事实践的能力得到长久的发展.
[责任编辑:罗 艳]
一、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已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达一百多个,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为“化学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官”,所以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已学化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验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基础知识与化学实验的讲解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
老师们都知道,所有化学实验的方法,都是依赖以基本化学性质和基本原理为依据来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然而这些操作步骤所产生的效果,只有借助科学仪器才能便于观察.虽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无论是感性材料的获得,还是理性认识的检验和物化,都离不开科学的仪器.自然学科(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教学如果没有较好的实验教学来陪伴,就不能将学生学到的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只能是囫囵吞枣,如此而已,无法对仪器的使用过程和特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更谈不上深入思考和在此基础上创造发展了.学生就只能在现存的书本和教师的讲解范围内活动,不会从原基础上动手、动脑去发现、发明和探讨、探究,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化学教学应以实验教学为基础,注重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
2.从实践上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
(1)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人翁,让他们多动手操作,多用眼观察,多动脑思考,重视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实验室内的指导性实验,对实验出现的异常现象,会从理论角度进行解释.如甲烷、乙烯、乙炔能否使溴水褪色?通过实验发现甲烷、乙烯、乙炔都有褪色现象.那么甲烷为什么会使溴水褪色呢?实验证明这与甲烷通入的时间和量有关:原来在溴水中较长时间地通入甲烷,甲烷蒸汽会带走易挥发的溴而褪色,并不是甲烷参与反应而褪色.
(2)想方设法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利用一种实验让学生探讨多种实验途径,其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
(3)加强实验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笔者收集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装置图,分析其内在联系,发现中学阶段的拆、连等方法就能得到高考实验题,这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地重视起来.
二、化学学习方法要灵活
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使人们感觉到需要接受的新知识、新信息太多.所以在学校学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赶上知识更新速度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迫使我们的教育要改变观念,使以前专业知识的“深”向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广”方面转变.
1.拓宽化学视野
教学方法是面向教学对象而言的,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不变的,但方法是在变化的.譬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总结归纳,而不是单纯的讲授.学生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就能形成自己的思维.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为《从海水中得到的化学物质》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只要能够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诱发出来,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讲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间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化学知识的增加,小总结、小归纳、寻找化学小规律的学习方法,会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这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
2.探索化学教学规律
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人中有许多人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特别是高一全期、高二上期的无机化学内容,杂乱没有头绪,使学生感觉到要记的知识点实在太多,其实不然,只要你深入进去许多东西则是有规律可循的.譬如,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在同一周期中我们知道原子半径的变化是元素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变化的原因,但有的学生不善于将已学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单元中,这样一来就觉得学习化学没有规律可循,其实这些学生已掌握了化学的规律,只是不善于运用而已.所以,在经常引导学生发现学科规律的同时,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并探索教学内容中新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保持浓厚的兴趣下去接受一门自然学科的学习.
三、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被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它的弊端,但这不等于教学没有规律可循,也不等于教学中可以随心所欲,更不等于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要完全对立,严格地说应该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吸取精华,排除糟粕,灵活运用
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传授化学知识和实践技
能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选择一定的教学形式.
1.学生编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也许这种做法会有人嗤之以鼻,而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能编试题,这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更要会质疑,考虑已知条件如何给出、相关问题如何设计,这可以诱发学生自学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说,命题的过程是一个复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和自学能力的升华过程,如果从中挑选一些题目作适当修改后组成一份试卷,让学生练习,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那学习效果就更好了.这种“从命题中学习解题”的教学方法,就是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可以更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指导学生运用“反思认知”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
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反思认知”又可被通俗地称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隶属于学习策略之中的元认知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计划).通过不断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从中领悟出自己的学习规律,与此同时去获取和发展新的元认知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
3.作为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
(2)不断寻找学科规律,尽可能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除了指导学生化学实验外,也要将化学理论教学与直观演示教学相结合,演示条件不充足的实验可以采用模拟、挂图、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对化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在布置作业方面应将讨论、反思、自学、运算、小制作、课外小实验等练习方法运用到各个教学阶段中.
(5)善于归纳总结,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探索新颖的题材.培养学生寻找化学规律的方法及用辩证观点接受新知识的思维.
总之,理论教学与直观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纵向与横向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事实践的能力得到长久的发展.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