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趋向等4则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zhu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新趋向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广兵在《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9期上撰文,介绍一种近年来逐渐在欧美国家兴起,并日益受到重视的新的教学设计方式——参与式教学设计。
  参与式教学设计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包揽一切、排斥学生参与的现象,学生的参与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实施环节。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实施阶段(分析阶段、方案形成阶段、方案执行监控阶段、方案评价反馈阶段)都多了一个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等的差异,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咨询式(低度参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咨询学生,在考虑学生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协商式(中度参与)——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通过民主协商进行教学设计;参谋式(高度参与)——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处于辅助地位,由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师充当参谋,提供意见和建议等。
  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有助于扭转我国现实教学设计中学生参与缺失以及学习主动性低下等弊病。然而,它也面临着教师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以及具体环境下参与模式与方法的构建等问题,对这两类问题进行纵深研究是参与式教学设计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正确看待西方教育理念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等在《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是中西教育理念的对话,而不是移植。
  近年引进的西方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和学生平等对话。但是,教师有没有主体呢?如果没有主体,没有主体的自信、自觉,对“他者”就只能是遵从、盲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超越了尊重自己的程度,以追随为荣,事情就走向反面。取消教师的话语霸权,变成了放任学生的话语霸权。
  放弃自身的主体,将我们的传统和实践贬斥得一无是处,把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当做超越地域和历史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是不可取的。引进并不是让西方理念独白,而是与中国传统和现状对话。比如,中国式的“教学相长”不但隐含了西方平等对话的精神,而且正面提示了平等的目的在于教学双向提升。它并没有把人格平等变成智慧的平等。对话不是平面的对流,而是曲折、崎岖的双向建构。“教学相长”较之“平等对话”更能调动主体间性。
  
  知识、智力、智慧
  与创新学习能力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乔炳臣在《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上撰文,解读了知识、智力、智慧与创新学习能力,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学习经验,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自然状态、社会发展、生命过程等领域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总结。知识是由博学审问积累而来的。
  智力是人们用以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是通过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共同组建的智力结构才能发挥作用的。智力的获得与发展,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或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专门训练来进行。
  智慧是有学识,善明察,睿智识力过人,勤于分析论究事物,明辨是非能力很强的行为表现。智慧不能从教师传授的知识中直接获得,它不是教出来的。智慧的获得必须有一个过程,即在已经占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时,才算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创新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采用科学学习方法,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得某种新颖、独特并有普遍性或个性价值的思维成果或思想方法。创新学习能力是智慧升华与思想顿悟的结果。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能要求过高,只要他们确实是经过自身努力,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获得了正确的学习成果,均可称为创新学习的表现。
  
  “教师即课程”的内涵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陈丽华在《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6期上撰文提出,在课程活动中,教师既是课程的一部分又是课程的创造者,“教师即课程”。
  “教师即课程”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层面:(一)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在课程活动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方式方法,人格品质形象,人生体验与社会阅历等方面正好是一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影响教师识别课程资源的范围、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等活动;同时,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教师还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广度与深度的人力资源,因此,教师还是一种条件性课程资源。(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创造者。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在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对课程知识、对学生、对教育价值观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信念。正是因为课程存在履历性或过程性,课程才有可能为教师与学生所创生。(责编王学军)
其他文献
关键词 主题班会 色彩 悦纳自我    一、班会背景    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大阶段理论来看,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淆。进入高中后,学生开始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关心自己个性方面的优缺点,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但对于自我存在的客观性、完整性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能客观地分析他人的评价与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能够深层次地发掘自己,尤其是客观地认识自己,对于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期刊
【关键词】合作课堂学生展示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1.07.021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9.9球。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球与棱锥的外接关系解决球或某些特殊棱锥的相关问题。  2.重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及观察、归纳能力。  3.养成严
期刊
只重知识的教育培养不出大科学家    著名极地科学家王自磐9月30日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集中表现为填鸭式的灌输和偏重应试能力的教育,极为忽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在相当程度上滞缓了大学阶段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多年来,王自磐以南极考察为主要题材,在各地不同类型学校的数十次演讲或科普教育实践中,亲身感受到孩子们对现代科学新知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求知欲。与学校
期刊
关键词 网络 合作探究 环境保护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学习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必然。一些化学教育工作者认为探究就是进行化学实验,同时又认为不可能完全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因而对探究式教学有一种抵触情绪。本人
期刊
中央财政拨38.89亿元支持中小学提高安保能力等4则    本刊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安保能力,近日,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38.89亿元,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园安保设备设施给予一次性补助,专项用于支持学校(含民办学校)配置安保、防火等设备设施以及加固改造校园围墙、校门等方面的支出。  据悉,财政部、教育部
期刊
全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库首个成果发布  本刊讯11月21日,“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库”项目发布首项研究成果。这个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牵头,联合9所师范大学,历时3年,遍访全国市县乡镇300余所中小学,在国内千万名基础教育教师中抽样调查1.12万个样本,完成了《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和政策分析报告》。这份42万字、300多页的“师资家底”调研报告,填补了中国教师教育研究的一项空白
期刊
对于历史进程而言,百年转瞬即过;而对于一所学校,能够屹立百年不倒,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梧州市第三中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前身为创办于清光绪20年(1894年)的中西学堂,是广西创办最早的新式学校。建校以来,曾培育出李济深、陈漫远、莫乃群、何予淑、罗伯璘等一批批国家栋梁之才。他们或锐意兴学、笃志教育,或致力追求民主、振兴民族;他们矢志革命,殒身不恤,功昭日月。近年来,学校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积极探索
期刊
黄瑛静是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1984年,黄瑛静从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一直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工作26年间,她担任班主任22年。  黄瑛静认为,教育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对教育的追求,不仅是追求教学上的高效成功,更重要的是师生情感的投入。给学生无私的帮助与无尽的鼓励,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不离不弃,充满希望,是黄瑛静的教育特色。当学生犯错时,黄瑛静总会给学生留下思想情绪缓
期刊
多层次教育,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探索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措施,培养其个性,发展其能力的系统性、综合性的教育过程。实行多层次教育,能让学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健全自己的人格,掌握各种技能,在踏入社会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目前,乡镇中学存在学生综合素质层次差别明显的现象,特别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人数比例较大。其原因:
期刊
【关键词】 “90后” 德育 对策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0.12.011    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这是教育工作者奉行的基本准则。桂林市宝贤中学建校以来,一直都坚持这样的传统。在做好“90后”中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宝贤中学采取务实、灵活的态度,走出了比较扎实的一步。  要做好“90后”中学生的德育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