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中央要求,在去年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级机关开展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3月以来,全省市县机关、国有企业和高校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各地各单位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密联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科学发展的最新实践。在应对危机中学习实践,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深入学习凝聚共识:一次思想观念大转变
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突出学习重点,丰富学习形式,深化学习效果,着力凝聚推进科学发展的共识和力量。一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中央规定的三本必读书目和中央、省委一系列重要精神,并注意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延伸拓展学习内容,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以先进典型引领学习。省里集中宣传了昆山市、靖江市、沭阳县、无锡尚德、沙钢等各类典型28个。各地各单位也推出一大批身边的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生动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和实践效应,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鲜活教材,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内在动力。三是以深入讨论推动思想解放。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四个清醒、四个不为”,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动科学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找准解放思想的落脚点。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不断推动科学发展理念转化为思路和举措。全省第二批参学单位组织中心组学习6000多次,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讨论会1万多场,参加人员350多万人次。
通过学习讨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市县机关在学习讨论中深化了“三个认识”: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增强干部的工作信心、企业的投资信心、群众的消费信心,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发展新机遇;深刻认识到“快”与“好”辩证统一。必须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紧密结合,使发展速度与发展后劲相统一,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難题;深刻认识到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以优良作风保证科学发展。国有企业在学习讨论中增强了“三个意识”:增强了机遇意识,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坚定了化危为机、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了责任意识,认识到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应当成为促进“三保”的重要力量;增强了创新意识,认识到只有调整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应对危机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高校在学习讨论中形成了“三个转变”的共识:高校正处在办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培育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大学制度转变,从相对封闭的传统办学模式向服务地方、开放办学转变。
调研分析破解难题:一次发展能力大提升
各地各单位把调查研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作为找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更广的视野审视自己、从更深的层次分析问题、在更高的平台谋划发展,努力深化对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式的规律性认识,找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一是联系国际金融危机查找问题。高度重视对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暴露出来的矛盾进行梳理,着力查找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市县联系经济结构性矛盾、增长方式粗放、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状况,查找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措施方面的问题;企业联系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上存在的差距,查找发展战略、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高校联系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的新形势、办学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情况,查找办学理念、办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二是在总结比较中深入分析。各级领导干部普遍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到发展一线了解群众期盼,从基层创造中探寻发展规律,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入了解先进地区的经验教训,在开阔眼界中更新观念,在对照先进中查找差距,在学习借鉴中寻求良策。三是问计于民集思广益。通过特邀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民意调查、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开辟网络平台等形式,请百姓当“评委”、提意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检查,广大党员干部对所处阶段性特征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了推动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苏北苏中各市县普遍认识到。既要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又好又快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形成后发优势。苏南各市县深刻认识到必须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抓创新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国有企业明确,要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把优化配置资源作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把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切实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内在活力。高校明确,要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观,立足自身的历史积淀、区域特征和行业特点,找准办学定位,深化内涵建设,强化校地互动、校企合作,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上下联动改革创新:一次制度建设大突破
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省委要求。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积极有序地推进制度创新,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完善干部考核体系、调整财税分配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健全民生保障机制、组织脱贫攻坚工程等7个政策性文件为主线,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认真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市县机关重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等方面创新制度;国有企业重点围绕完善企业战略规划、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适应变化持续优化的管理长效机制创新制度;高校重点围绕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创新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制度;开发区重点围绕创新集约发展机制、构建科学的选才用才机制、健全环境保护机制、优化管理服务机制和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制度。扬州市按照“1+X”体系创新制度机制,“1”就 是一个统领性文件《关于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意见》,“X”就是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推进招才引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名城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丹阳市根据省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的政策文件,完善《关于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绩效管理的意见》,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政治建设、辖区创新工作层面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将日常考核、群众评价、上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导向。
与此同时,针对市县、企业、高校查找出来的涉及顶层设计的突出问题,省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县(市)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实绩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研究完善《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还将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通过上下联动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水平。
边学边改取信于民:一次干部作风大改进
各参学单位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为实践载体,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优良的作风保障科学发展。一是全力助企解困。通过领导干部挂钩帮扶、搭建融资平台、减免税费等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全省高校深入实施“校企联盟”行动,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从松散型向建立稳定长效机制转变,目前已有3000多个专业学科与企业建立2900多个联盟。二是真心为民办事。重点围绕落实省里今年10件实事,省市联动抓好惠民百件实事,努力推动大学生和困难群众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文化惠民、农村交通和饮用水安全、脱贫攻坚等问题的解决。三是切实提高效能。市、县机关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管理创新,有效解决工作不切实、不扎实、不落实的问题。南京市推出改进作风10项重点措施,包括建立市、区(县)重大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选调80名机关干部任代办员,将全市各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咨询、投诉热线电话整合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建设服务大厅、工商服务大厅实行“一窗式”办理和“超时、缺席默许”等,组织机关部门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项目、服务人才。截至6月底,各参学单位查找出的3.6万多条突出问题,已解决1.4万多条,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建设服务党的中心任务的重大举措,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成功探索,为我们进一步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不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过程。科学理论只有与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转化为先进理念、正确思路和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理论、认认真真学典型、扎扎实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研究解决本地本单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本地本单位具体化、实践化、制度化,有效提升了工作水平,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实践启示我们,先进的理论只有化为党员干部的共识并正确指导实践,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巩固深化学习成果,努力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径。
第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过程。“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是当代江苏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也是江苏党的建设最大的历史任务。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调动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提高党员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通过领导带头改进作风推进边学边查边改,通过党组织上下联动合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江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定要坚持这些好的经验,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来谋划党的建设,以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作风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行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与根本力量的统一,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的统一。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查找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整改落实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形成了党群干群共谋科学发展、齐心攻坚克难的生动局面。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参与,最广泛地把科学发展观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和普遍实践,从而凝聚起推動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夏玉兰
深入学习凝聚共识:一次思想观念大转变
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突出学习重点,丰富学习形式,深化学习效果,着力凝聚推进科学发展的共识和力量。一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中央规定的三本必读书目和中央、省委一系列重要精神,并注意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延伸拓展学习内容,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以先进典型引领学习。省里集中宣传了昆山市、靖江市、沭阳县、无锡尚德、沙钢等各类典型28个。各地各单位也推出一大批身边的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生动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和实践效应,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鲜活教材,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内在动力。三是以深入讨论推动思想解放。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四个清醒、四个不为”,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动科学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找准解放思想的落脚点。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不断推动科学发展理念转化为思路和举措。全省第二批参学单位组织中心组学习6000多次,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讨论会1万多场,参加人员350多万人次。
通过学习讨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市县机关在学习讨论中深化了“三个认识”: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增强干部的工作信心、企业的投资信心、群众的消费信心,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发展新机遇;深刻认识到“快”与“好”辩证统一。必须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紧密结合,使发展速度与发展后劲相统一,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難题;深刻认识到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以优良作风保证科学发展。国有企业在学习讨论中增强了“三个意识”:增强了机遇意识,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坚定了化危为机、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了责任意识,认识到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应当成为促进“三保”的重要力量;增强了创新意识,认识到只有调整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应对危机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高校在学习讨论中形成了“三个转变”的共识:高校正处在办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培育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大学制度转变,从相对封闭的传统办学模式向服务地方、开放办学转变。
调研分析破解难题:一次发展能力大提升
各地各单位把调查研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作为找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更广的视野审视自己、从更深的层次分析问题、在更高的平台谋划发展,努力深化对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式的规律性认识,找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一是联系国际金融危机查找问题。高度重视对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暴露出来的矛盾进行梳理,着力查找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市县联系经济结构性矛盾、增长方式粗放、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状况,查找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措施方面的问题;企业联系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上存在的差距,查找发展战略、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高校联系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的新形势、办学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情况,查找办学理念、办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二是在总结比较中深入分析。各级领导干部普遍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到发展一线了解群众期盼,从基层创造中探寻发展规律,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入了解先进地区的经验教训,在开阔眼界中更新观念,在对照先进中查找差距,在学习借鉴中寻求良策。三是问计于民集思广益。通过特邀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民意调查、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开辟网络平台等形式,请百姓当“评委”、提意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检查,广大党员干部对所处阶段性特征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了推动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苏北苏中各市县普遍认识到。既要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又好又快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形成后发优势。苏南各市县深刻认识到必须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抓创新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国有企业明确,要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把优化配置资源作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把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切实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内在活力。高校明确,要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观,立足自身的历史积淀、区域特征和行业特点,找准办学定位,深化内涵建设,强化校地互动、校企合作,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上下联动改革创新:一次制度建设大突破
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省委要求。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积极有序地推进制度创新,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完善干部考核体系、调整财税分配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健全民生保障机制、组织脱贫攻坚工程等7个政策性文件为主线,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认真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市县机关重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等方面创新制度;国有企业重点围绕完善企业战略规划、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适应变化持续优化的管理长效机制创新制度;高校重点围绕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创新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制度;开发区重点围绕创新集约发展机制、构建科学的选才用才机制、健全环境保护机制、优化管理服务机制和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制度。扬州市按照“1+X”体系创新制度机制,“1”就 是一个统领性文件《关于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意见》,“X”就是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推进招才引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名城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丹阳市根据省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的政策文件,完善《关于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绩效管理的意见》,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政治建设、辖区创新工作层面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将日常考核、群众评价、上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导向。
与此同时,针对市县、企业、高校查找出来的涉及顶层设计的突出问题,省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县(市)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实绩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研究完善《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还将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通过上下联动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水平。
边学边改取信于民:一次干部作风大改进
各参学单位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为实践载体,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优良的作风保障科学发展。一是全力助企解困。通过领导干部挂钩帮扶、搭建融资平台、减免税费等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全省高校深入实施“校企联盟”行动,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从松散型向建立稳定长效机制转变,目前已有3000多个专业学科与企业建立2900多个联盟。二是真心为民办事。重点围绕落实省里今年10件实事,省市联动抓好惠民百件实事,努力推动大学生和困难群众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文化惠民、农村交通和饮用水安全、脱贫攻坚等问题的解决。三是切实提高效能。市、县机关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管理创新,有效解决工作不切实、不扎实、不落实的问题。南京市推出改进作风10项重点措施,包括建立市、区(县)重大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选调80名机关干部任代办员,将全市各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咨询、投诉热线电话整合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建设服务大厅、工商服务大厅实行“一窗式”办理和“超时、缺席默许”等,组织机关部门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项目、服务人才。截至6月底,各参学单位查找出的3.6万多条突出问题,已解决1.4万多条,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建设服务党的中心任务的重大举措,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成功探索,为我们进一步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不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过程。科学理论只有与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转化为先进理念、正确思路和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理论、认认真真学典型、扎扎实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研究解决本地本单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本地本单位具体化、实践化、制度化,有效提升了工作水平,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实践启示我们,先进的理论只有化为党员干部的共识并正确指导实践,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巩固深化学习成果,努力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径。
第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过程。“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是当代江苏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也是江苏党的建设最大的历史任务。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调动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提高党员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通过领导带头改进作风推进边学边查边改,通过党组织上下联动合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江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定要坚持这些好的经验,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来谋划党的建设,以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作风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行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与根本力量的统一,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的统一。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查找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整改落实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形成了党群干群共谋科学发展、齐心攻坚克难的生动局面。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参与,最广泛地把科学发展观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和普遍实践,从而凝聚起推動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