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世界:构建虚拟艺术工程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的艺术世界不断产生新的样式和新的观看方式,其中,独立动画就是一种。将影像动起来,这本来是人类的一个古老梦想,中国过去有皮影,西方在近代更是不断发明技术手段,试图将连续的图画动起来,如将若干张图画在机器上并置起来,快速叠放,使人的视觉产生观看动态的图像的印象。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发明了电影这一技术后,人们对图画动起来有了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动画终于成为一种新型的图像表现方式。这和摄影技术的发明有些类似,都是人类试图完成他们对世界的感知能力而有的创举;如同摄影渐渐地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动画这一类型也不断地被艺术家所采用、所创想,随着技术手段、科学发明和艺术观念的拓展,它也从产业化的商业用途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媒介。这就是独立动画的由来,也是艺术家对待任何新的表现语言的一种规律和趋势,他们总是要运用各种新的媒介来尝试新的表达可能性,来创造新的感知世界。艺术的创造欲望和人类的发明欲望是同步的,也是具有共性的,都是对世界存在方式的重新构造,一个表现为是情感与意义的特征,一个表现为是应用与实用的价值诉求。
  中国的动画之路也走了很长,在20世纪有很多艺术家参与进来,以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法,创作了《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一批深受欢迎、蜚声国际的优秀动画作品。但以一种个体身份和观念表现为特征的独立动画是90年代以来的事情,我们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个时期才开始有艺术家不是为了集体叙事需要、为大众播映的产业动画来创作作品。这里的时代背景是艺术理念的拓展以及一个新的时代的艺术家的整体成长,他们越来越把动画这一形式语言看作是独立使用的可表达意图与观念的媒介。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艺术家因此而获得艺术观念的开放,也获得创作艺术的自由精神。对中国艺术家而言,如何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如何强化自己对世界的敏感,都是他们选择艺术语言与形式的一个大前提。他们是在动画的动态空间里发现了一个非平面的虚拟三维世界,而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让艺术的自由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让思维的空间无限放大。
  因此,在整体意义上去研究当代的艺术,独立动画艺术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新枝,对它进行艺术意义与社会文化意义的研究和评价就需要认真对待。通过对这一类型的独立动画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可以将它们的艺术特质概括为“虚拟艺术工程”。它可以促使我们对独立动画的内在属性、构成机制、思考空间、发展潜力等内涵进行探讨,从独立动画的艺术性、观念性和个体性上进行批评建树。
  从独立动画的属性上看,它的制作完全依赖艺术家的创作,或手绘、或塑形、或数字,都是不以物理世界的现实场景为直接再现对象,从而自由地构建自身独立的想象世界,这也是“虚拟”的艺术属性。其次,任何一部独立的动画都是耗费了无数的时间、精力、脚本、合成、协作等而完成的一项工作,虽然其复杂程度有多有少,但都是建立在一套理性规范操作之上的系统工程,而传统的架上绘画、雕塑则体现为个体性、单一性,以“工程”命名“动画艺术”就显示了这个时代的艺术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以“虚拟艺术工程”来称谓这样的独立动画艺术可以使我们不断地去丰富、深入、扩展它的内在属性和特质,也从当代的社会文化思想上去有机地深化它的内涵和内容。
  在当代,动画是一种喜闻乐见的综合艺术,它集合了文学、电影、音乐、摄影、绘画、制作等手段,充分展示了人类的非凡想象力,特别是发明数字技术以来,它变得更加神幻多彩,打造了时空无限的奇观故事。但是独立动画在这方面的特殊性,则在于艺术家不仅仅是为了某个叙事,更是着力于探索某些严肃的话题和问题,它极力让自身的世界成为一种提出问题、展示想象、呈现未知的心灵视觉。
  独立动画不是一般的商业化动画大片,而是小制作、独立制作的艺术动画,也即艺术家个体或小组以独立的艺术观念来创作的一类动画作品。它的创作基础是艺术观念,它的功能定位是艺术,它的精神实质是前卫探索,它的学术地位是个人美学。因此,它们是商业动画之外并与之相异的创作,从这些独立动画影像的观看与阅读中,会透露出中国及这个世界的个体性价值的端倪,只有这些独立的动画影像才是没有大规模市场化的个体财富。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珍视、爱护这些独立的个体价值,社会化与商业化已经将人类的眼光、经验与存在同质化、格式化,所以我们要更加强调个体的、个性的、异质的独立动画影像,它是社会前沿嗅觉的触点,拨动着我们的思绪、激发着我们的世界想象。所以,作为艺术的动画就成为独立动画,进而言之,其动画之意义并非满足视觉消费的娱乐、意识形态的说教,而是展示睿智、幽默、辛辣、深刻、陌生、异质、批判的品格,是以动画影像的方式在对世界进行艺术的思考、观念的解读。这一类独立动画能够使我们看到中国这一代动画艺术家的智慧和心境,他们展示了不一样的思维和世界观,他们走出了单一静态的艺术行为,走向了多种思维能力的艺术;他们的动画叙事赋予各种情感色彩,包含了丰富的生命睿智和幽默,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塑造我们的心灵。
  动画以往是作为电影的补充、作为娱乐消遣的一种形式,甚至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这正如摄影作为实用工具,曾经是社会考察、科学研究、新闻故事的图像记录手段一样,但随着当代艺术的开展,摄影作为方法越来越成为独立的艺术媒介,不再等同于原来的“摄影”。同样,video也是如此—有录像机,不等于有了video艺术,而只有獨立的、前卫的艺术家借用了video的媒介形式,才使得video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电视台的播报节目。动画在当今也处在这样的一种变革中,即动画作为一种表现媒介和手段,越来越被独立的艺术家所采用,而日益呈现为独立而观念的艺术形式,其内在的独立性和艺术的新视角都使之有别于电影、动画片、动漫剧。而能否自觉地、观念地对待动画这样的媒介形式,就成为是否是独立动画的一个标志。中国近十年来产生了这样的艺术创作者,以动画为媒介来传达、表达、再现内心世界的想象。其作品不仅是心灵的故事述说,世界观念的展开,也是当代文化情境的产物。
  对独立动画的发展线索进行梳理和集中展示,即意味着将这样的艺术媒介形式再次凸显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也强调了独立动画是艺术,而不是商业和产业。独立动画—或更进一步地说是“观念动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严格地说,目前这方面的优秀艺术家不是很多,而他们得到的社会认同与支持也不多,持续发展并不均衡。正因如此,这方面的艺术家多是以个体的能力在做创作表达,真正地具有了“独立”的英雄色彩。
  所以,对这样一种不同凡响的综合性媒介艺术,由于其特殊性、创作的耗时、制作的复杂,要有足够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和推动,而且更要认知其新的艺术史意义,使这个方兴未艾的独立动画发展得更好,这样,学术研究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越是多的学术关注,越是能够更加确立其应有的艺术史价值和社会影响。今天的中国艺术家是与国际的艺术家同步的,在技术的掌握上、在观念的创新上,都有时代感,这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在这个领域有很多新知识、新技术需要介入进来,恰恰这一代新艺术家可以从全球的范围内,来思考全球化时代的共同命题,以独立动画的特殊方式感知、回应或思索、再造一个世界。
  中国的巨变需要表达,需要多元的形式去表达何以变、如何变、变到哪里去,对于独立动画而言,这样一种极具创想的媒介就为这种表达提供充足的空间,虽然要付出艰辛和毅力,但只要我们做了,就是在续写一种历史,就是在言明一种态度。独立动画之路,充满魅力和前景。
其他文献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前身是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拥有近60年的馆藏史,自身馆藏体系庞大,在由陈列馆转型美术馆的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展示艺术品的空间。实际上,是美术馆管理者的理念造就了空间的生命力。在王璜生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后,这个美术馆的生命活力被真正激发出来,成功举办了许多学术价值和未来前瞻性兼具的展览,为这个学院级别的美术馆赢得了尊重和口碑,这份荣耀与馆长王璜生丰富的美术馆管理经验密切相关。
期刊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李津也曾用“饮食男女”为题命名自己的作品系列,这四个字用于总结李津的画儿似乎再合适不过了。生活亦不过如此而已—饮食不可缺,男女添姿色。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画正处于变革的不稳定时期,以朱新建为代表的中国画艺术家开始了新文人画的探索,而李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可以说是同“当代水墨”共同成长起来,是水墨圈儿里的老人儿了。  他在年少轻狂时到过西藏;寻找绘画
期刊
坐落于东湖之滨的湖北美术馆建立于2007年,是由湖北省政府出资兴建的公立美术馆。其最初的馆名为“湖北省艺术馆”,涵盖范围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多个门类,后因馆内功能设施和研究方向等原因,于2010年正式更名为“湖北美术馆”。据副馆长冀少峰介绍,湖北美术馆作为一家区域美术馆,性质与中国美术馆等辐射全国范围的美术馆不同,其工作方向主要围绕区域美术而展开,所以湖北美术馆的办馆理念也很明确,即“立足
期刊
与社会性视角相关的诸多问题在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抽取社会信息样本并反映在自己的创作中,对于艺术家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社会信息样本原初功能的使用、变形或刻意消除等,是许多当代艺术家用来表达自我观念的语言方式之一。从公共空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材料,通过观念的过滤后将其综合呈现为一件静态或动态的作品,也是艺术家所建立的一种对于公共空间的观看与回应方式。  加布里尔·库里
期刊
中国画,顾名思义,其中国属性已在名称中显露无疑。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使中国这个名词表现为某些立场上的趣味性—中国人在个人利益方面的排他性在“中国制造”方面转而成为彻头彻尾的排己性。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和高新科技的涌入,使在文化上自足的中国人受到了醍醐灌顶般的精神冲击,鉴于国人辨别时代风向的能力,也就自然地顺势而行了。那么,若以此来说,中国画的生存价值何在呢?  中国画界在意识到自身存亡的危机感时,
期刊
今天,在影像的世界里,我们看亚马逊土著丛林觅食,看拉普兰人放牧驯鹿,看非洲角马迁徙,看印度人载歌载舞……恍然时光错置,这些常激起我们内心涟漪的遥远之地的情景,却几乎与我们的现实毫不相关,但谁又能说不是我们内心“生活在别处”隐秘愿望的投射?旅行,正是实现这种愿望的现实方式。在旅行已如燎原之火的今天,对于一位画家,它的意义是什么?阿兰·德波顿说:“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
期刊
2011年8月1日岛子从德国波恩给我发来一条手机短信:“没有心灵的拷问,没有终极之思,没有现实之上的超验张力。都在忙忙碌碌,苟且偷生。没有人的灵魂独立,何談艺术超越。回视天朝,无地自容。”我认为这段话就是岛子创作圣水墨的初衷和出发点,也是中国精神性艺术以及其他宗教艺术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我跟岛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相识,那时他已经跨界,从诗歌界转入美术界,1994年我和岛子、丁方一起编辑《中
期刊
“能量”是臧坤坤反复提到的一个词,也是他绘画的出发点,据他自己回忆,这很可能与他的童年经验有关,因为他自幼就喜欢运动,而父亲恰恰又是练武之人,这使得他对“运动之后体力的消耗和恢复”十分敏感,并因此着迷于潜能彼此消长、自我提升的形态与过程。创作于2008年的《能量NO.1》,可以看作他对此类主题的早期探索,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堆厚厚的油毡,层层叠叠覆盖在一根生锈的管道上,管道两端喷射出强大的气流,这气
期刊
我敢肯定地说,水墨画的本体论时代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它的终结,而水墨(包括宣纸、毛笔、墨等工具材料和语言方式在内),与其它的媒介(如油彩、综合材料、影像、装置、多媒体等)一样,作为观念和精神的媒介的新时代正在一步步地走近我们。所谓“媒介即观念”是说,以当代观念的态度来对待每一种媒介;反之则是,用一切的媒介来体现当代观念和批判精神。在当代水墨领域里,其中标志之一是蔡广斌的“水墨影像”。  蔡广斌这批“水
期刊
1.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杰出的艺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自己也进行艺术创作。本书主要介绍了自西方油画发展起时,线条、光线与色彩这三种油画中必备元素的发展过程,通过具体的论述及对具体画作的描述,从绘画的三种基本元素反映出西方油画的发展史。  2.  内容简介:  2012年,今日美术馆将馆内公益项目“马爹利今日艺术讲坛”系列讲座结集出版。第一辑为版画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