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峰:践行美术馆之职责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东湖之滨的湖北美术馆建立于2007年,是由湖北省政府出资兴建的公立美术馆。其最初的馆名为“湖北省艺术馆”,涵盖范围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多个门类,后因馆内功能设施和研究方向等原因,于2010年正式更名为“湖北美术馆”。据副馆长冀少峰介绍,湖北美术馆作为一家区域美术馆,性质与中国美术馆等辐射全国范围的美术馆不同,其工作方向主要围绕区域美术而展开,所以湖北美术馆的办馆理念也很明确,即“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兼顾历史,服务当代。”重点针对湖北的美术史、美术现象和美术教育服务。
  作为中部大省,湖北自古便是文化丰沛之地,历史上不仅有悠久灿烂的楚国文化,还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诸多运动思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天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的诸多艺术家和批评家,诸如曾梵志、皮道坚、尚扬等人都具有深厚的湖北背景。不过作为一个九省通衢的省份,其浓重的码头文化同样造就了湖北人的向外的性格。所以多数艺术家和批评家在成名后通常选择离开湖北,到经济、文化更为活跃的地方发展,这也是造成今天湖北当代艺术现状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针对此种现象冀少峰同样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湖北美术馆虽然抢在全国性的美术馆热潮来临前把美术馆建起来,但是由于湖北地区的人才外流严重,直接导致了诸多在美术史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作品外流,我们虽然对20世纪湖北艺术作品进行了抢救性收藏,可惜成效不佳。作品的大量流失为我们的收藏、研究环节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一些作品在展览中只能以文献的形式代替,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虽然在藏品资源方面受到了诸多的限制,但湖北美术馆还是依靠自身的明确定位,结合湖北当地的艺术文化优势,在保证展览多样性的基础上,以差异化的运营模式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在现今各大城市当代艺术双年展、三年展扎堆的情况下,湖北美术馆坚持差异化的理念,在2010年以楚文化卓越的漆器艺术为基础,举办了别具一格的“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让传统漆艺与当代视觉经验发生碰撞,同时也对漆艺术和区域美术史的发展进行了弘扬和促进。而在2012年,结合馆内的特色藏品,湖北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冀少峰表示:“工业版画虽是边缘艺术门类,但同样是美术史板块中的一部分,我们不在乎范围是否小,而在乎是否能将其做深入。”在文革末期,一野、武钢、武重等许多湖北重型企业的工人的版画创作热情活跃,在全国举办了多次工人版画展览,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湖北美术馆邀请了全国20多个以重型企业为基础存在的工人版画创作群体,促成了工业版画三年展。并以此形成了特色收藏板块,保证了湖北美术馆在差异化中的竞争力。
  自建馆以来,湖北美术馆就一直着手进行湖北美术史的梳理和研究,并在2010和2011年以湖北近百年的美术现象及作品作为研究和呈现的切入点,策划了“回顾与展望系列展”,以此梳理湖北美术的发展史。在展览的同时,湖北美术馆也展开了20世纪湖北美术大事记及口述史的录音整理、存档等工作,经过5年的准备后,最终在2012年末推出了名为“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的大型陈列展,此展览以梳理史料为主,全面反映了20世纪湖北美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创作成果,为湖北美术史的梳理构建了系统的框架。同时首开美术馆固定陈列展之先河,尝试从美术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型,呈现了湖北美术馆活跃的开拓性思维。
  湖北美术馆作为一个公立美术馆,除了在学术、展览方面有所建树,对民众美术观念的养成和美术教育的促进也是其重要的努力方向。对于湖北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责任,冀少峰说:“公共教育是责无旁贷的,并且湖北美术馆在开展公共教育活动时更加注重观众对活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比如作为湖北美术馆当代艺术方面的品牌展‘三官殿1号艺术展’在开展公共活动时,就针对许多市民看不懂当代艺术的窘境开展了‘艺术家与你同行’、‘策展人导览’以及‘馆长导览日’等活动,让观众与艺术家、策展人、馆长面对面接触,从多个角度了解当代艺术的内涵和所指,降低观看难度,同时树立观众对当代艺术的信心,这样才起到所谓教育的作用。”
  如此活跃的公共教育在湖北美术馆也并不是孤例,在2010年举办“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时,湖北美术馆就与移动公司合作,在系列讲座时推出了二维码服务系统,凭借二维码不仅能够免费参与湖北美术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同时能够将漆艺三年展的作品图片发送至手机当中,让观众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观看展览。而在2011年举办“回顾与展望—中国画展”时,湖北美术馆推出了参与度极强的“今日中国画大专辩论赛”,广邀湖北多所知名院校组成辩论队伍,针对中国画如今面临的全球化、方向性和是否变化等问题开展了一连9场地辩论赛,该活动不仅得到了诸多院校学子的热烈响应,同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讨论,场场爆满的局面也让人看到社会对于中国艺术发展现状的关注。由于高参与度和话题性,这两个活动也被评为2010年和2011年度国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重点扶持对象。凭借扎实的办馆理念和活跃的教育思维,湖北美术馆于2011年与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8家老牌美术馆一同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而作为其中最年轻的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的快速成熟让人看到公立美术馆的积极努力。
  如今中国的美术馆进入高速建设时期,据报道称全国每年都有百余座美术馆拔地而起,因此有人将这个势头称之为“美术馆时代”。虽然美术馆的快速建立反应了国家和人民在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后对精神文化的重新重视,不过各式各样美术馆建设的速度过快,也不禁让人对其建立初衷和经营策略产生质疑。对于“美术馆时代”的提法,冀少峰立即反问道:“我们真的迎来美术馆时代了吗?现在许多美术馆在充其量只能算展览馆,展览匆匆地来又匆匆结束,没有学术意义,门槛太低。甚至许多美术馆存在着收费展览的现象,让许多原本没有资格进入美术馆的展览举办,混淆观众的视听,更加加深了观众对艺术的不解。并且在国内美术馆里举办地展览普遍时间过短,其中一些展览开幕式即闭幕式。在国外一个展览低于3个月的展出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无效的,因为许多公众都是在一两个月之后才知道这个展览,我们如今走马灯式地换展览,其中有的是给领导看的,有的是给藏家看的,就是很少有给百姓看的。”
  建美术馆容易,经营美术馆难,美术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才、收藏、学术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苦心构建。如今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美术馆建设热潮中有多少是政绩工程,又有多少是借美术馆之名行圈地之实的项目我们不得而知。但就目前中国的艺术教育形势而言,美术馆的建立却又是非常必要的。人们已经被高考的指挥棒束缚得太久,艺术的基础教育甚至在大学中也没有广泛推行,所以这部分的责任只能由众美术馆来完成,但如何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有效地美术馆却是后来者和先行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公立美术馆,湖北美术馆虽然没有震惊艺术圈的大事件,但是在学术研究、区域美术史的梳理和公共教育方面的默默努力,卻是可供许多美术馆参照的方向,而这也正是社会所需要的美术馆。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有中国本土特色名称的青年美术双年展,两年一届的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已经走过了它的第九个年头。继上届多伦青年艺术家群展以“后传统—放大的切片”为话题,来探讨青年创作现象的展览方式,在2012年底,多伦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调,将侧重关注青年艺术创作中的日常经验,并以“日常观:一种生活实践”作为第五届上海多伦青年艺术家群展的研究主题,展开对青年艺术创作的梳理和书写。  由青年艺术家的中坚群体组成的参
期刊
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当代艺术的崛起,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被进一步地模糊,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相比之下,作为20世纪经典艺术的延续,抽象艺术与世俗生活始终保持着谨慎、有尊严的距离,显得并不那么亲近,对于国内习惯了以内容为先,且缺少抽象艺术欣赏经验的观众来说,抽象艺术显得过于神秘,甚至有些晦涩。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此之前,从未有抽象艺术家能在中国美术馆做抽象艺术个展。  
期刊
在通向二楼展厅的台阶上,我突然想起了Johnny Rotten在离开Sex Pistols后更名为John Lydon,并组建起那支名为Public Image Limited的摇滚乐团等,这些与展览内容毫无关联的信息碎片。而差劲的听力让我并不具备用英语顺畅交流的能力,于是对音乐的理解就仅限于对唱腔和曲调变化的感知上了。  让人一头雾水的文章开头,或许是我理屈词穷时稍显卖弄的不负责任,却同时让我想
期刊
2012年是今日美术馆建馆的第十个年头,用前任馆长张子康的话来说,第一轮美术馆的建馆浪潮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好戏在后头;2012年12月15日,挂牌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的湖北美术馆主办了“2012年全国美术馆年会”,年会上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透露出政策的信号,他说文化部历来重视并积极推动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对于美术馆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是艺术司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艺术司在全国各地专业委员的协作下组织开
期刊
作为现任广东时代美术馆的馆长,学经济出身的赵趄最初与文化圈并不搭界。1998年1月他加入粤海地产旗下的丽江花园,并进入地产行业,但对于文化项目的关注和参与却始终渗透在赵趄的职业生涯中。如在2001至2006年间开设于丽江花园中的“香雪梵溪”书店,除了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不同种类的书籍选择之外,赵趄还借来艺术品在书店中进行展示,并定期举办文艺电影和DV的放映活动等,这也让“香雪梵溪”成为当时丽江花园中最
期刊
由郑好先生出资创办的昊美术馆即将于2013年开幕,这座由著名意大利建筑师邦德亚力先生设计的美术馆坐落于上海浦东张江祖冲之路2277号,美术馆共计有近10000方米的展览和陈列空间,并被融合进  上海世和中心主体建筑的不同区域内。而不久之前韩国著名策展人尹在甲担任昊美术馆馆长职务的消息一经确认,也成为了被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曾经阿拉里奥画廊空间的负责人,尹在甲有着丰富的个人经历:曾在中央美术
期刊
以个人化的水墨方式,真实的表达我内心所思即心理趋向是我近三年来的工作。  一些作品问世后我平静的发现这种个人化的心理表达与社会集体意识相一致,这说明真实的社会心理需求由无数个如我一样的个体灵魂组成。精神虽然相互隔阂,但却又不约而同的夹杂着相似的社会病疾。  之所以继续水墨影像方式,主要是基于目前的心理因素。  分析社会心理走向、许许多多的个体现象显现出诉说内心私密的需求。私密化如手机中的微信传播,
期刊
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的前身为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作为证大集团投资建立的非盈利艺术机构,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自2005年开馆展“电子园林”开幕以来,就定位在关注新媒体、新绘画的成长和发展,对中国本土当代艺术史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进行梳理、关注以艺术介入社会的公共话题等具有当代性的范畴之内。曾先后举办了如2006年“闪亮像素”、“拾贰: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获奖作品展”、2007年“卡塞尔文献展50年——
期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前身是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拥有近60年的馆藏史,自身馆藏体系庞大,在由陈列馆转型美术馆的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展示艺术品的空间。实际上,是美术馆管理者的理念造就了空间的生命力。在王璜生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后,这个美术馆的生命活力被真正激发出来,成功举办了许多学术价值和未来前瞻性兼具的展览,为这个学院级别的美术馆赢得了尊重和口碑,这份荣耀与馆长王璜生丰富的美术馆管理经验密切相关。
期刊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李津也曾用“饮食男女”为题命名自己的作品系列,这四个字用于总结李津的画儿似乎再合适不过了。生活亦不过如此而已—饮食不可缺,男女添姿色。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画正处于变革的不稳定时期,以朱新建为代表的中国画艺术家开始了新文人画的探索,而李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可以说是同“当代水墨”共同成长起来,是水墨圈儿里的老人儿了。  他在年少轻狂时到过西藏;寻找绘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