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图书推荐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杰出的艺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自己也进行艺术创作。本书主要介绍了自西方油画发展起时,线条、光线与色彩这三种油画中必备元素的发展过程,通过具体的论述及对具体画作的描述,从绘画的三种基本元素反映出西方油画的发展史。
  2.
  内容简介:
  2012年,今日美术馆将馆内公益项目“马爹利今日艺术讲坛”系列讲座结集出版。第一辑为版画方面讲座的内容整理,讲演者从不同的角度、目的出发,阐释对版画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从版画的入门、启示,到西方汉学的图像系统,从基本制作到中外版画的历史传承……
  3.
  内容简介:
  今天大众所认知和熟悉的文学领域并不是文学圈子的全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总会有一些不为众人所知甚至闻所未闻的大家,许多在当时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很快被湮没,甚至一度在全国很有影响的而最终还是未写进官方文学史,直到今天他们几乎都没有“抛头露面”的机会,作者把这些有较大影响力的现当代作家称为“文学史上的失蹤者”。
  4.
  内容简介:
  近些年来,策展人的职业身份也在艺术展览中得以逐步确立,本书通过采访11位策展人,对他们的策展经历做了深入的挖掘,有助于我们透彻清晰地认识策展人的身份,而他们的经历对于我们深入拓展和研究当代艺术也有重要的贡献。
  5.
  内容简介:
  抽象绘画被公正地称为“20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可是却没有人断言它属于普及的艺术形式。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它仍然像是喜玛拉雅山—离大家太远、太高,难于入门而招致误解。本书是抽象绘画的专著,对抽象绘画理论、画家、作品及创作思想都有严谨而细致的论述。
  6.
  内容简介:
  作者虽称自己是红尘中的闲人,却绝非游手好闲之徒,其闲闲得风趣,闲得从容,闲得颇有风雅,通过闲闲的文字娓娓道来成都人的各种休闲方式和成都人特有的生活哲学,看似碎语闲言却处处透出生活的智慧,看似漫不经心却有随遇而安随机而动的坦然。
其他文献
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的前身为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作为证大集团投资建立的非盈利艺术机构,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自2005年开馆展“电子园林”开幕以来,就定位在关注新媒体、新绘画的成长和发展,对中国本土当代艺术史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进行梳理、关注以艺术介入社会的公共话题等具有当代性的范畴之内。曾先后举办了如2006年“闪亮像素”、“拾贰: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获奖作品展”、2007年“卡塞尔文献展50年——
期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前身是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拥有近60年的馆藏史,自身馆藏体系庞大,在由陈列馆转型美术馆的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展示艺术品的空间。实际上,是美术馆管理者的理念造就了空间的生命力。在王璜生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后,这个美术馆的生命活力被真正激发出来,成功举办了许多学术价值和未来前瞻性兼具的展览,为这个学院级别的美术馆赢得了尊重和口碑,这份荣耀与馆长王璜生丰富的美术馆管理经验密切相关。
期刊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李津也曾用“饮食男女”为题命名自己的作品系列,这四个字用于总结李津的画儿似乎再合适不过了。生活亦不过如此而已—饮食不可缺,男女添姿色。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画正处于变革的不稳定时期,以朱新建为代表的中国画艺术家开始了新文人画的探索,而李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可以说是同“当代水墨”共同成长起来,是水墨圈儿里的老人儿了。  他在年少轻狂时到过西藏;寻找绘画
期刊
坐落于东湖之滨的湖北美术馆建立于2007年,是由湖北省政府出资兴建的公立美术馆。其最初的馆名为“湖北省艺术馆”,涵盖范围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多个门类,后因馆内功能设施和研究方向等原因,于2010年正式更名为“湖北美术馆”。据副馆长冀少峰介绍,湖北美术馆作为一家区域美术馆,性质与中国美术馆等辐射全国范围的美术馆不同,其工作方向主要围绕区域美术而展开,所以湖北美术馆的办馆理念也很明确,即“立足
期刊
与社会性视角相关的诸多问题在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抽取社会信息样本并反映在自己的创作中,对于艺术家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社会信息样本原初功能的使用、变形或刻意消除等,是许多当代艺术家用来表达自我观念的语言方式之一。从公共空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材料,通过观念的过滤后将其综合呈现为一件静态或动态的作品,也是艺术家所建立的一种对于公共空间的观看与回应方式。  加布里尔·库里
期刊
中国画,顾名思义,其中国属性已在名称中显露无疑。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使中国这个名词表现为某些立场上的趣味性—中国人在个人利益方面的排他性在“中国制造”方面转而成为彻头彻尾的排己性。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和高新科技的涌入,使在文化上自足的中国人受到了醍醐灌顶般的精神冲击,鉴于国人辨别时代风向的能力,也就自然地顺势而行了。那么,若以此来说,中国画的生存价值何在呢?  中国画界在意识到自身存亡的危机感时,
期刊
今天,在影像的世界里,我们看亚马逊土著丛林觅食,看拉普兰人放牧驯鹿,看非洲角马迁徙,看印度人载歌载舞……恍然时光错置,这些常激起我们内心涟漪的遥远之地的情景,却几乎与我们的现实毫不相关,但谁又能说不是我们内心“生活在别处”隐秘愿望的投射?旅行,正是实现这种愿望的现实方式。在旅行已如燎原之火的今天,对于一位画家,它的意义是什么?阿兰·德波顿说:“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
期刊
2011年8月1日岛子从德国波恩给我发来一条手机短信:“没有心灵的拷问,没有终极之思,没有现实之上的超验张力。都在忙忙碌碌,苟且偷生。没有人的灵魂独立,何談艺术超越。回视天朝,无地自容。”我认为这段话就是岛子创作圣水墨的初衷和出发点,也是中国精神性艺术以及其他宗教艺术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我跟岛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相识,那时他已经跨界,从诗歌界转入美术界,1994年我和岛子、丁方一起编辑《中
期刊
“能量”是臧坤坤反复提到的一个词,也是他绘画的出发点,据他自己回忆,这很可能与他的童年经验有关,因为他自幼就喜欢运动,而父亲恰恰又是练武之人,这使得他对“运动之后体力的消耗和恢复”十分敏感,并因此着迷于潜能彼此消长、自我提升的形态与过程。创作于2008年的《能量NO.1》,可以看作他对此类主题的早期探索,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堆厚厚的油毡,层层叠叠覆盖在一根生锈的管道上,管道两端喷射出强大的气流,这气
期刊
我敢肯定地说,水墨画的本体论时代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它的终结,而水墨(包括宣纸、毛笔、墨等工具材料和语言方式在内),与其它的媒介(如油彩、综合材料、影像、装置、多媒体等)一样,作为观念和精神的媒介的新时代正在一步步地走近我们。所谓“媒介即观念”是说,以当代观念的态度来对待每一种媒介;反之则是,用一切的媒介来体现当代观念和批判精神。在当代水墨领域里,其中标志之一是蔡广斌的“水墨影像”。  蔡广斌这批“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