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鉴于此,借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就成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小学德育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我国小学德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效果差等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良性结合开始,小学道德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进一步融合,就成为德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小学德育质量,推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密联系,小学德育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本质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关注的分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要想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二者融合的共同作用力,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究其原因,教师是教学的施行者和参与者,教师自身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影响深远。试想,一个素质低下的老师,如何能高效教学,如何能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学生呢?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大会、教师民主生活会、思想主题活动等途径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教师育人
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知识传播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必须围绕课堂教学而进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发
展。如在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从交通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等方面来阐述规则的重要性,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规则内容,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师长,爱护公共设施,遵纪守法。接下来,教师可以《小学生守则》、课堂规则、学习规则内容为切入点,探讨规则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如课堂上大声喧哗会影响教学秩序,没有课堂规则的约束,则教学难以进行;见到老师不问好,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而影响师生关系。总之,小学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积极向上的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活动和德育实践是检验德育教学效果的试金石。素质教育提高了人们对教学实践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促使许多学校在关注思想品德教学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实践力度。一般来说,小学德育实践形式有德育主题会议、共青团团队活动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常用手法。如某教师借学校“做文明、自信校园小主人”德育创建活动之际,在班级范围内开展了“微笑进校园”“礼仪伴我行”“榜样在身边”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该教师先通过活动动员会吸引学生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通过文明礼仪歌谣创编、活动宣传页编印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进而立足活动文明公约,开展文明礼仪培训和指导,对小学生进行意识力、人格、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注意礼仪,弘扬正气。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
体。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弘扬校园主旋律,优化思想道德教学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强调的就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目前来说,通过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德育教学的途径有:在校门口、餐厅、厕所、花坛、草地、道路、课堂等学生视线所及之处,设置宣传画、警示语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物质设施,激发学生求知、求美、求乐的热情;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优化物质设置的布局,优化校园环境,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样,在小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借助校训、校歌、升旗仪式、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办学理念、教学目标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对小学生成长以及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小学品德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芸,吴锡改.开展成功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J].教书育人,2011(6).
[2]张东良,王太军.优化心理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9).
[3]唐惠玉.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提效方案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1(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小学德育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我国小学德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效果差等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良性结合开始,小学道德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进一步融合,就成为德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小学德育质量,推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密联系,小学德育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本质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关注的分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要想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二者融合的共同作用力,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究其原因,教师是教学的施行者和参与者,教师自身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影响深远。试想,一个素质低下的老师,如何能高效教学,如何能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学生呢?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大会、教师民主生活会、思想主题活动等途径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教师育人
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知识传播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必须围绕课堂教学而进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发
展。如在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从交通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等方面来阐述规则的重要性,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规则内容,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师长,爱护公共设施,遵纪守法。接下来,教师可以《小学生守则》、课堂规则、学习规则内容为切入点,探讨规则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如课堂上大声喧哗会影响教学秩序,没有课堂规则的约束,则教学难以进行;见到老师不问好,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而影响师生关系。总之,小学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积极向上的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活动和德育实践是检验德育教学效果的试金石。素质教育提高了人们对教学实践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促使许多学校在关注思想品德教学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实践力度。一般来说,小学德育实践形式有德育主题会议、共青团团队活动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常用手法。如某教师借学校“做文明、自信校园小主人”德育创建活动之际,在班级范围内开展了“微笑进校园”“礼仪伴我行”“榜样在身边”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该教师先通过活动动员会吸引学生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通过文明礼仪歌谣创编、活动宣传页编印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进而立足活动文明公约,开展文明礼仪培训和指导,对小学生进行意识力、人格、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注意礼仪,弘扬正气。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
体。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弘扬校园主旋律,优化思想道德教学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强调的就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目前来说,通过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德育教学的途径有:在校门口、餐厅、厕所、花坛、草地、道路、课堂等学生视线所及之处,设置宣传画、警示语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物质设施,激发学生求知、求美、求乐的热情;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优化物质设置的布局,优化校园环境,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样,在小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借助校训、校歌、升旗仪式、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办学理念、教学目标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对小学生成长以及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小学品德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芸,吴锡改.开展成功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J].教书育人,2011(6).
[2]张东良,王太军.优化心理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9).
[3]唐惠玉.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提效方案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