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0-000-01
摘 要 有效性教学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合理教学内容的选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课堂 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客观规律,教师按照教学目标以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向,使学生想学、愿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在有限的精力和物力基础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教学内容的选取
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太多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人文、地理、以及教学设施的情况,选取一些在学生感兴趣、能容在接受能力范围内,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教学内容;二是要符合小学生身体运动规律和技术原理,按照适合其年龄段的训练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例如在小学生在初阶段身体状态适合发展身体的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级的学生这可以逐渐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三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地域气候、器材设施配备选取适合学校自身状况的教学内容,实施体育教学,在器材、场地的选取上应本着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使用前确保器材场地是完好、安全的。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孩子耐力锻炼具有很好效果的长跑,由于孩子所处的年龄段耐力较差,且运动期间枯燥乏味,学生的锻炼意愿低。如果改成追逐跑,接力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的疲惫,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另外,要结合小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不尽相同,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同一标准来要求,可以采用层次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难度的训练内容,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三、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体育课程基本都是在户外进行,场地空阔,教师的声音不能有效传达,加上户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花草树木等东西较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此时教师传授相关的知识时,应该多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并配合一些富于表情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 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动作要要身体力行,做一示范,让学生有一个形象上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要做好课堂评价,有效、适时、得当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它可以是一个手势、一次掌声、一次欢呼,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在学生取得自我突破的时候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勇气和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向,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
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保障,体育课堂多是在室外进行,场地大、学生多、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无法顾及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必要的课堂堂规来约束他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这样课堂才不至于出现混乱和事故。很多学生在室外活动时一些不良的习惯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小学生贪玩,自制力差,主要表现在知而不行,行而不果,这样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更正,培养他们良好的纪律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的组织和调动都需要纪律保证。教学中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记录违规次数,反复训练等手段达到逐渐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五、注重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学中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启迪,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设计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另外,课堂上不应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应该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合作者,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做一正确的引导。
任课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在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体育有效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身心发展特点,多采用情景化、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体育课上感觉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和享受,增强孩子对体育课程兴趣,增强学生对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各项活动的参与度也就相应的增加,学生的身心素质也就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2007(01).
[2] 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1).
[3] 袁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4] 邱云华.浅析当前小学体育的有效性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5).
摘 要 有效性教学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合理教学内容的选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课堂 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客观规律,教师按照教学目标以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向,使学生想学、愿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在有限的精力和物力基础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教学内容的选取
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太多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人文、地理、以及教学设施的情况,选取一些在学生感兴趣、能容在接受能力范围内,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教学内容;二是要符合小学生身体运动规律和技术原理,按照适合其年龄段的训练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例如在小学生在初阶段身体状态适合发展身体的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级的学生这可以逐渐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三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地域气候、器材设施配备选取适合学校自身状况的教学内容,实施体育教学,在器材、场地的选取上应本着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使用前确保器材场地是完好、安全的。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孩子耐力锻炼具有很好效果的长跑,由于孩子所处的年龄段耐力较差,且运动期间枯燥乏味,学生的锻炼意愿低。如果改成追逐跑,接力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的疲惫,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另外,要结合小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不尽相同,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同一标准来要求,可以采用层次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难度的训练内容,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三、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体育课程基本都是在户外进行,场地空阔,教师的声音不能有效传达,加上户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花草树木等东西较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此时教师传授相关的知识时,应该多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并配合一些富于表情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 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动作要要身体力行,做一示范,让学生有一个形象上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要做好课堂评价,有效、适时、得当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它可以是一个手势、一次掌声、一次欢呼,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在学生取得自我突破的时候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勇气和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向,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
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保障,体育课堂多是在室外进行,场地大、学生多、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无法顾及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必要的课堂堂规来约束他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这样课堂才不至于出现混乱和事故。很多学生在室外活动时一些不良的习惯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小学生贪玩,自制力差,主要表现在知而不行,行而不果,这样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更正,培养他们良好的纪律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的组织和调动都需要纪律保证。教学中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记录违规次数,反复训练等手段达到逐渐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五、注重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学中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启迪,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设计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另外,课堂上不应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应该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合作者,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做一正确的引导。
任课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在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体育有效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身心发展特点,多采用情景化、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体育课上感觉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和享受,增强孩子对体育课程兴趣,增强学生对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各项活动的参与度也就相应的增加,学生的身心素质也就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2007(01).
[2] 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1).
[3] 袁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4] 邱云华.浅析当前小学体育的有效性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