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使国家能够高效运转,社会及人民就应该高度关注精准扶贫背景下,所开展的金融扶贫模式中出现的瓶颈以及风险,让贫困地区能够实现脱贫的最终目标,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实现全国各个地区各地区人民的共同繁荣,国家也要细致分析,精准扶贫模式下的金融扶贫状况,对所存在的一些风险深入研究,以达到促使金融扶贫持续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本为首先简要分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具体模式,随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风险。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扶贫;风险研究
引言:
精准扶贫的提出是为了切实解决贫困地区所面临的金融困难,让贫困地区能够与国家共同进步,各地区的人们都能享受到这个时代的便捷与幸福。但是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的开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风险以及问题,如果风险不能够被及时的预防或解决,就会导致金融扶贫项目的开展受到严峻阻碍。因此对目前的风险深入研究已经变成了尚待解决的当务之急,国家以及社会都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断的推进金融扶贫项目的开展,促使金融扶贫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快速进步。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具体模式
(一)国家关注度不高,无法持续发展
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目前已经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请社会也在积极的为金融扶贫模式的进展保驾护航。无论是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是服务的态度目标,都在追求全面的创新与变革,以保证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以及生活水平都能够全面改善,推动扶贫项目的持续发展。但是传统意义上,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国家的关注度不高,最终导致无法使金融扶贫工作持续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地区,在经济条件上远远差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人们的收入过少已经成为了普遍状态,经济条件都无法提高,导致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只是在温饱线上极力挣扎,而在此种情形下,当地政府也无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最终导致扶贫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化的模式,并没有真实的资金来源扶助扶贫工作的展开,这也导致无法解决贫困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贫困地区政府只能通过跑部进省的方式来寻求资金的流入,可就算能够争取到一些扶贫资金,也与需要解决贫困地区的目标相差甚远[1]。而且在扶貧资金投放时,所选用的投放方法也存在着一些漏洞,一次性投放资金会导致扶贫的效果极差,没有方向性,更没有针对性的解决贫困地区说面临的困难,让人们没有真切的感受到扶贫为他们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变,最终使得金融扶贫工作无法持续发展。
(二)资金管理混乱;效益不高
对于金融扶贫模式来说,资金管理可谓是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资金管理十分混乱,资金的投放比较分散,没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资金,在扶贫,财政,农业,水利,粮食等多方面领域,国家都会将资金进行投入,并且没有统一的资金管理部门对国家资金进行全方位掌控,使得扶贫资金并没有规范化,集中化的投放与管理,最终导致扶贫资金不能够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的困难。另外扶贫资金的投入主要运用在了农业生产,出行,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上,而且投放的比例都是依据指标进行投入,而能够流入到贫困人民手中的资金少之又少,这样会大大减小资金的流动性,非常不利于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这些资金都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投入模式,使得效益逐渐降低。
(三)金融定位不准确;主动性降低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金融扶贫也要定位自身的机制,明确工作的理念以及经营的目标。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一些机构不断的深入创新与改革,将目标放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上面,深入研究收益以及风险之间的因素与联系,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参与扶贫工作是否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弊大于利的状况,他们就会选择不参与此项扶贫工作,或者是参与的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他们逐渐远离那些经济效益比较低的项目工程,例如农林牧渔以及加工等产业,这些金融机构已经忘记了自身的工作定位,对于一些发放小额农户贷款的工作,已经明显出现了效率低,质量差的服务态度,这无疑对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环境基础建设差;无法发挥作用
由于国家对金融扶贫项目已经有了一些关注度,贫困地区也按照国家的指示,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高度关注环境技术建设,不断的创新,改革自身的一些问题,但是只是计划当中的改变,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之中,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的策略少之又少,这使得金融扶贫项目无法推进,在金融机构与一些贫困地区之间没有一个相互联系的纽带,贫困地区的问题也因此没有办法得到切实解决,这种不利于项目推进的生态环境,已经使金融扶贫的开展受到严重阻碍[2]。而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过规范完整的信用体制建设,也致使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项目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这让资金的流转与使用不能按照要求彰显出其重要意义。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风险分析
(一)信息结构不对称
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贫困地区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各不相同,由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和我们不一样的经济发展趋势,让贫困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困状况,这也是竞争市场呈现不均衡状态,信息结构不对称的情况也屡次发生。但从细致的方面来看,不对称的状况也存在很多地方,在金融机构与贫困户之间,贫困地区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和贫困户之间,不对称的现象更为广泛,这致使出现风险的几率骤增。这种风险隐患的存在,会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对扶贫项目持有怀疑态度,让他们对借贷问题保持不一样的观点,国内主要分为两部分,有一些贫困户认为扶贫是国家对于他们的帮助,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认为借贷的全部资金无需偿还,而另一部分贫困人民则将借贷看作一种不正规不安全的手段,并不依靠金融扶贫项目的补助,所以在非常紧急关头,他们甚至会选择借助高利贷来维持生活。
(二)不能持续发展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在短期内确实可以切实解决贫困地区以及人民的生活问题,也能够按照国家的指示,紧紧跟随国家的命令与指挥。但这只是存在于一段时间内,在长期的发展中,并未体现出金融扶贫的具体意义,这就使得金融扶贫的项目格局过小,不能够持续的发展。金融扶贫项目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资金的长久流通,如果其中的某一环节不能够有效发展,就会导致最终扶贫项目走向失败,不能够长期有效的改变贫困地区的状态。另外,在金融扶贫过程中的人才,如果不能够得到长期的培训,贫困户就会出现逾期不还款现象,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如果收成不好就会致使他们无法承担生活的压力,也会造成金融扶贫出现隐患[3]。
(三)金融扶贫与互联网金融联系风险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贫困地区也因此看到了希望,让金融扶贫与互联网金融直接密切联系,但存在的风险也数不胜数。例如在互联网上制定私人农场,充分的利用起农民手中所闲置的土地资源,这个想法与主意都是非常新颖的,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总是有些遥远,一些有关土地的权益以及权责都存在着复杂的问题,这导致这项项目的风险指数逐渐增多,而农业本身也是存在风险的领域,二者的结合一定会大大增加风险指数,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可谓是难上加难。
(四)谋取私利
金融扶贫本身就举步艰难,一些资金没有办法被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使得投入到贫困地區人民手中的资金少之又少[4]。而在如此关键且艰难的时期,仍然有一些机构内部人员,贪图利益,谋取私利。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职权以及权力,为谋取私利开启便捷通道,这样的行为为自己的投入使用产生了巨大威胁,金融扶贫本身就是比较难以平衡的项目,如果有人在从中作梗,更会让原本困难的项目推进雪上加霜,为金融扶贫模式带来无限的风险,因此国家以及社会要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将贪污腐败的气焰彻底消灭,还给人民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崭新的时代,但是仍有一些贫困地区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国家以及社会都高度关注金融扶贫工作,深入探究金融扶贫模式以及风险存在的因素,对于存在的风险摸索出最为适合的解决办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主要支撑,也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云鸽. 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及风险分析[J]. 金融经济, 2018, No.478(04):15-16.
[2]曾巍.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湖北省农村金融扶贫问题与对策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 018(005):20-24.
[3]庄裕锋, 王君怡, 谢书娴. 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制约因素研究——以湖北省石首市为例[J]. 中国商论, 2018, 000(036):P.31-32.
[4]杜金富, 张红地. 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与困境突破[J]. 中国农村金融, 2019, 000(006):49-51.
作者简介:
黄游艳(2000-04-)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芮英健(2000-07-)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何家荣(2000-11-)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王 芃(2001-04-)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扶贫;风险研究
引言:
精准扶贫的提出是为了切实解决贫困地区所面临的金融困难,让贫困地区能够与国家共同进步,各地区的人们都能享受到这个时代的便捷与幸福。但是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的开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风险以及问题,如果风险不能够被及时的预防或解决,就会导致金融扶贫项目的开展受到严峻阻碍。因此对目前的风险深入研究已经变成了尚待解决的当务之急,国家以及社会都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断的推进金融扶贫项目的开展,促使金融扶贫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快速进步。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具体模式
(一)国家关注度不高,无法持续发展
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目前已经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请社会也在积极的为金融扶贫模式的进展保驾护航。无论是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是服务的态度目标,都在追求全面的创新与变革,以保证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以及生活水平都能够全面改善,推动扶贫项目的持续发展。但是传统意义上,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国家的关注度不高,最终导致无法使金融扶贫工作持续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地区,在经济条件上远远差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人们的收入过少已经成为了普遍状态,经济条件都无法提高,导致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只是在温饱线上极力挣扎,而在此种情形下,当地政府也无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最终导致扶贫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化的模式,并没有真实的资金来源扶助扶贫工作的展开,这也导致无法解决贫困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贫困地区政府只能通过跑部进省的方式来寻求资金的流入,可就算能够争取到一些扶贫资金,也与需要解决贫困地区的目标相差甚远[1]。而且在扶貧资金投放时,所选用的投放方法也存在着一些漏洞,一次性投放资金会导致扶贫的效果极差,没有方向性,更没有针对性的解决贫困地区说面临的困难,让人们没有真切的感受到扶贫为他们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变,最终使得金融扶贫工作无法持续发展。
(二)资金管理混乱;效益不高
对于金融扶贫模式来说,资金管理可谓是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资金管理十分混乱,资金的投放比较分散,没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资金,在扶贫,财政,农业,水利,粮食等多方面领域,国家都会将资金进行投入,并且没有统一的资金管理部门对国家资金进行全方位掌控,使得扶贫资金并没有规范化,集中化的投放与管理,最终导致扶贫资金不能够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的困难。另外扶贫资金的投入主要运用在了农业生产,出行,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上,而且投放的比例都是依据指标进行投入,而能够流入到贫困人民手中的资金少之又少,这样会大大减小资金的流动性,非常不利于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这些资金都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投入模式,使得效益逐渐降低。
(三)金融定位不准确;主动性降低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金融扶贫也要定位自身的机制,明确工作的理念以及经营的目标。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一些机构不断的深入创新与改革,将目标放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上面,深入研究收益以及风险之间的因素与联系,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参与扶贫工作是否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弊大于利的状况,他们就会选择不参与此项扶贫工作,或者是参与的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他们逐渐远离那些经济效益比较低的项目工程,例如农林牧渔以及加工等产业,这些金融机构已经忘记了自身的工作定位,对于一些发放小额农户贷款的工作,已经明显出现了效率低,质量差的服务态度,这无疑对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环境基础建设差;无法发挥作用
由于国家对金融扶贫项目已经有了一些关注度,贫困地区也按照国家的指示,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高度关注环境技术建设,不断的创新,改革自身的一些问题,但是只是计划当中的改变,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之中,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的策略少之又少,这使得金融扶贫项目无法推进,在金融机构与一些贫困地区之间没有一个相互联系的纽带,贫困地区的问题也因此没有办法得到切实解决,这种不利于项目推进的生态环境,已经使金融扶贫的开展受到严重阻碍[2]。而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过规范完整的信用体制建设,也致使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项目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这让资金的流转与使用不能按照要求彰显出其重要意义。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风险分析
(一)信息结构不对称
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贫困地区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各不相同,由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和我们不一样的经济发展趋势,让贫困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困状况,这也是竞争市场呈现不均衡状态,信息结构不对称的情况也屡次发生。但从细致的方面来看,不对称的状况也存在很多地方,在金融机构与贫困户之间,贫困地区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和贫困户之间,不对称的现象更为广泛,这致使出现风险的几率骤增。这种风险隐患的存在,会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对扶贫项目持有怀疑态度,让他们对借贷问题保持不一样的观点,国内主要分为两部分,有一些贫困户认为扶贫是国家对于他们的帮助,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认为借贷的全部资金无需偿还,而另一部分贫困人民则将借贷看作一种不正规不安全的手段,并不依靠金融扶贫项目的补助,所以在非常紧急关头,他们甚至会选择借助高利贷来维持生活。
(二)不能持续发展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在短期内确实可以切实解决贫困地区以及人民的生活问题,也能够按照国家的指示,紧紧跟随国家的命令与指挥。但这只是存在于一段时间内,在长期的发展中,并未体现出金融扶贫的具体意义,这就使得金融扶贫的项目格局过小,不能够持续的发展。金融扶贫项目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资金的长久流通,如果其中的某一环节不能够有效发展,就会导致最终扶贫项目走向失败,不能够长期有效的改变贫困地区的状态。另外,在金融扶贫过程中的人才,如果不能够得到长期的培训,贫困户就会出现逾期不还款现象,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如果收成不好就会致使他们无法承担生活的压力,也会造成金融扶贫出现隐患[3]。
(三)金融扶贫与互联网金融联系风险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贫困地区也因此看到了希望,让金融扶贫与互联网金融直接密切联系,但存在的风险也数不胜数。例如在互联网上制定私人农场,充分的利用起农民手中所闲置的土地资源,这个想法与主意都是非常新颖的,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总是有些遥远,一些有关土地的权益以及权责都存在着复杂的问题,这导致这项项目的风险指数逐渐增多,而农业本身也是存在风险的领域,二者的结合一定会大大增加风险指数,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可谓是难上加难。
(四)谋取私利
金融扶贫本身就举步艰难,一些资金没有办法被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使得投入到贫困地區人民手中的资金少之又少[4]。而在如此关键且艰难的时期,仍然有一些机构内部人员,贪图利益,谋取私利。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职权以及权力,为谋取私利开启便捷通道,这样的行为为自己的投入使用产生了巨大威胁,金融扶贫本身就是比较难以平衡的项目,如果有人在从中作梗,更会让原本困难的项目推进雪上加霜,为金融扶贫模式带来无限的风险,因此国家以及社会要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将贪污腐败的气焰彻底消灭,还给人民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崭新的时代,但是仍有一些贫困地区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国家以及社会都高度关注金融扶贫工作,深入探究金融扶贫模式以及风险存在的因素,对于存在的风险摸索出最为适合的解决办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主要支撑,也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云鸽. 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及风险分析[J]. 金融经济, 2018, No.478(04):15-16.
[2]曾巍.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湖北省农村金融扶贫问题与对策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 018(005):20-24.
[3]庄裕锋, 王君怡, 谢书娴. 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的制约因素研究——以湖北省石首市为例[J]. 中国商论, 2018, 000(036):P.31-32.
[4]杜金富, 张红地. 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与困境突破[J]. 中国农村金融, 2019, 000(006):49-51.
作者简介:
黄游艳(2000-04-)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芮英健(2000-07-)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何家荣(2000-11-)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王 芃(2001-04-)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