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目前而言,我国岩土勘察工作总体情况比较乐观,无论是勘察技术还是勘察设备都处于较先进水平,基本可以保证勘察质量、效率以及设计要求。然而,地质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地下的一些岩土问题并不一定能够被探测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土层稳定性产生的影响也无法明确,这给地质勘察工作造成许多困难。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建设需要,对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和施工区域的岩土条件进行勘测查明、分析和评价,并编制相关文件的活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最重要的并有直接影响的就是对基地的勘察,处理好地基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稳定地基、保证工程顺利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中常见问题
1)没有充分的准备,勘察工作不够规范。做好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工作是建筑项目施工的基础。由此可见,越是充分的准备,工程后续的开展就越顺利。然而,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重视准备工作这一环节,导致工程在后期施工的时候遇到了许多阻碍问题。常见的有:因忽视施工前有关数据的收集导致因不了解地势条件与地理情况,增加了后续岩土勘察的难度。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并没有重视勘察工作的规范性,在勘察过程中只关注了一部分区域勘察,忽视了周边区域等。2)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水平较低,并且没有有机结合在一起。目前,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上不仅没有全新且先进的勘察方法,而且在实际勘察中不能做到充分考虑,除了上述所说的没有考虑到规范性外,还存在项目没有勘察人员参与,只凭设计人员经验对地基进行设计等不良问题。总之,这种没有实际勘察数据的设计,不仅难以保证地基的可靠性,而且会让整个设计显得单一,难以与实际的地基设计联系起来。3)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的资料以及数据信息,而大部分的资料均是由勘察部门与地基设计部门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传递。由于每个人对文字及描述的了解均有所不同,所以,以书面形式的信息传递难免会滋生很多错误理解,甚至严重影响到岩土工程勘察部门与地基设计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2岩土工程勘察优化对策
面对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工程人员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解决:1)建设勘察信息数据库。2)提高勘测人员的综合素质。3)可通过先进技术的合理应用,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3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对策
3.1工程概况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建设占地面积约为40万m2,包含10幢高层建筑物,各单体住宅楼的建筑面积约为20万m2、层高为33层,建设场地属于淤泥软土地基,且在施工场地的北向距红线30~50m处有一排2层高的砖混结构民房建筑。通过开展前期岩土勘察作业发现该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由上至下分别为杂填土(层厚)1~5.1m、淤泥(层厚10~20m)、强风化土(层厚5~10m)、中风化岩土(主楼下顶板埋深1~2.32m),地下水水位标高为5~6.8m,对于上部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综合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与施工方案,拟将搅拌桩间距设为1.2~1.5m,搅拌桩直径设为400mm、以梅花状形式先于PHC桩布设,桩长为10m,水泥体积比设为10%,且依照搅拌桩数量的1/3将消压孔以梅花状布置,用于释放孔隙水。
3.2施工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在钻机开钻前利用清水冲洗管道,针对管道进行测试、保障无堵塞问题,待将水排出后开始下钻;选取吊锤悬挂在主机上,通过调节吊锤与钻杆的距离保障搅拌桩桩体的垂直度达标;针对成型搅拌桩质量进行检查,通常需选取水泥用量、压浆环节有无断浆问题、喷浆搅拌提高次数等作为质量检查要点,并配备电脑记录仪、水泥浆比重测定仪等设备仪器,配合监理工程师等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在水泥搅拌桩施工时,通常选取二喷四搅工艺,在第一次下钻时采用带浆下钻方法,将喷浆量控制在喷浆总量的50%以内,并且在下钻、提钻时均采用低档操作,待复搅环节再提高一个档位,确保各桩体的成桩时间不小于40min、喷浆压力控制在0.4MPa以上;在钻进过程中,应将钻进速度控制在1.2m/min以内,在穿越粘土层时保障钻进速度不超过0.8m/min,并且在钻进50m后启动空压机,用于减少负载扭矩,避免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喷浆口堵塞问题,提高钻进效率;在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体底部停留30s左右,保障余浆上提环节全部喷入桩体内部,并且在顶部磨桩头,用于保障桩端、桩顶与桩身质量;选取叶缘喷浆式搅拌头,使喷浆口位于搅拌叶的外缘部位,便于在喷浆过程中利用叶片的转动与切削使得浆液均匀分布在桩体土中,避免在喷浆过程中出现搅拌不均问题。
3.3质量检测要点
在施工结束后的3d内,应针对水泥搅拌桩进行轻便触探试验,将触探深度控制在4m内、检测数量不小于施工总桩数的1%,用于检测桩身浆液是否呈均匀分布状态。在施工完成的第28d后,应开展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与单桩承载力试验,用于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达标、桩身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且检验数量不得少于施工总桩数的0.5%~1%,各单体工程检测桩数不少于3根。倘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桩体质量不达标,需在成桩28d后利用抽芯机进行桩身强度、长度、完整性与搅拌均匀度的检测,并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此外,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利用轻型动力触探、钻孔取芯、吊装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质量检测,更好地强化水泥搅拌桩施工的质量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趋势越发明显。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技术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岩土工程勘察地基施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将影响到高层建筑最终的建设质量与效率,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即刻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并对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申波.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礎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4):140-141.
作者简介:
刘满(1982—),男,汉族,甘肃兰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68023部队,研究方向:岩土工程。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建设需要,对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和施工区域的岩土条件进行勘测查明、分析和评价,并编制相关文件的活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最重要的并有直接影响的就是对基地的勘察,处理好地基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稳定地基、保证工程顺利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中常见问题
1)没有充分的准备,勘察工作不够规范。做好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工作是建筑项目施工的基础。由此可见,越是充分的准备,工程后续的开展就越顺利。然而,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重视准备工作这一环节,导致工程在后期施工的时候遇到了许多阻碍问题。常见的有:因忽视施工前有关数据的收集导致因不了解地势条件与地理情况,增加了后续岩土勘察的难度。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并没有重视勘察工作的规范性,在勘察过程中只关注了一部分区域勘察,忽视了周边区域等。2)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水平较低,并且没有有机结合在一起。目前,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上不仅没有全新且先进的勘察方法,而且在实际勘察中不能做到充分考虑,除了上述所说的没有考虑到规范性外,还存在项目没有勘察人员参与,只凭设计人员经验对地基进行设计等不良问题。总之,这种没有实际勘察数据的设计,不仅难以保证地基的可靠性,而且会让整个设计显得单一,难以与实际的地基设计联系起来。3)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的资料以及数据信息,而大部分的资料均是由勘察部门与地基设计部门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传递。由于每个人对文字及描述的了解均有所不同,所以,以书面形式的信息传递难免会滋生很多错误理解,甚至严重影响到岩土工程勘察部门与地基设计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2岩土工程勘察优化对策
面对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工程人员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解决:1)建设勘察信息数据库。2)提高勘测人员的综合素质。3)可通过先进技术的合理应用,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3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对策
3.1工程概况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建设占地面积约为40万m2,包含10幢高层建筑物,各单体住宅楼的建筑面积约为20万m2、层高为33层,建设场地属于淤泥软土地基,且在施工场地的北向距红线30~50m处有一排2层高的砖混结构民房建筑。通过开展前期岩土勘察作业发现该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由上至下分别为杂填土(层厚)1~5.1m、淤泥(层厚10~20m)、强风化土(层厚5~10m)、中风化岩土(主楼下顶板埋深1~2.32m),地下水水位标高为5~6.8m,对于上部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综合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与施工方案,拟将搅拌桩间距设为1.2~1.5m,搅拌桩直径设为400mm、以梅花状形式先于PHC桩布设,桩长为10m,水泥体积比设为10%,且依照搅拌桩数量的1/3将消压孔以梅花状布置,用于释放孔隙水。
3.2施工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在钻机开钻前利用清水冲洗管道,针对管道进行测试、保障无堵塞问题,待将水排出后开始下钻;选取吊锤悬挂在主机上,通过调节吊锤与钻杆的距离保障搅拌桩桩体的垂直度达标;针对成型搅拌桩质量进行检查,通常需选取水泥用量、压浆环节有无断浆问题、喷浆搅拌提高次数等作为质量检查要点,并配备电脑记录仪、水泥浆比重测定仪等设备仪器,配合监理工程师等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在水泥搅拌桩施工时,通常选取二喷四搅工艺,在第一次下钻时采用带浆下钻方法,将喷浆量控制在喷浆总量的50%以内,并且在下钻、提钻时均采用低档操作,待复搅环节再提高一个档位,确保各桩体的成桩时间不小于40min、喷浆压力控制在0.4MPa以上;在钻进过程中,应将钻进速度控制在1.2m/min以内,在穿越粘土层时保障钻进速度不超过0.8m/min,并且在钻进50m后启动空压机,用于减少负载扭矩,避免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喷浆口堵塞问题,提高钻进效率;在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体底部停留30s左右,保障余浆上提环节全部喷入桩体内部,并且在顶部磨桩头,用于保障桩端、桩顶与桩身质量;选取叶缘喷浆式搅拌头,使喷浆口位于搅拌叶的外缘部位,便于在喷浆过程中利用叶片的转动与切削使得浆液均匀分布在桩体土中,避免在喷浆过程中出现搅拌不均问题。
3.3质量检测要点
在施工结束后的3d内,应针对水泥搅拌桩进行轻便触探试验,将触探深度控制在4m内、检测数量不小于施工总桩数的1%,用于检测桩身浆液是否呈均匀分布状态。在施工完成的第28d后,应开展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与单桩承载力试验,用于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达标、桩身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且检验数量不得少于施工总桩数的0.5%~1%,各单体工程检测桩数不少于3根。倘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桩体质量不达标,需在成桩28d后利用抽芯机进行桩身强度、长度、完整性与搅拌均匀度的检测,并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此外,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利用轻型动力触探、钻孔取芯、吊装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质量检测,更好地强化水泥搅拌桩施工的质量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趋势越发明显。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技术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岩土工程勘察地基施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将影响到高层建筑最终的建设质量与效率,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即刻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并对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申波.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礎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4):140-141.
作者简介:
刘满(1982—),男,汉族,甘肃兰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68023部队,研究方向:岩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