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曼罗兰:音乐是心灵的避风港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以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而闻名于世,而这部作品即是以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
罗曼罗兰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他曾说过:“在我生命的历程中,音乐占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爱,也可能是我最后的爱,我像女人爱孩子一样爱它。”
罗曼罗兰的一生中对他影响重大的艺术大师有很多,光是他自己为这些伟人写的传记都可以如数家珍,《贝多芬传》《歌德与贝多芬》《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
在罗曼罗兰16岁以前他所受到的音乐方面的熏陶主要来自海顿、莫扎特。而在他接触到了瓦格纳和贝多芬的音乐以后,那些优美的旋律就从此占据了他心灵中最美好的位置,也成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的避风港。
罗曼罗兰对于音乐有着堪称狂热的喜爱。他曾写过名为《音乐》的小短文,文中称:“生命飞逝。肉体与灵魂像流水似地过去,岁月镌刻在老去的树身上。整个有形的世界都在消耗、更新。不朽的音乐,唯有你常在。”
罗曼罗兰正是在音乐的熏陶里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音乐家气质的文豪。他从音乐中获得了心灵的升华和美的陶冶,从音乐中获得了人生的安慰,还从音乐中不断地汲取文学的灵感、构思和启示。文学与音乐,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高度的融合。
菲茨杰拉德:“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乐时代”美国年轻人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这个美国文化与“美国梦”孕育起来的作家,创作了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其他短篇小说。其作品主要以“美国梦”的破灭对那个时代的冒险价值进行深刻地剖析。
作为“美国最善感的社会小说家”,一个有着“独特的浪漫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菲茨杰拉德在其作品中经常借鉴音乐的艺术手法来突出叙事文本的表现性。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对音乐的借鉴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他既将音乐与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音乐内容成为构成小说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借鉴音乐的结构技巧,将音乐的章法揉进小说创作中,使小说成为结构意义上的音乐作品。
音乐内容包括人为演奏的音乐,自然界的天籁之音,和一些间或出现的音乐术语和符号。音乐结构则由即兴演奏与反复吟唱,复调,和声与对位,以及回旋来体现。由此可见,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不仅四处弥漫着以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内容的描写,就连叙述格式也是从音乐的河床上自然地流淌出来的。因此他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爵士乐时代”的回声。
菲茨杰拉德在对音乐的处理上体现了“双重视角”的原则。也正是将这个“双重视角”渗透在小说的音乐中,菲茨杰拉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分裂的感受力。
作者既沉醉在以爵士乐为主的即兴演奏的音乐中,又听出了这弦外之音——即“美国梦”的破灭。这是菲茨杰拉德矛盾又统一的双重视角,而音乐,最合适表达这种飘忽不定的思想了。同时,音乐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影响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音乐与小说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但相互借鉴会使两种艺术形式相得益彰,这种有机结合的手法显然值得借鉴和发扬。
村上春树:音乐教会了我写作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两个爱好:跑步和音乐。
村上春树在古典音乐方面的鉴赏力,甚至让小泽征尔感到震惊:“他热爱欣赏交响音乐会和爵士音乐会,也在自己家里听唱片,甚至知道许多连我都未曾听闻的事,着实让人惊讶。”
村上曾对小泽征尔说:“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音乐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节奏。文章如果少了节奏,没有人想读。”“文章就像音乐,也可以通过字词的组合、语句的组合、段落的组合、软硬与轻重的组合、均衡与不均衡的组合、标点符号的组合以及语调的组合营造出节奏感。音乐品位不够好,这些就做不好。”村上认为,音乐品位对一个作家相当重要。
“倘若文章有节奏,故事有节奏,接下来自然会文思泉涌。写作时,我会在脑海里自动将文章转化为声音,用这声音构架出节奏。以爵士乐的方式即兴演奏一个主题乐段,便能自然地产生下一个主题乐段。”村上的写作过程,也因为音乐而与众不同。
余华:音乐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
我国著名作家余华也是一名音乐发烧友。他曾出版过随笔集,名字就叫《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文中记述了音乐对于他的影响:“音乐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的来到了我的内心,我再一次发现人的内心其实总是敞开着的,如同敞开的土地,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愿意接受风雪的降临,接受一切所能抵达的事物,让它们都渗透进来,而且消化它们。”
那是1993年的冬天,余华买了一套音响设备,伴此而来的是大量CD唱片。原本,他只是想“附庸风雅”,“让音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然后在朋友们谈论马勒的时候,我也可以凑上去议论一下肖邦,或者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语说上几句卡拉扬。”却没想到,音乐情结从此挥之不去,最终开始影响他的写作。
“确切的说法是我注意到了音乐的叙述,我开始思考巴尔托克的方法和梅西安的方法,在他们的作品里,我可以更为直接地去理解艺术的民间性和现代性。”“此后不久,我又在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里听到了叙述中“轻”的力量。”“(加德纳与蒙特威尔第合唱团)仿佛只用了一个短篇小说的结构和篇幅表达了文学中最绵延不绝的主题。”
音乐给了余华爱的思想,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使他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他叙事风格的变化。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以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而闻名于世,而这部作品即是以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
罗曼罗兰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他曾说过:“在我生命的历程中,音乐占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爱,也可能是我最后的爱,我像女人爱孩子一样爱它。”
罗曼罗兰的一生中对他影响重大的艺术大师有很多,光是他自己为这些伟人写的传记都可以如数家珍,《贝多芬传》《歌德与贝多芬》《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
在罗曼罗兰16岁以前他所受到的音乐方面的熏陶主要来自海顿、莫扎特。而在他接触到了瓦格纳和贝多芬的音乐以后,那些优美的旋律就从此占据了他心灵中最美好的位置,也成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的避风港。
罗曼罗兰对于音乐有着堪称狂热的喜爱。他曾写过名为《音乐》的小短文,文中称:“生命飞逝。肉体与灵魂像流水似地过去,岁月镌刻在老去的树身上。整个有形的世界都在消耗、更新。不朽的音乐,唯有你常在。”
罗曼罗兰正是在音乐的熏陶里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音乐家气质的文豪。他从音乐中获得了心灵的升华和美的陶冶,从音乐中获得了人生的安慰,还从音乐中不断地汲取文学的灵感、构思和启示。文学与音乐,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高度的融合。
菲茨杰拉德:“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乐时代”美国年轻人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这个美国文化与“美国梦”孕育起来的作家,创作了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其他短篇小说。其作品主要以“美国梦”的破灭对那个时代的冒险价值进行深刻地剖析。
作为“美国最善感的社会小说家”,一个有着“独特的浪漫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菲茨杰拉德在其作品中经常借鉴音乐的艺术手法来突出叙事文本的表现性。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对音乐的借鉴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他既将音乐与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音乐内容成为构成小说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借鉴音乐的结构技巧,将音乐的章法揉进小说创作中,使小说成为结构意义上的音乐作品。
音乐内容包括人为演奏的音乐,自然界的天籁之音,和一些间或出现的音乐术语和符号。音乐结构则由即兴演奏与反复吟唱,复调,和声与对位,以及回旋来体现。由此可见,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不仅四处弥漫着以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内容的描写,就连叙述格式也是从音乐的河床上自然地流淌出来的。因此他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爵士乐时代”的回声。
菲茨杰拉德在对音乐的处理上体现了“双重视角”的原则。也正是将这个“双重视角”渗透在小说的音乐中,菲茨杰拉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分裂的感受力。
作者既沉醉在以爵士乐为主的即兴演奏的音乐中,又听出了这弦外之音——即“美国梦”的破灭。这是菲茨杰拉德矛盾又统一的双重视角,而音乐,最合适表达这种飘忽不定的思想了。同时,音乐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影响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音乐与小说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但相互借鉴会使两种艺术形式相得益彰,这种有机结合的手法显然值得借鉴和发扬。
村上春树:音乐教会了我写作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两个爱好:跑步和音乐。
村上春树在古典音乐方面的鉴赏力,甚至让小泽征尔感到震惊:“他热爱欣赏交响音乐会和爵士音乐会,也在自己家里听唱片,甚至知道许多连我都未曾听闻的事,着实让人惊讶。”
村上曾对小泽征尔说:“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音乐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节奏。文章如果少了节奏,没有人想读。”“文章就像音乐,也可以通过字词的组合、语句的组合、段落的组合、软硬与轻重的组合、均衡与不均衡的组合、标点符号的组合以及语调的组合营造出节奏感。音乐品位不够好,这些就做不好。”村上认为,音乐品位对一个作家相当重要。
“倘若文章有节奏,故事有节奏,接下来自然会文思泉涌。写作时,我会在脑海里自动将文章转化为声音,用这声音构架出节奏。以爵士乐的方式即兴演奏一个主题乐段,便能自然地产生下一个主题乐段。”村上的写作过程,也因为音乐而与众不同。
余华:音乐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
我国著名作家余华也是一名音乐发烧友。他曾出版过随笔集,名字就叫《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文中记述了音乐对于他的影响:“音乐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的来到了我的内心,我再一次发现人的内心其实总是敞开着的,如同敞开的土地,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愿意接受风雪的降临,接受一切所能抵达的事物,让它们都渗透进来,而且消化它们。”
那是1993年的冬天,余华买了一套音响设备,伴此而来的是大量CD唱片。原本,他只是想“附庸风雅”,“让音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然后在朋友们谈论马勒的时候,我也可以凑上去议论一下肖邦,或者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语说上几句卡拉扬。”却没想到,音乐情结从此挥之不去,最终开始影响他的写作。
“确切的说法是我注意到了音乐的叙述,我开始思考巴尔托克的方法和梅西安的方法,在他们的作品里,我可以更为直接地去理解艺术的民间性和现代性。”“此后不久,我又在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里听到了叙述中“轻”的力量。”“(加德纳与蒙特威尔第合唱团)仿佛只用了一个短篇小说的结构和篇幅表达了文学中最绵延不绝的主题。”
音乐给了余华爱的思想,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使他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他叙事风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