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红军从事文学创作30多年,先后发表了诗歌300余首、歌词200余首,中短篇小说、散文60余篇(部);出版了《张红军剧作选》、《变成太阳的手鼓》、《脚踏天山》、《金沙枣》、《春满天山》(与人合集)等多部文学作品选集;并有21部电影电视广播话剧剧本被搬上银幕荧屏电台舞台。
因为属牛,张红军总是很认真地说自己像牛一样又笨又傻。
活着干,死了算
1970年的一天,刚成为石油地质勘探队员不久的张红军,和队友们一起进入天山开始了工作。
为了尽快赶到玛纳斯河河谷观察地质剖面,他自告奋勇探路。当攀登河谷西面约三十来米高的峭壁,快到顶端的小平台时,却没有落脚点了。欲上不能欲下也不能,他像“贴膏药”一样贴在了峭壁上,立足点有半个脚掌大,连呼吸也不敢加重。时间稍长,两条腿开始发抖,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轻轻松手让地质锤滑落,腾出右手,让手指像虫一样慢慢地向上蠕动着,但最终还是够不着平台。
拼了!张红军猛力蹬脚,身体向上一耸,右手恰巧扳住了平台边缘,右脚随即悬空,接着又将身体一耸,左手也扳住了平台的边缘,整个身体一下子悬吊在空中。他艰难地做引体向上,先将右小臂挂住了平台,然后翻上了平台……
经历了这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当天夜里,张红军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活着干,死了算,脚踏天山我为巅。
痴迷诗歌
在那个年代,白天出工,两个馒头一壶水,这就是一天的给养。水喝光了,在山区碰上小水坑,拨开水面的野羊粪蛋,捧着游动着小红虫子的水便喝,有时还要喝自己的尿。
然而,越来越多的野外艰苦经历不仅没有将张红军打倒,反而激发了他创作诗歌的冲动和欲望。工作一天回到营地,别人累得倒头就睡,而张红军的另一项工作才刚刚开始。
没有纸,烟盒背面的那一片小小的空白就是他的创作园地;没有灯光,但他有一个宝贝——当兵的弟弟送给他的一只照明军用圆珠笔,可以蒙在被窝里不断地和诗歌玩命。
过度的用眼,最终导致了张红军的眼睛持续剧烈地胀痛。最后,张红军求医来到北京。在全国最有名的同仁眼科医院,一位权威医生警告他:“你的眼睛疲劳过度,就像弹簧拉得太开,回不去了,还是别干文字工作吧。”
倔强的他不愿意就此放弃喜欢的诗歌创作,但要命的是看书5分钟,眼睛就难以忍受。
一夜成名
重重困难之中,张红军的处女作《脚踏天山》诞生了:脚踏天山,眼下云飘一奇峰峻岭小如包,宏沟巨川细线条……
此后,他的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
1973年,为恢复“文革”期间停刊的《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文学出版社派出几路人马,赴全国各地调查、收集积压多年的好作品。
张红军没想到,《脚踏天山》等三首作品被前来组稿的著名作家孟伟哉和著名编辑崔道怡一眼相中,成为克拉玛依当时唯一被带走的作品,并很快发表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理想之歌》诗集中。此书多次再版,在全国影响很大。
深入生活
张红军出名了。
1983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找到张红军,约他写一部反映石油工人工作与生活的剧本。而那时,他只是零星看过一些影片。
很快,一部反映石油人的电影剧本——《魔鬼城之魂》完成了。又很快通过了电影厂和文化部的审批。该剧本也成为全国石油石化系统作家中最早被搬上银幕的作品,并在1994年中国石油文联成立大会上受到表彰。
随后,他又先后创作了《疯月》、《拳击人生》、《变成太阳的手鼓》、《克拉玛依,我的金色梦幻》等多部影视剧本。
成就辉煌
在创作了一系列电影电视等剧本并获得成功后,张红军开始了广播剧剧本的写作尝试。在他看来,这是更为艰难的开始。 1995年,张红军从创作《寻找金穗》开始,接连创作了十几部脍炙人口的剧作,并屡获国家级大奖。
2002年,张红军又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另一个高峰。北京市委一位主管领导在看了张红军的作品后,点名要请他写一个关于袁隆平事迹的剧本,并有时间要求。
此时正值盛夏。因为有严格的截稿限制,张红军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时间一长,头不停地抽搐着痛,又出现了喷射性呕吐。医生说这是由于大脑疲劳引起的胃神经官能症;又因为年轻时在野外工作落下的病根,张红军不能吹空调,一吹就全身疼痛。
三伏天里,他将自己的双脚浸泡在凉水盆里,头顶湿毛巾伏案写作。即便是这样,张红军还是上火了,满嘴起泡……最终,这部凝结了张红军大量心血的《神农袁隆平》,让他再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两次荣获此奖者,也让他成为全国石油石化系统的唯一。
成绩属于克拉玛依
早已功成名就,但张红军依然笔耕不辍。
今年4月20日,凭借原创歌词《过好每一天》,在“2009‘中国杯’共和国60周年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展示大赛全国总决赛”上,他获得了作词金奖。
此届大赛从数量到水准均创我国音乐界历史新高,被音乐界权威人士誉为华人界最高规格的盛会。
从此,克拉玛依市歌詞创作诞生了首个全国金奖。载誉而归的张红军表示:“荣誉属于克拉玛依,是克拉玛依养育了我。”而对于未来,他说,还将努力再为本土的文艺事业多做点事,“因为这是我的本分。”
这就是张红军——一头“笨牛”的写作人生。
张红军简介:
张红军,共和国同龄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并深造于北京鲁迅文学院。现任国家一级编剧、克拉玛依市政协委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等。
剧作曾10次获国家级政府奖,其中《垛斯》《神农袁隆平》分别获第七届、第九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寻找金穗》获“中国政府奖”;《法官妈妈》、《老骆驼》、《沙漠探险队》、《野马朋友》、《如日如月如歌》、《神农袁隆平》等剧作获“中国广播剧奖”。《神农袁隆平》获首届“中国广播剧专家奖”。《张红军剧作选》一书获“中华铁人文学奖”。歌词《过好每一天》获“2009‘中国杯’共和国六十周年优秀词曲大赛金奖”。另有作品多次获全国性、省、部级奖。
组诗《勘探队员的歌》曾被收入新疆大学、伊犁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材,并应邀赴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为本科生讲课。又应邀多次为研究生班讲课。
在2006年《克拉玛依日报》“喜欢克拉玛依的一百个理由”的特刊中,作为本土文学艺术家的代表而被誉为其中一个“理由”。
因为属牛,张红军总是很认真地说自己像牛一样又笨又傻。
活着干,死了算
1970年的一天,刚成为石油地质勘探队员不久的张红军,和队友们一起进入天山开始了工作。
为了尽快赶到玛纳斯河河谷观察地质剖面,他自告奋勇探路。当攀登河谷西面约三十来米高的峭壁,快到顶端的小平台时,却没有落脚点了。欲上不能欲下也不能,他像“贴膏药”一样贴在了峭壁上,立足点有半个脚掌大,连呼吸也不敢加重。时间稍长,两条腿开始发抖,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轻轻松手让地质锤滑落,腾出右手,让手指像虫一样慢慢地向上蠕动着,但最终还是够不着平台。
拼了!张红军猛力蹬脚,身体向上一耸,右手恰巧扳住了平台边缘,右脚随即悬空,接着又将身体一耸,左手也扳住了平台的边缘,整个身体一下子悬吊在空中。他艰难地做引体向上,先将右小臂挂住了平台,然后翻上了平台……
经历了这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当天夜里,张红军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活着干,死了算,脚踏天山我为巅。
痴迷诗歌
在那个年代,白天出工,两个馒头一壶水,这就是一天的给养。水喝光了,在山区碰上小水坑,拨开水面的野羊粪蛋,捧着游动着小红虫子的水便喝,有时还要喝自己的尿。
然而,越来越多的野外艰苦经历不仅没有将张红军打倒,反而激发了他创作诗歌的冲动和欲望。工作一天回到营地,别人累得倒头就睡,而张红军的另一项工作才刚刚开始。
没有纸,烟盒背面的那一片小小的空白就是他的创作园地;没有灯光,但他有一个宝贝——当兵的弟弟送给他的一只照明军用圆珠笔,可以蒙在被窝里不断地和诗歌玩命。
过度的用眼,最终导致了张红军的眼睛持续剧烈地胀痛。最后,张红军求医来到北京。在全国最有名的同仁眼科医院,一位权威医生警告他:“你的眼睛疲劳过度,就像弹簧拉得太开,回不去了,还是别干文字工作吧。”
倔强的他不愿意就此放弃喜欢的诗歌创作,但要命的是看书5分钟,眼睛就难以忍受。
一夜成名
重重困难之中,张红军的处女作《脚踏天山》诞生了:脚踏天山,眼下云飘一奇峰峻岭小如包,宏沟巨川细线条……
此后,他的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
1973年,为恢复“文革”期间停刊的《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文学出版社派出几路人马,赴全国各地调查、收集积压多年的好作品。
张红军没想到,《脚踏天山》等三首作品被前来组稿的著名作家孟伟哉和著名编辑崔道怡一眼相中,成为克拉玛依当时唯一被带走的作品,并很快发表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理想之歌》诗集中。此书多次再版,在全国影响很大。
深入生活
张红军出名了。
1983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找到张红军,约他写一部反映石油工人工作与生活的剧本。而那时,他只是零星看过一些影片。
很快,一部反映石油人的电影剧本——《魔鬼城之魂》完成了。又很快通过了电影厂和文化部的审批。该剧本也成为全国石油石化系统作家中最早被搬上银幕的作品,并在1994年中国石油文联成立大会上受到表彰。
随后,他又先后创作了《疯月》、《拳击人生》、《变成太阳的手鼓》、《克拉玛依,我的金色梦幻》等多部影视剧本。
成就辉煌
在创作了一系列电影电视等剧本并获得成功后,张红军开始了广播剧剧本的写作尝试。在他看来,这是更为艰难的开始。 1995年,张红军从创作《寻找金穗》开始,接连创作了十几部脍炙人口的剧作,并屡获国家级大奖。
2002年,张红军又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另一个高峰。北京市委一位主管领导在看了张红军的作品后,点名要请他写一个关于袁隆平事迹的剧本,并有时间要求。
此时正值盛夏。因为有严格的截稿限制,张红军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时间一长,头不停地抽搐着痛,又出现了喷射性呕吐。医生说这是由于大脑疲劳引起的胃神经官能症;又因为年轻时在野外工作落下的病根,张红军不能吹空调,一吹就全身疼痛。
三伏天里,他将自己的双脚浸泡在凉水盆里,头顶湿毛巾伏案写作。即便是这样,张红军还是上火了,满嘴起泡……最终,这部凝结了张红军大量心血的《神农袁隆平》,让他再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两次荣获此奖者,也让他成为全国石油石化系统的唯一。
成绩属于克拉玛依
早已功成名就,但张红军依然笔耕不辍。
今年4月20日,凭借原创歌词《过好每一天》,在“2009‘中国杯’共和国60周年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展示大赛全国总决赛”上,他获得了作词金奖。
此届大赛从数量到水准均创我国音乐界历史新高,被音乐界权威人士誉为华人界最高规格的盛会。
从此,克拉玛依市歌詞创作诞生了首个全国金奖。载誉而归的张红军表示:“荣誉属于克拉玛依,是克拉玛依养育了我。”而对于未来,他说,还将努力再为本土的文艺事业多做点事,“因为这是我的本分。”
这就是张红军——一头“笨牛”的写作人生。
张红军简介:
张红军,共和国同龄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并深造于北京鲁迅文学院。现任国家一级编剧、克拉玛依市政协委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等。
剧作曾10次获国家级政府奖,其中《垛斯》《神农袁隆平》分别获第七届、第九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寻找金穗》获“中国政府奖”;《法官妈妈》、《老骆驼》、《沙漠探险队》、《野马朋友》、《如日如月如歌》、《神农袁隆平》等剧作获“中国广播剧奖”。《神农袁隆平》获首届“中国广播剧专家奖”。《张红军剧作选》一书获“中华铁人文学奖”。歌词《过好每一天》获“2009‘中国杯’共和国六十周年优秀词曲大赛金奖”。另有作品多次获全国性、省、部级奖。
组诗《勘探队员的歌》曾被收入新疆大学、伊犁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材,并应邀赴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为本科生讲课。又应邀多次为研究生班讲课。
在2006年《克拉玛依日报》“喜欢克拉玛依的一百个理由”的特刊中,作为本土文学艺术家的代表而被誉为其中一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