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版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长久的变迁,从以复制为目的的复制性版画到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创作版画,时隔千余年。版画艺术语言的拓展非常适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开展。它的灵活性与创新性适合学前儿童,有利于普及版画知识,使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协调眼、手、脑的一致性,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版画;学前美术;拓展
一、版画的发展与分类
版画是一种以间接手段印制产生的绘画艺术。版画艺术源远流长。最初版画产生在为宗教服务的经文印制中,唐代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木刻版画。15世纪左右,木刻版画传到欧洲,德国15世纪刻制的《圣母与圣子图》为欧洲现存最早的木刻作品。版画艺术产生于中国,在欧洲逐渐发展壮大。16世纪中叶德国画家丢勒的版画艺术标志着木版画进入了成熟阶段。18世纪中叶英国画家比雅克首创了阴刻雕版法的技术,改变了过去版画作为复制工具的传统,成为创作版画的先驱。石版画的产生进一步壮大了版画队伍,20世纪前叶产生的丝网版画则更加丰富了版画的表现语言形式。
从最初的复制木刻到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多种版种,版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今天的艺术家能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选择适合的版种来表现,每个版种的不同语言特性也为当今思想更为自由、表现对象更为广泛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的可能性。在西方,没有版画家、油画家的分类,艺术家可以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使其成为个性表现的重要手段,基本上没有纯粹版画家的存在,但却有丰富的版画艺术作品与悠久的版画史。
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开设版画教学的可行性
木刻版画是版画中最常见和最基本的一种艺术形式,木刻版画以刀代笔,每一刀都要求概括,利用刀刻的痕迹和版材的质地结合,具有强烈、独特的艺术韵味。木刻版画按其印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两类。学习木刻版画,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教学生学习黑、白、灰的组织关系,体会画面的节奏与韵律以及刀痕产生的独特艺术魅力,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在材料的准备上略有不同,木板、刻刀、宣纸、普通白纸、复写纸、铅笔、毛笔等是两种木刻都必须具备的。此外,油印木刻需要油墨、油磙、玻璃板、松节油、汤勺或木拓;水印木刻则需要国画、水彩或水粉颜料、调色盒、排刷、笔洗等。
粉印版画是吹塑纸版画的一种形式。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塑料纸,结构疏松,儿童很容易在其表面刻画,留下痕迹,再把颜料涂在吹塑纸表面,进行印制。粉印版画无论是表现手段、技巧,还是表现形式和内容,都十分宽泛,是儿童版画创作的最佳形式之一。它所需要的材料易得:吹塑纸、4B或6B铅笔、彩色卡纸、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小夹子、笔洗等。粉印版画色彩艳丽,加上丰富的印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纸版画是版画艺术中一种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不仅需要画,还需要粘贴、印制等步骤,制作步骤既各自独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一幅纸版画从头到尾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每个环节都是艺术创造和才能的施展,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计划性、预见性、周密性及忍耐性。纸版画取材更加容易,制作也比较简单,易于掌握。纸版画的技法非常多,有拼贴法、贴线法、撕揭发、揉纸法、折纸法、剪刻法等。
三、版画教学在学前教育美术中的拓展
版画除了专业的三版需要特定的空间与技术设备,其余版画品种则相对自由得多。版画的本意是一种以间接手段印制的绘画艺术,也就是说,凡不是直接作画而需要通过印制产生的艺术都可以被认为是版画艺术。将这样的外延放到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能促进学前教育美术版画的开展与实践。一些身边最容易获得的现实物通过颜料的转印立刻变得生动起来,特殊的印痕是画笔无法模仿与再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的热情往往会大大提高,可预见的色彩、形状与不可预见的肌理让作品充满惊喜。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一个任务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例如:树叶可以被印制成贺卡,或用来装饰画框、教室等,通过让幼儿参与印制,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其审美能力。它不要求幼儿的绘制能力有多么强,只强调色彩和实物产生的印痕效果。若能引导幼儿在印制效果上进行加工,使之变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事物,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版画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创造性和偶然性,强调动手实践和思维创造。多种材料、多种工具、多种方法的选择运用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作品带来的惊喜和意外中,幼儿的情感获得释放,潜力得到挖掘。版畫的特性顺应了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同时也符合学前美术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版画艺术的魅力在于其不可预见的印痕之美,能充分掌握印痕进行艺术创作,就可能大大突破版画品种原本受到的工作室的限制。当代艺术借用版画语言已经司空见惯,既然版画语言如此丰富,教师就要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埋下种子,让幼儿从小就认识版画,打破其神秘感,复原其真实的内涵。
关键词:版画;学前美术;拓展
一、版画的发展与分类
版画是一种以间接手段印制产生的绘画艺术。版画艺术源远流长。最初版画产生在为宗教服务的经文印制中,唐代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木刻版画。15世纪左右,木刻版画传到欧洲,德国15世纪刻制的《圣母与圣子图》为欧洲现存最早的木刻作品。版画艺术产生于中国,在欧洲逐渐发展壮大。16世纪中叶德国画家丢勒的版画艺术标志着木版画进入了成熟阶段。18世纪中叶英国画家比雅克首创了阴刻雕版法的技术,改变了过去版画作为复制工具的传统,成为创作版画的先驱。石版画的产生进一步壮大了版画队伍,20世纪前叶产生的丝网版画则更加丰富了版画的表现语言形式。
从最初的复制木刻到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多种版种,版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今天的艺术家能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选择适合的版种来表现,每个版种的不同语言特性也为当今思想更为自由、表现对象更为广泛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的可能性。在西方,没有版画家、油画家的分类,艺术家可以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使其成为个性表现的重要手段,基本上没有纯粹版画家的存在,但却有丰富的版画艺术作品与悠久的版画史。
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开设版画教学的可行性
木刻版画是版画中最常见和最基本的一种艺术形式,木刻版画以刀代笔,每一刀都要求概括,利用刀刻的痕迹和版材的质地结合,具有强烈、独特的艺术韵味。木刻版画按其印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两类。学习木刻版画,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教学生学习黑、白、灰的组织关系,体会画面的节奏与韵律以及刀痕产生的独特艺术魅力,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在材料的准备上略有不同,木板、刻刀、宣纸、普通白纸、复写纸、铅笔、毛笔等是两种木刻都必须具备的。此外,油印木刻需要油墨、油磙、玻璃板、松节油、汤勺或木拓;水印木刻则需要国画、水彩或水粉颜料、调色盒、排刷、笔洗等。
粉印版画是吹塑纸版画的一种形式。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塑料纸,结构疏松,儿童很容易在其表面刻画,留下痕迹,再把颜料涂在吹塑纸表面,进行印制。粉印版画无论是表现手段、技巧,还是表现形式和内容,都十分宽泛,是儿童版画创作的最佳形式之一。它所需要的材料易得:吹塑纸、4B或6B铅笔、彩色卡纸、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小夹子、笔洗等。粉印版画色彩艳丽,加上丰富的印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纸版画是版画艺术中一种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不仅需要画,还需要粘贴、印制等步骤,制作步骤既各自独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一幅纸版画从头到尾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每个环节都是艺术创造和才能的施展,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计划性、预见性、周密性及忍耐性。纸版画取材更加容易,制作也比较简单,易于掌握。纸版画的技法非常多,有拼贴法、贴线法、撕揭发、揉纸法、折纸法、剪刻法等。
三、版画教学在学前教育美术中的拓展
版画除了专业的三版需要特定的空间与技术设备,其余版画品种则相对自由得多。版画的本意是一种以间接手段印制的绘画艺术,也就是说,凡不是直接作画而需要通过印制产生的艺术都可以被认为是版画艺术。将这样的外延放到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能促进学前教育美术版画的开展与实践。一些身边最容易获得的现实物通过颜料的转印立刻变得生动起来,特殊的印痕是画笔无法模仿与再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的热情往往会大大提高,可预见的色彩、形状与不可预见的肌理让作品充满惊喜。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一个任务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例如:树叶可以被印制成贺卡,或用来装饰画框、教室等,通过让幼儿参与印制,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其审美能力。它不要求幼儿的绘制能力有多么强,只强调色彩和实物产生的印痕效果。若能引导幼儿在印制效果上进行加工,使之变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事物,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版画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创造性和偶然性,强调动手实践和思维创造。多种材料、多种工具、多种方法的选择运用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作品带来的惊喜和意外中,幼儿的情感获得释放,潜力得到挖掘。版畫的特性顺应了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同时也符合学前美术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版画艺术的魅力在于其不可预见的印痕之美,能充分掌握印痕进行艺术创作,就可能大大突破版画品种原本受到的工作室的限制。当代艺术借用版画语言已经司空见惯,既然版画语言如此丰富,教师就要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埋下种子,让幼儿从小就认识版画,打破其神秘感,复原其真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