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进行毕业班数学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心中要有“衔接”意识,既要对六年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做到“瞻前”;又要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做到“顾后”,努力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关 键 词】 衔接;过渡;渗透;小学;数学
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从事教育工作已近六年。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我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换位思考,看看中学数学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础。
通过问卷与座谈调研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数学基础的期望,总体上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扎实的数值计算基本功”,其次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观念”,然后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所以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努力做好衔接工作。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一)要进行“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过渡与衔接
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要扩充到有理数域,运算关系也会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到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
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小学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负数,明确了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的意义,学会了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零与负数比大小,六年级又进一步学习了正负抵消的思想。在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复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加强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负数的认识。利用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正负抵消的思想。
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的基本运算,在总复习阶段,要将小学阶段学过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通过具体的题目进行复习,养成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中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要进行“数”到“式”的过渡与衔接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四年级时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初步建立了代数概念,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三)要进行应用题解答方法的过渡与衔接
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多种类型的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如有这样一道题:“比我的2倍大3的数是13,我是谁。”学生可以用的算术方法列出算式(13-3)÷2;也可以用代数方法来求解,设所求的数为x,只要找到等量关系,即2x+3=13便可求解。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一)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
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
(二)针对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在小学低年段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而在高年段教学中,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如在教学圆柱概念时,可列举茶叶罐、水泥柱子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的天平等等,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三)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贯穿整个数学体系的主线。在小学阶段合理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在中学乃至高中的学习中“有法可依,游刃有余”。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学生会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在类比猜想的过程中,学生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想到用转化的思想,将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借助求长方体的体积,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在切割圆柱的过程中,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渗透了“极限”思想。又如学习正反比例时,不仅要学习它们的意义,还要学习它们的图像,利用图像研究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也为中学学习正反比例函数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注重预习,指导自学
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很多老师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本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开始时,可以由老师给出预习提纲,从基本概念、公式入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让学生自己提炼重难点,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二)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听讲和思考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要注意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潜心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三)强化训练,规范作业
书写干净、整洁会给学生将来的学习、考试带来很多好处,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会帮助学生在中学的繁重学习中事半功倍。因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解题规范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要及时要求纠正。
(四)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小结,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可采取仔细阅读课本,提炼提纲、画表格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意识,即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技巧性强的题目收集成册,每天、或每周复习巩固,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进行毕业班数学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心中要有“衔接”意识,既要对六年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做到“瞻前”;又要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做到“顾后”,努力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郑隆忻,毛鄂宛. 数学思维与方法论概论[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 席振伟. 数学的思维方式[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 罗增儒. 数学解题学引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关 键 词】 衔接;过渡;渗透;小学;数学
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从事教育工作已近六年。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我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换位思考,看看中学数学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础。
通过问卷与座谈调研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数学基础的期望,总体上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扎实的数值计算基本功”,其次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观念”,然后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所以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努力做好衔接工作。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一)要进行“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过渡与衔接
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要扩充到有理数域,运算关系也会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到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
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小学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负数,明确了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的意义,学会了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零与负数比大小,六年级又进一步学习了正负抵消的思想。在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复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加强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负数的认识。利用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正负抵消的思想。
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的基本运算,在总复习阶段,要将小学阶段学过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通过具体的题目进行复习,养成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中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要进行“数”到“式”的过渡与衔接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四年级时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初步建立了代数概念,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三)要进行应用题解答方法的过渡与衔接
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多种类型的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如有这样一道题:“比我的2倍大3的数是13,我是谁。”学生可以用的算术方法列出算式(13-3)÷2;也可以用代数方法来求解,设所求的数为x,只要找到等量关系,即2x+3=13便可求解。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一)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
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
(二)针对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在小学低年段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而在高年段教学中,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如在教学圆柱概念时,可列举茶叶罐、水泥柱子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的天平等等,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三)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贯穿整个数学体系的主线。在小学阶段合理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在中学乃至高中的学习中“有法可依,游刃有余”。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学生会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在类比猜想的过程中,学生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想到用转化的思想,将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借助求长方体的体积,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在切割圆柱的过程中,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渗透了“极限”思想。又如学习正反比例时,不仅要学习它们的意义,还要学习它们的图像,利用图像研究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也为中学学习正反比例函数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注重预习,指导自学
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很多老师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本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开始时,可以由老师给出预习提纲,从基本概念、公式入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让学生自己提炼重难点,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二)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听讲和思考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要注意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潜心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三)强化训练,规范作业
书写干净、整洁会给学生将来的学习、考试带来很多好处,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会帮助学生在中学的繁重学习中事半功倍。因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解题规范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要及时要求纠正。
(四)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小结,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可采取仔细阅读课本,提炼提纲、画表格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意识,即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技巧性强的题目收集成册,每天、或每周复习巩固,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进行毕业班数学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心中要有“衔接”意识,既要对六年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做到“瞻前”;又要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做到“顾后”,努力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郑隆忻,毛鄂宛. 数学思维与方法论概论[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 席振伟. 数学的思维方式[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 罗增儒. 数学解题学引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